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誠(清末民初教育家)

楊思誠(清末民初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思誠(1882~1953)字學曾,號明齋,滇源街道白邑人。出生在清末時期,自幼勤奮學習,古文造詣較深。曾任職嵩明縣勸學所所長兼縣視學、縣教育局局長,主編嵩明縣教育彙刊及風俗改良會會刊。他支持發展教育,極力主張將寺廟收入移作興辦學校的經費。他反對封建思想,並身體力行,深入到各村調查督促,倡導放足。是位思想開放的進步人士。

基本介紹

  • 本名:楊思誠
  • 字號:字學曾,號明齋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滇源街道白
  • 出生時間:1882
  • 去世時間:1953
  • 主要作品:主編嵩明縣教育彙刊及風俗改良會會刊。
人物簡介,平生歷程,

人物簡介

楊思誠(1882~1953)字學曾,號明齋,滇源街道白邑人

平生歷程

自幼勤奮學習,古文造詣較深,清朝取為附生。清末考入省立高級師範第一班。畢業後到元謀縣創辦新制國小,一年後調回嵩明辦新制國小。辛亥革命後,任嵩明縣勸學所所長兼縣視學、縣教育局第一任局長。1920年,任縣立師範講習所教員,國語講習所所長。1921年,復任嵩明縣教育局局長,先後推廣本縣高級國小14所、初級國小123所,開辦師範講習所2班,國語講習所2班,縣立初級中學1所。記功2次,傳諭嘉獎2次。主編嵩明縣教育彙刊及風俗改良會會刊。
1922年,土匪頭目張興洪在嵩明肆無忌憚估買強占,要砍伐縣城文廟內的古柏。楊思誠奮不顧身,進行阻撓,被張匪捆綁在檐柱上一日一夜,勒索交半開(銀元)一千元,楊思誠橫眉怒目,不為屈服。在全縣各界人民的聲援下,免遭於難,深得人民敬重。當年,他廣收資料,編撰《嵩明縣地誌》一冊。1925年,創辦嵩明縣立初級中學並任校長。為發展教育,他極力主張將寺廟收入移作興辦學校的經費,得到地方進步人士贊同。他反對封建思想,並身體力行,深入到各村調查督促,倡導放足。
1930年,再任嵩明縣教育局長。1931年,經縣務會議推舉,主編《嵩明縣誌》,其間,編輯“嵩明縣風俗調查綱要”二卷,得到內政部嘉獎。
1935年,任嵩明縣義務教育委員會委員。1936年,任嵩明縣風俗改良委員會主任。1943年,任嵩明縣誌常務委員。1945~1946年,任白邑滇源國小校長。新中國建立後,嵩明七鄉紳民贈他“功宏作育”的金字匾一塊。邵甸區教師送他:“學習惟專、君子誨人不倦,志乘卒成,桃李盡出公門”的楹聯以示尊崇。晚年著有《鳳儀山人遊記》、《鳳儀山人詩草》等書。1953年春病故,終年7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