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十四五”規劃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十四五”規劃》是2021年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十四五”規劃
  • 發布單位: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目 錄
  前言
  一、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城市管理主要成效
  (二)對標美麗宜居花城,城市管理任重道遠
  (三)“十四五”城市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市容品質和環衛水平,建設美麗宜居花城
  (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積極打造樣板城市
  (三)狠抓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提高分類處理水平
  (四)加強燃氣管理服務,最佳化用氣營商環境
  (五)協同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高效建設法治政府
  (六)科技驅動數字賦能,城市管理更加智慧聰明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城市管理更加便民利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強經費投入
  (三)完善政策法規
  (四)強化社會支撐
  (五)強化監測評估
  附屬檔案1.“十四五”制定或修訂政策檔案
  附屬檔案2.“十四五”編制專項規劃
  附屬檔案3.“十四五”重點項目
  附屬檔案4.“十四五”重點任務
  附屬檔案5.名詞解釋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鞏固提升城市發展位勢的關鍵階段。廣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平安廣州、法治廣州、幸福廣州、美麗廣州。
  城市管理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城市管理領域的細化。《規劃》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廣州城市管理領域的發展成效、主要問題,分析了面臨的發展新形勢,提出“十四五”時期廣州城市管理的發展思路、目標及重點任務;《規劃》牢牢樹立法治思維、系統觀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識,以城市運行問題為導向,狠抓短板和弱項,在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上下功夫,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一、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城市管理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盯住重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一批長期困擾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得到破解。
1.垃圾圍城之困得到有效破解。
  (1)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提速。
  在建項目圓滿收官。科學規劃和建設終端處理設施,解決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問題,在全國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按期建成5座資源熱力電廠和3座廚餘垃圾處理廠,新增焚燒設計處理能力1.1萬噸/日,新增生化集中設計處理能力3440噸/日,新增填埋庫容約3200萬立方米。全市生活垃圾終處理設施安全運行和環保達標排放,形成了“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的垃圾處理新格局。2018年起廣州城鎮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花都、南沙、從化、增城四區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垃圾圍城困境得到破解。
  全面啟動新一輪設施建設。5個資源熱力電廠二期、4個廚餘垃圾處理廠、1個填埋場和1個污水處理廠共11個市重點項目已全部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目前,全市已建成運營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總計16座,總處理能力超過2.6萬噸/日,其中焚燒處理能力達1.4萬噸/日,生化集中處理能力達3640噸/日。“十三五”期間總發電量超過70億度,基本建成與前端分類需求相匹配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
  (2)建築廢棄物處置設施建設日益完善。
  建築廢棄物基礎處置設施及資源化處置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建成建築廢棄物消納場所77個,總容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循環利用項目38個,年均處理能力超過3000萬噸。建築廢棄物得到消納和有效循環利用,實現拆除類建築廢棄物循環利用率85%以上。
  2.垃圾分類之困得到有效破解。
  (1)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向全社會參與轉變。
  將垃圾分類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創新、城市文明提升的重要內容,納入市、區機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利用終端分類處理能力基本與前端分類需求相匹配的有利條件,推動形成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新格局。構建“1+2+3+N”生活垃圾分類政策體系,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建成運行市、區、街(鎮)、社區四級考核體系。深入推進教育、醫療、酒店、快遞、物業等行業12項垃圾源頭減量專項行動。持續開展“全民行動日”、垃圾分類“五進”(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宣傳活動,加強垃圾分類基礎教育和普及教育,將垃圾分類納入高校選修課程。垃圾分類已由全社會共識向全社會行動轉變。
  (2)分類收運管理得到全鏈條提升。
  全市居住小區完成樓道撤桶,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最佳化提升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1.8萬個,創建首批500個星級投放點,配置356座垃圾轉運站、3501輛分類收運專用車、1487條分類運輸線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8%,創建600個精準分類示範小區(社區)、10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以及20個示範農貿市場。
  3.違法建設之困得到有效破解。
  (1)違法建設治理體系基本形成。
  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高度的政治擔當和啃硬骨頭的精神,不斷創新手段,遏制新增、消化存量。結合城市更新、“還綠於民”工程和河涌、鐵路、高快速路沿線等專項整治行動,建立長效機制,初步形成了“制度治違、科技查違、專項拆違、全面控違”的違法建設治理體系,拆除違法建設1.5億平方米,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新增違法建設得到有效遏制。
  利用無人機對全市重點區域進行動態監控,對監測到的違法建設冒頭即查,有力遏制新增;通過衛星影像圖處理製作現狀圖,藉助APP(應用程式)進行技術摸查,登記違法建設基礎信息;對已拆除違建信息標定上圖,以定位展現拆除違建工作推進成果。
  4.市容環衛品質不斷提升。
  (1)容貌示範社區和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示範街(鎮)創建成效顯著。
  深化容貌示範社區創建工作,打造“地面乾淨、立面整潔、秩序井然、環境優美、市民滿意”的社區容貌“樣板”,“十三五”期間共創建150個市級容貌示範社區。不少原本基礎相對薄弱的社區,通過創建工作,解決長期擾民的衛生死角、水浸黑點、出行不便、公共設施破損等歷史遺留問題和城市管理難點問題。
大力推動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落實,開展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示範街(鎮)創建工作。“十三五”期間共創建示範街(鎮)55條,帶動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全面穩步落實,逐步從源頭和根本上消除垃圾掃地出門、占道經營和亂張貼、亂塗寫等城市管理問題,不斷改善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惠及市民民眾超過400萬人。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調查顯示,96%以上市民認為廣州城市環境明顯改善。
  (2)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逐步規範。
  堅持“新增違規廣告零增長、存量違規廣告逐年減少”的原則,統籌推進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工作。一是開展“一軸、兩岸、琶洲片區”為重點範圍的整治工作,清拆整治樓頂及殘舊破損的戶外廣告和不規範設定戶外招牌;二是組織開展在建工地樓體外牆、廣深高速沿線等專項整治行動,共整治拆除戶外廣告和招牌逾24萬平方米;三是推進招牌示範路創建工作,建成東風路、小北路、惠福路等一批具有嶺南特色、文化底蘊、亮點突出、設定規範、品質高檔、管理有序的門店招牌示範路;四是堅持安全第一,多措並舉排查戶外廣告招牌風險隱患,完成《廣州市城市建設防災減災規劃(2019—2025年)》明確的第一批1892個“紅”“橙”風險等級的戶外廣告和招牌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為市民民眾出行做好安全保障。
  (3)城市環境衛生明顯改善。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的要求,積極推動城市環境衛生保障工作從“治理模式”向“服務模式”轉變,從“治髒、治亂、治差”向“做細、做優、做靚”轉型升級,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達100%,實現市政道路保潔全覆蓋。
  5.民生服務管理不斷最佳化。
  (1)獲得用氣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
  實施天然氣利用四期工程等項目建設,新建燃氣管道1754公里,極大拓展管道燃氣覆蓋範圍,全市管道燃氣覆蓋用戶數增加到約390萬戶,報裝點火用戶數增加到約270萬戶。最佳化獲得用氣營商環境,精簡用氣報裝流程,燃氣接入外線工程行政審批時間由原127個工作日壓減到5個工作日,用氣評價指標2019年全省排名第一。
  (2)市民如廁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計畫兩年完成,建成4133座公廁(新建1160座,升級改造2973座),全市各類公廁數量達11277座,對外開放廁所2411座。其中包括採取新技術建設的277座裝配式公廁、520座鄉村公廁和71座“公廁+”,建成117座示範性景觀公廁和46座示範性生態公廁。建成廣州公廁雲平台,為市民民眾提供查詢公廁分布、問題投訴等精細化服務,實現一鍵找公廁、用公廁、評公廁,解決廣大市民民眾“如廁難、難如廁”的問題。
  (3)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積極創新審批服務方式,提升行政審批工作效率,精簡審批材料,壓縮承諾辦結時限,現有11個許可事項的審批申請材料總數由原來的121項精簡至43項,辦理時限壓縮率由原來的35%提高到81.8%,極大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實行“容缺受理”制度,探索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加快電子證照套用,極大地方便民眾辦理業務。
  6.城管執法改革和依法行政得到落實。
  (1)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有序推進。
  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有關檔案要求,制定《中共廣州市委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完成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署的行政處罰權改革試點工作;市、區兩級機構改革順利完成,重新梳理與劃定城管部門集中行使的行政處罰權範圍,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市屬283個行政執法專項編制分配到區,207名執法力量轉隸下沉,屬地執法職能進一步強化,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最佳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基本形成。
(2)依法行政機制不斷完善。
  城市管理規劃體系、調查研究、組織協調機制不斷完善,城市管理研究聯盟建設成效初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規劃體系,編制15部城市管理專項規劃;修訂完善5部城市管理法規檔案,清理6部地方性法規、4部政府規章、32部規範性檔案,對322項行政權力進行梳理、修改和調整,城市管理政策法規體系日益完善。城市管理法規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更加文明規範。
  7.城市管理數位化水平有新進步。
  強化基礎支撐平台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城市管理新技術不斷得到套用和創新。初步建成城市管理數據中心,整合各業務系統數據,接入共享行業管理部門數據,構建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跨業務的數據共享與交換機制,數據整合共享套用效應日益顯現;推進視頻資源併網,匯接超19萬路視頻資源,基本覆蓋城市管理各領域監管套用;打造數字黨建、燃氣、余泥、公廁、執法、監管等一批數位化業務管理系統,有效推動城市管理更聰明更智慧。
  8.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同步推進。
  制定疫情防控11個工作指引,採取6項超常措施、5項特殊要求、5類重點消毒等具體措施,做細做實疫情防控,及時發放防疫物資,加強防疫檢查督導,全市環衛、燃氣、執法等一線從業人員“零感染”。加大對監管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壓實安全生產責任,認真研究支持商家經濟復甦相關措施,允許部分區域商家在指定範圍和時間臨時借道經營,全市建成流動商販臨時疏導區和臨時擺賣點超過60個,設定攤位8400多個,惠及1.2萬餘人。
  (二)對標美麗宜居花城,城市管理任重道遠。
  “十三五”時期,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取得出色的成績,但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創新力、保障力、執法力、服務力及共治力等方面不適應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衝擊導致城市治理承壓凸顯,引導社會公眾深度共同參與城市治理勢在必行。
  1.創新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科學化、智慧型化、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與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還不相適應。“十四五”時期,進入新發展階段,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新變化帶來新挑戰,城市管理工作創新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2.保障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城市管理法制體系尚不健全,一些法規制度不適應新階段城市管理和執法工作新要求;管理部門與執法部門、不同執法部門之間協同還不夠有力;部分內街巷、城中村、河涌等環衛保障經費還需加大投入;環衛、燃氣、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鄰避問題”仍較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地震等突發事件對城市的有序平穩運行和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影響,應對突發事件給城市治理帶來的衝擊對韌性城市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保障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3.執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執法人員編制與承擔任務需求不匹配,協管人員占比偏高,城管執法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執法隊員年齡專業與崗位需求不匹配,“老齡化”凸顯,專業化不足;執法裝備保障標準不統一,基層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水平不高。
 4.服務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燃氣行業存在小、散、多狀況,重建設輕服務,管道燃氣發展存在瓶頸,管網覆蓋入戶難,餐飲行業瓶改管推進難;瓶裝氣小、散、亂的情況制約了行業的規範升級,燃氣應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城鄉治理水平不平衡、城市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垃圾分類精細化、內街巷與河涌保潔等方面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城市治理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帶來新的挑戰,對城市管理服務力進一步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5.共治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政府職能部門間需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系統治理城市管理難題方面尚未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在調動行業協會、社會企業、廣大市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及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等方面尚顯不足。
  (三)“十四五”城市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深度聯動,構成“十四五”時期廣東、廣州發展環境主基調,總體上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廣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黨中央部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新形勢;牢牢把握國家大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省委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改革發展,廣州構建全球領先的智慧型化“創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機遇;牢牢把握廣州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帶動全市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在全省實現總定位總目標中勇當排頭兵的新定位,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
  1.把握新發展階段為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十三五”期間廣州市城市管理事業邁出堅實步伐,為“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十四五”時期廣州將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城市管理工作要抓住廣州市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契機,建設智慧城管,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抓住城市更新為城市管理事業發展提供的平台,持續治理違法建設,適度超前規劃環衛、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國際大都市貢獻城管力量。
  2.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城市管理髮展提供方向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2020年10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提出“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廣州城市管理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以人民為中心,充分保障廣大市民平等參與城市管理的權利,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切實解決好市容、環衛、燃氣、公廁等民生問題。強調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加強燃氣設施、廣告招牌、井蓋等設施的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強調綠色發展,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推動清潔能源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強調創新驅動,推進現代城市管理制度改革,推進智慧城管建設,促進城市管理現代化。
3.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城市管理事業發展帶來重大契機。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斷走深走實,為廣州市城市管理環衛、燃氣等技術“走出去”“引進來”開展合作釋放紅利。粵港澳大灣區、“一核一帶一區”、廣州都市圈等發展新格局,以及系統觀念的進一步深化為城市管理合作協同提供了堅實基礎,為廣州市城市管理髮展拓展了空間。城市治理領域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各項工作協同推進。實施“六穩”“六保”和擴大內需戰略,將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為垃圾處理、環衛、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賦予了新機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廣州市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當好排頭兵,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全市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的戰略定位,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牢牢樹立法治思維、系統觀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識,以城市運行問題為導向,狠抓短板和弱項,在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上下功夫,以更大魄力更實作風推進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黨建引領。堅持黨對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的全面領導,建強城管系統各級黨組織,不斷增強組織領導力、凝聚力、執行力、落實力,建立完善黨建和城管業務深度融合體制機制,為實現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人民至上、服務優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滿意為最高標準,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廣州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落實惠民便民服務措施,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系統治理、全局謀劃。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堅持全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一盤棋,更好發揮政府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
  ——堅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要求落實到廣州市城市管理執法全過程。堅持標本兼治,一手抓專項整治,一手抓源頭性、基礎性工作;堅持關口前移,加強日常監管,加強源頭治理、前端處理。
  ——堅持屬地管理、權責一致。堅持屬地管理,將工作重點放在基層,明確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職責邊界,合理劃分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事權,明確市、區、街(鎮)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隊伍的主體責任,實現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權力和責任相統一。
——堅持協調創新、精細智慧。以格線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以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為契機,加強規劃保障措施的配套銜接,強化部門聯動配合,推進智慧城管平台建設與數據共享,加快構建與廣州國際化大都市相適應的城市管理大腦。
  (三)發展目標。
  展望2035年,城市管理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廣大市民平等參與城市管理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城鄉發展差距顯著縮小,幸福廣州品質更高,法治廣州基本建成,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目標全面實現。
  到2025年,廣州城市環境品質大幅提升,積極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最佳化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鄉環境,城市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
  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體制更加順暢。市、區、街(鎮)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機構設定更加科學合理,權責更加明晰,市城市管理部門履行指導、協調、監督、考核職能更加規範,區、街(鎮)城管部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更加到位,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的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更加高效。
  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各項法規制度更加健全,行業管理標準規範更加精細,操作性更強,更符合現代城市治理要求。
  城市管理服務更加便民利民。放管服改革更加到位,公廁管理、燃氣管理、行政審批服務措施更加便民利民,政務服務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市民滿意度明顯提高。
  城市管理重點難點問題治理更加有效。環衛保潔實現全覆蓋,機械化作業能力大幅提升,環境衛生管理質量顯著提高,城市環衛盲點黑點基本消除,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築廢棄物治理能力繼續加強,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資源化利用;違法建設得到有效治理,存量大幅度減少,新增“零容忍”;城市容貌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實現“地面乾淨、立面整潔、秩序井然、環境優美、市民滿意”。
  城市管理和執法智慧型化程度大幅提升。運用科技手段推動城市管理轉型升級,智慧城管系統在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中發揮重要作用,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效能顯著提升,實現“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的目標要求。
  圍繞“十四五”發展目標,設定14項核心指標,其中4項約束性指標,10項預期性指標。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十四五”規劃指標表
序號
規劃指標
單位
2020年完成值
2025年目標值
指標屬性
1
市政道路機械化清掃率
%
90
95
預期性
2
建成區公廁密度
座/平方公里
6.4
7
預期性
3
生活垃圾進站壓縮轉運率
%
65
80
預期性
4
水面漂浮垃圾打撈清運率
%
99
99
預期性
5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38
42.8
預期性
6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
100
100
約束性
7
原生生活垃圾填埋率
%
25
0
預期性
8
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
56
60
預期性
9
培育容貌品質社區
個/年
30
30
預期性
10
打造“門前三包”樣本街(鎮)
個/年
11
11
預期性
11
城鎮居民管道燃氣覆蓋率
%
75
80
預期性
12
城鎮燃氣企業儲氣量占其年用氣量的比例
%
/
5
約束性
13
查處城管違法案件結案率
%
100
100
約束性
14
新增違法建設發現處置率
%
95
96
約束性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市容品質和環衛水平,建設美麗宜居花城。
  樹立全周期意識,堅持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戶外廣告招牌、建築立面、城市家具等市容景觀元素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堅持創新驅動,推進環衛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環衛作業方式、作業模式現代化轉型升級,推動“地面乾淨、立面整潔、秩序井然、環境優美、市民滿意”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上新台階。
市容環衛任務指引
★打造市容景觀亮點
——開展社區容貌品質提升行動
——推進新“門前三包”全民行動
——加強建築物外立面保潔管理
——提升戶外廣告和招牌管理水平
★提升環境衛生品質
——完善環衛保潔標準化管理
——促進環衛現代化發展
——規範環衛設施建設和管理
——繼續推進“廁所革命”
  1.打造市容景觀亮點。
  (1)開展社區容貌品質提升行動。
  結合老舊小區微改造、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綠色社區行動安排和居民實際需求,創新組織開展社區容貌品質提升行動,每年培育不少於30個容貌改觀明顯、市民滿意度高的容貌品質社區,推動社區環境面貌有效改善和提升。落實摘牌工作機制,鞏固培育成果,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
  (2)推進新“門前三包”全民行動。
  開展新“門前三包”全民行動,每年打造不少於11條(個)責任區告知書籤訂率和責任區制度知曉率高、責任人履行責任義務自覺、日常監管到位、執法檢查嚴格的“門前三包”樣本街(鎮),逐步覆蓋全市所有街(鎮)。健全複查復檢機制,鞏固提升成果,以點帶面,推動全市責任區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3)加強建築物外立面保潔管理。
  貫徹落實《廣州市城市建築物外立面保持整潔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建(構)築物常態化清洗保潔機制,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以城鄉“牛皮癬”治理為重點,整合相關部門執法力量,形成高壓監管態勢,長效保持建(構)築物和公共設施外立面整潔、美觀、完好。
  (4)提升戶外廣告和招牌管理水平。
  規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秩序。高質量編制戶外公益廣告設定實施方案,報刊亭等公共設施和公共汽車、電車等交通工具外表戶外廣告設定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區域戶外廣告設定實施方案編制,實現全市戶外廣告可設區域規劃全覆蓋。深入開展違法廣告和招牌治理,標本兼治規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全面推行招牌備案管理制度,對新增招牌實施備案管理。
  提升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品質。按照重點區域建築物外立面、立柱、廣告招牌的色彩、風格、材質等一體化設計,同頻同步整治提升,一般區域規範設定的原則,重點推進市管八條重要道路及周邊區域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工作,達到淨化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質的良好效果;以北京路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為契機,全面提升商圈品質,帶動城市景觀品質全面提升。組織開展戶外廣告招牌規範系統設計研究,編制戶外廣告招牌系統規範設計指引,提高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設計質量和水平。
提高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安全水平。圍繞“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保平安”的目標,壓實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人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深入推進“一線三排”機制落實落地取得實效;完善安全監管方式,引進第三方專業力量提高安全監管專業化水平;持續開展隱患整治,出台《廣州市戶外廣告和招牌風險辨識、隱患排查及評估標準》,完成《廣州市城市建設防災減災規劃(2019—2025年)》明確的第二批1071個“黃”“藍”風險等級的戶外廣告和招牌安全隱患整治工作。健全戶外廣告和招牌應急保障機制,完善戶外廣告和招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提升環境衛生品質。
  (1)完善環衛保潔標準化管理。
  健全市、區、街(鎮)三級環衛管理體制機制,理順環衛管理權責。完善以道路清掃保潔等級管理為基礎的環衛監督檢查體系,按照標準化、精細化和品質化要求修訂環衛精細化作業規範、評價標準、考評辦法、經費核算辦法。建立健全環衛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建立環衛基礎資料庫,修訂年度環衛預算指標,探索市(區)政府補助、村自籌、街(鎮)兜底相結合的環衛經費投入模式。建立健全全域保潔與重點區域保潔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在全市範圍內選取主次幹道、商業街以及黨政機關、會議中心、會展中心、火車站周邊道路等重點區域作為環衛精細化保潔區域,嚴格按照環衛精細化作業和管理指引進行精細化保潔作業。建立健全常態保潔與專項整治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創建文明城市,重點加強城中村等薄弱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
  (2)促進環衛現代化發展。
  創新保潔理念,推廣“公共區域物業式保潔”和“道路管家”作業模式。提升道路清掃、河涌保潔、垃圾收集的機械化作業水平,提高保潔效率和質量,加強政策保障和配套設施建設,促進新能源、清潔能源環衛車輛的推廣使用。創新環衛監管方式,建立智慧型化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促進廣州環衛管理現代化發展。
  (3)規範環衛設施建設和管理。
  編制《廣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及主城區環衛停車場布局規劃(2020—2035)》《廣州市環衛公廁專項規劃(2021—2025)》及城中村環衛設施專項規劃,指導環衛設施科學建設,有效破解環衛設施尤其城中村環衛設施數量少、規模小、處理能力不足的困局。
  大力推進環衛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編制垃圾轉運站、垃圾收集站(房)、環衛工具房、環衛驛站、公共廁所等環衛設施建設指引,貫徹外形美觀、獨具特色、經濟實用、使用方便的原則,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在環衛行業的推廣套用,提高環衛設施現代化水平。全面推行“小設施,大師做”,進行高品質規劃設計,彰顯嶺南風格、廣州特色。探索建設集“收集房、分類點、環衛驛站、工具房”等多功能合一的綜合環衛設施。出台公建配套環衛設施建設辦法,全面開展公建配套環衛設施建設情況摸查,大力推進公建配套環衛設施規範建設。大力推進城中村和橋下空間環衛設施品質化提升工作。
強化環衛設施和車輛的規範化管理。落實環衛設施和車輛維護管理責任人制度,按照精細化管理要求,實行定時清潔、沖洗和消毒,確保環衛設施和車輛乾淨整潔,無臭氣污水擾民;督促落實環衛設施和車輛進行專業檢修維護。
  (4)繼續推進“廁所革命”。
  提高公廁建設水平。遵循人性化、生態化、智慧型化、多功能化的原則加強公廁建設。推進公廁查漏補缺建設工程,持續推進臨街商鋪、賓館、酒樓等內設廁所對外開放,推進公交站場等人員聚集場所公廁建設,加大密度,均衡布局,滿足市民如廁需求;推進城中村公廁建設工程,結合舊村改造同步配套建設公廁。推進公廁品質提升改造工程,推進“公廁+垃圾投放+環衛工具房+廢品回收點+環衛驛站”項目建設和公廁管理智慧型化建設,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大方便。
  提高公廁管養水平。建立公廁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公廁管養質量評價機制,通過城市環境檢查系統、格線化管理系統和公廁APP評價系統進行多方位檢查評價,督促公廁管養工作落實。推進文明如廁宣傳教育工作,讓愛護公廁設施、保護如廁環境、抵制如廁陋習的良好風尚逐步成為全民共同踐行的文明公約。開展“以廁養廁”試點工作,為公廁管養拓寬經費來源。
  (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積極打造樣板城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構建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完善全流程垃圾分類體系,至“十四五”期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2.8%。
生活垃圾分類任務指引
★深化源頭減量和分類
——持續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
——持續最佳化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位
——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考核評估
——持續深化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
★最佳化分類收運體系
——完善分類收運系統
——加強分類收運監管
——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核心的現代化收運體系
——推進收運處置一體化改革
  1.深化源頭減量和分類。
  持續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教育體系,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主題實踐活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營造全社會參與良好氛圍。鞏固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落實垃圾分類投放定時定點值守保潔服務常態化制度,指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持續最佳化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位,提升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考核評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考評體系,開展區、街(鎮)、社區、責任單位四級考核。持續深化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推進“兩網融合”,落實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辦法。
2.最佳化分類收運體系。
  (1)完善分類收運系統。
  建立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收運路線,完善與源頭分類投放和終端分類處理無縫銜接的城鄉一體化的分類收運系統。最佳化垃圾收集點及轉運站布局和功能配置,最佳化大件垃圾投放拆解點布局,滿足分類收運和“兩網融合”需求。最佳化垃圾收運車輛配置,按照“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車桶同色”要求,配備可回收物、廚餘垃圾等專用車輛。構建完善糞便、死禽畜收運系統。
  (2)加強分類收運監管。
  完善垃圾分類收運監管機制,形成以市、區兩級監督為主的檢查、指導、督辦機制。全面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的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責任區範圍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廚餘垃圾和糞便收運監管。全面推行格線化監管模式,結合“四標四實”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納入格線管理員日常監督內容。
  (3)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核心的現代化收運體系。
  建設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十四五”期間原則上每區至少完成1座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建設。以建設大中型垃圾轉運站為抓手,推進現狀小型垃圾轉運站提升改造,促進垃圾轉運系統現代化、規範化、規模化建設。同時,利用現有符合條件的各類公房、現有環衛設施等資源進行改造,利用公園綠地、橋下空間進行裝配式建設等方式,建設一批“兩網融合”點,進一步完善廣州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4)推進收運處置一體化改革。
  以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和黃埔區為試點,推進老六區環衛車隊“事改企”改革,完成人員、資產、業務移交,健全精細化作業規範標準,出台經費核算辦法,完善監督考評機制,構建權責明晰、運轉高效、作業精細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運行體系,確保生活垃圾收運秩序得到全面規範,垃圾轉運設施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垃圾收運車輛車容車貌得到明顯改善。在試點工作基礎上,推動花都、番禺、南沙、增城和從化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改革,進一步理順全市環衛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環衛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更加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城鄉環境。
  (三)狠抓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提高分類處理水平。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範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管理,提高垃圾分類處理水平。至“十四五”期末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發展循環經濟,助力創建“無廢城市”。
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任務指引
★推進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規範建築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
★打造高效終端處理設施運營管理體系
  1.推進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編制《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適當超前謀劃設施建設,從容應對垃圾量增長的需求。
完成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應急綜合處理項目(福山電廠二期)、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資源熱力電廠二期等5座資源熱力電廠建設,新增焚燒處理能力1.6萬噸/日,啟動新的資源熱力電廠規劃研究工作。完成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二期,花都、南沙、從化區廚餘垃圾處理項目等4座廚餘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新增廚餘垃圾處理能力1900噸/日,完成興豐應急填埋場第三填埋區建設,推進增城棠廈垃圾填埋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期建設,規劃填埋庫容約280萬立方米,保障原生生活垃圾應急填埋處置或二次殘渣資源化利用的應急處置需求。推進黃埔福山、南沙大崗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建設2座飛灰資源化處置廠,總規模達800噸/日。探索老舊填埋場治理新路子,利用資源熱力電廠富餘焚燒能力逐步消化陳腐垃圾;探索通過設施產能結構調整,升級改造和協同處置等多元化途徑,進一步提升現有福山、大田山等生物質終處理設施產能。規劃期廣州市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集中處理能力達到36405噸/日,其中焚燒處理能力30000噸/日,廚餘垃圾生化處理能力4800噸/日,糞便處理能力1500噸/日,死禽畜處理能力105噸/日;新增填埋庫容約500萬立方米。推動垃圾終端處理園區化、智慧型化、生態化,完善白雲李坑、白雲興豐、黃埔福山、南沙大崗、增城碧潭、從化潭口、花都等7個循環經濟產業園智慧型化建設。
  2.規範建築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
  建築廢棄物按“源頭減量、工程調配、綜合利用、末端應急”的思路進行處置。優先利用源頭減量減輕終端處置壓力,通過工程調配充分實現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規劃建設適量消納場作為應急終端處置設施。“十四五”期間實現新增消納容量1000萬立方米,新增資源化利用廠處理能力900萬立方米/年。
  3.打造高效終端處理設施運營管理體系。
  加強市、區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市、區監管聯動工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鼓勵引入第三方監管,進一步提高設施運營監管水平。全面開展精細化管理,推進制定行業發展政策、標準規範、工作指引,修訂《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營監管辦法》等規章制度,推廣清單式運營監管,實現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監管。探索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理念先進、權責明晰、溝通順暢原則完善園區管理機制,推動園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完善新一輪設施建成後垃圾供應調度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終端處理設施間“互聯共治”渠道和機制,探索智慧化垃圾調度,最大限度實現垃圾供應與處置相匹配。進一步最佳化契約採購方式,分步驟推進服務單價統一工作,逐步合併相同處置方式設施政府採購服務。
  (四)加強燃氣管理服務,最佳化用氣營商環境。
  實施燃氣高質量發展工程,圍繞實現安全用氣、穩定用氣、經濟用氣目標,提升燃氣發展品質化、標準化、精細化和智慧型化水平,構建供應更穩定、服務更優質、運營更規範、安全更可靠、體制更完善的良好格局。進一步最佳化用氣獲得營商環境,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80萬戶,管道燃氣覆蓋率達80%;新增管道燃氣點火用戶75萬戶;新增燃氣管道覆蓋120條城中村;燃氣服務質量持續提高,服務水平居於全國前列;無重大安全事故。
燃氣管理任務指引
★提高燃氣供應能力
——推進管道燃氣建設
——最佳化瓶裝液化氣設施布局
——加強燃氣搶險設施建設
——加快燃氣用戶發展
★規範燃氣經營秩序
——推動燃氣規模化經營
——推動燃氣規範化經營
★提升燃氣服務水平
——提高燃氣服務質量
——加強燃氣質量監管
★加強燃氣安全管理
——推進燃氣安全分級管控
——加大燃氣管道設施保護力度
——提升瓶裝液化氣用戶本質安全
——加強燃氣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治
  1.提高燃氣供應能力。
  (1)推進管道燃氣建設。
  建成廣州LNG(液化天然氣)應急調峰氣源站及配套工程,啟動永和、炭步、赤坭、大崗、南村等LNG氣化站建設。繼續推進天然氣利用四期工程建設,建設珊瑚門站,啟動大崗和小樓門站建設,新建高壓管道80公里、中壓管道700公里,推進老舊管道、場站等設施更新改造。推動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實現燃氣乾管“一張網”和區域管網互聯互通。
  (2)最佳化瓶裝液化氣設施布局。
  按照“以管定瓶、管進瓶退、淘汰落後、提質增效”的原則,最佳化瓶裝液化氣供應設施布局。通過現有瓶裝液化氣儲灌站、供應站的轉、並、改、擴或新建等方式淘汰落後站點設施,提高單站規模,提高建設標準,拓寬服務半徑。
  (3)加強燃氣搶險設施建設。
  完善現代化燃氣搶險系統,最佳化搶險站點布局,重點建設或完善增城、南沙、花都、從化等5支搶險隊。加強政府在應急搶險方面的投入,逐步實現“政府投入、企業運營、平戰結合”的燃氣搶險體系。
  (4)加快燃氣用戶發展。
  強化引導,大力推動管道燃氣覆蓋區域用戶報裝使用;加快推進公福機構、商業用戶等餐飲場所使用管道燃氣,力爭完成餐飲場所“瓶改管”1萬戶。結合城市更新計畫,同步推進城中村、舊街區、老舊小區等管道燃氣覆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管道燃氣“送氣下鄉”試點工作。
  2.規範燃氣經營秩序。
  (1)推動燃氣規模化經營。
  推動燃氣企業規模化整合,採取企業併購、協定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培育具有相當規模的各類大型燃氣企業,鼓勵培育集管道燃氣、瓶裝燃氣、車用燃氣經營為一體的龍頭企業。推動完善管道燃氣特許經營制度,改革並執行燃氣經營許可審批制度,建立健全燃氣經營企業退出機制,強化燃氣企業準入退出管理。
(2)推動燃氣規範化經營。
  堅持市場化導向,推進天然氣供氣模式改革,鼓勵管道燃氣企業獲得多氣源供應。建立健全瓶裝液化氣統一配送機制,制定配送人員管理制度,全面推廣瓶裝液化氣末端配送採用電動三輪車,促進末端配送安全、平穩、有序。
  3.提升燃氣服務水平。
  (1)提高燃氣服務質量。
  健全對燃氣企業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滿足用戶需要;依託企業網站、微客服、小程式等信息媒介,公開燃氣接入環節信息、時間周期等內容,進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保障用戶知情權;全面開展提供代建管理、燃氣工程安裝、燃氣器具服務和燃氣金融配套等延伸服務,進一步提高用戶滿意度和獲得感。
  (2)加強燃氣質量監管。
  督促燃氣經營企業建立健全燃氣質量檢測制度,確保燃氣產品質量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加大燃氣加臭和檢測裝置配置力度;加強市場監管、燃氣管理等部門聯動,強化燃氣生產、銷售和服務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燃氣經營企業的燃氣質量及檢測制度的監督檢查,引導、督促燃氣經營者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4.加強燃氣安全管理。
  (1)推進燃氣安全分級管控。
  落實《廣州市城鎮燃氣行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細則(試行)》要求,建立健全城鎮燃氣行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開展城鎮燃氣安全風險的辨識、分析、評價與控制工作,加強風險管控的監督檢查,督促燃氣企業及時消除、降低和控制燃氣經營風險。
  (2)加大燃氣管道設施保護力度。
  劃定燃氣主幹管網保護範圍,設立統一的安全保護範圍標識,規範保護範圍內第三方活動;制定燃氣管道改動遷移程式規定,規範市政燃氣管道設施改動方案審批,保障燃氣管網安全運行;加大對涉及燃氣管道設施保護的施工工地的監管力度。
  (3)提升瓶裝液化氣用戶本質安全。
  普及使用自閉角閥、帶切斷功能減壓閥、防鼠咬連線軟管、合格燃氣器具等,提升用戶設施本質化安全;強化實名制購氣和交氣,落實餐飲單位用氣安全主體責任。推廣餐飲燃氣用戶智慧型化報警切斷終端,鼓勵餐飲單位委託專業單位負責用戶設施巡查和維護,提高用戶燃氣使用安全水平。
  (4)加強燃氣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治。
  全面加強燃氣安全檢查,定期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治理行動,鼓勵委託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提供技術支持。推進燃氣用戶端電子化安檢,提升用戶端隱患“排查、排序、排除”工作的有效性。
(五)協同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高效建設法治政府。
  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助力高水平創建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
綜合執法任務指引
★完善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機制
——協同推進城市管理執法機構改革 ——最佳化執法體制機制
——健全執法監督體系
——創新執法隊伍建設管理
★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
——加強市容秩序綜合治理
——規範工地管理和建築廢棄物排放運輸秩序
——抓好燃氣管理執法
——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執法
——加強違法戶外廣告治理
-
★推進違法建設綜合治理
——治理存量違法建設
——遏制新增違法建設
  1.完善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機制。
  (1)協同推進城市管理執法機構改革。
  貫徹落實機構改革精神,推動執法力量下移,推進部分城管綜合執法權下放到街(鎮)。釐清市、區、街(鎮)職責,建立健全機構,理順市、區、街(鎮)聯動執法機制。加強對基層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重點加強標準、規範的制定,推動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標準化、管理制度化、隊伍正規化、執法規範化、裝備現代化”。推廣“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等基層管理體制經驗,著力構建權責清晰、條塊聯動的基層治理應急機制、服務民眾的回響機制和打通落實“最後一公里”的工作機制。
  (2)最佳化執法體制機制。
  完善跨部門、跨區域聯動執法機制。加強城市管理與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民政及公安等部門的聯合聯動,廣泛開展與佛山等相鄰城市的交流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加強與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的協調溝通,最佳化管理、執法和服務的關係。建立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機制,與檢察、審判機關建立聯席會議、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動行刑銜接。
  創新執法方式方法。提高行政執法智慧型化水平,完善市容景觀、燃氣、建築廢棄物、違建查控等監管平台系統,推進智慧型視頻巡查系統套用,推進非接觸式執法模式。健全完善市容環境秩序常態管控、建築工地及建築廢棄物長效聯動管控等機制,有效提升城管執法效能。
(3)健全執法監督體系。
  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實施方案,深入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完善執法記錄信息調閱等辦案流程、網上辦案全流程監督機制、執法約談機制以及新聞媒體、市民投訴、信訪辦理制度;制定行政執法工作規範,加強執法監督管理。
  (4)創新執法隊伍建設管理。
  開創“城管執法講師”培訓模式,建設執法講師人才庫,最佳化講師課程,推進城管執法隊伍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開展培訓課程錄播等,豐富培訓方式。完善一線執法隊員的執法防護機制,確保隊員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完善執法人員使用車輛管理制度,規範車輛管理。強化城管系統協管隊伍建設,統籌管理協管人員,加強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協管人員規範輔助執法能力。
  2.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
  (1)加強市容秩序綜合治理。
  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時段管控,建立“六亂”重點區域動態管控清單,實行掛圖作戰、掛牌督辦、銷號管理,綜合施策治理城市“六亂”,加快構建發現及時、回響迅速、處置有力的巡查處置體系,推動市容環境秩序整體提升。堅持常態管理與集中整治相結合,聚焦捷運出入口、校園周邊、市場周邊、公園周邊、醫院周邊、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定期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整治行動,保持高壓嚴管態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問題整改要求,持續推動露天焚燒、占道燒烤執法。依職責抓好疫情防控、養犬管理、校園周邊整治、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停放秩序、民族宗教、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掃黃打非等專項執法工作,保持市容環境時時乾淨、處處整潔。規範流動商販臨時疏導區管理,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2)規範工地管理和建築廢棄物排放運輸秩序。
  加強工地文明施工執法,依法依職責查處無證施工、違規使用袋裝水泥等行為,提高在建工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水平。重點開展夜間無證逾時施工專項整治,建立夜間逾時施工重點管控清單,健全執法與管理聯動機制,推動行業主管部門綜合運用通報、約談、誠信記錄、停工整頓等措施實行聯合懲戒,夜間逾時施工擾民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強化工地揚塵污染執法,推動工地落實揚塵污染防治“6個100%”要求,努力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開展建築廢棄物排放運輸專項整治,建立出泥工地、運輸企業、重點路段三張管控清單制度,推動“一不準進、三不準出”規定落實,從嚴打擊建築工地無證排放、僱請“無證車輛”運輸和建築廢棄物偷排亂倒等行為,規範行業秩序,維護良好市容環境。
  (3)抓好燃氣管理執法。
  加強與燃氣管理部門、燃氣經營企業的配合,及時掌握燃氣違法線索,嚴厲打擊無證經營燃氣黑點、“以車代庫”流動銷售燃氣、非合規車輛配送燃氣等違法行為。抓好燃氣便民服務部、餐飲場所、城中村瓶裝液化氣執法檢查,依法查處各類燃氣違法行為。依法查處燃氣管道保護範圍內違規施工行為。
(4)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執法。
  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執法力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執法機制,在教育勸導、責令限改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行政處罰力度,提升全社會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自覺性。打擊違法轉移傾倒行為,結合市民投訴、視頻監控、日常巡檢等線索,加強對重點區域的巡查,定期聯合公安、生態環境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執法行動,從嚴打擊從嚴查處生活垃圾非法轉移、傾倒和就地焚燒等行為,為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提供有力執法保障。
  (5)加強違法戶外廣告治理。
  嚴格遵循“新增違規廣告零增長,存量違規廣告逐年減少”的原則,對違規戶外廣告進行登記造冊、定性歸類、分步處置,實現有效減量。加強主要道路、內環路、人行天橋及過街隧道等重點區域的巡查,堅決拆除新增違規戶外廣告。
  3.推進違法建設綜合治理。
  (1)治理存量違法建設。
  落實“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安居功能”“推進違法建設治理,全面釋放高質量發展空間”的部署要求,堅持分類治理、拆治結合原則,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制度治違、科技查違、專項拆違、全民控違”的治理體系。在未來五年計畫治理存量違法建設1.64億平方米,建成區存量違法建設基本處理完畢。
  (2)遏制新增違法建設。
  利用“低空無人機遙感動態監測”等手段對違法建設進行常態化核查和動態監控;壓實基層控違工作責任,加強檢查考評和責任追究;堅持違建治理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社黨組織作用,依靠民眾力量共同監管。對新增違法建設“零容忍”,堅決依照《廣州市在建違法建設快速查處程式工作指引》予以拆除。
  (六)科技驅動數字賦能,城市管理更加智慧聰明。
  順應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搶抓城市管理新基建發展機遇,圍繞城市管理服務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科技示範套用項目,完善生活垃圾循環經濟產業園功能,建設城市管理科技示範、科技孵化、科技套用基地;大力實施“智慧城管+”戰略,探索完善“1+11+N”市區街三級聯動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調度指揮中心,打造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擴大“一碼掃城”、視頻智慧型分析、智慧環衛、智慧燃氣等一批場景套用,實現城市管理智慧型平台扁平化套用,在縱向、橫向和行業三個維度上互聯互通,實現城市管理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科技智慧任務指引
★強化城市管理科技創新
★加快智慧城管建設
——完善城市運行監管體系
——持續加強城市管理數據建設
——搭建城市管理科技產學研融合平台
——搭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系統
——提升信息安全運維規範
-
  1.強化城市管理科技創新。
  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強市。強化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兩集團”(城管技術研究中心、蘿崗福山基地、廣州環投及廣燃集團)積極申報科研基地、科普基地,開展重要技術項目實驗。發揮城市管理聯盟的作用,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充分利用地區優勢,加大與港澳台地區科技交流與合作力度,構建粵港澳台更緊密的城市管理科技合作關係。
引進一批先進技術與實用產品,強化新技術、新產品在城管行業的推廣套用,實現城市管理技術升級換代,在全國形成科技引領之勢。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廣州環投開展資源熱力電廠協同處置廚餘垃圾、陳腐垃圾、污泥的課題研究,為各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2.加快智慧城管建設。
  落實數字廣東、數字廣州的工作部署要求,在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搭建與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管理相匹配的智慧城管信息化總體架構,搭建“智慧、綜合、安全、便捷”套用架構;持續推動信息化系統建設,積極促進信息技術套用與城市管理場景深度融合;加強城市管理數據套用,發掘數據驅動管理的潛在價值,持續改善業務環與信息環匹配程度;加大科技創新套用,推動新型硬體設備落地使用,實現系統綜合分析和決策指揮能力不斷提升;拓展市民表達意見渠道,匯聚形成城市管理多元參與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的治理效能。
  (1)完善城市運行監管體系。
  積極利用物聯網、北斗定位、視頻監控、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探索城市街面秩序、環境衛生、建築廢棄物、戶外廣告招牌、燃氣管道、井蓋等智慧型終端布放;推動物聯感知網、視頻監控網建設,全面提升城管街面秩序監控與“城市家具”容貌監管水平;運用物聯網感測器、視頻監管、智慧型監測等智慧型感知手段,不斷提升巡查與執法的勤務管理水平,實現動態可視化勤務調度管理,全面建立智慧型城市運行管理模式;持續加強執法一線人員單兵裝備便利化建設,提高城管執法服務能力和水平。
  (2)持續加強城市管理數據建設。
  加快城管數據上網入庫,建設集城市管理基礎信息、城市管理業務信息、城市管理相關信息為一體的城市管理綜合資料庫;加快城市管理數據標準化建設,堅持智慧型採集、專業採集、部門自查和部門共享“四結合”,形成一套數據採集標準化運行管理方式方法,著力提升城市數據更新能力;積極回響城市電子政務一體化改革,充分利用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加強與城市管理相關的住房城鄉建設、公安、水務、生態環境等部門業務數據互通共享。
  (3)搭建城市管理科技產學研融合平台。
  構建涵蓋項目申報、登記、推廣套用的科技創新項目庫管理系統,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參與城市管理科技建設;加強科技成果宣講與展示,運用“零距離”的城管科技體驗,為市民了解城管、支持城管提供便捷通道。
  (4)搭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系統。
  積極套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著力推進環衛、燃氣、建築廢棄物、違建、戶外廣告招牌等領域的智慧化套用建設和改造升級,不斷評估已建系統與業務實際之間的差距,不斷補足系統功能和設定上的短板,促進城市管理各個環節閉環銜接,實現對城市管理各個業務的全周期、全過程管理;大力推動“數字政府”改革,積極套用數據決策、分析技術服務於人民生活和城市發展,推出一批符合廣州城市發展的城市管理信息化特色套用。深入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平台化和雲化,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工作體系,建立滿足超大城市綜合治理,面向多元城市管理服務,“縱向覆蓋市、區、街,橫向聯通部門”的智慧城管綜合管理服務平台;不斷匯聚各類數據資源,加大業務數據挖掘和利用,著力打造智慧、可視、立體、綜合型的“城管大腦”,推動指揮調度與執法服務上下聯動建設,增強城市管理統籌協調能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服務城市治理的整體效益。
(5)提升信息安全運維規範。
  貫徹國家信息安全戰略,關注城管數據敏感性及日益嚴峻的信息安全形勢,保障智慧城管安全穩定運行;持續解決運維服務量大、運維組織散、服務體系不統一等問題,建立兼收並蓄、開放包容、融合創新、集約高效的一體化運維體系;推動標準化建設,發布一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信息系統建設標準,推廣新技術建設試點標準,為全國智慧城管建設提供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城市管理更加便民利民。
  以最佳化營商環境為重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城市管理領域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實現管理和服務的深度融合。
政務服務任務指引
★最佳化營商環境
——創新最佳化審批管理
——最佳化行政監管機制
——加快城市管理領域市場化改革
-
★構建和諧公共關係
——妥善處理信訪問題
——積極主動應對輿情
——強化建議提案辦理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最佳化城市管理質量體系
★最佳化城市安全管理機制
  1.最佳化營商環境。
  (1)創新最佳化審批管理。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實施政務服務流程再造,進一步最佳化行政審批流程,配合深化“一件事”主題套餐、“一門式”政策兌現、“一站式”公共服務等改革,擦亮“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健全12345政務服務熱線便民便企功能,用信息手段支撐“一網通辦”和不見面審批模式,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持續最佳化用氣營商環境,大力提升廣州市獲得用氣營商環境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提高獲得用氣指標;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制度改革,規範收費行為。最佳化營商環境,助力廣州創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2)最佳化行政監管機制。
  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機制,積極推進綜合監管和檢查信息公開。加快城管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落實跨部門信息交換、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依法採取市場禁入措施,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效應。
  (3)加快城市管理領域市場化改革。
  研究制訂城市管理領域市場化改革方案,在環境衛生、市容景觀、垃圾處理、燃氣發展等領域精準施策,加快市場化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城市治理,建立“政府監管、企業運作、專業服務”的城市管理服務供應體系。
2.構建和諧公共關係。
  (1)妥善處理信訪問題。
  做好人民民眾接訪工作,健全信訪工作機制,最佳化工作流程,暢通信訪渠道,壓實屬地工作責任,及時排查不穩定因素、解決合理訴求、化解矛盾糾紛,按照“急事急辦、簡事快辦、繁事精辦、難事認真辦”的原則積極穩妥地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切實為民排憂解難。
  (2)積極主動應對輿情。
  建立健全輿情監控處理機制,探索“及時發現、多方聯動、快速處置”的輿情預警、輿情應對機制。全面掌握城市管理輿情,及時引導應對輿情,排查各類隱患苗頭,做好防範化解,確保社會安全穩定,確保城管工作平穩有序。
  (3)強化建議提案辦理。
  進一步規範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程式,加強與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溝通交流,統籌組織座談、調研、走訪等活動,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對案件辦理情況的跟蹤督促,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
  (4)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進一步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和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優先推動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燃氣管理等涉及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領域的政府數據向社會有序開放,落實行政規範性檔案、政策檔案公開發布,增進社會共識,擴大社會知曉度。
  3.最佳化城市管理質量體系。
  配合開展“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範創建工作,統籌推進城管系統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制定。完善城市環境檢查評價考核機制,發揮評價工作的激勵效應。完善城管格線化管理系統,積極報送城市管理格線事件,不斷提高城市管理各領域精細化、格線化管理水平。
  4.最佳化城市安全管理機制。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領域安全管理機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加強環衛和燃氣等設施全周期安全管理。實施《廣州市井蓋設施管理辦法》,規範井蓋設施安全管理。推進城市管理領域反恐體系建設,完善反恐預案,為重要設施配備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等並加強監控。進一步健全三防、消防和應急工作機制,穩步提升應急管理綜合能力,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認識規劃實施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全市規劃統籌,落實城市管理任務和責任清單,保障規劃高效實施,推動廣州市城市管理事業順利發展。
  發揮市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巨觀謀劃、高位統籌、綜合協調、督查落實職能,進一步加強與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等城市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城市管理工作會議制度的作用,高效推動城市管理規劃實施。
  (二)加強經費投入。
  最佳化中長期財政規劃管理,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計畫資金管理,提高政府投資保障。科學編制城市管理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計畫和財政項目資金使用計畫,增強各城市管理部門、各區的協同性,提高資金計畫的科學性。健全內控管理,完善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規範城市管理領域市對區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建立均衡性、補償性、激勵性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
  (三)完善政策法規。
  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建設法治城管、文明城管,助力廣州打造法治城市標桿。啟動廣州市燃氣管理條例等立法前期工作;適時開展《廣州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廣州市燃氣管理辦法》等規章的修訂工作。制定《廣州市裝飾裝修廢棄物管理辦法》和《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案,修訂《廣州市糞便管理規定》《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應急調度管理辦法》等一批規範性檔案。建立動態清理工作機制,根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及時對起草和組織實施的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進行清理,維護法制統一。
  (四)強化社會支撐。
  加大城管宣傳教育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微博、微信、入口網站、黨建平台等媒介開展廣泛宣傳,塑造“人民城管”的良好形象。凝聚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充分發揮城市管理研究聯盟的作用,為城市管理獻計獻策,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的作用,協助政府高效管理城市;探索完善城市管理事務公眾諮詢監督委員會、城市管理志願者協會等互動模式,拓寬人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渠道,構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五)強化監測評估。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會同相關部門要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加強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跟蹤分析,落實規劃總結評估,根據評估意見及時調整規劃目標和任務,應對城市發展新形勢新變化,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附屬檔案1
“十四五”制定或修訂政策檔案
序號
名稱
領域
1
廣州市城市建築物外立面保持整潔管理辦法
市容景觀
2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工作的通告
市容景觀
3
廣州市環衛精細化作業和管理指引(試行)
環境衛生
4
廣州市廚餘垃圾管理辦法
環境衛生
5
廣州市糞便管理規定
環境衛生
6
廣州市城市管理作業車輛和設備管理辦法
環境衛生
7
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分類計費管理辦法
垃圾處理
8
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營監管辦法
垃圾處理
9
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應急調度管理辦法
垃圾處理
10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及作業規範
垃圾處理
11
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管理辦法
垃圾處理
12
廣州市裝飾裝修廢棄物管理辦法
垃圾處理
13
廣州市燃氣管理辦法
燃氣服務
14
廣州市燃氣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燃氣服務
15
廣州市燃氣設施建設監督管理辦法
燃氣服務
16
廣州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
綜合執法
附屬檔案2
“十四五”編制專項規劃
序號
名稱
領域
1
廣州市戶外公益廣告設定實施方案
市容景觀
2
廣州市公共設施和交通工具外表戶外廣告設定實施方案
市容景觀
3
廣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及主城區環衛停車場布局規劃(2020—2035)
環境衛生
4
廣州市環衛公廁專項規劃(2021—2025)
環境衛生
5
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
垃圾處理
6
廣州市建築廢棄物處置設施布局規劃(2021—2035年)
垃圾處理
7
廣州市城鎮燃氣發展規劃(2021—2035)
燃氣服務
8
廣州市城鎮燃氣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
燃氣服務
9
廣州市城市管理科技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
科技信息
附屬檔案3
“十四五”重點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規模
領域
1
市管八條重要道路及周邊區域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項目
總長度約57千米,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
市容景觀
2
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應急綜合處理項目(福山電廠二期)
4000噸/日
垃圾處理
3
廣州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二期)
3000噸/日
垃圾處理
4
廣州市第五資源熱力電廠(二期)
3000噸/日
垃圾處理
5
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二期)
3000噸/日
垃圾處理
6
廣州市第七資源熱力電廠(二期)
3000噸/日
垃圾處理
7
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二期
1200噸/日(廚餘垃圾)
60噸/日(死禽畜)
垃圾處理
8
花都區生物質綜合處理廠
200噸/日(廚餘垃圾)
5噸/日(死禽畜)
垃圾處理
9
南沙區生物質綜合處理廠
400噸/日
垃圾處理
10
從化區生物質綜合處理廠
100噸/日
垃圾處理
11
增城棠廈垃圾填埋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期
280萬立方米
垃圾處理
12
2座飛灰資源化處置廠(黃埔福山、南沙大崗循環經濟產業園)
800噸/日
垃圾處理
13
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
11座
垃圾處理
14
建築廢棄物臨時消納場
1000萬立方米
垃圾處理
15
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廠
900萬立方米/年
垃圾處理
16
環衛停車場
2座以上
環境衛生
17
天然氣管道
高壓管80公里
中壓管700公里
燃氣服務
附屬檔案4
“十四五”重點任務
任務
子任務
序號
具體任務
一、提升市容品質和環衛水平
打造市容景觀亮點
開展社區容貌品質提升行動
1
每年培育不少於30個容貌品質社區
推進新“門前三包”全民行動
2
每年打造不少於11條(個)“門前三包”樣本街(鎮)
加強建築物外立面保潔管理
3
建立健全建(構)築物常態化清洗保潔機制
規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秩序
4
編制戶外公益廣告設定實施方案
5
編制報刊亭等公共設施和公共汽車、電車等交通工具外表戶外廣告設定實施方案
6
大力推進區域戶外廣告設定實施方案編制
7
標本兼治規範戶外廣告和招牌管理
8
全面推行招牌備案管理制度
提升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品質
9
重點推進市管八條重要道路及周邊區域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工作
10
推進北京路戶外廣告和招牌整治提升工作
11
編制戶外廣告招牌系統規範設計指引
提高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安全水平
12
推進戶外廣告和招牌安全隱患整治工作
13
健全戶外廣告和招牌應急保障機制
提升環境衛生品質
提升環境衛生品質
完善環衛保潔標準化管理
14
建立健全市、區、街(鎮)三級環衛管理體制機制
15
完善以城市道路清掃保潔等級管理為基礎的環衛監督檢查體系
16
建立健全環衛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促進環衛現代化發展
17
提升道路清掃、河涌保潔、垃圾收集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18
促進新能源、清潔能源環衛車輛的推廣使用
規範環衛設施建設和管理
19
編制《廣州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及主城區環衛停車場布局規劃(2020—2035)》《廣州市環衛公廁專項規劃(2021—2025)》及城中村環衛設施專項規劃等規劃
20
編制垃圾轉運站、垃圾收集站(房)、環衛工具房、環衛驛站、公共廁所等環衛設施建設指引
21
出台公建配套環衛設施建設辦法,大力推進公建配套環衛設施規範建設
22
大力推進城中村和橋下空間環衛設施品質化提升工作
23
強化環衛設施和車輛的規範化管理,落實環衛設施和車輛維護管理責任人制度
繼續推進“廁所革命”
24
推進公廁查漏補缺建設工程
25
推動智慧公廁建設
26
推進“公廁+”項目建設
27
建立公廁長效管理機制
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深化源頭減量和分類
深化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
28
落實《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辦法》,進一步推進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29
規範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建設
最佳化分類收運體系
最佳化分類收運體系
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系統
30
最佳化垃圾收集點、大件垃圾投放拆解點及轉運站布局和功能配置
31
最佳化垃圾收運車輛配置
32
構建完善糞便收運系統
33
構建完善死禽畜收運系統
加強垃圾收運監管
34
建立垃圾分類收運監管機制
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核心的現代化收運系統
35
建設大中型垃圾轉運站
36
推進現狀小型垃圾轉運站提升改造
推進環衛收運處置一體化改革
37
推進環衛收運處置一體化改革
三、狠抓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推進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推進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38
編制《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
39
完成5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建設
40
完成4座廚餘垃圾處理項目建設
41
完成興豐應急填埋場第三填埋區建設,推進增城棠廈垃圾填埋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期建設
42
推進2座飛灰資源化處置廠建設
規範建築廢棄物處理設施
建設
規範建築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
43
編制《廣州市建築廢棄物處置設施布局規劃(2021—2035年)》
44
建設臨時消納場、資源化利用廠和裝修垃圾分揀中心等大型處置設施
加強終端處理設施監管
加強終端處理設施監管
45
修訂並實施《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營監管辦法》
46
完善園區管理機制
47
完善新一輪設施建成後垃圾供應調度管理機制
四、加強燃氣管理服務
提高燃氣供應能力
推進管道燃氣建設
48
新建高壓管道80公里、中壓管道700公里,建設珊瑚門站,啟動大崗和小樓門站建設
49
建成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及配套工程
最佳化瓶裝液化氣設施布局
50
通過在燃氣設施覆蓋薄弱地區新建瓶裝液化石油氣儲罐站,現有瓶裝液化氣儲灌站的轉、並、改、擴或新建,淘汰落後站點設施,提高單站規模,提高建設標準
加強燃氣搶險設施建設
51
建設或完善增城、南沙、花都、從化等5支搶險隊
加快燃氣用戶發展
52
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80萬戶
53
新增燃氣管道覆蓋120條城中村
54
開展農村管道燃氣“送氣下鄉”試點工作
55
力爭完成餐飲場所“瓶改管”1萬戶
規範燃氣經營秩序
推動燃氣企業規模化經營
56
推動燃氣企業規模化經營
推動燃氣企業規範化經營
57
規範瓶裝液化氣末端配送
提升燃氣服務水平
提高燃氣服務質量
58
提高燃氣服務質量
加強燃氣質量監管
59
加強燃氣質量監管
加強燃氣安全管理
推進燃氣安全分級管控
60
推進燃氣安全分級管控
加大燃氣管道設施保護力度
61
劃定燃氣主幹管網保護範圍,設立統一的安全保護範圍標識
62
制定燃氣管道改動遷移程式規定,規範市政燃氣管道設施改動方案審批
63
對涉及燃氣管道設施保護的施工工地,加大監管力度
提升瓶裝液化氣用戶本質安全
64
普及使用自閉角閥、帶切斷功能減壓閥、防鼠咬連線軟管、合格燃氣器具等,提升用戶設施本質化安全
65
強化實名制購氣和交氣
66
推廣餐飲燃氣用戶智慧型化報警切斷終端
加強燃氣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治
67
全面加強燃氣安全檢查,定期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治理行動;推進燃氣用戶端電子化安檢
五、協同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
完善城管執法體制機制
協同推進城管執法機構改革
68
協同推進城管執法機構改革
最佳化執法體制機制
69
完善聯動執法機制,創新執法方式方法
健全執法監督體系
70
健全執法監督體系
創新執法隊伍建設管理
71
開創“城管執法講師”培訓模式
72
開展培訓課程錄播等
加強城管綜合執法
加強市容秩序綜合治理
73
加強市容秩序綜合治理
規範工地管理和建築廢棄物排放運輸秩序
74
規範工地管理和建築廢棄物排放運輸秩序
抓好燃氣管理執法
75
抓好燃氣管理執法
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執法
76
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執法
加強違法戶外廣告治理
77
加強違法戶外廣告治理
推進違法建設綜合治理
治理存量違法建設
78
治理存量違法建設1.64億平方米
遏制新增違法建設
79
對新增違法建設“零容忍”,堅決依照《廣州市在建違法建設快速查處程式工作指引》予以拆除
六、科技驅動數字賦能
強化城市管理科技創新
著力實施創新驅、 動發展戰略
80
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兩集團”開展重要技術項目實驗
81
引進一批先進技術與實用產品,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廣環投集團開展資源熱力電廠協同處置廚餘垃圾、陳腐垃圾、污泥的課題研究
加快智慧城管建設
完善城市運行監管體系
82
完善城市運行監管體系,用信息化技術為城市治理聚能
持續加強城管數據建設
83
加快城管數據上網入庫
搭建城市管理科技產學研融合平台
84
搭建城市管理科技產學研融合平台
搭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系統
85
搭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系統
提升信息安全運維規範
86
提升信息安全運維規範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
最佳化營商
環境
創新最佳化審批管理
87
創新最佳化審批管理
最佳化行政監管機制
88
穩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城管領域市場化改革
89
研究制訂城管領域市場化改革方案
構建和諧公共關係
妥善處理信訪問題
90
做好人民民眾信訪工作
積極主動應對輿情
91
建立健全輿情監控處理機制
強化建議提案辦理
92
規範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工作程式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93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最佳化城市管理質量體系
最佳化城市管理質量體系
94
完善城市環境檢查評價考核機制
最佳化城市安全管理機制
最佳化城市安全管理機制
95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領域安全管理機制
96
加強井蓋設施安全監管
附屬檔案5
名詞解釋
  1.“1+2+3+N”:生活垃圾分類政策體系:1個條例《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2個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和《廣州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獎勵暫行辦法》;3個激勵性檔案《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分類計費管理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辦法》《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辦法》;N個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包括《廣州市餐廚垃圾就近就地自行處置辦法(試行)》等。
  2.“門前三包”:即“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指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的責任人應當按照《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要求,做好責任區內的市容環境衛生工作,履行其責任區的市容環境衛生責任,主要包括“保持環境乾淨”“保持容貌整潔”“保持秩序良好”三部分的內容,簡稱“包乾淨”“包整潔”“包有序”。
  3.“一線三排”:“一線”指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三排”指事故隱患的排查、排序、排除。
  4.“6個100%”:施工工地周邊圍擋100%、物料堆放覆蓋100%、出入車輛沖洗100%、施工現場地面硬化100%、拆遷工地濕法作業100%、渣土車輛密閉運輸100%。
  5.“一不準進、三不準出”:指無《建築廢棄物運輸標識》的車輛堅決不準進入建築工地;“三不準出”是指超載、無遮蓋、未沖洗乾淨車輪和車身的車輛,堅決不準駛出工地。
  6.“1+11+N”:市區街三級聯動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調度指揮中心:1市11區N個街道三級聯動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調度指揮中心。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6月30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