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清光緒九年(1883年)11月11日,錢崇澍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路仲(今海寧市斜橋鎮)的一個書香門第。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清朝舉行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錢崇澍考中秀才。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錢崇澍考入上海南洋公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學習。
清光緒三十五年(1909年),錢崇澍畢業後被保送進唐山路礦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
清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考取清華留美預備學堂(清華大學前身)留美公費生,與胡適、李四光、趙元任、竺可楨等一起遠渡重洋赴美國深造,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學習農學,後又主攻植物學。
民國三年(1914年),錢崇澍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隨後到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進修,學習植物生理學和植物生態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
民國五年(1916年),錢崇澍回國後受聘在江蘇甲種農業學校教書(至1918年)。除教植物學和樹木分類學外,還開展植物學的研究。
民國八年(1919年),錢崇澍受聘在南京金陵大學任教授。旋被國立東南大學和北京農業大學聘任為教授,教植物分類及植物生理課。
民國十一年(1922年),錢崇澍被聘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教授(至1923年)。同年,與植物學家胡先驌合作,依靠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補助,在南京秉志教授創立的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內組建植物部,建立起實驗室、標本室、圖書館,並開展調查研究,出版刊物圖譜。
民國十二年(1923年),錢崇澍到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教生物學。同年,與鄒秉文、胡先驌合作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生物學教科書《高等植物學》。
民國十五年(1926年),錢崇澍擔任清華大學生物系第一任系主任。當他完成植物區系工作後就辭去系主任職,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民國十七年(1928年),錢崇澍擔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及四川大學教授兼生物系主任(至1945年)。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8月20日,經錢崇澍和李繼侗、張景鉞、胡先驌、陳煥鏞、陳嶸等19名植物學家發起及籌備的“中國植物學會”成立大會在四川重慶北碚中國西部科學院召開,錢崇澍被選為評議員,此後他一直擔任中國植物學會的領導人之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江西廬山蓮花谷召開的中國植物學會年會上,錢崇澍被選為《植物學雜誌》(《植物學報》的前身)的編輯。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中國西部科學院盧作孚的幫助下,錢崇澍率領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一部分科技人員,遷往西南大後方重慶北碚,找到了一個落腳點。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錢崇澍擔任復旦大學教授兼農學院院長(至1949年)。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錢崇澍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錢崇澍應邀出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1953年改名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1953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北京分會成立,錢崇澍任主席。
1955年,錢崇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
1959年,錢崇澍主持了《中國植物志》的編撰工作(至1965年),擔任主編以及蕁麻科部分的編寫工作。從他任主編期間,《中國植物志》共出版了3卷。
1963年10月,在北京科學會堂舉行了中國植物學會30周年紀念會,並慶祝錢崇澍從事科學研究工作50周年。會上,他繼續當選為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
1965年12月28日,錢崇澍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16年,錢崇澍在中國國外發表了《賓夕法尼亞毛茛兩個亞洲近緣種》,這是中國人用拉丁文為植物命名和分類的第一篇文獻。1917年他在中國國外又發表了中國套用近代科學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學的第一篇文獻《鋇、鍶、鈰對水綿屬的特殊作用》。他還首次寫出了中國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的論文《安徽黃山植被區系的初步研究》。錢崇澍還在中國國內第一個選擇了在植物分類工作中難度較大的蘭科、蕁麻科、豆科、毛茛科等植物進行系統的研究。
1917年,錢崇澍發表了《介紹新著動植物顯微鏡法》,1929年翻譯了《細胞的滲透性質》、《自養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植物生理方面的論文。錢崇澍早期的論著和譯文,大多數發表在《科學》《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植物學文集》等刊物上。除上述文章外,他所發表的《森林之種類與分布》《植物疏密之試驗》《植物之天演》《浙江之蘭科三新種》《中國植物之新種》等也都是當時的代表作。
1927年,錢崇澍發表了中國最早有關中國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的論文,是研究中國植物生態學的第一個學者。
錢崇澍重視野外考察工作,1916年回國後不久,他就不辭辛苦,深入浙江、江蘇南部進行植物區系的研究,採集植物標本1萬多號,特別是對浙江省植物做過系統的收集和整理。他還制定植物調查規劃,組織採集隊走遍了蘇浙皖川等省,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為中國東南、西南植物分類、區系和植被等方面的研究開闢了道路,也為以後編寫地區植物志、全國植物志以及研究植物地理學等創造了條件。
錢崇澍對植物學史亦頗有研究,同時也頗看重科學普及工作。他獨立完成或與他人合作完成許多重要文獻,如:《中國森林植物志》《中國植物圖鑑》《中國植物區劃草案》《中國植被類型》《黃河流域植物分布概況》《中國植物志》等。
1956年,錢崇澍等五位科學家向全國人大提交的關於需要在全國各省(區)劃定若干個森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的92號提案得以通過。林業部(現國家林業局)於當年10月隨即提交了《林業部關於天然森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劃定草案》,並於當年率先在廣東鼎湖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拉開了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的序幕。
出版書籍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1923 | 《高等植物學》 | 錢崇澍,鄒秉文,胡先驌 | 上海:商務印書館 |
1937.12 | 《中國森林植物志 第1冊》 | 錢崇澍主編 | |
1959.09 | 《中國植物志 第2卷 蕨類 1》 | 錢崇澍,陳煥鏞主編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961.11 | 《中國植物志 第11卷 莎草科 1》 | 錢崇澍,陳煥鏞主編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07 | 《中國植物志 被子植物門 莎草科 1》 | 錢崇澍,陳煥鏞主編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963.08 | 《中國植物志 蕨類植物門瓶爾小草科 條蕨科》 | 錢崇澍,陳煥鏞主編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2007.01 | 《中國植物志 第68卷 玄參科 2》 | 錢崇澍,陳煥鏞主編 | 北京:科學出版社 |
期刊論文
錢崇澍. 植棉疏密之試驗[J]. 科學, 1916, 2(6).
錢崇澍. 介紹新著動植物顯微鏡法[J]. 科學, 1917, 3(4).
錢崇澍. 植物之天演[J]. 科學, 1919, 4(9).
錢崇澍. 江蘇植物名錄[J]. 科學, 1919, 4(11).
錢崇澍. 森林之種類與分布[J]. 科學, 1923, 8(2).
錢崇澍. 安徽黃山植物之初步觀察[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27, 3: 1-85.
錢崇澍. 浙江蘭科之三新種[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0, 6: 23-32.
錢崇澍, 鄭萬鈞. 中國植物之新種[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1, 6: 59-77.
錢崇澍. 南京鐘山之森林[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2, 7: 191-204.
錢崇澍. 南京鐘山山頂岩石植物之觀察[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2, 7: 215-227.
錢崇澍. 豆科之新種[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2, 8: 129-134.
錢崇澍. 南京的虎耳草科和薔薇科植物[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3, 9: 48-57.
錢崇澍. 南京的桑科蕁麻科和豆科植物[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4, 9: 142-162.
錢崇澍. 浙江蕁麻科植物[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4, 9: 251-271.
錢崇澍. 中國蕁麻科之研究[J]. 植物學匯報, 1935, 1: 1-7.
錢崇澍. 中國東部蘭科之一新屬[J].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 1935, 10: 89-92.
錢崇澍. 檀梨屬的一個新種[J]. 中央研究院植物學文集. 1947, 1: 128.
錢崇澍. 黃河流域植物的分布概況[J]. 地理學報, 1954, 20: 269-278.
錢崇澍, 吳征鎰, 陳昌篤. 中國植被類型[J]. 地理學報, 1956, 22: 37-92.
人才培養
1922年至1923年,錢崇澍在北京農業大學講授《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分類學》、《樹木學》等課程。
錢崇澍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樹立專業思想。他教植物分類課,讓學生自己採集標本,查閱圖鑑、檢索表,自己定名,然後根據他們的工作情況評定成績,講授時不是只教一科、一屬或一種,而是將某些地區的植物進行綜合講解,闡述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在自然系統中的地位。
錢崇澍十分重視野外實習,每周帶領學生到野外實習一次,認識自然界的植物和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植物景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堂內容,喚起同學們極大的興趣和採集熱情,並逐漸養成了他們熱愛植物和植物學的興趣。
錢崇澍在北京農業大學教授《生理學》時,從植物和水、土壤、陽光的關係,再談到植物的生命活動,並通過室內和田野對植物的觀察,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
錢崇澍是植物分類學家
秦仁昌的啟蒙老師,也是秦仁昌的畢業論文《南京木本植物》的指導老師。錢崇澍為中國培養了許多植物學人才,他的不少學生如
李繼侗、
鄭萬鈞、
曲仲湘、
方文培、
楊銜晉等等,都已成為中國國內外知名的植物學家。
錢崇澍為了幫助成績優秀的青年出國深造,到處奔波,爭取國內外的獎學金。如方文培、裴鑒教授30年代出國留學,都曾得到他的幫助。他還熱情支持青年人發表著作,如裴鑒的《中國藥用植物》就是在他的建議下寫成的;吳中倫翻譯的《植物群落學》,是由他幫助修改、校對的。他審閱各種文稿,都是逐字逐句,包括學名的拼法,文字的修辭,以及標點、符號等都認真審查、修改,並給批註。直到他晚年養病期間,仍然為《植物學報》審閱和校對稿件。
錢崇澍還非常珍視助手和學生的勞動以及彼此之間的友情。中國科學社採集員
陳長年在野外工作中不幸逝世,錢崇澍為了紀念他,特以陳長年的名字作為蘭科中的一個新屬名,這就是長年蘭屬(Changnienia)定名的由來。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48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物組) |
1955年 | 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生物學部)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54年9月—1975年1月 | |
1959年4月—1975年1月 | 第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
1959年4月—1965年1月 | |
1951年7月—1978年10月 | 第六、七屆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 |
| |
個人生活
錢崇澍是吳越國開國國王錢鏐之後。錢崇澍的祖父錢保塘,曾任四川縣令。父親錢劍虹,善做詩詞,以教書為生,家中略有積蓄,有子女十人,錢崇澍排行第三。在家庭的薰陶下,錢崇澍自幼勤奮好學,少年時代在家鄉讀私塾。
193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遷到北碚後,那時經費更加困難,物價飛漲,而國民黨又以不改為國立就不發給平價米來威脅,企圖控制這個研究所。許多職工難以維持生活。為了擺脫困境,錢崇澍帶領大家種菜、養豬等,還和一些高級職員到外面兼課,以所得平價米來補助困難的職工,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保存了這支隊伍。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要員乘機大發國難財。有人看到錢崇澍生活困難,勸他去做國民黨立法委員,他斷然拒絕,並寫詩明志。他寧願到幾十里以外的一個中學去兼課以維持生活。抗戰勝利後,錢崇澍隨復旦大學遷回上海,任農學院院長。當時國民黨鎮壓學生的正義鬥爭,錢崇澍總是站在革命學生一邊,凡學生參加反蔣鬥爭活動都不算缺課。他自己也參加過進步組織的活動。
1947年,當有人提出由美國出錢與中國合編《中國植物志》時,錢崇澍慷慨陳詞:中國的植物志,必須由中國人自己編寫,不能由外國人寫。他的意見受到有民族自尊心的愛國科學工作者的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有人誘惑他去台灣,他堅決拒絕,隨即以全部精力投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
人物評價
無論在高校任教,還是在研究所工作,錢崇澍始終堅持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植物學家。凡他任教過的學校,都建立了植物標本室,為各地開展植物區系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植物分類學方面,錢崇澍是第一個用拉丁文發表植物新種的中國科學家,開中國學者發表植物新種之先河;在植物生理學方面,他是中國最早研究植物生理學的學者;在植物生態學和植物群落學方面,他是研究中國植物生態學的第一個學者。(中國社會科學網評)
錢崇澍是著名的植物學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有實幹精神的科學組織者。他把一生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他的高尚思想、品德,淵博的學識及謙虛謹慎、刻苦嚴謹的治學態度贏得了中國植物學界的普遍敬重。(光明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