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人格

強迫性人格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是一種人格障礙的一種,是人格在發展的過程中畸形與偏離狀態,表現出固定持久的適應不良行為,一般是從童年、少年開始,保持終身的一種偏離常態的人格。以刻板固執,墨守成規,缺乏應變能力為特點。

概述,發病情況,治療及預後,強迫人格的發病原因分析,表現特徵,症狀,行為表現,形成原因,治療方法,聽其自然法,當頭棒喝法,

概述

強迫性人格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是一種人格障礙的一種,是人格在發展的過程中畸形與偏離狀態,表現出固定持久的適應不良行為,一般是從童年、少年開始,保持終身的一種偏離常態的人格。以刻板固執,墨守成規,缺乏應變能力為特點。同時由於個人內心深處存在的不安全感而導致的懷疑和過分謹慎。此外,因為要求十全十美,但又缺乏信心導致反覆核對,過分焦慮,有注意行為細節的表現。

發病情況

強迫性人格障礙患者從早年(兒童甚至幼兒期)就表現出過度追求完美、計畫性、過度整潔、過分注意細節、行為刻板、觀念固執、怕犯錯誤等性格特點。強迫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症狀有現實性,有時這些行為對患者的生活或者工作有一定的正面的幫助。 而強迫症的症狀往往是荒謬的、強迫觀念往往是某種內在焦慮的外在表現,強迫行為只能夠緩解內心的焦慮,對患者沒有幫助,常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往往為這些行為感到痛苦,極力消除卻不能。

治療及預後

強迫性人格障礙患者在壓力下會表現出類似強迫症的症狀,但在壓力緩解後這些症狀又會基本消失,少數會發展成強迫症。 一個強迫症患者可以在病前並沒有強迫性人格。 強迫性人格障礙和強迫症在治療上都不容易,後者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前者藥物治療無效。

強迫人格的發病原因分析

就現有的資料全部指向親職教育,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母離異和父母拋棄是兒童產生人格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愛和關懷,情感的冷漠導致兒童對人際交往保持較遠的距離,而且表現出難以琢磨和不好接觸,因而不可能和他人保持熱情、溫暖、親密的關係,雖然他們也接觸社會,但卻不具備理解和分擔他人情緒的能力,也不能從思想感情上和別人交流。
其他一些情況指向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本身就是情緒無常,喜怒不定,或者冷漠無情,甚至兇狠殘暴,一味苛求,或者過分溺愛,對獎懲和教育沒有原則,對孩子教育問題缺乏一致性,導致兒童無所適從和沒有明確的自我認同感 。

表現特徵

強迫型人格障礙是一種較常見的人格障礙,據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衛生調查,這類型人格的人數占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

症狀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一2一R)中將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症狀表現描述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因而有時反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堅持別人也要嚴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則心裡很不痛快,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
3.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4.常有不安全感,窮思竭慮,反覆考慮計畫是否揭當,反覆核對檢查,唯恐疏忽和差錯。
5.拘泥細節,甚至生活小節也要“程式化”,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後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相反容易悔恨和內疚。
7.對自己要求嚴格,過分沉溺於職責義務與道德規範,無業餘愛好,拘謹吝嗇,缺少友誼往來。
患者狀況至少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

行為表現

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有三個方面:
(1)心裡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於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如門鎖上後還要反覆檢查,擔心門是否鎖好,寫完信後反覆檢查郵票是否已貼好,地址是否寫對了等等。
(2)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己愛好不多,清規戒律倒不少。處理事情有秩序、整潔,嚴守時刻,但對節奏明快,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對新事物接受慢。總之,強迫型人格總是給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形成原因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時期,與親職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父母管教過分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範,決不準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伯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一些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如醫生家庭,由於過分愛清潔,對孩子的衛生特別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潔癖”,產生強迫性洗手等行為。另外,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人格。有研究還表明,強迫型人格與遺傳也有關係,家庭成員中有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其親屬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機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一般來說,強迫型人格障礙受強烈刺激或持續的精神壓力,容易導致強迫性神經症

治療方法

對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主要應採用自我心理療法。下面介紹兩種具體的方法:

聽其自然法

由於強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徵是把衝突理智化,過分壓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糾正主要是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聽其自然,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做了以後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對做過的事進行評價。比如擔心門沒有關好,就讓它沒關好;課桌上的東西沒有收拾乾淨,就讓它不乾淨;字寫得彆扭,也由它去,與自己無任何關係。開始時可能會由此帶來焦慮的情緒反應,但由於患者的強迫行為還遠沒有達到強迫症的無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狀是會消除的。

當頭棒喝法

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把行動的自主權交給了“規矩與習慣”,把自己活潑的心智鎖進了牢籠。因此要砸開鎖鏈,打開牢籠,讓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為。當頭棒喝便是打開牢籠的妙法。所謂“捧喝”是借用禪宗中的“德山棒,臨濟喝”的說法。德山常以大棒驚嚇學生,使執迷不悟的學生頓然開悟,而臨濟則以模稜兩可的問題問學生,學生猶豫不能作答時,臨濟則大喝一聲以示警醒。那些弟子為何會執迷不悟呢?原因是他們過分依賴自己頭腦中呆板的教條。當一個人過分執著於經典與規矩時,他對活生生的多變的現實就常會感到無所適從。屬強迫型人格的人已經習慣於按教條辦事,總是按“應該如何,必須如何”的準則去做,在某種程度上像個機器人。要改變這種狀況,就應努力尋找生活中的獨特事件,讓這些獨特事件帶來新的觀念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當頭捧喝”的作用,改變以往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習慣。
另外,自己也可以製造一些“捧喝”,當感到將要不能控制某些行為時,對自己大喝一聲“停”或“不”,都是有效的,這時人的思維、行為的習慣被打亂,自我意識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對他人辦事不放心,遲疑著不肯把事情交給手下人去辦時,就可以對自己大喝一聲“當斷則斷”。在那一瞬間拋棄所有的考慮,把任務很快下達給下級。  有時發現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還可以請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在必要時“棒喝”——下。例如,當——件工作即將收尾時,由於自己追求完美,遲遲不能完工,這時幫助者不妨用嚴厲的口吻大喝一聲“當斷則斷!”——定會有效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