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

《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是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於2021年9月22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
  • 印發機關廣東省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粵府〔2021〕62號
  • 發布時間:2021年9月22日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目錄,正文,背景和意義,總體思路,目標,重點任務,主要內容,

印發信息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粵府〔2021〕62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科技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1年9月22日

規劃全文

目錄

第一章 邁向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新征程............................1
第一節 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新階段新形勢.............................. 1
第二節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 8
第二章 聚焦國家重大需求 著力增強戰略科技力量..............12
第一節 構建大灣區創新發展新格局.................................... 13
第二節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7
第三節 最佳化提升實驗室體系................................................ 19
第四節 建設一流科研機構和研究型高校............................ 22
第五節 推動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24
第三章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著力強化源頭創新供給..............26
第一節 構建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新體系............................ 26
第二節 強化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究............................ 30
第四章 聚焦經濟主戰場 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33
第一節 強化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34
第二節 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41
第三節 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45
第四節 促進科技金融深度結合............................................ 48
第五節 建設一流創新創業支撐體系.................................... 51
第五章 聚焦人民生命健康 著力服務美好生活需求..............53
第一節 強化人口與健康領域科研攻關................................ 53
第二節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能力.................... 56
第三節 強化科技助力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能力................ 58
第四節 強化科技服務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能力................ 60
第六章 聚焦企業創新能力 著力強化創新主體地位..............61
第一節 培育科技型企業梯隊................................................ 62
第二節 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64
第三節 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 66
第七章 聚焦人才隊伍建設 著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67
第一節 集聚國際一流科技人才............................................ 67
第二節 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68
第三節 完善吸引外國人才制度體系.................................... 69
第四節 加強人才交流合作.................................................... 70
第八章 聚焦體制機制改革 著力推進創新治理現代化..........71
第一節 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 72
第二節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74
第三節 拓展科技交流合作.................................................... 76
第四節 構建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 79
第五節 推進引領型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 79
第六節 加強科技領域重大風險研判和防控........................ 81
第七節 開展創新文化建設.................................................... 83
第九章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保障規劃落地實施......................87
第一節 完善黨領導科技工作的體制.................................... 87
第二節 完善和落實科技創新政策法規................................ 88
第三節 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 89

正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夯實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邁向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新征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廣東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個五年。要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新階段新形勢,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第一節 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新階段新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和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按照“1+1+9”工作部署,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創新發展優勢不斷擴大,區域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取得重要的階段性突破。區域創新能力自 2017 年起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2020 年,全社會研發(R&D)投入超過 3400 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GDP)從 2015 年的 2.47%提高到 3.14%;全省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從 2015年的 54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142 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達 5.0%。每萬人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 2015 年的 50.17 人年提高到 2019 年的 69.72 人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 2015年的 12.8 件提高到 28.0 件;PCT 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 2.8 萬件,約占全國一半。
——科技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能力顯著增強。2020 年,全省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 56.1%和 31.1%,比 2015 年分別提高了 7.5 和 4.2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 71161.2 億元,是 2015 年的 1.3 倍。九大重點領域研發計畫紮實推進,突破部分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的國外壟斷,對 5G、4K/8K 高清顯示、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推動作用進一步凸顯。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達 1036 家、眾創空間達 1037 家、在孵企業超過 3.4 萬家,累計畢業企業近 2 萬家、培育上市(掛牌)企業 668 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科技服務社會民生髮展能力持續提升。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率先部署實施五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推動磷酸氯喹、連花清瘟、血必淨、氫氧混合吸入氣等納入國家診療方案,組織 5 條技術路線疫苗研發,推動 13 個診斷試劑產品取得國家註冊證,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開展現代農業技術攻關,組織農村科技特派員大下鄉,發揮科技對鄉村振興的支撐服務作用。圍繞練江、茅洲河等典型污染河流治理開展專項技術攻關,積極推廣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裝備等成果,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區域創新體系日臻完善。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 2015 年的 1.1 萬家增長到 5.3 萬家,企業總量、總收入、淨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達 43%。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獲得國家批覆同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建成並投入運行,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基礎研究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國家實驗室 2 家,實現零的突破;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 30 家、省實驗室 10 家、省重點實驗室 430 家。成建制、成體系引進 21 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落地建設,建成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251 家。2 所大學和 18 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進入 ESI 全球前 1%的學科數量位居全國第四。廣東省與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三部兩院一省”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
——科技創新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彰顯。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更加緊密,“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等改革舉措不斷深化,一批科技計畫項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驗動物平台、科普基地實現向港澳開放,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實施。啟動建設 20 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面向港澳創建 134 家創業孵化載體。與全球創新型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多層次國際科技合作機制逐步完善。
——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制(修)訂《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50餘項政策舉措。完善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型業務管理體系,科技現代治理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完成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任務,13 項改革舉措獲國務院複製推廣。推動自主創新示範區與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累計形成 456 項制度創新成果。組建省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基金委員會,建立多元化基礎研究投入體系。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深入推行普惠性科技金融,完善科技獎勵體系,實施科技型企業家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規範管理。全面實施各項人才計畫,改革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暢通外國人才來粵創新創業渠道,全省持有效“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人員超過 4 萬人,其中 A 類高端人才過萬人,均約占全國的1/5。同時,廣東科技創新仍存在若干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不足,高層次創新平台數量偏少;基礎研究投入偏低,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產業技術核心競爭力不足;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模式不夠完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強化;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創新政策落地以及創新環境營造有待加強。
點擊參考連結閱讀全文

背景和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的關鍵時期,也是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廣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排頭兵,在支撐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中具有重要責任。廣東省委、省政府牢牢扭住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強省建設。本《規劃》是廣東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有關單位從2019年初開始對科技創新發展重點問題開展系列調查、研究、論證,制定出台本《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省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台階的重要指導性檔案。

總體思路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廣東科技創新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出現新的變化,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規劃》結合廣東省實際,融入國家戰略目標,全面把握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緊密圍繞“四個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按照“1+2+7+10”的發展思路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科技創新發展的定位目標、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即,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1條主線”,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突出國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人民生命健康、企業創新能力、人才隊伍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等“七個聚焦、七個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十大重點行動計畫”。

目標

  (一)總體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東將奮力實現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
  《規劃》還展望2035年,提出廣東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主要創新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廣東成為引領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力量。
  (二)具體目標
  《規劃》從五個方面提出具體發展目標,並形成10個量化的預期性指標。具體包括:
  一是整體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區域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全國第一,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達10%,R&D/GDP達3.5%左右,每萬人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90人年。
  二是源頭創新供給明顯改善。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達10%,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件,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累計新增數量達8萬件,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
  三是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完善。全省科學研究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布局進一步最佳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達1.8%。全社會創新氛圍更加濃厚,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6%。
  四是創新效率效益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的自給率大幅提高,技術創新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顯著提升,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3%以上,年技術契約成交額達5000億元。
  五是開放合作水平大幅提高。省部院產學研合作躍上新台階,粵港澳科技合作全面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日益緊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空間取得實質性拓展。

重點任務

  《規劃》堅持系統謀劃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按照“七個聚焦、七個著力”,科學布局重點任務。
  一是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著力增強戰略科技力量。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建設大科學裝置群,最佳化完善實驗室布局,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形成比較完善的科學研究體系。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形成更加有效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發揮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合作載體作用,全面深化粵港澳科技合作,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創新協調發展。
  二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著力強化源頭創新供給。加強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圍繞量子科學、中微子、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瞄準技術發展前沿,在人工智慧、區塊鏈、智慧型感測等領域開展研發布局,加快實現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
  三是聚焦經濟主戰場,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進一步圍繞產業發展需求“補短板、鍛長板”,在晶片設計與製造、工業軟體、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重點領域狠抓“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制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加快推動國家高新區地市全覆蓋,大力支持高端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
  四是聚焦人民生命健康,著力服務美好生活需求。圍繞重大突發傳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農業農村發展、碳達峰碳中和“3060”工作部署,常態化開展新冠疫情科研攻關,布局建設P3、P4實驗室,實施科技支撐種業振興行動,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增強社會民生領域技術支撐能力。
  五是聚焦企業創新能力,著力強化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和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率先實現省屬國有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
  六是聚焦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聚焦重點領域創新人才需求,精心組織重大人才工程。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為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簽證、稅收優惠、服務保障等提供便利,吸引集聚更多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廣東創新創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用足國家、省、地市乃至縣區各級人才政策的疊加優勢,大力營造留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七是聚焦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推進創新治理現代化。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統籌推進我省科技創新領域重要改革事項,在科技項目組織管理、科技計畫監督評估、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充分發揮重大改革關鍵牽引作用,推動我省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主要內容

廣東教育“十四五”規劃出爐:廣州地溝油可賣錢但嚴禁重返餐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