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炳史冊,形容偉大的業績流傳千秋萬代。出處為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總集《全唐文補遺》。嘉慶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誥領銜﹐阮元﹑徐松等百餘人參加編纂,共收文章一萬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傳。編次以唐及五代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諸王﹑公主﹐再次為各朝作者﹑釋道﹑閨秀﹐宦官﹑四裔附編書末。清宮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冊(據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一﹐其編者為陳邦彥)﹐清仁宗認為它“體例未協﹐選擇不精”﹐於是下令重編。該書即在這一稿本基礎上﹐用《文苑英華》﹑《唐文粹》等總集補其缺略﹐又從《永樂大典》輯錄了唐文的單篇殘段﹐並旁采他書和金石資料編校而成。它匯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為學者查閱使用這些資料提供了方便。但該書在編纂﹑考訂上還有不少缺點﹐包括文章漏收﹑誤收﹑重出﹐作者弄錯﹐題目和正文的訛脫﹐小傳記事不確﹐採用的書不注出處等等。清勞格和現代學者岑仲勉在讀本書的《札記》中(見勞著《讀書雜識》﹑岑著《唐人行第錄》)曾舉出上述問題約四五百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彪炳史冊
- 拼音:biāo bǐng shǐ cè
- 解釋:形容偉大的業績流傳千秋萬代。
- 出處:《全唐文補遺》
彪炳史冊,相關連結,
彪炳史冊
詞語: 彪炳亦作“ 彪昺 ”。
——拿雲美術博物館藏49方唐代墓誌載入《全唐文補遺》
淄博拿雲美術博物館藏49方唐代墓誌載入《全唐文補遺》第九輯。《全唐文補遺》收錄《全唐文》、《全唐文拾遺》、《全唐文續拾》未收唐、五代石刻文獻資料,包括石刻、詔書、書札、碑記、神道碑、墓誌、經幢,相當一部分是唐以後至今鮮為人知的,這些珍貴的古文獻資料,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雖系無名氏之作,但也堪稱優秀的文學作品,都為璀璨的唐文寶庫添加了新篇章,更是研究唐和五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外交、宗教、民俗的寶貴史料,本書收錄唐文為簡篇散章,不分卷,均按人從文原則歸納整理,次序以《文苑英華》體例分類排列,即:先為署名文章,次為無名文章;文章按文體排列,同類文體按時間先後排列,撰者以時間先後為序。
《全唐文補遺》所收拿雲美術博物館藏49方唐代墓誌目錄:
4、唐故閬州風過縣令鄭府君(融)靈志文。
6、唐故銀青光祿大夫禮部尚書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贈江陵郡大都督謚曰成崔府君(翹)墓志銘並序
7、唐故大理司直兼監察御史河東裴府君(曼)墓志銘並序
8、唐故太夫人董氏墓志銘並序
11、巨唐故平廬軍節度同經略副使承務郎試左金吾衛兵曹參軍榮陽鄭公(逍)墓志銘並序
13、唐故(王公妻)苻夫人墓志銘並序
14、唐故舟濟律師墓志銘並序
16、唐故廣平郡程府君(晏)宋氏夫人合袝墓志銘並序
17、唐故左武衛兵曹晉昌唐府君(瓊)夫人諸葛氏墓志銘並序
18、唐故魯國郡唐府君(洪)墓志銘並序
19、唐登仕郎前守左前牛衛胄曹參軍崔特自銘(夫人于氏墓志銘)
20、唐皇化寺齊章法師墓志銘
21、故武功縣縣君蘇(下闋)墓志銘
23、唐故上柱國光祿府屬張君(敦)墓志銘並序
25、大唐故朝散大夫王君(貴)之志
28、唐故絳州夏縣令李君(知本)墓志銘並序
31、唐故南郊齋郎朝散大夫吏部散官馬君(惟愻)墓志銘並序
32、唐故閩州都督傅公夫人金城郡君李氏墓志銘並序
35、唐故馬公(貞)墓志銘並序
36、唐故韓處士(光道)墓志銘並序
37、唐故涪陵郡司馬郭君(瑜)墓志銘並序
41、大唐故郝府君(季山)墓志銘並序
42、唐故宣德郎試左驍衛胄曹參軍天水趙公諱啟故夫人(任氏)墓志銘並序
43、 故王公(楚)墓志銘並序
44、唐故清河崔府君(懷義)合袝墓志銘並序
47、大唐故橋府君墓志銘並序
48、故李府君(本)墓志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