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09年(清
宣統元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的慈谿。他的祖父是個世傳的銀匠。父親談振鏞在家鄉的一個雜貨鋪里當學徒,以後在郵政局裡當一名小職員。母親楊梅英心地善良、勤勞刻苦。6歲那年,談家楨在當地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國小。
1921年(民國十年),談家楨進入教會辦的寧波斐迪中學。
1925年(民國十四年),轉學到浙江湖州東吳第三中學高中部。
1926年(民國十五年),談家楨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東吳第三中學,並被學校免試保送蘇州
東吳大學,主修生物學。
1927年(民國十七年),
北伐取得勝利,他積極參加學校的罷課和驅逐反動外籍教員運動。
1930年(民國十九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經
胡經甫推薦,談家楨成了燕京大學唯一從事遺傳學教學和研究的
李汝祺教授的研究生。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畢業於北京燕京大學研究院,獲理學碩士學位。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他的博士論文《果蠅常染色體的遺傳圖》通過答辯,獲加州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浙江大學校長
竺可楨聘他為生物系教授。不久抗日戰爭爆發,浙江大學輾轉內遷。最後生物系遷到湄潭的一個破舊不堪的唐家祠堂里。在這以後6年的時間裡,談家楨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的一些代表性論文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完成的,同時也培養了以後在科研、教學上成績卓著的第一代研究生。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談家楨發現了瓢蟲鞘翅色斑變異的鑲嵌顯性遺傳現象,這一創新性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列為教科書的經典內容。
1945—1946年間,他應
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赴美作客座教授。他對嵌鑲顯性現象的規律作進一步的研究,並在1946年發表了“異色瓢蟲色斑遺傳中的嵌鑲顯性”的論文。這些成果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認為是豐富和發展了摩爾根遺傳學說。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談家楨在美講學期間,他讀了李森科撰寫的《
遺傳與變異》英譯本小冊子,並第一次接觸到“米丘林生物學”和“辯證唯物主義”等名詞,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談家楨代表中國遺傳學界出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第八屆國際遺傳學會議。會上,他被選為常務理事。會後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
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
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61年起,曾先後擔任復旦大學遺傳所所長,復旦大學副校長,生命科學院院長和校長顧問等職務。
1966年7月,他的夫人終因不堪折磨,含冤離開了人間。
1968年11月,談家楨在農田裡勞動,有人輕輕地對他說,從明天起你可以不用到田裡勞動了。
1979年,談家楨先生邀請自己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老同學、美國科學院院士JamesBonner帶領學術團隊來復旦大學開設分子遺傳學培訓班,系統介紹建立基因組文庫、分子克隆等前沿學術進展,為中國開展分子遺傳學研究培養了大批骨幹。
1989年9月,為了鼓勵家鄉浙江的學子報考生命領域專業,談老以自己的稿酬和積蓄設立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學金”,此後他多次用稿費向獎學金捐資擴充基金。
1992年6月,談家楨一行12人(7位科學家,5位家屬)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著名物理學家
吳大猷的邀請,作為大陸第一批科學家訪問台灣。
1995年10月,就教育體制改革問題上書中央,受到
江澤民總書記、
李嵐清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和支持。
1997年4月,談家楨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奔走於
上海、
浙江等地,考察了多家基因研究與產品開發單位。月,他寫信給江澤民總書記,大聲疾呼:中國人類基因資源流失情況已十分嚴重,如再不採取有力措施,基因資源將被掠奪殆盡。
1999年,當選為紐約科學院名譽終身院士。
2008年11月1日7時1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蟲、果蠅、獼猴、人體、植物等的細胞遺傳、群體遺傳、輻射遺傳、毒理遺傳、分子遺傳以及遺傳工程等。堅持科學真理,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遺傳學事業;為遺傳學研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創建了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組建了第一個生命科學院。特別在
果蠅種群間的演變和異色瓢蟲色斑遺傳變異研究領域有開創性的成就,為奠定現代綜合進化理論提供重要論據。
在
浙江大學任教期間他發現了瓢蟲色斑遺傳的
鑲嵌顯性現象。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認為是對經典遺傳學發展的一大貢獻。
20世紀30年代初起進行亞洲異色瓢蟲色斑的遺傳變異研究和果蠅的細胞遺傳基因圖及種內種間遺傳結構的演變研究,為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異色瓢蟲等位基因嵌鑲顯性遺傳和果蠅性隔離形成的多基因遺傳基礎的發現,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對中國遺傳學工作起了推動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在領導中蘇合作的彌猴輻射遺傳的研究以及20世紀70年代起致力於組織分子遺傳學和植物遺傳工程等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主要作品
他先後發表了百餘篇研究論文和學術論述方面文章,主要匯集在“談家楨論文選”(1987年,科學出版社)和“談家楨文選”(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
《生物學引論》、《遺傳與物種起源》、《基因與遺傳》、《談談摩爾根學派的遺傳學說》、《基因工程》、《談家楨論文集》、《談家楨論文選》、《基因的縈夢》
《奇妙的克隆收入國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十七課。
教學成果
社會任職
1951年加入
中國民主同盟,歷任民盟第五、六、七屆中央副主席,民盟第八、九屆中央名譽主席,民盟第七、八、九、十屆上海市委主任委員。他是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1979年起,任第五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1983年至1998年,任上海市第八、九、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曾任第八屆(1948年在瑞典)國際遺傳學大會常務理事,第十五屆(1983年在印度)、十六屆(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屆(1993年在英國)國際遺傳學大會副會長,1996年又當選為於1998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八屆國際遺傳學大會會長。
1996年,當選為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八屆國際遺傳學大會會長。
他曾擔任過上海市第八、九、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五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名譽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員會名譽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副校長。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95 | 獲“求是”科學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99 | 當選為紐約科學院名譽終身院士 | 獲獎 |
1987 | 當選為義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獲獎 |
1985 | 美國馬里蘭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 | 獲獎 |
1985 | 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獲獎 |
1984 | 加拿大約克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 | 獲獎 |
人物評價
談先生為中國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的奠基人,他在複雜的政治形勢下,堅持真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晚年的談先生上書中央,對中國遺傳資源的保護及人類基因組研究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院士評)
後世紀念
2016年5月28日,談家楨先生的銅像揭幕儀式在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生命科學學院舉行。
2013年11月1日,紀念談家楨先生誕辰105周年座談會在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