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蜜三刀,羊角蜜,蜂糕,條酥,江米條,金錢餅,花生糖,麻片,補充,
簡介
蜜三刀
蜜三刀為徐州名點,以其表面切三刀而得名。此品選用上等麵粉、白糖、麥芽糖、蜂蜜、生油、麻仁、南桂花等為原料,和油水面為底皮,再把一定比例的麵粉、麥芽糖、油、蘇打和成麵團,置底皮上擀平,上撒芝麻,切坯後,每塊面坯上切三條刀痕,再用素油炸成金黃色,最後放入用白糖、麥芽糖、蜂蜜、桂花製成的蜜飴醬內潤飽後即成。
蜜三刀典故:據說蜜三刀最早產於徐州,北宋年間,蘇東坡在徐州任知州時,與雲龍山上的隱士張山人過從甚密,常借酒相會,一天蘇東坡與張山人在放鶴亭上飲酒賦詩,酒酣之時,蘇東坡抽出一把新得寶刀,在飲鶴泉井欄旁的青石上試刀,連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痕,看到寶刀削鐵如泥,蘇軾十分高興,正在這時,侍從送來茶食糕點,有一種新作的蜜制糕點十分可口,只是尚無名稱,眾友人請蘇東坡為點心起名,他見這種糕點油潤金黃,表面上亦有浮切的三痕,隨口答曰“蜜三刀是也”。
羊角蜜
羊角蜜典故:古城徐州是霸王項羽建立的楚國都城。民間傳說,霸王項羽率軍與漢劉邦大戰於九里山前,在人困馬乏、饑渴難耐時,山上牧童用一隻羊角盛滿野蜂蜜,敬獻給楚霸王項羽及妃子虞姬飲用,飲後頓覺神清氣爽、愉悅無比,霸王大喜,把隨身的鑲滿金銀珠寶的佩劍送給牧童。後來,軍師範曾命御廚坊用麵粉製作成羊角形的點心,裡面灌制蜂蜜、麥芽糖,成為楚王宮裡的一道名點。隨著歲月的變遷,昔日楚王宮的御用名點逐步演化成古城徐州一種著名的特產點心。因為它的形狀像及綿羊頭頂上的那兩隻犄角,又加上裡面是蜂蜜加糖等料調製的糖稀,味道香香甜甜的,所以叫羊角蜜!
蜂糕
據傳說,唐朝貞觀年間,禮部尚書張建封任徐州武寧里節度使時,有寵妾關盼盼,烹飪女紅,音樂歌舞無所不能,尤其是關盼盼擅用麵筋,蜂蜜,麻油,果料製作一種蜜制蜂糕作日常食用,以保持紅顏不老,姿色動人,深得張尚書的喜愛。張特為關盼盼獨選一樓,名曰:“燕子樓”。後來張建封病故後,關盼盼獨居燕子樓十多年,閉閣焚香,坐誦佛經。其侍女將蜜制蜂糕的製法傳至民間,徐州百姓爭相仿製,成為一道名點。尤以坐落在市中心彭城路上的泰康回民食品店生****的蜜制蜂糕最為著名。唐宋以來,文人墨客白居易,蘇東坡,文天祥都到過徐州“燕子樓”並有名詩題詠,隨之燕子樓聲名大振,蜜制蜂糕因而也成為歷往千年而不衰的名特糕點,列為古城徐州的八大名點之首。
蜜制蜂糕的製作,先用強筋麵粉洗成麵筋,然後把麵筋拉成片狀小快,放入素油中炸成蜂窩狀,加適量蜂蜜、核桃仁,南桂、桔餅等輔料,最後加麻油拌和,上覆面白糖。蜜制蜂糕風味獨特,有滋補作用蜂糕可直接食用,亦可開水沖飲,是秋冬季節止咳潤肺的滋補佳品,尤為老年人的喜愛。
條酥
美食鑑定:這可是古彭徐州地道的糕點美食,徐州話叫“果子”,條酥算是徐州傳統的麵食糕點了,金黃酥脆,上面撒上白芝麻,香甜酥鬆,入口易化,滋味純正,越吃越香.本店銷售散稱新鮮出爐的,盒裝的生產日期都不準,出油就不好吃了。
金黃酥脆,上面撒面芝麻,香甜酥鬆,入口易化,滋味純正,越吃越香.
2.制坯成型:將攪拌好的甜酥麵團分次放置在操作台上,操作台一定要平整。先均勻攤開麵團,然後用擀錘擀成1厘米厚的坯料,將上面擀平,均勻撒上芝麻,復擀一次,再切成長約5厘米、寬約2厘米的坯塊。
3.烘烤:將坯塊以2厘米左右的間距放入烤盤,爐溫掌握在200℃上下,時間約為8分鐘即可烤製成熟。質量標準:形態:塊形完整,表面芝麻散布均勻。
色澤:黃色。組織:剖面有微孔,呈網狀,平碾松碎,無雜質。口味:香甜酥鬆,入口易化,滋味純正。
江米條
製作方法:
1)先用(50克)江米粉加水和成稀面,上鍋蒸熟成糊,再將糊放入和面盆內,加入飴糖繼續攪拌直到均勻,最後加入其餘的(300克)江米粉,攪拌成麵團。
2)將麵團放置約一小時,揉成好用的面,搓成長條,刀切成寸段大小備用。 3)熱鍋入油,8成熱時,放條坯子油鍋內炸制,當有些上色後,改成中小火,讓其炸酥,待其完全炸熟出鍋。
4)出鍋後,立即放入熬好的糖漿內上漿掛漿。
5)糖漿是用砂糖加水(40克)熬制,熬至沸騰後,將桂花和炸好的條坯倒入拌漿攪合均勻,即為成品。
6)在上好漿的條坯上,再撒些白砂糖,攪拌均勻,就好了搓好了,不要沾上
金錢餅
金錢餅典故:北宋時期,合肥一帶就用麵粉製作一種銅錢大小、實心無餡的餅,其外還布著密密麻麻的芝麻,當時稱之為「金錢餅」,是百姓逢年過節常吃的點心。元朝末年,在朱元璋的部隊中,其將領所率領的水軍都是來自家鄉,將領命家鄉父老製作一種以糖為餡的「大金錢餅」,當時稱做「麻餅」,做為水軍的乾糧。水軍吃著家鄉的點心,精神振奮,一鼓作氣打敗元軍,朱元璋非常高興,又稱這種餅作為「得勝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