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理”到“真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志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天理”到“真理”
- 作者:蔡志棟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258 頁
- ISBN:9787532587605
- 定價:38.00 元
- 裝幀:平裝
《從“天理”到“真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志棟。
《從“天理”到“真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志棟。內容簡介從執一於“天理”,到自由地探索 “真理”,認識論的發展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先秦諸子之學為之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有不少近現代思想家...
哲學史上多數哲學家承認世界是可知的,人可以認識真理,主張存在著檢驗真理的標準。但是對於這個標準是什麼,卻說法不一。唯心主義哲學家反對反映論,否認真理內容的客觀性,主張在主觀的範圍之內尋找真理標準,用精神去檢驗認識。其中有的以主觀心理狀態、感覺、觀念為標準,如王陽明把所謂與“良知”相等同的“天理”作為...
他認為蔽不是由欲造成的,而是由知之失造成的,自執其謬見以為真理,便是蔽。“欲之失為私不為蔽;自以為得理而所執之實謬,乃蔽而不明。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與蔽二端而已。私生於欲之失,蔽生於知之失。”(同上)宋儒認為,凡事不出於欲,便合天理;戴震則指出,只是不出於欲也未必得當,須精審...
六、天理與真理/36 七、明理/39 八、公與私/45 九、理仁人亦人/49 十、理義行以正/52 十一、文治理權而威/54 十二、理念的進步/57 十三、人心/59 十四、社會/62 十五、宇宙觀/71 十六、二元論與三元論/79 十七、人心的良化/85 十八、夫妻關係與家庭和諧/89 十九、和諧人與人/102 二十、沖洗社會/105...
於是,眾多士大夫大為震動,大呼道德淪亡,紛紛冒死直諫,大有為真理而獻身之心。朱厚熜毫不感動,對不聽話的士大夫作出懲罰。湛甘泉本質“隨處體認天理”的宗旨看待這件事,認為只是皇帝的家事,和道德、中正之心——天理不相干,作為臣子不應該橫加議論、干預。什麼是“隨處”?湛若水說,“吾之所謂隨處雲者,...
首先做出反應的是皇次子愛新覺羅·旻寧。總算他還沒有被嚇糊塗,總算他還知道自己的身份,沒有聞風而逃。不但自己帶著鳥槍在養心殿前守衛,還指揮隨後趕來的各路官兵與天理教眾展開戰鬥。混戰進行到傍晚時分,在健銳營、火器營一千多名裝備精良的官兵齊心協力的圍攻下,真理教眾終於抵擋不住,攻東華門的一路四十...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馮夢龍所提倡宣揚的儒學精神是先秦的儒學精神,這裡也包含了一些釋、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際提倡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宋明理學認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則,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原則。準確的說是封建等級制度及與其想適應的封建倫常的總稱。二程說:“上下之分,尊卑義也,理之當...
哲學史上多數哲學家承認世界是可知的,人可以認識真理,主張存在著檢驗真理的標準。但是對於這個標準是什麼,卻說法不一。唯心主義哲學家反對反映論,否認真理內容的客觀性,主張在主觀的範圍之內尋找真理標準,用精神去檢驗認識。其中有的以主觀心理狀態、感覺、觀念為標準,如王陽明把所謂與“良知”相等同的“天理”作為...
7.指廣泛知曉天理和真理的人。即,大學者。人們通常對學識淵博的人說:“您可是真人,請發表見解。”四大真人之學 先秦是道家大發展的時期,它人物眾多,流派紛呈,蔚為大觀,並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過楚國與齊國的大力發展,以至於在戰國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說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的局面...
太上是至尊的稱呼,所謂稱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認真體會天道,也就是天理,而去順乎人心,如法奉行的意思,反以叫太上。全篇開頭『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四句為總綱,把感應之事理,已說得非常的透徹。有感必有應,隨感隨應,這是天然之道,道理非常之深。周易中說:『積善之...
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湯斌反對講學空談,力求篤行實踐,以及“主敬”、“存天理”等學術思想。在史料來源上,《洛學編》對所收錄人物事實俱本原傳,間取門人紀述。以闡述人物的學術成就為主,對於功績繁重者,亦不備載。《洛學編》篇幅不大,僅四萬餘字,卻是研究湯斌理學思想和中州理學發展狀況的一部重要學術史著作...
人乃天意味著人就是天,按照天理和天命修行,人心和天心就會聯成一體,人就會跨越被造物的界限,成為創造歷史的主人。天道教強調,因為人人都侍奉天主,所以侍人要象侍奉天主一樣,稱“事人如天”天道教要求以事人如天為倫理,以誠、敬、信為基本道德準則。人們修行誠、敬、信的實踐道德,即可實現事人如天的新...
他們從朱子學的理的重壓下解脫出來,自由地體認心中的天理,提高了道德自覺,感到從來未有的痛快。但是在有異端思想的人那裡,心理為一正給了他們證明自己思想的理論依據,既然心理為一,那么我心所告訴我的便是真理。在這個理論的影響之下,守仁後學王艮、李贄等人的思想發展到理學所不能羈絡的程度。這引起了許多...
在古今中外各種哲學和科學中,對各自的“最高觀念、概念或範疇”有種種不同的表述、有各種各樣的“名”,例如上帝、天、自然界、太極、虛無、存在、本體、本原、本質、邏各斯、絕對理念、絕對律令、命運、主義、基本規律、真理、定理、公理、天理、邏輯始點、以及宇宙大爆炸假說的“奇點”等等,都是一定的人在自己...
在江紹原看來,這要看其滿足的欲望的性質——“善”的或“惡”的,常態的或變態的,合乎所謂“天理”的或“人慾”的,“社會”的或“反社會”的,富者強者的或貧者弱者的,等等。問題是,應站在怎樣的立場,來衡量這些絕然相反的“需要”呢?按我們的理解,江紹原已經在用階級分析的觀點,站在下層勞苦大眾的...
依我之見,王陽明的心學不是理論,而是生存和解決問題的工具。這個發現就是這本書的由來。我是用王陽明自己創建的心學來解構他本人的一生,從而得出的結論應該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生存“天理”。因為他說了,人心是古今中外相同的。今 天寫王陽明,實屬費力不討好。太多珠玉在前,已先入為主,不至於班門弄斧...
孔子教導"為仁"的原理;孟子則提出"養浩然之氣"、"求放心"、"盡心"的功夫論;荀子提出"化性起偽";《大學》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誠之者人之道也""慎獨"的哲學;周敦頤的"主靜立人極"功夫;張橫渠的"存天理 去人慾";程顥"識仁"、"...
註:在王守仁(即王陽明)的命題中,良知也就是天理,把我心中的良知推延到天地間不同的事物上,就能發現事物中所蘊含的理,因而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王守仁:“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併進之說。”註:王守仁...
他們認為凡是同“三綱五常”教條相違背的便是“人慾”,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以此鎮壓人民的革命運動,限制人民的合理要求。他們還誇大人的精神作用,大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認為只要人的意誠、心正,天下便太平了。程朱理學在南宋中後期,取得了統治階級官方哲學的地位,滲透到...
51.《“天理”觀的結構與新“理”觀的建立》,《蘭州學刊》2007年第10期。5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域中的中國哲學》(合著,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53.《心性實學與實心實學》,《公共的良識人》(日本)2008年8月1日。54.《道事合一:對儒學人生修養和境界的休閒學解讀》,《黃海...
)俟鳥獸之風息,人道反諸正,將皆投諸真理之懷抱,而何至縱慾無已乎。我輩服膺先儒,不要漫無揀擇。他們因為主張絕欲,故用功亦偏於主靜。如伊川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靜坐本是他們共同的主張。後來李延平更看得重要。嘗曰,學問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體認,天理若見,雖一毫私慾之發,亦退聽矣。...
12.2 “存天理,滅人慾”的真實含義 12.3 理一分殊與格物致知 12.4 理學與佛、道的區別 12.5 紅粉知己,不辱理學 第13章 與笛卡兒的對話 13.1 懷疑——對哲學進行一次徹底的顛覆 13.2 我思故我在 13.3 個體獨立,自由思考 13.4 靈魂和肉身的區別與聯繫 13.5 我的雌性娃娃、心中的公主和那一位...
第十節 朱熹:存天理,滅人慾 121 第十一節 王陽明:致良知 125 第十二節 人性論:善與惡 130 第十三節 一論:天人合“一” 138 第四章 方法論 143 第一節 萬事找一 143 第二節 社會:“一”即一切 148 第三節 人生:平衡即幸福 154 第四節 經濟...
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中國的“人生觀”也指“心”性,《禮記·禮運篇》雲,“人者,天地之心”,盤古開天地,女媧摶土造人,人與天地之間,存在著血脈親緣的倫理涵攝關係!宇宙富含著天命、天理、天良、天網、天帝,“心”包括有心性、良心、心眼、心知、心意、心神,“天理”...
真理甚微,非盡心而窮究之,豈易知哉?”(《石渠意見》)“中和”是“性命本然之則”,致“中和”,就是“止至善”(《論學》)。社會倫理觀是“存天理,去人慾”。認為“天理人慾,相為消長。有天理即天人俗,有人慾即無天理”(《石渠意見》),“人能不以饑渴貧濺動其心,則大本立而過人遠矣”。這...
《パリ人肉事件 無法松の一政》,河出書房新社,1998年2月 ISBN 4309011926(巴黎誰的肉事件無法松樹和正)《まんがサガワさん》,オークラ出版,2000年12月 ISBN 4872784723(漫畫佐川)《霧の中の真実》,鹿砦社,2002年2月 ISBN 4846304418(真理在霧中)《業火》,作品社,2006年9月 ISBN 4861820987 ...
他還認為,由於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所以萬物“之所以然”,必有一個“理”,而通過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致知)。所以如果無法收斂私慾的擴張,則偏離了天道,不但無法成為聖人,還可能會迷失世間,所以要修養、歸返、並伸展上天賦予的本性(存天理),以達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時...
理貫人融者妙其幽,察其顯也。其為體也,深能通變,究其元微其為用也。論其輕重,原有原無,天理賦來,吉凶動靜。人生分定,否泰盈虧。以上通論乾支,陰陽生克制化之中,體幽用顯,輕重有無,而吉凶動靜、否在盈虧,皆自此而生之也。妙在識其通變,究其元微,由顯而幽,斯得其理。以下則詳言之。煞...
在學術思想方面,他鑽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對“存天理、去人慾”之說產生了疑惑,認為朱子學說不是真正的聖人之學,“心學”才能解釋其中的困惑,從而轉學陸九淵的學說,並將其發揚光大。綜觀王陽明的生命歷程,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顯赫,學名昭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