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隱居保命,立功受賞,低調處世,改詔救千,安享晚年,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隱居保命
張居翰在唐懿宗鹹通初年,被掖廷令張從玫養以為子,以恩蔭走上仕途。廣明元年(880年),唐僖宗逃命至成都時,授容南護軍判官。唐昭宗乾寧中,授學士院承旨,加供奉官內侍,遷樞密承旨、內府令。他辦事認真,絲毫不苟且。很得上峰賞識。天子為嘉獎他辦事認真,特地賜以緋色衣服。不久,他奉命去監督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軍事,與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相處得很融洽。當天子調居翰回朝時,劉仁恭請求將居翰留下,唐僖宗答應了這個要求。
天復三年(903年)軍閥朱全忠(原名朱溫)與宰相崔胤聯名上奏昭宗說,國初承平之時,宦官不典兵預政,天寶年間宦官勢力逐漸強大。貞元末年分羽林軍為左右神策軍,用來扈衛天子,以宦官掌管,從此宦官參與機密,奪百官之權,上下勾結,共為不法。大則構煽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矗害朝政,王室袁亂,即是這個原因。不翦除這個禍根,禍患便不會停止,請陛下翻奪宦官所兼的職務,罷諸道宦官監軍,悉數召還陰下。
當時昭宗已在他們控制之下,身不由己,只得表示同意。次日,朱全忠便以兵驅逐宦官第五可范等效百人於內侍省殺之,只有河東監軍張承業、幽州監軍張居翰等數人得免於難。張居翰由於與劉仁恭有舊誼,劉仁恭接到命令後,將居翰藏匿在幽州西北的大安山中,另外殺了一名罪犯上報,居翰這才躲過了厄運。
從此,張居翰便隱姓埋名在幽州住了下來。
立功受賞
天祐三年(906年)七月,梁太祖朱溫率兵進攻滄州(今河北滄縣東南)。滄州屬劉仁恭轄區,劉仁恭親自往救,但屢戰屢敗。劉仁恭眼看不能打敗梁軍,軍情又急如星火,無奈只得派人向太原李克用求救,前後派出百餘人之多。
李克用採取圍魏救趙之策,進攻潞州以解滄州之圍,向劉仁恭徵兵。仁恭遣部將李溥、夏候景、監軍張居翰、書記馬郁等以兵三萬來會。李克用派大將周德威、李嗣昭,會合幽州之兵進攻澤(今山西晉城)、潞二州。這年年底,後梁潞州守將丁會開門迎降,圍攻滄州的後梁軍隊聽說潞州失守,便倉皇燒營而遁。
天祐五年(908年)正月,晉王李克用病逝,李存勖襲位於晉陽(今山西太原),時年二十四歲。李存勖在張承業等人的勸說下,親自軍兵從太原出發救援潞州,後梁軍不意後唐軍猝至,士無鬥志,爭先恐後向南逃審,一路上丟盔卸甲,道路為之堵塞。
張居翰守城有功,又與李嗣昭配合默契,從此,嗣昭每次出征,便讓居翰留後。居翰撫綏士卒,護理百姓,一切都治理得並並有條,得到了莊宗的讚揚。
低調處世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滅梁稱帝,大封群臣。當時宦官馬紹宏與大將郭崇韜資格最老,功勞最大,二人當為掌兵權的樞密使,而馬紹宏的資歷高於崇韜,此人後來賜姓為李,他誣殺大臣,收受賭路,作威作福,天下人多怨之。
郭崇韜恐伯他日後掌權難於駕馭,便奏請資歷比自己低的張居翰同掌樞密,另委馬紹宏為宣徽使,馬紹宏怨望不已。崇韜專權跋扈,又嫉恨宦官,因此,居翰雖備位樞密使,不過是隨人俯仰而已,手中沒有任何權力。每次商議國家大事,居翰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是唯唯諾諾,十分低調,這樣,他才得以保全性命,沒有遭到郭崇韜的迫害。
改詔救千
後唐軍至成都,宗弼遷王衍於西官,收成都尹韓昭、宦官宋光嗣等殺之,將首級送給李繼岌,王衍自知抵擋不住,上表乞降。繼岌入成都時,王衍身穿白衣,銜壁牽羊,以草繩系頸,迎降道左。莊宗召王衍赴洛陽,並賜詔書說:“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三辰(日、月、星為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同光四年四月,當王衍行至秦川驛(陝西、甘肅渭水平原一帶)時,突然傳來了李嗣源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反叛的訊息,莊宗李存勖慌忙東征平叛。大軍將從洛陽出發時,伶人景進獻計說,李嗣源來勢兇猛,陛下應獅子搏兔,全力以赴。如今太子繼岌遠在成都未歸,陛下跨河東征,國內必然空虛。王衍族黨不少,一旦為亂,局勢將不可收拾,不如將其殺掉,以免除後患。
莊宗當下便派宦官向延嗣下敕誅殺王衍,並下詔說:“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擅改詔書是要冒殺頭風險的,所幸的是,向延嗣根本沒有想到張居翰居然有勇氣偷改詔書,因而接到詔書時並未懷疑。更何況當時軍書旁午,羽檄飛馳,莊宗自顧不暇,當然也無心追究此事了。
這樣,前蜀百官及王衍的僕役等一千餘人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安享晚年
張居翰辭朝後歸隱長安,於天成三年(928年)四月二十七日(5月19日)病逝,終年七十一歲。八月十日,葬於長安縣龍門鄉巒村。
人物評價
總評
張居翰不恃勢招事攬權,冒死更改詔書以救無辜,在宦官中不失為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