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體制

後勤體制,軍事後勤組織體系及相應制度的統稱。主要包括後勤機構的設定及其職能劃分、相互關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勤體制
  • 主要組成:後勤機構的設定及其職能劃分、相互關係等
  • 所屬學科:軍事學
軍事後勤組織體系及相應制度。軍事體制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後勤機構設定、相互關係及職權劃分等。根據武裝力量體制、技術裝備水平、後勤保障任務和保障方式等確定。後勤體制按層次,分為戰略後勤體制、戰役後勤體制和戰術後勤體制;按軍種,分為陸軍後勤體制、海軍後勤體制、空軍後勤體制、火箭軍後勤體制;按功能,分為後勤指揮體制、後勤保障體制、後勤管理體制、後勤訓練體制、後勤科研體制等。建立科學合理的後勤體制,對於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保障武裝力量作戰和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體制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體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勤體制基本上是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的部隊自成體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後勤體制開始是沿用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的後勤體制,在軍、師設軍需處(或經理處)、軍醫處。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總經理部、總軍醫處。1933年,紅軍總部設總供給部、總衛生部和總兵站運輸部(又稱總兵站部),同時設有紅軍醫院、修械所、被服廠、供給學校等;方面軍編設供給部(經理處)、衛生部和總兵站等;軍團以下部隊編有相應的機構和人員。1936年12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總後方勤務部,轄總供給部、總衛生部和總兵站部,總管軍委一切後方勤務工作;方面軍、軍團、軍、師、團曾編設後方勤務部、後方辦事處,以及供給部、衛生部、經理部、軍需處、軍醫處、衛生隊、衛生所等。在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的各級部隊也編有相應的後勤機構,但名稱與中央紅軍不盡相同。抗日戰爭時期,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八路軍總部先後編設供給部、衛生部、兵站部和軍工部,有武器、彈藥、車輛、被裝、醫療器械等軍工廠和修理廠,以及供給、衛生學校等;師、旅一級部隊曾編設供給處(部)、軍醫(衛生)處(部)、兵工處(部)和兵站處(部)。1939年7月,中央軍事委員會設後方勤務部,下轄供給部、衛生部、兵站部等。1942年,八路軍設後方勤務部,下轄供給部、衛生部和軍工部等;團一級部隊一般編設供給處和衛生隊;各軍區和各抗日根據地的部隊一般設有供給和衛生部門,有的還設有軍工部門。新四軍部隊中的後勤機構也大體與之相同。解放戰爭時期,最初由於各地區條件和部隊裝備不同,軍隊後勤組織體制不夠統一,各部隊一般只編有供給和衛生部門。後期,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部隊裝備開始得到改善,為加強統一領導,在充實和健全中央軍委總後方勤務部的同時,有的軍區還成立了黨、政、軍、民統一的後勤部,統一組織前方的後勤保障工作,軍以下部隊仍設有供給部門和衛生部門。為保障外線作戰的需要,有的軍區後勤部還下設後勤分部、兵站,以及專業運輸和監護部隊、分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後勤指揮與後勤保障一體的後勤體制。中央軍委設總後勤部。總後勤部是全軍後勤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全軍的後勤工作,並負責武警後勤的業務指導。下設司令部、政治部和財務、審計、軍需物資油料、衛生、軍事交通運輸、基建營房等業務部門及相應的後勤部隊、分隊,以及後勤院校和科研單位等。軍區、軍種、兵種構成各自的後勤系統。軍區(戰區)後勤系統由軍區(戰區)聯勤部―集團軍(省軍區)後勤部―師(軍分區)保障(後勤)部―旅保障部―團保障處構成。海軍後勤系統由海軍後勤部―艦隊後勤部―艦艇支隊(水警區)岸(後)勤部構成。空軍後勤系統由空軍後勤部―軍區(戰區)空軍後勤部―空軍場站等構成。戰略飛彈部隊後勤系統由戰略飛彈部隊後勤部―基地後勤部―旅(團)後勤部(處)構成。軍種、兵種後勤部和軍區聯勤部,是本軍種、兵種和本戰區後勤工作的領導機關,設有與總後勤部相對應的機關、分隊,在軍種、兵種、軍區的黨委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軍種、兵種和本戰區的後勤工作。集團軍(相當於集團軍級)至團各級部隊後勤(保障)部(處),是本部隊後勤工作的領導機關,設有戰勤、財務、軍需物資油料、衛生、運輸、審計、基建營房等部門或人員,分別在各級黨委、首長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部隊的後勤工作。各級後勤指揮員通過本級後勤司令部門或戰勤部門組織實施後勤指揮和後勤保障。2015年開始,隨著全軍重塑組織形態,後勤體制發生很大變化,逐步構建起軍令和軍政相對分離的“中央軍委-戰區-部隊”的後勤指揮體制和“中央軍委-軍種-部隊”的後勤領導管理體制。各層級都設定有相應的後勤機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體制,2017年底前由武警總部後勤部―總隊後勤部―支隊後勤處等構成。後勤業務機構設有戰勤、政治、財務、被裝、給養、衛生、軍械、運輸、物資、營房等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系統的後勤工作。2018年1月,隨著武警部隊指揮體制的調整,形成“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三級後勤運行機制。由於各國的國情、軍情不同,軍事後勤體制也不盡一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陸軍和海軍的後勤均自成體系,後期採取了指定陸軍統管全軍給養、海軍統管全軍油料的措施,戰後得以沿用並逐步發展為“軍種負責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對國防組織體制進行了多次改革。在歷次的改革中,後勤組織體制都有所變化。在1958年的國防體制改革中,總統和國防部長對後勤的領導納入兩個渠道:後勤指揮納入總統-國防部長(通過參謀長聯席會議)-各聯合司令部和特種司令部的作戰指揮渠道;後勤行政管理納入總統-國防部長-各軍種部長、參謀長-各聯合司令部下屬的軍種部隊司令部的行政管理渠道。1961年10月,美軍合併各軍種的三軍通用物資“軍種負責制”管理部門,成立了由國防部直接領導、獨立於各軍種部的後勤機構――“國防供應局”,並於1962年1月開始工作。由於國防供應局統管的全軍通用物資和共同勤務項目逐步擴大,經過15年的發展,其統管的範圍遠遠超過了供應範圍,因此於1977年易名為“國防後勤局”。1987年10月,美軍成立運輸司令部。1991年1月,成立國防財會局。1991年10月,成立國防日用品局。1990年將國防後勤局契約管理處擴編為國防契約管理司令部,2000年又將國防契約管理司令部升格為國防部直屬局。美軍實行後勤指揮與後勤保障機構分設的後勤體制。國防部內的後勤領導機構是後勤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主要包括採購、技術與後勤副國防部長分管的採購、技術、環保與後勤部分,人事與戰備副國防部長分管的衛生勤務部分,財務副國防部長分管的財務管理部分。參謀長聯席會議聯合參謀部後勤部是美軍後勤的最高指揮機關,它通過陸軍參謀部的後勤副參謀長、空軍參謀部的後勤副參謀長、海軍作戰部的艦隊戰備與後勤副作戰部長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設施與後勤副參謀長,對諸軍種、各聯合司令部和海外戰區的後勤工作進行協調和指揮。其主要任務包括:制定聯合後勤計畫,對軍種聯合作戰中心的後勤工作和戰略機動進行監督;根據戰略目標,確定後勤工作目標;審定全軍後勤需求計畫,研究預算和規劃後勤保障能力;研究各聯合司令部制定作戰計畫時所需的後勤保障能力,審查其所制定的作戰計畫中的後勤保障計畫;在執行聯合後勤計畫時,協調參謀長聯席會議、各軍種、各聯合司令部和特種司令部之間的關係。後勤保障系統,在採購、技術與後勤副國防部長的統一領導下,由國防部直屬各後勤業務局,隸屬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美國運輸司令部,及陸軍、海軍、空軍後勤部門組織實施後勤保障。國防部直屬的後勤業務局主要有國防後勤局、國防日用品局、國防財會局、國防契約管理局和國防契約審計局。①國防後勤局是美軍的聯勤機構,下轄3個國防分發區、5個補給中心、6個國防倉庫(其中2個倉庫同補給中心設在一起)、6個勤務中心,主要負責三軍通用物資(給養、被裝、油料、衛材、電子器材、工程器材、工業品和一般補給品等8大類,共230萬種)的採購、儲存和發放工作。②國防日用品局由人事與戰備的副國防部長分管,負責為全球範圍內的美國軍人及其家屬和其他授權用戶提供給養,並銷售雜貨和日用品。③國防財會局由審計副國防部長(兼任財務長)分管,主要職責是為三軍提供財務保障。④國防契約管理局統管全軍國防契約業務。⑤國防契約審計局是國防契約的最高審計機構,代表國防部審計所有契約,並為國防部內所有負責採購和契約管理部門提供契約的審計和金融顧問服務。隸屬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美國運輸司令部,設於伊利諾州的斯科特空軍基地。該司令部負責對陸軍的軍事水陸部署與配送司令部、海軍的軍事海運司令部和空軍的空中機動司令部的運輸勤務實施指揮,為美軍的戰略機動和各聯合司令部、特種司令部提供戰略運輸保障,是戰時運輸力量統一指揮系統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平時,美國運輸司令部對其統一指揮的聯合軍事運輸系統的狀況、工作和發展承擔責任,並負責建立和運用綜合運輸情報系統,向各軍種的運輸司令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以及國防部其他有關部門提供情報。戰時,該司令部負責了解和判斷各聯合司令部和特種司令部的運輸需求,並定下分配現有運力的決心,按照參謀長聯席會議規定的優先順序,對運輸遂行指揮,包括選擇運輸方式。運輸司令部指揮的3個軍種運輸司令部在建制上仍歸各個軍種部,即由各軍種部負責其行政管理和建設,包括兵力與運輸工具的籌劃、補充、人員配備、部隊訓練、後勤保障、科研與試驗工作。陸軍後勤分為陸軍總部後勤、戰區陸軍後勤、軍後勤、師後勤4級。後勤指揮由各級司令部的副參謀長行使,後勤保障由各級後勤機構負責。陸軍部所屬一級司令部共15個,其中屬於後勤工作範疇的有陸軍器材司令部、陸軍醫療衛生司令部、軍事水陸部署與配送司令部等。海軍後勤分為海軍總部後勤、海軍基地後勤、艦隊後勤和海軍陸戰隊後勤。空軍後勤分為空軍總部後勤和基地後勤兩級。衛國戰爭前,蘇軍沒有統一的後勤。方面軍、集團軍、師、團的後勤保障由各級諸軍種、兵種合成軍隊司令部組織實施。總參謀部設後勤組織與供應部,方面軍、集團軍司令部設後勤處,師司令部設後勤科,團設後勤副參謀長。鐵路、公路、水路運輸計畫的制定和組織實施以及鐵路交通線的修復,由隸屬總參謀長的軍事交通局負責。軍區和集團軍司令部設軍交處。物資器材供應、技術保障、衛勤保障、獸醫保障,由各級勤務主任負責。各級司令部設後勤副參謀長,負責物資保障、技術保障和衛勤保障的組織計畫。此外,直接隸屬總部、軍區和集團軍的還有軍械、工程、軍需、汽車與裝甲坦克、防化、通信、油料、衛生、獸醫、財務等供應部門。衛國戰爭開始後,蘇軍對後勤體制進行改革。1941年8月,蘇軍各級指揮機構成立獨立而統一的後勤部門,設立後勤首長職務,統管各級的後勤工作。在總部,設立由副國防人民委員會兼任的蘇軍後勤部長,下設總後勤部、總軍需部、油料供應部、衛生部和獸醫局。總後勤部下設後勤司令部、軍事交通部、汽車運輸和道路管理部、監察部。此後,又先後設立了空、海軍後勤部長的職務。方面軍和集團軍也成立了獨立的後勤機構,後勤部長由副司令員兼任。戰爭期間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統一的後勤體制。戰後,蘇軍基本上沿用了衛國戰爭期間形成的後勤體制,但根據軍事建設的發展進行過一些調整。1953年,蘇聯將軍事部和海軍部合併為國防部,隨之成立了國防部統一的後勤機構。20世紀60年代初,蘇軍成立戰略火箭軍和國土防空軍後,分別設立了相應的後勤機構。蘇聯解體前,蘇軍負責後勤工作的有直屬國防部長的武裝力量後勤、總裝備部、總軍事建築與營房部和總財務部。其中,前3個部的部長由1名國防部副部長兼任。五大軍種除陸軍外均設軍種後勤機構。俄羅斯軍隊組建後,基本承襲了蘇軍的後勤體制,同時作了一些調整,最大的變化是將軍事交通和衛勤部門從後勤系列中分出,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了自己的後勤機構,在軍事改革中軍事交通和衛勤部門先後回到武裝力量後勤的序列。2007年,衛勤部門又再次從後勤系列中分出。2008年,俄羅斯軍隊實施“新面貌”軍事和後勤改革,後勤系統和裝備技術保障系統合併為統一的“物資與技術保障系統”。俄羅斯軍隊實行的是軍政軍令相對分離體制。國防部內的後勤領導機構是後勤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主要包括:物資與技術保障計畫協調署、運輸保障署、資源保障署、部隊和軍隊單位公共服務管理維護與保障署、汽車裝甲坦克總局、飛彈軍械總局、鐵道兵主任總局、計量局、軍事衛生總局、基本建設訂貨署、住房保障署、建築施工監督局、軍人住房公積金抵押制度聯邦管理局、資產關係署、財務檢查與監察局、財務計畫署、財務保障署、軍用產品定價署等機構。①物資與技術保障計畫協調署主要負責平時和戰時物資與技術保障工作的總部軍事管理機關、兵團、部隊和單位的計畫與協調工作。②運輸保障署下設軍事交通局、汽車與道路局。軍事交通局主要負責組織和計畫軍隊鐵路、空中、海上、內河和公路運輸,並按規定程式對其他強力部門的部隊和軍事單位實施運輸。汽車與道路局主要負責組織和計畫軍隊的汽車運輸保障和道路保障。③資源保障署下設飛彈燃料與油料局、給養局、被裝局、計畫處和國家契約跟蹤處,主要負責組織計畫飛彈燃料、油料、給養、被裝物資和其他技術器材的保障。④部隊和軍隊單位公共服務管理維護與保障署主要負責組織軍事設施、營房和社會基礎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⑤汽車裝甲坦克總局主要負責籌劃坦克技術保障和汽車技術保障系統的建設與發展,組織裝甲坦克技術保障和汽車技術保障,制定裝甲坦克武器和技術裝備、軍用汽車技術裝備發展、使用和修理方面的軍事技術政策,並按規定程式加以落實。⑥飛彈軍械總局下設組織計畫局、技術服務保障局和保養組織局,主要負責組織領導飛彈和軍械技術保障,計畫和組織武器、軍事技術裝備及其他規定種類的物資器材保障,組織完善飛彈技術保障和軍械技術保障系統的各要素,就飛彈技術保障和軍械技術保障問題直轄市軍事管理機關的有關活動。⑦鐵道兵主任總局主要負責軍隊責任區內鐵路運輸地段(設施)的技術掩蔽、修復、排雷和設障等,以及籌劃浮渡鐵路橋的建設和維護。⑧計量局主要負責組織實施國防與國家安全領域和軍隊計量保障領域中的測量統一保障。⑨軍事衛生總局負責組織全軍衛生保障工作。⑩基本建設訂貨署主要負責制定軍隊未來發展規劃中的“基本設施建設”部分和各項建築項目的當前規劃,組織建築項目的營建和大修,為軍隊購置住房,以及組織軍事基礎設施項目的區域規劃和用地規劃等。_住房保障署主要負責組織軍人和退役軍人及其家屬的住房保障,參與制定軍人和退役軍人及其家屬住房保障方面的有關法律檔案,協調和檢查各單位的住房保障。_建築施工監督局主要負責國防工程設施和營房設施的建築監督管理。_軍人住房公積金抵押制度聯邦管理局主要負責在國防部系統內執行聯邦政府制定的個人住房公積金抵押制度。_資產關係署主要負責行使軍隊所屬資產、國防部管轄的聯邦單一制國有企業和國家機關資產的管理權;行使國防部管轄的聯邦單一制國有企業私有化成立的股份公司及其股票,以及國防部資產關係署管轄的聯邦國家機關的管理權;組織軍隊資產的騰退和銷售;組織相關的聯邦資產私有化工作;組織軍隊配置方面的相關工作;對國家提供給軍隊使用的林地,按聯邦法律規定的程式行使管理權。_財務檢查與監察局主要負責軍隊財經活動的檢查審計工作,指導跨地區財務監察活動。_財務計畫署下設預算綜合計畫與經費測算局、活動經費計畫局、國際活動經費計畫局。主要任務是組織研究和起草國防部(包括各預算計畫主體)對聯邦預算的需求建議草案,對軍隊資源保障籌劃工作從財務方面進行動態跟蹤;組織編制國防部預算目錄和綜合預算概算;對軍隊建設構想和建設方案、聯邦專項規劃和部門規劃方案,進行財經評估;制定國防部涉外、特殊和法律允許的其他領域活動開支的財務計畫;對軍隊財務計畫制定工作提供指導。_財務保障署下設撥款局,預算核算方法、預算執行分析局等。主要任務是利用聯邦預算撥款對國防部開支進行撥款,根據國防部確定的預算分期撥付計畫組織實施集中結算;對提供給國防部的商品、勤務和服務等國防訂購的調配與執行,進行“伴隨式”財務保障;編制國防部各種分類預算報表(會計報表)、統計報表及其他報表,分析各類報表指標,起草最佳化財務支出建議。_軍用產品定價署主要任務是保證國防部有關單位在履行國防訂貨職能時執行統一的定價政策;對國防部履行國防訂貨職能時的定價活動提供方法指導;對國防部所購商品(勤務、服務)進行價格監控和分析;對國防部所購商品(勤務、服務)的價格經濟論證活動進行監督。此外,還有一些直接隸屬國聯部長的後勤類機構。主要有聯邦特種建設署,國防服務總公司,聯邦武器、軍事裝備、特種技術裝備和物資器材供應署。為適應未來信息化聯合作戰後勤保障需求,世界各國都在著力進行軍事後勤體制的改革和轉型。主要趨勢是:①後勤組織“無縫”化。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建立一個覆蓋後勤所有領域和貫穿後勤工作全過程、全軍一體化的後勤信息系統,使所有後勤機構構成一個獨立、一體的無縫隙後勤組織系統。該系統可將傳統的鬆散型後勤系統的各個部分,通過信息系統緊密結合在一起,更大程度地實現整個後勤系統的高度統一和協調一致。②後勤結構精幹化。為了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要求,世界各國軍隊加緊研究和調整軍隊後勤組織模式和構成。按照質量建設的原則,將進一步精簡後勤機構,縮小後勤設施規模;減少後勤中間環節,簡化保障程式;最佳化後勤力量結構,重點突出後勤機動力量建設和後勤力量的靈活編組等。傳統的量多低效後勤將為現代化的質優速快後勤所替代,質量將占主導地位。後勤組織系統將更加精幹高效、機動靈活。③聯勤系統信息化。後勤體制改革是軍事後勤變革的重要內容,世界各國軍隊都極為重視以聯勤為主要特徵的後勤保障體制改革。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軍事後勤領域的廣泛套用,聯勤體制改革將出現方向性變化,即在由指揮信息化系統、全資產可視性系統、配送補給信息化系統、勤務支援信息化系統等構成的信息流系統的支持下,把分散在不同地區的各種後勤資源和後勤保障力量整合起來,實施及時、精確、持續的聯勤保障。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