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

1、明朝時,布政使(掌管一省財政,民生)下設左右參政、參議,駐守在某一地方,稱為守道。又在按察使下設副使、僉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稱為巡道。清乾隆時裁撤上述參政、副使等官,專設分守道、分巡道,帶兵備銜,管轄府州,成為省和府州之間一級機構,叫作道員。在名義上,道應是省的派出行政機構。清朝還設立一些專業道員,如負責河務的,負責鹽、茶、糧等。道與台,組成另外的官職---道台。明清在省內設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而巡道只有監察區性質。2、守道,是宋代散文家---石介(1005-1045)的字 ,字守道。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人。3、安貧守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守道
  • 類別:官職名稱
  • 上級:布政使
  • 朝代:清朝
官職,人物,簡介,生平,安貧守道,發 音,釋 義,出 處,用 法,近義詞,示 例,

官職

清朝的地方行政機構一般可分為省、府(州、廳)、縣三級
省最高軍政長官為總督、巡撫。明朝屬於都察院的差遣職官,清為正式地方高級官員。
總督一般管轄兩省至三省,四川總督就一省。兼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制軍、制台。
巡撫為一省的最高軍政長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又稱“撫軍”、“撫台”。
督、撫之下設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財賦、民政。布政使又可簡稱藩台、藩司。
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驛傳事務。按察使又可簡稱臬台、臬司。
督撫、布政使、按察使,可合稱三大憲。
省下設府,以知府為行政長官,掌管一府的政務及所屬州、縣的賦役、訴訟等事。
順天府和奉天府,分別是京城和陪都,地位較一般府要高,設府尹為其長官。
與府同級的直隸州,直屬於省,以知州為其長官。有屬縣。
少數民族地區設立有直隸廳,直屬於省,以同知、通判為長官。
府下設縣和散州。縣是地方基層組織,長官為知縣。散州因地特設,知州為長官。

人物

簡介

守道,是宋代散文家---石介(1005-1045)的字 ,字守道。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人。曾居徂徠山(泰安城東南)下,時人尊稱徂徠先生。他曾極力提倡古文,尊崇韓愈。曾撰《讀<原道>》、《尊韓》和 《與士建中秀才書》等文闡述道統。他認為道成於孔子,繼之者則是孟軻、揚雄、王通、韓愈。對於當代作家,他最推崇的有柳開、孫復等。又曾著《怪說》,激烈指斥楊億為首的西□體詩"淫巧侈麗,淫華纂組",影響很大。石介著有《徂徠先生全集》,有康熙五十五年石維岩刻本。

生平

石守道,26歲時,舉進士,歷任鄆州觀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等職,後為國子監直講、太子中允、直集賢院。為國子直講時,正值呂夷簡罷相,仁宗進用韓琦、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他喜而作《慶曆聖德頌》,歌頌朝廷退□進賢,不指名地斥權臣夏竦為"大□"。因懼禍而求出,為濮州通判,未赴而去世。但夏竦仍借事誣石介詐死,奏發棺驗屍。其事雖因杜衍及眾士保奏而免,但累及妻子,20年後才得昭雪。石介與歐陽修、蔡襄等同年登科,歐陽修對他的詩文都比較推重。

安貧守道

發 音

ān pín shǒu dào

釋 義

安於貧窮,恪守信仰。

出 處

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安於貧窮不願改變

近義詞

安貧樂道

示 例

由張東白之事觀之,非平日~之意徹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上·布政陳克庵先生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