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秦國都城)

平陽(秦國都城)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陽,秦國第五個都城,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秦憲公繼位第二年,遷都平陽,從而把秦國向中原更進了一步。這次東遷還離周王室不遠,成了拱衛天子安全的一道天然屏障。

平陽城是秦營建的第五座都城,也是遷入關中後營建的第三座都城,一共使用了36年。

秦國歷經了秦邑(西新邑)、西犬丘(西垂)、汧(汧邑)、汧渭之會、平陽、雍城涇陽櫟陽鹹陽等多處都、城、邑,即所謂的九都八遷。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考古挖掘,

歷史沿革

秦憲公二年(前714)置平陽宮,歷秦憲公及其子秦武公兩代秦公,秦國在此度過37年。平陽故城在岐州岐山縣西四十六里,秦憲公徙都之處,即今寶雞縣陽平鎮一帶。
考古人員在陽平寧王村發現大型秦建築遺址,又在其西側發現太公廟窖藏內的秦公鐘秦公鎛,據此可以基本確定平陽宮城存在於此的可信性。
秦平陽宮城系秦憲公新建之都,陵園也隨之附設,葬於此園的有其後四位國君,即秦武公和執政於雍城初期的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而平陽都的第一代國君秦憲公卻遠葬於其先祖之塋——西陲陵區。據推算,自秦憲公二年(前714年)至秦武公二十年(前678年),秦置都平陽共36年。在目前勘探發現的11座墓中,最大的一座為“中”字形大墓,墓主人疑為秦武公

考古挖掘

1978年,考古人員在距離大墓百米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樂器祭祀坑,出土了青銅鐘5件、青銅鎛3件,是祭祀用的禮器,根據上面的銘文推斷,墓主人很可能就是秦武公
秦武公有兩個弟弟:秦出子秦德公,三個人都是秦憲公的兒子。秦武公即位當年,打到了渭北,接近晉境,最後直接打到了華山腳下。這次行動的規模相當可觀,把秦的勢力向東推進了一大步,遠遠超過了前代所達到的範圍。
春秋戰國至西漢時期的寧王遺址位於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寧王村北,遺址範圍大約有20萬平方米。這塊瓦當就發現在先秦的寧王遺址上。瓦噹噹徑15.8厘米,邊輪寬1.1厘米至1.3厘米,當厚1.6厘米,呈青灰色,當面飾有小篆“郁夷”二字,當背較平,有指印痕。
秦武公王陵是秦人進入關中後建起的第一個王陵。先秦及秦王朝共有5個王陵區,4個王陵已被發現,第一個在甘肅天水禮縣,第二個在鳳翔縣,第三個在西安東芷陽陵,第四個即臨潼秦始皇陵。最後一個秦王陵,“郁夷”瓦當的發現,證明了寧王遺址是秦入關中後的第一都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