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

《張掖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已經張掖市政府同意,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7月22日印發.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22日
  • 發布單位: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建設體育強市、奮力推動張掖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為統籌“十四五”時期全市體育發展各項工作,對標《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甘肅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結合張掖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全市體育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和消費需求為目標,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任務,以打造“國際戶外運動名城”為統攬,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紮實推進體育產業、品牌賽事、體育項目“三項重點”,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金張掖貢獻了體育力量。
——民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賽事和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全市每年組織開展全民健身賽事300多場次,參加活動人數20萬人次以上。深入推進實施“一縣一品”全民健身特色項目打造行動、“51111”基層民眾健身計畫等重點工作,帶動城鄉基層單位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000多場次,形成了縣縣有特色、有品牌、有精品和賽事活動密集舉辦、豐富多彩、“井噴式”增長的可喜局面。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達到37.2%,全民健身活動趨於常態化、生活化、大眾化。
——服務民眾健身鍛鍊的體育設施基礎不斷夯實。切實加大體育項目論證、規劃、儲備和爭取實施力度,建成體育場12個、體育館5個、全民健身中心5個、體育公園10個、健身步道13條、鄉鎮體育場地60個、街道和社區體育場地48個、行政村體育場地797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到92.6%。自2016年以來,爭取實施項目559個,落實資金達到2.49億元。
——體育與旅遊文化醫養深度融合發展紮實推進。建成國家級及省級戶外運動基地8個、滑雪場2個、滑冰場6個、賽馬場1個、自駕游基地3個、沙漠體育公園1個、城市體育公園3個、國際賽車城1個、戶外露營基地12個,10大類42個戶外運動基地已初具規模。先後屆次化承辦、舉辦戶外品牌賽事100多項。引進深圳豪霆·張掖國際賽車場、公航旅·張掖國際露營基地等一批體育招商引資項目。
——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多元體系不斷最佳化。創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4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所,省級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3個;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全力抓好市體育運動學校和基層體育傳統校競賽訓練,持續強化運動員選拔、訓練、備戰工作,不斷加強裁判員、教練員培養和培訓,重點競賽項目競爭力不斷提升。2016年以來,在全省青少年錦標賽和省十四運會上共奪得金牌82枚、銀牌95枚、銅牌76枚。
——體育健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不斷加強城鄉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和健身站點建設,逐步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全民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單項體育協會達60個、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33個,健身站點總數達到741個,各類健身團隊達1100多個。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達到4891人,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達到3.7人。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體育強國、體育強省的開局時期,全市體育發展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建成體育強國納入2035年遠景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作出“四個重要”的新定位,賦予體育事業新的使命和新的挑戰,為體育改革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全市體育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體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大體育”格局還沒有構建成型;體育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社會資本參與體育事業發展的積極性還不高;體育設施還存在供給不足、管理不規範、供不適需和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不強,人才梯隊建設亟待最佳化,傳統優勢項目亟需發揚,整體結構布局還不合理;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發掘不足,體教融合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體育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健身休閒、競賽表演、體育培訓、體育用品製造業發展緩慢,體育消費市場仍處在起步爬坡階段;體育執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高危體育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體育文化的系統性、協同性機制尚未形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作用發揮不明顯,體育的多元價值和文化內涵有待深入挖掘等。深刻認識當前全市體育事業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切實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全力謀劃布局,奮力推進“十四五”全市體育事業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面,助力張掖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全市體育部門和廣大體育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榮。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服務全民健身與服務經濟發展並舉,拓展體育發展領域,創新體育發展方式,夯實體育發展基礎,深化體育改革,促進體育消費,堅持體育發展新理念,激發體育發展新活力,增強體育發展新動能,創造體育發展新業績,逐步形成較為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和體育產業發展體系,加快建設體育強市,紮實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在張掖落地生根。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體育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提升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全市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堅持服務人民。把優先滿足人民民眾健康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體育公共服務職能,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堅持創新發展。準確把握新時代體育發展規律,創新驅動體育高質量發展,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統籌協調政府、社會和民間力量,推動“體育+”融合發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有力、行業規範有序、市場充滿活力、社會充分參與的體育發展新格局。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科學研判面臨的新形勢,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提高體育資源配置效率,完善社會辦體育的體制機制。
——堅持依法治體。提高體育依法行政能力,引導體育社會組織、體育市場主體等依法開展活動,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治理體育新格局,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堅決統籌發展與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高度重視體育領域各類安全風險防範,重點加強體育領域意識形態風險和體育賽事活動安全防範,加強安全監督檢查,全力防範化解體育領域各類重大風險。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各項工作多點突破,全市體育發展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每個縣區建設完成5條健身步道、1個公共體育場或社會足球場、1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體育公園;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成1個健身中心或多功能運動場;每個行政村(社區、異地搬遷點)因地制宜建設1個可開展球類運動的多功能運動場地(所),並配套健身設施。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項目實施範圍不斷擴大。
——全民健身活動更加豐富。到2025年,全市人民民眾的體育健身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規劃布局更加合理,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豐富多彩,人民民眾體育健身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達到38.5%以上,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3%以上;行政村公共體育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5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7人。
——競技體育項目布局更加最佳化。持續深化競技體育體制改革,創新競技體育發展方式和選才育才機制,不斷增強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最佳化項目布局,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力爭甘肅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取得優異成績。積極推進省運會、年度青少年錦標賽運動員選拔和梯隊建設,力爭競技成績實現遞增和突破,代表甘肅省參加全運會、奧運會的張掖籍運動員人數有所增加。
——青少年體育煥發活力。持續深化體教融合,不斷健全制度機制,基本形成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體育運動學校、體育社會組織合力培養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格局。推動構建“一體化”的全市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校園體育活動體系、特色項目培育推廣體系、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培養體系,形成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逐步建立銜接有序的社會體育俱樂部競賽、訓練和培訓體系,激發青少年體育市場活力。
——體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體育產業結構日趨合理,體育市場活力不斷增強,體育產品供給更加豐富,體育消費水平明顯提升。培育一批健身休閒、體育場館經營、體育培訓、競技表演等體育產業項目,培育開發一批滑冰滑雪、登山健身、戶外露營、賽車賽馬、低空觀光等新興戶外體育旅遊項目。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體育企業。
——體育文化影響更加深遠。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城市鄉村活力、提升張掖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更加彰顯,市、縣區體育部門、體育協會和社會力量辦好體育+文化活動的合力不斷增強。
三、主要任務
(一)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張掖建設
1.構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選址,因地制宜補足城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社會足球場、智慧型健身路徑等健身設施。以國家構建戶外運動“三縱四橫”空間布局為契機,盤活城市空閒用地、公益性用地,支持以租賃方式供地,鼓勵複合用地,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場地設施。鼓勵利用城市空閒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等空間資源建設三人籃球場、非標準足球場、晨晚練點等場地設施。依託山水資源特色、城市更新等,建設與城市功能相融合的城市綠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腳踏車道等休閒步道網路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戶外運動營地、冰雪場地等體育設施建設。
2.持續開展主題示範賽事活動。利用新年(重陽)登高、紀念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日、全民健身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民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月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方便參與的展示、交流、比賽、展演、輔導、培訓等體育活動,豐富民眾節慶體育文化生活。
3.全力打造品牌健身賽事活動。充分發揮我市戶外運動資源豐富的優勢,全力打造腳踏車、徒步、登山、游泳、滑雪、滑冰、賽車、航空運動等項目系列體育賽事。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引進一批、恢復一批、培育一批”的要求,持續舉辦好汽車拉力錦標賽、黑河生態馬拉松、臨澤生態馬拉松、冰雪運動嘉年華、民眾登山健身大會、肅南裕固族賽馬會等一批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賽事,形成體育賽事“一縣一品”“一縣多品”的發展格局。
4.開拓全民健身線上線下互動新模式。積極打造線上線下結合、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推動線上和線下智慧型體育賽事活動開展。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支持開展智慧型健身、雲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體育運動,大力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路賽事活動,開拓全民健身線上線下互動新模式。
5.建立健全科學健身服務平台。建立健全市、縣區國民體質監測站點,每年完成國民體質監測13000人以上。持續組織開展市、縣區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試活動,市級每年不少於200人,縣區每年不少於500人。加強體醫融合的體質測試點建設提升,推廣個人健康檔案和運動健身服務。
6.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深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培訓制度改革,擴大規模、培養骨幹,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考核、評價、激勵機制。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基層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提高志願服務者的服務率和服務水平,建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長效機制。
7.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完善全民健身組織隊伍。加強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建設,發揮市、縣區體育總會龍頭作用,推動體育總會向鄉鎮(街道)延伸、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下沉行政村(社區),構建以“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人群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為支撐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網路體系。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建立市、縣區單項體育協會對口幫扶基層全民健身組織、傳統特色體育學校合作機制。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職工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的發展,鼓勵健身團隊為農村、社區、企業、學校、機關等提供體育健身服務。創新社會體育組織管理機制,引導其參與承接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項目,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範效應明顯的社會體育組織。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最佳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結構,全市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600名以上。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服務辦法,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交流展示大賽,提升科學健身指導能力和質量,提高體育健身服務到達率和民眾滿意度。
8.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完善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協同聯動機制,建立體育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模式,推動體育健身與養老、保健、康復、醫療、養生等融合發展。推廣集運動營養、科學健身、運動康復、心理調適為一體的主動健康服務模式,為各類人群提供體質健康檢測、評估、干預三位一體的綜合指導服務;開展國民體質監測與醫療服務結合的體醫融合建設試點,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以體育運動康復為特色的專科能力建設,探索建立由專家、社區(鄉村)家庭醫生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共同參與的社區(鄉村)健康服務機制,做到個人健康和運動健身服務相結合。
9.持續推動戶外健身配套設施建設。依託張掖獨特資源,發揮山地運動、水上運動、冰雪運動三大運動產業帶功能,因地制宜開發登山步道、騎行綠道、山地腳踏車道、汽車露營營地、水上運動基地、滑雪滑冰基地、航空飛行營地等戶外健身配套設施,實現全民健身與文化旅遊和諧共生。
(二)增強競技體育整體實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1.全力以赴做好備戰參賽工作。進一步最佳化體育後備人才選拔、培養、輸送工作,合理統籌,靠前保障,全力做好甘肅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備戰參賽工作,全力以赴備戰第十六屆省運會,辦好張掖市2021年第五屆和2025年第六屆運動會,積極推進省運會、年度青少年錦標賽運動員選拔和梯隊建設,力爭競技成績實現遞增和突破。
2.創新競技體育發展模式。遵循客觀發展規律,積極探索建立政府辦與社會辦、集中辦與分散辦相結合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優秀運動員培養和優秀運動隊組建模式,建立向全社會開放的優秀運動員選拔制度,探索“市隊縣辦、市縣共辦、市隊校辦、市隊協會辦”等多種模式。加強和規範全市運動員技術等級審批和管理,嚴堵管理漏洞、制度漏洞,嚴格防範體育領域廉政風險,切實維護公平公正。加強反興奮劑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賽風賽紀教育,教育引導教練員、運動員“拿道德的金牌、拿風格的金牌、拿乾淨的金牌”。加大裁判員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各級裁判員執裁水平和持證率
3.最佳化競技體育項目布局。在“三大球”、基礎大項、優勢項目的基礎上,挖掘縣區和社會潛能,最佳化項目布局,補齊項目短板,提高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加強“三大球”項目發展,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積極探索符合張掖實際的足球發展新思路和管理模式。突出田徑、武術基礎大項的重要作用,深入發展摔跤、柔道、桌球、射擊、游泳等優勢傳統項目,培育、提升冰雪運動項目水平。支持市體校創建國家級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
4.構建一體化賽事體系。體育、教育部門一體化設計、共同組織、統籌開展市、縣區青少年學生體育賽事,以賽促教、以賽帶訓。堅持綜合性運動會與單項比賽相結合、重點普及項目比賽與特色優勢項目培育推廣展演相結合,以“三大球”、田徑、桌球等項目為主,以武術、游泳、跳繩、棋類、體育舞蹈等特色優勢培育推廣類項目為補充,全市青少年(學生)運動會每3年舉辦1次,縣區青少年(學生)運動會至少每2年舉辦1次。全市運動會專設覆蓋國小、國中、高中、中職各學段的青少年學生組比賽項目,由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共同組織實施。除全市運動會、全市青少年(學生)運動會舉辦當年外,其餘年份市、縣區不定期舉辦一定數量的青少年(學生)單項體育比賽,逐步完善市、縣區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及辦賽機制。體育、教育部門共同負責全國、全省及跨區域青少年(學生)體育比賽運動員的選拔組隊、訓練備戰和參賽等工作,重點備戰參加好全省運動會青少組比賽、全省青少年錦標賽及U系列比賽、全省中學生運動會(錦標賽)。
(三)全面深化體教融合,推動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
1.健全青少年體育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體育總局、教育部《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省體育局、省教育廳《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根據“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原則,以系統性解決的思路破解青少年體質健康、體育教育問題,積極探索創新體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突出強化體育育人功能,切實從重構競賽體系、最佳化創建目標、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政策落實等方面,著力深化和保障體教融合。
2.建立體教融合發展體系。推動構建“一體化”的全市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校園體育活動體系、特色項目培育推廣體系、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培養體系,形成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促進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真正讓每一個青少年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讓廣大學校成為全市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訓練的“主陣地”和體育人口穩定增長的“源頭活水”。
3.加強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學段開展相同項目體育訓練、靈活學籍、對口升學、相互銜接、培輸暢通的優秀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拓寬體育特長生升學、成長渠道,幫助體育特長生解除後顧之憂,著力解決體育後備人才升學斷檔問題。建立健全青少年學生體育鍛鍊安全保障機制。推行“學校+俱樂部”合作發展模式,通過購買服務、資金補貼等方式,引導支持社會體育組織積極參與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
4.完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積極採取多種措施配齊配強中國小體育教師,打通體育教師、體育教練員崗位雙向交流渠道,體育教師(教練員)在繼續教育、學科優質課評選、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其他教師享有同等待遇。鼓勵學校聘請有體育專業特長的教師擔任學校運動隊教練,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鼓勵專業體育機構向中國小提供體育教學服務。鼓勵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體育專業人才,選派優秀體育教師參加運動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支持基層體育教師擔任全市體育競賽裁判工作。
(四)深化體校改革,加強體校建設
1.紮實推進市體校改革。在突出體校專業特色和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推進市體校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等體育運動學校設定標準》《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管理辦法》,實行體教共建共管,體育部門負責學校的日常管理、運動員訓練參賽、教練員配備和培訓等,教育部門負責各學段教學、教師配備和培訓等與學生文化教育相關事項的管理。按照學段分別享受國家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補助政策。配齊配足配優市體校文化課教師和教練員。探索市體校與中國小校聯合辦學模式,選派教練員到中國小校、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承擔、參與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指導運動隊訓練,帶動學校體育發展。依託市體校,推動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以適當形式為與市體校合作的中國小校和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提供場地設施、訓練指導等服務。
2.支持並加強縣區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業餘)建設。各縣區按照《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規定,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業餘)建設,納入縣區體育和教育發展規劃,訓練競賽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配備相應數量教練員。縣區體育和教育部門分工負責、協調管理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業餘)工作。
3.重視體校師資隊伍建設。將體校文化課教師培訓納入教師培訓計畫,體校教練員、文化課教師在繼續教育、學科優質課評選、職稱評定等方面,與普通中國小校或中等職業學校享有同等待遇。
4.落實市體校優秀畢業生繼續深造和就業安置措施。修訂完善鼓勵支持市體校優秀畢業生繼續深造和就業安置實施辦法,充分調動市體校學生勤奮學習、刻苦訓練和“爭金奪銀”的積極性。
(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體育產業全面發展
1.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合理開發,結合鄉村旅遊、鄉村文化、休閒農業融合發展,吸引一批具有知名度的體育賽事,積極發展山地戶外、航空、冰雪、腳踏車、龍舟、釣魚等體育運動項目產業,創建體育休閒特色小鎮和各類戶外運動基地,推動體育與旅遊、康養、文化、教育等業態融合發展,形成以大眾健身、戶外運動、體育旅遊、競賽表演為特色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體育服務業體系。
2.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扶持、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體育企業,強化體育產業要素保障,激發市場活力,不斷拓展我市體育市場主體規模,促進市場發育走向成熟化規模化。
3.挖掘釋放體育消費潛能。推動體育消費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培育創新的經濟成長點,實現全市體育消費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市場主體活躍、產品供給豐富、體育消費支付和信用方式更加完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持續提高,為全省乃至全國開展體育消費工作培育典型、創造經驗。
4.做好體育彩票工作。支持各級體育彩票管理及行銷機構進一步完善體育彩票銷售制度和市場管理制度,加強銷售渠道建設,提高管理、服務和行銷水平。“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彩票銷售額達到9億元以上。加強體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和公益宣傳,充分發揮公益金在支持體育事業和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使用效益,提升體育彩票的公益形象。
(六)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提升體育場館服務水平
1.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張掖奧體中心、甘肅河西(臨澤)體育產業基地、高台縣城關全民健身中心、高台縣月牙湖體育公園全民健身運動場(滑冰場)、山丹縣游泳館、肅南縣少數民族傳統項目綜合體育館等重點體育項目建設。城鄉新建居住區和社區嚴格按照“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確保“15分鐘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
2.完善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服務機制。加快推進體育場館設施智慧化建設和改造,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和運營管理的評估督導。做好體育場館在重大疫情防控、應急避難(險)時的功能轉換預案,提升場館使用效益。加大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項目爭取力度,提高項目實施規範化水平,力爭更多場館納入實施範圍。每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不少於330天,加大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的績效考核激勵力度,提高適老化程度,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功能。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推動有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體育場館安全有序向社會開放。鼓勵社會力量承接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
(七)促進體育文化發展,深化體育交流合作
1.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踐行中華體育精神,發揮體育文化的引領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文化活動,引導健身民眾愛國奮進、自強不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泛宣傳張掖籍運動員的訓練、參賽和奪冠事跡,鼓勵民眾學習運動員頑強拼搏的精神,用實際行動體現新時代體育風貌。
2.繁榮發展體育文化。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為契機,普及體育運動知識,挖掘運動項目的文化內涵,發揮體育文化的宣傳引導作用,打造體育文化建設示範工程,激發民眾參與體育運動熱情,推動全市體育文化繁榮和發展。
3.傳承優秀傳統體育。結合實際,常態化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社區運動會、幹部職工運動會等民眾賽事活動。積極推廣拔河、傳統武術、健身氣功、賽馬、頂槓子、民族式摔跤等民間民俗賽事活動。鼓勵和引導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藝術作品創作,打造張掖體育名片。
4.強化體育宣傳工作。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全面排查體育領域所涉政治安全風險和意識形態風險,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加強運動員、教練員等體育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強化警示教育,嚴格思想道德和行為規範。組織開展體育文化宣傳、體育知識講座、體育志願服務等活動,講好體育故事,讓體育走進民眾、融入生活。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體育改革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統籌協調,完善體育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工作聯動機制,加快形成統籌協調、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2.深入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解決體育行政、事業、社團、企業邊界不清的問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穩步推進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堅持開放辦體育,加快推進管辦分離、簡政放權,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構建管辦分離、內外聯動、各司其職、靈活高效的體育發展新模式,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體育發展新局面。
3.堅持依法治體。樹牢法治意識,落實體育重大活動組織管理制度、風險評估制度和安全責任制度,不斷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落實依法治體,依法加強體育市場監督管理,引導和規範市場主體,推進體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開、公平的體育市場準入環境。加強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及體育社會組織、體育市場主體在體育法治方面的宣傳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落實地方執法責任制,規範高危體育項目執法程式,健全體育部門自主執法、聯合執法和委託執法工作機制,健全體育糾紛解決和法律法務機制。
4.加強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體戰略,遵循體育規律,完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管理人員培養體系,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體育人才引進、選任、培訓、獎勵機制。堅持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以創新激勵保障政策為抓手,以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和體育產業人才等急需短缺人才為重點,培養選拔優秀青年幹部,建立“選育管用”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完善運動員保障制度、就業安置政策,努力打造德才兼備、開拓創新的體育人才隊伍。
5.落實政策措施。完善公共財政對體育的投入機制,落實市、縣區政府在體育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保障責任,加大對全民健身、競技體育的經費支持,加大向社會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力度,加強財政資金和體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和績效評價。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市、縣區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確保體育項目建設用地有效供給。落實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發展的財政、土地、稅收、人才等方面政策。
6.強化監督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動態監測和評估機制。將本規劃的實施情況納入各級體育部門、事業單位和體育協會督查考核範圍。組織多方專家參與重大項目跟蹤評估,及時最佳化措施,強化落實,確保重點任務如期完成。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堅持將評價結果作為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確保本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政策解讀

一、出台背景
為統籌“十四五”時期全市體育發展各項工作,對標《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甘肅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結合我市實際起草形成《張掖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主要內容
《規劃》以張掖市“十三五”體育發展為基礎,主要內容包括4個部分、31條舉措,總計1.1萬餘字。
第一部分為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主要總結“十三五”時期我市體育發展成就。第二部分為總體要求,包括“十四五”時期我市體育發展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第三部分為主要任務,包括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校改革、體育產業、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體育文化7個方面。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體、加強隊伍建設、落實政策措施、強化監督評估。
三、主要特點
(一)明確了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是關於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全市體育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和消費需求為目標,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任務,以打造“國際戶外運動名城”為統攬,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民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賽事和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全市每年組織開展全民健身賽事300多場次,參加活動人數20萬人次以上。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達到37.2%。服務民眾健身鍛鍊的體育設施基礎不斷夯實。自2016年以來,爭取實施項目559個,落實資金達到2.49億元。體育與旅遊文化醫養深度融合發展紮實推進。建成國家級及省級戶外運動基地8個、滑雪場2個、滑冰場6個、賽馬場1個、自駕游基地3個、沙漠體育公園1個、城市體育公園3個、國際賽車城1個、戶外露營基地12個,10大類42個戶外運動基地已初具規模。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多元體系不斷最佳化。2016年以來,在全省青少年錦標賽和省十四運會上奪得金牌82枚、銀牌95枚、銅牌76枚。體育健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達到4891人,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達到3.7人。
二是關於面臨形勢。體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大體育”格局還沒有構建成型;體育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社會資本參與體育事業發展的積極性還不高;體育設施還存在供給不足、管理不規範、供不適需和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不強,人才梯隊建設亟待最佳化,傳統優勢項目亟需發揚,整體結構布局還不合理;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發掘不足,體教融合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體育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健身休閒、競賽表演、體育培訓、體育用品製造業發展緩慢,體育消費市場仍處在起步爬坡階段;體育執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高危體育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體育文化的系統性、協同性機制尚未形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作用發揮不明顯,體育的多元價值和文化內涵有待深入挖掘等。
(二)明確了總體要求
一是關於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服務全民健身與服務經濟發展並舉,拓展體育發展領域,創新體育發展方式,夯實體育發展基礎,深化體育改革,促進體育消費,堅持體育發展新理念,激發體育發展新活力,增強體育發展新動能,創造體育發展新業績,逐步形成較為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和體育產業發展體系,加快建設體育強市,紮實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在張掖落地生根。
二是關於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服務人民,堅持創新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體,堅持安全發展理念。
三是關於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各項工作多點突破,全市體育發展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每個縣區建設完成5條健身步道、1個公共體育場或社會足球場、1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體育公園;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成1個健身中心或多功能運動場;每個行政村(社區、異地搬遷點)因地制宜建設1個可開展球類運動的多功能運動場地(所),並配套健身設施。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項目實施範圍不斷擴大。全民健身活動更加豐富。到2025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達到38.5%以上,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3%以上;行政村公共體育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5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7人。競技體育項目布局更加最佳化,青少年體育煥發活力。體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體育文化影響更加深遠。
(三)明確了主要任務
一是關於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張掖建設。構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持續開展主題示範賽事活動,全力打造品牌健身賽事,開拓全民健身線上線下互動新模式。建立健全科學健身服務平台,每年完成國民體質監測13000人以上。持續組織開展市、縣區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試活動,市級每年不少於200人,縣區每年不少於500人。加強體醫融合的體質測試點建設提升,推廣個人健康檔案和運動健身服務。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完善全民健身組織隊伍,全市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600名以上,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二是關於增強競技體育整體實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備戰參賽工作,創新競技體育發展模式,最佳化競技體育項目布局。加強“三大球”項目發展,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積極探索符合張掖實際的足球發展新思路和管理模式。突出田徑、武術基礎大項的重要作用,深入發展摔跤、柔道、桌球、射擊、游泳等優勢傳統項目,培育、提升冰雪運動項目水平。支持市體校創建國家級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構建一體化賽事體系,全市青少年(學生)運動會每3年舉辦1次,縣區青少年(學生)運動會至少每2年舉辦1次。全市運動會專設覆蓋國小、國中、高中、中職各學段的青少年學生組比賽項目,由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共同組織實施。
三是關於全面深化體教融合,推動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全面落實體育總局、教育部《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省體育局、省教育廳《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建立體教融合發展體系,加強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完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體系。
四是關於深化體校改革,加強體校建設。紮實推進市體校改革,支持並加強縣區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業餘)建設。重視體校師資隊伍建設,將體校文化課教師培訓納入教師培訓計畫,體校教練員、文化課教師在繼續教育、學科優質課評選、職稱評定等方面,與普通中國小校或中等職業學校享有同等待遇。修訂完善鼓勵支持市體校優秀畢業生繼續深造和就業安置實施辦法,調動市體校學生勤奮學習、刻苦訓練和“爭金奪銀”的積極性。
五是關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體育產業全面發展。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挖掘釋放體育消費潛能,做好體育彩票工作,“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彩票銷售額達到9億元以上。
六是關於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提升體育場館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張掖奧體中心、甘肅河西(臨澤)體育產業基地、高台縣城關全民健身中心、高台縣月牙湖體育公園全民健身運動場(滑冰場)、山丹縣游泳館、肅南縣少數民族傳統項目綜合體育館等重點體育項目建設。城鄉新建居住區和社區嚴格按照“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確保“15分鐘健身圈”基本實現全覆蓋。完善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服務機制,每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不少於330天,加大向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的績效考核激勵力度,提高適老化程度,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功能。
七是關於促進體育文化發展,深化體育交流合作。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廣泛宣傳張掖籍運動員的訓練、參賽和奪冠事跡,鼓勵民眾學習運動員頑強拼搏的精神,用行動體現新時代體育風貌。繁榮發展體育文化,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為契機,打造體育文化建設示範工程,激發民眾參與體育運動熱情。傳承優秀傳統體育。結合實際,常態化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社區運動會、幹部職工運動會等民眾賽事活動。鼓勵和引導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藝術作品創作,打造張掖體育名片。強化體育宣傳工作,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全面排查體育領域所涉政治安全風險和意識形態風險,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廣泛宣傳民眾身邊體育明星和運動達人的時代風采,講好體育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