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馬鮫

康氏馬鮫

康氏馬鮫,Scomberomorus commerson (Lacepède, 1800),又稱鰆魚,俗名鱍魚、竹鮫,閩南語稱土魠魚,江淮地區稱馬高魚,山東地區稱為鮁魚,鯖科馬鮫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康氏馬鮫
  • 拉丁學名:Scomberomorus commerson (Lacepède, 1800)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亞目:鯖亞目
  • :鯖科 Scombridae
  • :馬鮫屬 Scomberomorus
  • :康氏馬鮫 S. commerson
  • 英文名:Narrow-barred Spanish mackerel
簡介,分類學,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群種分布,產季,營養價值,

簡介

康氏馬鮫
中文學名:馬鮫魚別稱:藍點馬鮫魚
康氏馬鮫
日語為(さわら) = 俗名:土魚/ 馬加/ 梭齒土魠魚英文名 (Scomberomorus commerson)

分類學

界:
鋼:
亞綱:
輻鰭魚亞綱
目:
鱸形目
科:
屬:

形態特徵

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可達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中央脊長而且最高、頭長大於體高、口大,稍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不規則的波浪狀、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花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背鰭和臀鰭之後各有8~9個小鰭;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生活習性

生活於10~70公尺海域,泳速快,對淡水稍具忍受力,常出現於混濁度高的海水中。肉食性,以小魚為主。

群種分布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我國產於東海黃海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附近海域最為著名。主要漁場有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

產季

經濟性食用魚,漁民常以定置網、流刺網等漁法大量捕獲。
每年的4~6月份為春汛,7~10月份為秋汛,5~6月份為旺季。

營養價值

100克魚肉中含
121 (千卡)
0.03 (毫克)
35 (毫克)
21.2 (克)
0.04 (毫克)
50 (毫克)
3.1 (克)
2.1 (毫克)
0.8 (毫克)
2.1 (克)
0 (毫克)
0.03 (毫克)
0 (克)
0.71 (毫克)
1.39 (毫克)
19 (微克)
75 (毫克)
0.37 (毫克)
胡羅卜素
1.1 (微克)
370 (毫克)
130 (毫克)
72.5 (微克)
74.2 (毫克)
51.81 (微克)
由於以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故馬鮫魚生得渾身肥滿,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優質魚類。馬鮫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馬鮫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
編號:
8200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鯖科
拉丁科名:
Scombridae
中文屬名:
馬鮫屬
拉丁屬名:
Scomberomorus
拉丁種名:
commersoni
定名人:
(Lacepede)
年代:
1800
中文名:
康氏馬鮫
ogenus:
Scomber
原始文獻:
Hist. Nat. Poiss., 2:598, 600
俗名:
馬鮫
生境:
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
國內分布:
南海, 台灣海峽, 東海南部
國外分布:
印度洋北部沿岸, 紅海, 東至澳大利亞, 北至日本, 朝鮮
資料來源:
福建魚類志[下卷]:410-411. 南海魚類志:75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