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廣東香山)

香山(廣東省古地名)

廣東香山一般指本詞條

香山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縣,存在於1152年至1925年,1925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國父孫中山逝世而將其家鄉香山縣改名中山縣。主要範圍包括今廣東省中山市珠海市、廣州市南沙區大部分地方與澳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山
  • 外文名:Xiangshan County
  • 前身:山場村
  • 主要範圍:今珠海市,中山市,澳門特區
  • 文化名人鄭愚黃佐
簡介,香山縣歷史,文化名人,

簡介

香山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是中山市珠海市的前身,存在於1152年1925年,主要範圍包括今廣東省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等。

香山縣歷史

香山一詞按宋朝《太平寰宇志》記載,因一座名為五桂山的地方,山中多產奇異花卉,香溢數十里,故名香山。直至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後,因為盛產海鹽,官府開始在今珠海市山場村設立了名為香山鎮的軍事營鎮。古代香山是孤懸於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島嶼,境域為現今的五桂山鳳凰山(今為珠海市)及周圍的山地和丘陵地,即石岐至澳門一帶的陸地。自唐朝開始,由於珠江水流挾帶大量泥沙在這一帶不斷沉積,逐漸形成廣闊的沖積平原,經過宋、元兩代,由大海變為沖積平原的土地約占原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們把它稱為西海十八沙,即今小欖、東升、坦背、橫欄等鎮區。至明朝,沖積平原繼續擴大,此時形成的陸地被稱為東海十六沙,即今東鳳、南頭、黃圃、阜沙、三角、浪網、民眾、港口等鎮區。至清朝,形成了今港口以南、磨刀門水道以東的板芙、神灣、三鄉、坦洲一帶的西南部平原。滄海桑田的變化,使石岐以北與順德和番禺大陸連成一體,成為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直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由於香山寨的發展,升級為香山縣,並將南海、番禺、東莞新會四縣沿海的地方劃歸香山縣管轄。此時的香山縣隸屬於廣州府。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軍的追殺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滅亡後,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員的後裔流落定居於香山。明朝,香山北部地區開始淤積成陸,此時才與大陸相連。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逐步修築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圍,香山縣圍墾的田地在不斷增加,農業產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慶年間,由於農業的發展,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位於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戰場之一。1839年林則徐來廣東主持禁菸,8月16日駐兵香山縣城,令澳葡當局驅逐英商義律等人。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英國戰船駛至澳門關閘,強行登入,香山的清朝駐軍曾作勉強抵抗。澳門原本屬於香山縣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藉機在澳門半島定居。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葡萄牙女王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趕走香山駐望廈村的縣丞,將澳門侵占。
1911年11月6—7日, 在武昌起義推動下,由中國同盟會南方統籌部澳門總支部直接領導的香山縣革命武裝從隆都、良都、前山分三路進軍縣城,占領縣衙,成立香山縣臨時軍政府,此即為辛亥香山起義時期。及至龍濟光禍粵時期,香山縣革命黨人任鶴年、林警魂等於1916年發動隆都起義,在石岐海、馬山、西河路諸要隘發生多次戰役,給龍濟光及其在香山的代理人以極大打擊,後人立有石岐西山碑以紀念此事。
1925年為紀念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繼而在1938年2月侵占了中山縣七區三灶島(今屬珠海市),中山進入國共聯合抗日時期,並在軍民共同抗戰下,相繼取得了1939年橫門之戰以及橫門、張家邊之戰等戰役的勝利。1940年中山淪陷後,中山縣人民在中共南番中順中心縣委及中共珠江特委的領導下,以五桂山為根據地,組建了中山抗擊游擊大隊,積極展開敵後抗日武裝鬥爭,又取得了三鄉之戰、淇澳島之戰、五桂山區保衛戰等戰役的勝利。據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中山的抗日游擊隊先後在廣東南番中順游擊區指揮部和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的直接指揮下,同日軍進行了140多次的戰鬥,其領導者林鏘雲梁嘉羅章有等人為中山解放所做出的貢獻,一直為後人傳頌不已。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願望,發動大規模內戰,中共中山特派室為此做了大量宣傳工作。1949年下半年中共中山縣的黨組織和中山縣的人民武裝組織迅速擴大,如9月中旬在中山縣長江鄉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中山獨立團(簡稱“中山獨立團”)等,為中山縣的解放做好了充足準備。
1949年10月30日,中山的地方人民武裝和五桂山根據地支前民眾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先頭部隊在石岐勝利會師,是為中山解放日。1950年8月4日,中山全境解放。
1950年4月,即被廣東省民政廳列為特等縣。此後,中山雖被逐漸分出珠海縣、斗門縣(大部分)和劃出部分地方歸番禺、順德、新會等縣,但主要經濟指標仍處於全省100多個縣的前列。
1982年,中山縣被國家農牧漁業部列為全國富縣之一;1983年12月22日,撤銷中山縣,設立中山市(縣級),以中山縣的行政區域為中山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步入了城市經濟發展進程,並取得顯著成就,
1988年1月7日,縣級中山市升格為地級中山市,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轄。中山市是全國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地級城市
1989年被國家統計局列為我國第一批發部6個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位於中南部。

文化名人

香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自唐代以來,湧現出大量文人才子,為香山子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作者名稱
朝代
著作

《泛石岐海》詩、《潭洲大溈山同慶寺大園禪師碑銘》
北宋
《梁氏族譜》
南宋
《哭祥興帝》、《游元興寺》詩
宋末
《浮虛業遊記》

家范》、《菉猗詩集》、《潮劇八景》
楊紹孫

《楊氏遺書》
楊仲玉

《龍眼遺草集》
何述鉉

《四書說》、《讀易緒論》
何述贊

《周易問》、《介堂文集》

《建霞樓文集》、《詩集》、《豐羽齋稿》、《南木齋稿》、《北舟小草》
何藻

《普寧宦稿》、《西唐匯刻》、《蠡斯集》、《四六新鈔》、《北舟小草》

《臨雲集》、《壁塵集》、《金門集》、《白榆集》、《賦草》、《游梁草》、《鐵遂草》等

《桐封集》、《游五嶽集》

《周易補註》、《經筵日講拜稽錄》

《香山縣新志》、《真陽第一州志》、《淮泗一覽》
區大偉

《紀漫草》、《續漫草》
麥揮

《周易講意》
歐觀生

《梅軒集》
徐觀

《臨流集》
楊守清

《五痴集》、《遊仙草》
郭尚敝

《尚書約注》

《槐景流芳集》一卷
餘光俗

《江石集》

《釣叟集》

《易經貫解》一卷
楊志修

西湖集》、《香山集》、《四書貫旨》等

《楚台集》

《易說》、《粵洲集》、《皇極經世書傳》、《三五元書》、《刪正黃庭經》等

《應詔六事疏》、《七誘》、《書傳旁通》、《雙槐文集》、《雙槐歲鈔

《詩傳通》、《禮典》、《春秋傳意》、《九洲問》、《廣州人物誌》、《羅浮山志》、《唐音類選》、《明音類選》等,與其次子黃在素合撰《廣東通志》、《廣西通志》、《廣州府志
何轉書

《鵝湖草》
毛天羽
明末清初
《孝經集注讀本》、《國小集注讀本》、《忠經注》
明末清初
《鑒史最要》、《奏議》、《條議》、《家訓》、《性理指歸》、《何慕台遺稿》等

《周易集說》、《寧遠堂詩文集》、《詩鵠》
李卓揆

《深柳堂詩集》

《江皋漫錄》、《存愧錄》、《讀書摘要》、《喪葬記》、《奇陽錄》、《奇陽漫稿》
蕭一彬

《四書廣義》、《書經要解》
劉信烈

《直庵詩賦》、《運米詩》、《歸來吟》、《鑒纂》、《筆記》、《里語》
書易

《四書錄解》、《尚書毛詩錄解》、《四書制義》

《嶺南風雅》、《魯蜀文獻》、《錦岩志略》、《家禮辮定》、《嶺南名勝記》、《願體集》
麥佑

《惠游草詩》、《漾波樓書集》、《鹹齋文集》

《測天賦》、《海疆理道圖》

《石城縣誌》、《仰山堂集》、《三唐詩選》、《歷朝賦選》、《列朝古文雜選》、《古文五選》

《易宗》、《春秋左傳翼》、《四書考釋》、《永恩錄》、《雲泉隨札》等
李修凝

《尚書正義》、《小香亭稿》、《宦遊草》

《易蠡》、《讀史偶札》、《對床雨話》、《南華萃繡》、《五代史雜詩》等

《公餘墨記》、《涇川偶得錄》
劉董正

《小眠樓》

《二思齋文集》、《二思堂詩集》、《中洲筆記》、《嵩山紀游》、《投間雜錄》、《諸子粹白》

《存誠齋文鈔》、《余甘軒詩鈔》、《涉趣園詩璞》、《退庵詩話》等

《春秋大戰錄》、《通鑑大戰錄》、《奏議》等

《易言》、《盛世危言》、《救時揭要》、《時事急務管見二十五條》等
董白慶

《正心堂文集》、《正心堂詩集》、《中外弦勾股數學》、《太乙經世合編》等

《秋琴館詩鈔》、《帶花荷劍詞》、《佩三言齋駢體文》、《三國志字音》

《黃庭經》、《九峰詩文集》

《振綺堂詩集》

《秋湘堂詩集》

《缶鳴集》

《怡心亭集》
李瑩書

《松居詩草書》

《松崖詩鈔》
鄭丙昌

《閣遺草芷灣》
梁今榮

《依綠園詩草》

《不寐齋詩略》
李從吾

《實庭詩鈔》

《退思軒文集》

《觀自養齊詩鈔》
黃大軒

《臨溪集》

《瑞谷山人遺草》
李藹元

《松溪遺草》一卷
黃廷籍

《枕蓮詩鈔》

《憬三餘齋詩草》
劉嘉莫

《聽權書屋遺草》

《澄真畫室詩抄》

《夢余草》一卷
劉君彩

《雲淡詩》一卷、《三千要覽續》、《輟耕錄》一卷
鄭齡

《聽杈書屋遺草》
黃廷昭

《宦遊詩草》
劉其政

《聊中隱齋遺草》二卷、《秦漢瓦當文考》二卷
李文濤
李文燮

《北諸詩草誦芬集合編》

《田門詩草一卷》
關建業

《笏山詩草》
楊大櫆

《滇菊堂詩文集》三卷、《碧梧吟草》
汪乘槎

《芥舟堂文集》一卷、《詩集三卷》
候植芳

《春珊遺詩》

《消夏齋詩草》二卷
黃鼎文

《至山文鈔二卷》、《詩鈔二卷》
黃泰奎

《寄軒吟草》

《香山黃屯詩略》二十二卷

《素園詩鈔》
黃沃棠

《楚游草集》
何瑞丹

《母自欺齊詩集》
李詢安

《杏莊月坐錄》

《復瓿吟草》

《課花吟館詩鈔》
劉寶鋆

《香閣詩草》

《九峰文集》
何紹祥

《研露書屋詩鈔》

《風佩軒遺草》

《憬三餘濟詩鈔》
吳亮廷

《綠萼吟館詩鈔》

《思過堂詩鈔》
何洛書

《琴譜》

《銘心書屋詩鈔》

《大小山房詩文集》

《堂詩集》一卷、《周易輯文》四卷

《玉秀堂集》

《鼓腹樓詩草》

《拾月山房遺詩》

《光屋文稿》四卷
毛浚

《敬養堂》十卷

《周易江通》八卷
陳孔佐

《麻放吟草》
鄭鏡清

《巢松書室詩草》一卷

《星星齋詩草》七卷

《珠樹軒詩草》四卷
黃熊文

《敞齋文鈔》、《湘山文論》一卷、《課子室詩鈔》
黃鯨文

《漢石文稿》、《梅廬吟稿》

《綺香閣詞》

《遷齋詩抄》二卷、《粵東詞鈔》三篇、《珊州漁笛譜》
汪心丹

《蠡測軒詩》二卷
李香國

《龍門游草》
鄭慶曾

《海天酬唱集》
鄭耀奎

《說文引經同異述》六卷、《說文地理古今考》五卷

《蓮麓蝸廬吟草》
黃承詔

《雲居閣詩草》
鄭鏡泉

《心若詩草》

《何陋書屋詩草》

《刁斗集》
高拱元

《廉花堂殘物》

《愈愚詩草》
李賀鏡

《課餘吟草》
黃虞臣

《檉花館詩草》
鄭微垣

《周易心鏡》
何贊清

《學宮社樂園》四卷、《琴譜大成》五卷、《友琴齋草》
候鉻琦

《?然齋詩》
鄭博泉

《?川詩草》
李之機

《在園草》
黃鶴書

《伯海小草》

《蓮瑞軒詩鈔》、《痴夢齋詞草》
李慶庚

《香苟盒詞》
劉耀南

《醫科理鏡》二卷

《尚有齋詩集》四卷
鄭芷明

《丹桂軒集》
楊大玉

《居安堂詩鈔》
劉學旬

《湖海酬唱集》

《紹武實錄》、《廣州城坊志》
張季裕

《課餘吟草》、《帚珍錄》
清末
《貽令堂文集》、《小蘇齋詩鈔》、《小蘇齋詩話》等
鄭韻瓊(女)
清末
《真意室詩》
羅蕙屏
清末
《翠藤館吟草》
李澤深
清末
《李旬雨詩稿》
黃仙裴
清末
《痴夢齋詞草》、《蓮瑞軒詩鈔》
清末
《香山縣誌續編》
清末
《香山縣誌續編》分纂
李贊辰
清末民初
《喬梓集》
清末民初
《搶香室詞》、《雙樹居詞》等
清末民初
《中山全書》
麥應榮
清末民初
《欖鄉菊花大會源流考》
民國
《中山方言志初稿》、《輟標文學語音學述要》
民國
《崑崙室詩集》、《十年舊夢》、《軍獄鎖記》、《廿年心影錄》、小說《大俠青芙蓉》、《桃花山莊》等
民國
《五峰山房詩集》
麥棠
民國
《清溪吟草》
民國
《孫璞詩存》、《北行日記》、《戰時詩草》、《甓齋詩存》
甘啟元
民國
《甓齋詩存》
鄭礪石
民國
《鐵城文匯》
民國
《杏花吟館詩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