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禧

張禧,(1217—1296年)東安州人,祖籍今河北省。隨父親張仁義遷居今濰坊青州市。元代著名戰將。水軍萬戶、江陰路達魯花赤、鎮國上將軍、都元帥 ,日本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禧
  • 所處時代:元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時間:1217年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成就:征討日本
  • 官職:鎮國上將軍、湖廣等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人物生平,投奔忽必烈,出任水軍總管,征討日本,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投奔忽必烈

張禧從16歲開始,就隨從元軍大將阿術魯、元帥察罕,轉戰於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屢立戰功。因他為人剛直、治軍嚴厲,被上司忌妒誣陷要按法治罪。經人介紹,與兒子張弘綱一起,前去投奔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
張禧隨忽必烈南下滅宋。在攻打湖北鄂州時,戰鬥非常殘酷,忽必烈下令組建敢死隊。張禧和兒子張弘綱踴躍參加。將要打到城下時,忽必烈覺得,如果這爺倆全都戰死,未免太殘酷啦!就派人去告訴張禧,你們爺倆留下一個,只能一人參加攻城!
張禧非常感動,大喊“請等著我們勝利的訊息吧”沖向前去。長槍被弩箭射斷,他一把奪過兒子的長槍,繼續猛衝。張弘綱沒了武器,轉身發現有十幾個人,原地站著不敢突擊,就又奪了一枝長槍,跟著父親衝進了城內。
戰鬥中,張禧身上連中18箭,有一枝箭頭射穿了腹部。他甦醒過來後說:“如果能喝一些活血散瘀的‘木血竭’,說不定就死不了!”忽必烈趕緊派人取來血竭,救了他一命。
忽必烈當了皇帝後,任命張禧擔任了“新軍千戶”。1263年,張禧隨從元軍征討在山東割地叛亂的李璮(濰坊青州市人),收復了幾座城池。隨後又多次大敗宋朝軍隊。

出任水軍總管

1267年,張禧改任元朝水軍總管,當了海軍總司令。
他對朝廷新增的2500名水軍嚴格訓練,戰鬥能力大為提高。相繼在襄樊、襄陽戰役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曾一次俘獲70多艘宋軍戰艦。
忽必烈任命張禧為宣武將軍、水軍萬戶,佩金虎符,後又加封為信武將軍。攻下溫州、台州、福建等地後,又加封為懷遠大將軍、江陰路達魯花赤、水軍萬戶,昭勇大將軍招討使,鎮國上將軍、都元帥。

征討日本

1281年,忽必烈決定征討日本。研究的時候,張禧主動請纓,率水軍前往。當天被任命為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省長兼軍區司令),與行省右丞相范文虎、左丞相李庭,共同率領10萬人組成江南軍,乘戰船3500艘,從寧波、定海啟航。
抵達日本海岸後,張禧率部離船登入,立即在平湖島修建堡壘,同時命令將各戰船相距50步停泊,以免風浪衝擊。八月,海上颶風大起,范文虎、李庭率領的戰艦全被風浪毀壞,只有張禧率領的船隻損失不大。
范文虎等人商議撤軍。張禧說:“雖然將士們溺死過半,但活下來的都是身強力壯之人,何不帶領他們,奪取敵人的糧食向前進攻呢?”
范文虎執意不從,說:“只管回朝!若朝廷問罪下來,自有我們負責,不會讓你受連累。”張禧無奈,只好把自己的船隻撥付一部分給他們。
當時,平湖島上駐有4000多戰士,沒有足夠的戰艦往回運。有人說咱走吧,不用管他們了。張禧說:“我能忍心拋下他們不管嗎?”命令卸下已經裝上船的70匹戰馬,好將那些士兵渡回來。
最終,范文虎把10多萬元軍將士遺棄在海島上,自己乘船逃往高麗(朝鮮)。日軍上島後,元軍大部分將士戰死,數萬士卒被俘,生還者不足五分之一。
回國後,范文虎等人都被治了罪,只有張禧免予追究責任。

史籍記載

張禧,東安州人。父仁義,金末徙家益都。及太宗下山東,仁義乃走信安。時燕薊已下,獨信安猶為金守,其主將知仁義勇而有謀,用之左右。國兵圍信安,仁義率敢死士三百,開門出戰,圍解,以功署軍馬總管。守信安逾十年,度不能支,乃與主將舉城內附。率其部曲從宗王合醜平定河南,授管軍元帥。後攻歸德,飛矢入口,折其二齒,鏃出項後,卒,賜爵縣侯。
禧年十六,從大將軍阿術魯南攻徐州、歸德,復從元帥察罕壽春安豐、廬、滁、黃、泗諸州,皆有功。禧素峭直,為主將所忌,誣以他罪,欲置之法。時王鶚世祖於潛邸,禧密往依之,鶚請左丞闊闊薦禧與其子弘綱俱入見。歲己未,從世祖南伐,濟江,與宋兵始接戰,即擒其一將。進攻鄂州,諸軍穴城以入,宋樹柵為夾城於內,入戰者輒不利,乃命以厚賞募敢死士。禧與子弘綱俱應募,由城東南入戰,將至城下,帝憫其父子俱入險地,遣阿里海牙諭禧父子,止一人進戰。禧所執槍中弩矢而折,取弘綱槍以入,破城東南角。有逗留不進者十餘人,立城下,弘綱復奪其槍入。轉戰良久,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鏃貫腹,悶絕復甦,曰:“得血竭飲之,血出可生。”世祖亟命取血竭,遣人往療之。瘡既愈,復從大將納剌忽與宋兵戰於金口、李家洲,皆捷。
世祖即位,賜金符,授新軍千戶。三年,從征李璮。時宋乘璮叛,遣夏貴襲取蘄縣、宿州等城,禧移兵攻之,貴走,盡復諸城。至元元年,升唐鄧等州盧氏保甲丁壯軍總管。宋侵均州,總管李玉山敗走,帝命禧代之。三年,與宋將呂文煥戰於高頭赤山,乘勝復均州。四年,改水軍總管,益其軍二千五百,令習水戰。五年,從攻襄樊。六年七月,夏貴率兵援襄陽,禧從元帥阿術戰,卻之。八年,江水暴溢,宋遣范文虎以戰艦千餘艘來援。元帥阿術命禧率輕舟,夜銜枚入其陣中,插葦以識水之深淺。及還,阿術即命禧率四翼水軍進戰,宋兵潰,追至淺水,奪戰艦七十餘艘。九年,攻樊城,焚其串樓,敗宋將張貴於鹿門山。十年,行省集諸將問破襄陽之策,禧言:“襄、樊夾漢江而城,敵人橫鐵鎖、置木橛於水中,今斷鎖毀橛,以絕其援,則樊城必下。樊城下,則襄陽可圖矣。”行省用其計,乃破樊城,而襄陽繼降。帝遣使錄諸將功,授宣武將軍、水軍萬戶,佩金虎符,丞相伯顏因命禧為水軍先鋒。
十二年,敗宋將孫虎臣於丁家洲,尋移屯黃池,以斷宋救兵。九月,從阿術與宋都統姜才戰,有功,加信武將軍。十三年,從下溫、台、福建。十四年,加懷遠大將軍、江陰路達魯花赤、水軍萬戶。十六年,入朝,進昭勇大將軍、招討使。十七年,加鎮國上將軍、都元帥。時朝廷議征日本,禧請行,即日拜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與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師,泛海東征。至日本,禧即舍舟,築壘平湖島,約束戰艦,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風濤觸擊。八月,颶風大作,文虎、庭戰艦悉壞,禧所部獨完。文虎等議還,禧曰:“士卒溺死者半,其脫死者,皆壯士也,曷若乘其無回顧心,因糧於敵以進戰。”文虎等不從,曰:“還朝問罪,我輩當之,公不與也。”禧乃分船與之。時平湖島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棄之!”遂悉棄舟中所有馬七十匹,以濟其還。至京師,文虎等皆獲罪,禧獨免。子弘綱。
弘綱字憲臣,年十八,父禧為主將所誣,系獄,將殺之,弘綱直入獄中,獄卒並系之。弘綱佯狂謔笑,守者易之,既寢,遂與其父逸去。後從其父攻城徇地,屢有功,自昭信校尉、管軍總把,佩銀符,換金符,為千戶,升總管、廣威將軍、招討副使,加定遠大將軍、招討使,襲鎮江陰。盜起安吉,弘綱率兵往捕,未逾旬,擒之。從參政高興破建德溪寨諸賊,後賜三珠虎符,授昭勇大將軍、河南諸翼征行萬戶。從右丞劉深征八百媳婦國,師次八番,與叛蠻宋隆濟等力戰而歿。贈宣忠秉義功臣、資善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齊郡公,謚武定。
子漢,當襲職,讓其弟鼎。漢後為監察御史,累官至集賢直學士。鼎,襲江陰水軍萬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