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物質主義

後物質主義

後物質主義(英文Post-materialism)是指一個後現代的新理論:指一個由個體及社會所帶動的一個持續的轉變,使他們從基本的物質需要中釋放出來的持續革命。 “後物質主義”這個概念及相關連的“寧靜革命”是由政治及社會科學家朗奴·英高赫(Ronald Inglehart)於1970年代在他的著作《寧靜革命—後物質主義價值變遷》(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里所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物質主義
  • 外文名:Post-materialism
  • 解釋後現代的新理論
  • 提出者:朗奴·英高赫
簡介,假設,徵象,相關信息,

簡介

後物質主義(英文Post-materialism)是指一個後現代的新理論:指一個由個體及社會所帶動的一個持續的轉變,使他們從基本的物質需要中釋放出來的持續革命。 “後物質主義”這個概念及相關連的“寧靜革命”是由政治及社會科學家朗奴·英高赫(Ronald Inglehart)於1970年代在他的著作《寧靜革命—後物質主義價值變遷》(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里所提出。

假設

英高赫的理論的最主要的假設,是個體對多項目標的追求,是依從一個循序的等級。因此,個體會首先追求基本生活需求標準的保證。一但基本生活所需保證了,他們的焦點會轉移到非物質的物品。所以,根據英高赫對亞伯拉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詮釋,經常經歷經濟上缺乏(scarcity)的人,會把經濟需要,經濟成長和安全需要例如強大的國家保衛系統、法律與規矩等,放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物質生活上過得豐足的人,會認為個人進步,自由、政府所給予的公民權等比較重要,從而放到一個較高位置。他們要求一個人道主義的社會,並且希望維持一個清潔而健康的環境。 雖然這些未可盡歸功於經濟發展,但經濟發展確實提供了機會,讓民眾轉型為有組織的市民,有實力要求更公平的資源分配(Ronald Ingelhart,1990)。

徵象

“後物質主義”出現,標誌著整體社會變得富裕之餘,中產階級卻慢慢消失,與及貧富懸殊的加劇。中產階層的消失在於整體社會變得富裕,使中產階級從中撕裂,並向兩極化發展:中產階層中能力較佳的繼續移往社會的上層,而能力較差的,慢慢與社會上的低下階層結合。
“英高赫指數”是一項有關後物質主義的指標,量度居民對保持低通脹抑或保持社會秩序的偏好。

相關信息

雖然現時有愈來愈多奉行後物質主義者針對大幅占有物質或資源,但我們不可把後物質主義與禁慾主義或一般的抗拒消費者相混淆。在某些場合,後物質主義被批評是一種超級的物質主義,在德國,有資料顯示在年青人間、經濟狀況比較穩定的公共服務業者及中產的管理階層都有超級物質主義的傾向(Pappi and Terwey 19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