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衡

張文衡(1602~1648),號聚垣,開平衛(今河北赤城縣獨石口)人,祖籍湖廣江陵。清初官員,隸漢軍鑲黃旗。

本為明朝諸生後金天聰八年(1634)投奔皇太極,屢獻計策,官至甘肅巡撫,順治五年(1648),米喇印、丁國棟起義中被殺,卒贈都察院副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入開平衛鄉賢祠。雍正十二年(1734),入祀昭忠祠

基本介紹

  • 全名:張文衡
  • :聚垣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開平衛
  • 出生日期:1602年
  • 逝世日期:1648年
  • 主要成就:平定青州之亂
  • 旗籍:漢軍鑲黃旗
  • 官職:甘肅巡撫
人物生平,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屢進良策
張文衡祖籍江陵,明初時祖先出任開平衛指揮使,遂徙家開平。他幼年早孤,及長,以諸生入幕大同代王府。後金天聰八年(1634)閏八月,皇太極伐明,入宣府。張文衡自大同詣軍前求見,言在明為代王參謀。明諸臣方尚貪酷,虐民罔上,必有聖主應天而興,故徒步上謁。不久疏言:“大同城小而堅,師攻當先關而後城,攻關宜穴地。宣府城大破碎,宜決洋河灌之。”
天聰九年(1635)正月,復疏策進取,言:“明文武將吏皆以賂得,無謀無勇;又以貪故,餉減器窳,兵不用命。所以能拒我者,不過畏殺、畏掠、畏父母妻子離散,乃倚火器以死御我。今宣、大新被兵,山、陝、川、湖陷於流賊。賊半天下,兵亦半天下。惟東南無事,又困於新餉。上不及此時進兵,明不恆弱,我不恆強,節短勢險,人有鼎立之志。豈非自失其機,反貽異日憂乎?原上毋負天生上之心也。”疏入,上曰:“待朕思之。”二月,遣貝勒多爾袞帥師收察哈爾。張文衡又言:“宜率蒙古入偏岢,略太原,假中國物力以富蒙古;且張軍威,並可近招流賊,並力並進。”上授張文衡秘書院副理事官,賜田宅、銀幣,以大臣雅希禪女妻焉。隸鑲黃旗漢軍
平定青州之亂
順治元年(1644),以佐領入關,跟隨大學士范文程參贊軍務。
出為山東青州知府。剛上任,總兵官柯永盛以戍青州之兵徇高密,而侍郎王鰲永以招撫至,籌備軍餉。李自成禆將趙應元,由長山縣結土賊數千,掠民馬數百,覸青州兵寡,假裝投降王鰲永,請置家屬於城中而自率軍隊助征高密。既入,以乏糧鼓譟執殺王鰲永。
張文衡分遣官吏告急於柯永盛及登萊巡撫陳錦,親自前往會見趙應元,為好語,許以保奏,留鎮青州。即草疏假裝詆毀王鰲永激變,謂趙應元殺王鰲永由屬下所逼,願立功自效,遣人上奏。趙應元信以為真,大喜,攫庫金,與屬下縱飲。
梅勒額真和託李率泰禁旅略登、萊,途徑青州,紮營城西北。張文衡誤導趙應元出謁和託等,慰勞遣還,密令兵從入,夜起戮趙應元及其黨數十人。青州平。
米喇印之亂被殺
順治二年(1645)二年,移任淮安府知府。豫親王多鐸下揚州,路過道淮安。張文衡請禁將吏毋擾市,糗糧芻秣應期立辦。
順治三年(1646),總督洪承疇奏擢徽寧道,淮安士民吁留,漕運總督王文奎疏聞不允。徽州土賊汪張飛、劉時、劉祥等猖獗蔓延,張文衡協助諸將剿平之。順治四年(1647)四月,擢江南按察使
八月,任甘肅巡撫。順治五年(1648)二月至蘭州就任,陝西總督孟喬芳調蘭州鎮兵征四川米喇印丁國棟既降復叛,窺鎮兵遠征,偷偷勾結中軍參將蔣國泰等詭言會議,邀請張文衡至米喇印家集議。張文衡行未至,米喇印等環射殺之,時年四十七。總兵劉良臣西寧道巡道林維造、守道張鵬翼、副將毛鑌、潘雲騰、游擊黃得成、都司王之俊、守備胡大年等皆同時被殺。
康熙元年(1662),追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副都御史,蔭一子入國子監。康熙二十一年(1682),入開平衛鄉賢祠。雍正十二年(1734),入祀昭忠祠

家族成員

子:張祖訓,授知州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二十四》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