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中國遺傳學奠基人談家楨教授創立於1986年,是我國最早在大學中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其前身為1926年成立的復旦大學生物學系,是國家生物學基礎科研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也是國家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談家楨教授任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後任院長分別為蘇德明李育陽毛裕民金力馬紅,現任執行院長為林鑫華教授。

學院的遺傳學、生態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生物物理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遺傳學科被列為教育部“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復旦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生物學和生態學為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擁有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現代人類學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上海市工業菌株工程技術中心。學院擁有遺傳學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研究所、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及負責科技成果轉化的生物技術中心。正在籌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籌建崇明東灘國家級野外觀測台站。

2014年,生命科學學院整體搬遷到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新的生命科學學院教學科研樓建築面積4萬餘平方米,設計符合國際先進的學科標準,可滿足生命科學學院的使用需求。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將在“雙一流”的建設進程中,續寫新的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Life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 創立於:1986年
  • 創立人談家楨
  • 前身:1926年成立的生物學系
  • 現任院長羅凌飛 
發展歷史,機構設定,學科設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生物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系,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辦學理念,現任領導,

發展歷史

1923年,郭任遠博士創立復旦心理學系,1925年升級為心理學院。1926年,學院大樓子彬院落成,辦學規模擴大。海外留學的蔡翹、唐鉞、李汝祺、孔憲武、劉清風、江上峰、董世魁等7位博士陸續來院任教,加上郭任遠,形成中國教育界的“一院八博士”,盛極一時。郭任遠博士培養出了復旦歷史上第一位研究生蔡樂生。同年心理學院擴為生物學科,下設生物系等。1948年“中央研究院”遴選出首屆院士81名,其中生物組25名,在復旦生物系工作和學習過的就有6位:蔡翹童第周馮德培秉志錢崇澍伍獻文。復旦生物系的學術影響力可見一斑。
1949年前後,復旦生物系先後調出多位知名學者,如秉志、錢崇澍和伍獻文等到中國科學院工作,曲仲湘等到雲南大學工作。1952年,院系調整,生物系由原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滬江大學和暨南大學等學校的相關係科組成,師資陣容更強,此時教授有11人之多,知名學者有談家楨劉鹹吳定良孫宗彭焦啟源盧於道張孟聞王鳴歧,八位大師齊聚復旦,俗稱“八仙過海”。談家楨學生任調整後的首屆系主任。此時本科專業有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
1957年成立遺傳學專業。1958年又成立了生物化學專業和生物物理專業。至此,生物學系共有九個專業,分別為動物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1961年成立遺傳學研究所,談家楨兼任所長。
1983年遺傳學研究所與遺傳學教研組以及微生物學教研組一部分聯合成立生物工程系,並於1984年建成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奠定了復旦遺傳學發展的堅實基礎。
鑒於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學科的交叉融合日益成為主流。1986年4月,在生物學系和生物工程系的基礎上,創建全國高校內的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學院成立後,在原來的9個專業的基礎上組建5個系: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環境與資源生物學系。2004年,環境與資源生物學系發展為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2012年又成立生物統計學和計算生物學系,共6個系。
談家楨教授任生命科學學院的首任院長,後任的院長分別為蘇德明李育陽毛裕民金力馬紅,現任執行院長為林鑫華教授。
九十餘年來,學院以人才培養為己任,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學子,遍布全球。校友們秉承“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復旦校訓,在各自崗位上自強不息、頑強拼搏,人才輩出。早期畢業的童第周馮德培陳世驤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學部委員,1949年以後培養的學生中有14位兩院院士和2位美國科學院院士,越來越多的學子成長為學界、商界和政界的棟樑之才,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機構設定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平行的三個組織結構組成:系、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所(中心)。
學院由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生物化學系五個系級單位組成。擁有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工業菌株工程技術中心。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學院擁有遺傳學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研究所、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及負責科技成果轉化的生物技術中心。正在籌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籌建崇明東灘國家級野外觀測台站。

學科設定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態學3個本科專業,生物學和生態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一級學科下設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分別為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生物物理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人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後兩個為經批准自主設定的博士點),另有動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兩個碩士學科點,學院還設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生態學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的遺傳學、生態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生物物理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遺傳學科被列為教育部“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復旦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生物學和生態學為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五十年代,由於化學和物理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生物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得到了飛躍發展,並強有力地促進了醫學、工業和農業等研究。1958年,在原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復旦大學生物系和化學系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建立了生物化學專業。現任系主任董愛武教授,有9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
生物化學系設有植物分子生物學、表觀遺傳學、基因表達調控、細胞分子生物學、藥物開發與篩選等多個研究方向,側重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的相關研究,承擔著多項國家、省部、企業和國際合作項目。

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

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成立於2004年,是在生命學院原有的環境與資源生物學系的基礎上經重新組合而成。現任系主任為盧寶榮教授,有14名教授和4名副教授。
本系設有生態學和植物學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在生物多樣性與保護生物學、生態系統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進化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等5個生態學方向,以及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和基因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2個植物學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生態學專業於2011年被批准為一級學科博士點,並設有生態學、植物學、動物學和生物信息學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生態學和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承擔校、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類基礎學位課程近30門,如生物多樣性科學導論、普通生態學、動物學、植物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生命的進化等。
研究領域注重於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變化、生物入侵及其後果、生態工程原理及其套用,從巨觀和微觀生物學角度探索生物多樣性的科學前沿和重大套用問題。

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

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始建於1983年,原名為生物工程系,現任系主任為喬守怡教授,有18名教授和22名副教授。
本系現有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人類醫學遺傳學;群體和進化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植物遺傳學;發育遺傳學;遺傳工程。承擔20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課程,其中生命科學導論、生物工程概論為面向全校的普教課,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為面向全院的基礎課,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為面向全院的基礎實驗課。編寫的《遺傳學》、《遺傳學實驗》獲得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遺傳學課程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本系參加了國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生物學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為總項目負責人;參加了國家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學試題庫”研究工作,承擔遺傳學學科試題庫的建設;參加了國家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軟體”研究工作,承擔遺傳學學科CAI教學軟體的研製。

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

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是1986年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時,由原來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病毒學研究室合併而成。趙國屏院士為系主任,鐘江教授為執行系主任,有4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
微生物學專業是國內建立最早、課程設定最完整的專業之一。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有權授予微生物學和病毒學碩士學位,病毒學專業同時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病毒學博士點被拓寬為微生物學博士點。本系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微生物學》、《免疫學》、《病毒學》、《現代微生物學專題》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理、代謝和遺傳學,微生物進化、分類和生態學,感染與免疫。研究課題包括微生物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微生物中心代謝微調的機理、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構建生產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環境元基因組學及套用、增強B肝疫苗免疫作用的途徑、用於蛋白表達和基因轉移的新型病毒載體等。

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

生理學系和生物物理學系分別設立於1956年和設立於1958年,於1986年合併為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現任系主任為梅岩艾教授,有4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
2002年起全系力量分別介入學校的神經生物學、生理學的重點學科建設,2007年生物物理學科被批准建設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本系設有生物物理學、神經生物學2個博士/碩士招收專業,每年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0名左右。本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生物物理學,內分泌生理學,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分析,計算生物學和理論生物學。

生物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系

生物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系成立於2012年12月16日,以復旦大學生物統計學研究所為基礎,依託於復旦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在生物學、遺傳學、數學、醫學、計算機科學等各學科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整合生命科學學院及復旦大學數理平台現有的計算生物學研究人員和資源,以拓展復旦大學在生物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方面的學科建設、人才引進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系主任羅澤偉教授。
生物統計學是採用統計學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生命科學相關問題的一門交叉學科,現代統計學就是以生物統計學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從二十世紀末起,生物統計學不僅在傳統生物學、醫學和農學中被廣泛套用,而且在現代分子生物學,特別是迅猛發展的‘組學’研究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生物學高等人才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物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係為本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完全可以和歐美同類型學位培養計畫相媲美的系列課程。

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

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共有人員45 名,以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師為主體,固定人員32 名(隸屬生科院),校內雙聘人員13 名(隸屬文科及醫學各院系);包括:教授/研究員2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2人、青年研究員2人、青年副研究員2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2人。
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隸屬於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致力於將人類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及醫學科學相結合,致力於人類學與人類遺傳學人才培養,藉助對人類基因組的分析,全面解析東亞遺傳結構,建立人群譜繫結構,重構民族類群的演化歷史,揭示人群差異,挖掘遺傳資源,為重要體質、生理、病理表型的遺傳分析提供精準研究對象,成為亞太人類學與人類遺傳學研究領域的世界級中心。

師資力量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有教職員工21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79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64人,講師(含助理研究員)23人,實驗技術人員32人,行政管理人員(含學工)15人。
學院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青年拔尖人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0人次,國家創新群體2個。3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教學名師1人,上海市教學名師2人。

人才培養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有學生約1270人,其中本科生450人,研究生820人。在學生培養上,學院提出了“寬口徑、強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教學理念,實施多種教學模式,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五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論文“挑戰杯”特等獎和一等獎,7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論文榮譽稱號。在全國人才基地建設的兩次評估中均被評為優秀理科人才培養基地。
九十餘年來,學院以人才培養為己任,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學子,遍布全球。校友們秉承“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復旦校訓,在各自崗位上自強不息、頑強拼搏,人才輩出。早期畢業的童第周馮德培陳世驤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學部委員,1949年以後培養的學生中有14位兩院院士和2位美國科學院院士,越來越多的學子成長為學界、商界和政界的棟樑之才,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成果

近五年,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作為負責人獲得國家“863”項目(含子課題)14項,“973”項目首席5項(另承擔子課題20項),新藥創製專項2項,傳染病重大專項17項,轉基因重大專項17項,科技支撐計畫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面上項目136項,重大項目8項,優秀青年基金項目7項;其它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400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其他國家、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近五年共發表SCI論文近1500篇(1475篇),其中30多篇發表在NEnglJofMed、Nature、Science、NatureMedicine、Naturecommunication、JCI和Herpetology等影響因子大於10的頂級期刊上。
學院非常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擁有遺傳與發育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長期與國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廣泛深入的科研合作交流,多次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如每年舉辦談家楨國際遺傳學大會,進一步擴大了學院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

辦學理念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始終以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學學院為奮鬥目標。樹立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學研究為重點,以社會服務為拓展的發展理念。通過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育大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面向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積極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力爭在人才培養、科研成果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已建成“人才、科研和學科”三位一體的學術重鎮。
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生物學科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畢業的學生桃李遍布,人才輩出。早期畢業的童第周,馮德培成為中國第一代學部委員。1949年以後培養的學生中有10餘位成為兩院院士,尚有更多的學子奮鬥在國內外相關學術領域,成為各個行業和研究領域的帶頭人和學術骨幹,並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現任領導

院長羅凌飛
黨委書記陳浩明
副 書 記丁澦、余文博
副 院 長:楊 忠、王 綱、孫璘、聶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