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鄉

張慶鄉

張慶鄉地處晉中平川,瀟河北岸,轄21村,總面積79.2平方公里,總人口30670人。2004年全鄉實現社會經濟總收入11.47億元,上交稅金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47元,是山西省小康建設先進鄉(鎮)。全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糧食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鄉種植業(作物栽培)、養殖業發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慶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
  • 下轄地區:張慶村,永康村,懷仁村,演武村等
  • 政府駐地:張慶村
  • 電話區號:0354
  • 郵政區碼:030622
  • 地理位置:地處晉中盆地,屬汾河與瀟河沖積平原,海拔700m至800m
  • 面積:79.2平方公里
  • 人口:30670人
  • 方言:晉語,并州片,榆次小片城西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永康東嶽廟、許家樓院;大張義宋氏宗祠
  • 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晉K
鄉村經濟,農業,工業,鄉村轄區,文物古蹟,風土人情,民間藝術,地圖信息,

鄉村經濟

108國道、榆清公路穿境而過。加工業初具規模,主要有機械、食品、塑膠製品、釀造、冶煉、化工等項目。其中懷仁村的陳醋遠銷全國,與六堡村的醋齊名。

農業

張慶鄉是榆次區的農業強鄉,享有“晉中糧倉”的美稱。近幾年來農業發展向縱深延伸,向效益農業、綠色農業特色農業轉變。湧現出弓村、 永康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村,演武、北胡喬等特色規模養殖村,特別是養殖業的發展使張慶鄉成為全區乃至全晉中市最大的養殖基礎之一。

工業

張慶鄉是榆次區的工業強鄉。本鄉圍繞農業強鄉作文章,延伸農副產業鏈,形成釀造、飼料加工、麵粉加工、畜產品加工四大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成為張慶鄉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途徑。同時,該鄉注重鄉鎮企業的引進和壯大,擁有海玉餅乾、恆興碳素、同豐紡機、金牛紡織等一批規模企業,全鄉長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8.31億元。
張慶鄉是榆次區的運輸大鄉,全鄉湧現出張慶、西長壽、永康村等運輸大村,全鄉擁有大型運輸車輛560餘輛,年運輸量達到300萬噸,以誠信、快捷的服務宗旨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
張慶鄉將抓住榆次工業園區建設和太長高速公路建設為機遇,不斷創新“兩大跨越”的發展思路,實現張慶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鄉村轄區

文物古蹟

張慶鄉有史近千年,共建過大小寺廟百餘處,現存文物保護單位1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永康村東嶽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系一處保存完整的農村戲廟院古建築,至今香火不斷,人氣旺盛,2006年被省文物局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康村永康許家樓院,氣勢恢宏,是如今榆次少僅見的晉商樓院建築群。晉商畫卷中的張慶更可謂風光無限,茶商大賈康家蜚聲三譽晉,通美通歐大實業家宋氏享譽全國。張慶境內保存較完整的深宅大院隨處可見,不少寺廟殿堂又再現了昔日的輝煌,見證著古樸名鄉的無比榮耀。

風土人情

張慶鄉具有悠久的民間文化藝術傳統,“徐溝的鐵棍、太谷的燈,比不上張慶的斗活龍。劃旱船,游黃河,鐵棍抬到晉陽城”之民謠至今廣為流傳。大年初一到十五一派擂鼓揚鈸龍騰獅舞辭舊歲,載歌載舞萬民同樂鬧元宵,每逢古廟會有民間“賽社”爭先恐後,各社(土地社)紅火齊聚廟院,三牲供品齊上,滿院供桌羅列,祈福平安,褥告歲豐。建國後,每逢元宵佳節都有豐富多彩的紅火助興,進入80年代更成榆次一絕。目前,全鄉共挖掘整理出高蹺背棍、鐵棍、挖棍、旱船、花轎、燈馬、獅子舞、游黃河、斗活龍等20多項,近年又推陳出新,錘鍊創研出大秧歌、扇子舞、太極拳(劍)威風鑼鼓等民眾文藝項目,真正是“街頭大家唱、秧歌頌四化、龍燈斗金獅,高蹺走天下,健身健美舞,鑼鼓喜萬象”。藝術之花綻放,文化碩果纍纍。
古風雋永,不同的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水平、文化修養、信仰愛好等決定了產生於各地的民眾文化活動方式和表現形式,也必然呈現出絢麗與多彩。

民間藝術

一個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民間藝人群體閃現著奇特與非凡
吳奪印和他的堆錦工藝畫
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王郝村農民畫家吳奪印,經過十年苦心鑽研,終於使失傳百年的堆錦工藝重現於今。他融合民間的剪紙、繪畫麵塑、篆刻等藝術手法,採用剪、刻、剔、挑、編、割、刮、縫、燙、折、畫、貼十幾道工序,用成百上千塊大小不一的面料組合,或古樸濃郁、或明麗淡雅的面料色澤的堆砌拼合,使其溢彩流光、生動形象。吳奪印的堆錦工藝畫大體可分為古建系列、仕女系列、神佛系列、花鳥蟲魚系列、童趣系列、現代抽象畫、動物、風景畫類多面廣,造型可根據要求隨意變化,小可陳設,大可裝飾,極具觀賞性、趣味性、既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又是收藏珍品。
陳彬藝術人生作品
陳彬自幼酷愛藝術,17歲時的他因說了幾句真話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從此開始了他坎坷但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人生,當幹著最重的燒窯活兒時,他泥捏各種小動物、人物頭像等,人燒磚練就的精道火候,製作了一批泥塑作品,以至磚廠幹活兒的人們紛紛頂替陳師傅幹活以換取這些可愛的小作品。當上不了戶口,生活無著時,他用炭棒為人畫相,如果畫得不像就沒人買,生活則難以為繼,錘鍊出了他精湛的畫技,現存的炭金畫《周恩來》《齊白石》常令行家叫絕,以泥塑和繪畫為基礎,他製作紙貼工藝畫,《四大美人》貼畫,做工畫工堪稱雙絕,當年因此受聘工藝美術廠副廠長時不僅全包下了市裡的活兒,而且以大量的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工藝美術畫爭得廣大客戶,企業扭虧為盈,曲折但多彩的人生,,使陳彬啥都拿得起放得下,無論集體還是農戶凡寫寫畫畫,過年製作宮燈搭建彩樓等都要找他,陳彬的泥塑工藝畫、炭金畫件件作品都講究內在含義和文化性以及時代感,他的代表作泥塑“笑彌勒”“牛”工藝畫“仕美圖”,炭金畫“周恩來”“齊白石”等集中體現了他崇尚高貴的品質和簡約、典雅的藝術風格。
高小軍的攝影、繪畫、雕刻作品
30歲的高小軍,大學美術專科畢業。他的攝影作品涉獵廣泛,讓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情味。作品“融、脊、憩、根”等都呈現出深邃與樸實的風格。他的油畫作品大都以黃土高原為題材,筆下飽含高原的淳厚與靈性情愫。他的雕刻作品呈現鄉土和學院派雙重特點。他自小受父母藝術薰陶,迷上了雕刻以及工藝貼上畫等民間藝術,大學深造又使他的雕刻產生了藝術上的升華,這就形成了他既細膩逼真又俊郎飄逸的基本風格,或具體或抽象,無論浮雕、圓雕、鏤空雕,令人愛不釋手,曾在在國第六屆民間藝術節上參加展示時受到同行好評。
在張慶這塊寶地上,各種民間藝術有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
宋三娃的剪紙------花鳥捧雙喜,紅了半邊天,說花、石榴、百合、牡丹花寫滿寶貴,論鳥、喜鵲、孔雀和鳳凰布滿吉祥,一口氣剪幾十幅不重樣,每逢辦喜事都就是一次剪紙藝術大展示。
許紅平的彩繡------繼承老一輩傳統彩繡鞋墊風格,又在與現代藝術的結合上有了新的突破,有吉祥花鳥、可愛小動物,也有各式花邊美麗風景畫,繡針走龍蛇,巧手奪天工,精美細緻的手工比機器製作的一點不差。
張香鳳的手工製作,許福裕的泥塑,還有趙春德的麵塑藝術之花綻放讓人流連忘返。
風味小吃和獨門奇藥
紅馬營的南糖、懷仁的醮、張慶的油麵美名傳。說起張慶鄉的風味小吃,可數百年傳承的永康豌豆瞪眼兒,可與介休貫餡餅,忻縣瓦酥餅、清徐孟封餅,聞喜蒸餅太谷餅等山西八大名點媲美。永康古鎮的瞪眼兒以豌豆面合植物油和面製成圓餅,絲絲盤繞、中心圓孔狀再用土製烤爐燒烤而成,酥香可口,因其用豌豆面做成,如果吃得太快往往會被噎住,只有瞪眼使勁兒才能咽得下去,故起名為“瞪眼兒”。據永康村李錫林口述,製作傳統小吃瞪眼兒手藝是從爺爺李根鎖,經他父親李良只,再傳到他手上的,李氏瞪眼兒可謂代代相傳,且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該食品特別利於糖尿人食用,更是走親訪友和居家聚餐的美味佳肴。
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還有張慶的獨門奇藥“五香聚寶丹”,該藥由多種中草藥配合由民間老中醫研製而成,該藥雖然只有綠豆粒大,但是藥效神奇。它主治五積六聚,諸如氣滯、血滯、食滯、寒滯、熱滯、適宜男、婦、老、幼、小兒諸症,醫治便秘有特效,變更一下藥引,它就又成為治療瀉泄良藥。該中成藥創成年代不祥,傳至張慶李氏是其曾祖父李寅虎開始的,流傳至今,有口皆碑,曾有不少遍訪大醫院,好醫生終成不治之症者,服用“五香聚寶丹”後卻解除了痛苦,恢復了健康。

地圖信息

地址:晉中市榆次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