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區(臨潼)

臨潼區

臨潼一般指本詞條

臨潼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位於關中平原之東,南接藍田縣,北接閻良區,西北接連鹹陽市三原縣,西接高陵區,東接渭南市臨渭區,西南與灞橋區為界。介於東經109°05′49″—109°27′50″,北緯34°16′49″—34°44′11″之間,總面積915平方千米。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台北時間”的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就位於臨潼區。

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歷史遺產眾多,有仰韻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烽火戲諸侯發生地驪山,鴻門宴發生地新豐鎮鴻門堡,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楊貴妃休憩之地華清池,西安事變發生地兵諫亭

截至2018年,臨潼區下轄23個街道。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常住人口68.9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6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2.8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2224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潼區
  • 外文名稱:lintong district
  • 別名:中國御溫泉之都、石榴城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
  • 下轄地區:23個街道
  • 政府駐地:驪山街道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600
  • 地理位置:關中平原中部,西安東部
  • 面積:915平方千米
  • 人口:68.99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驪山姜寨遺址鴻門宴大唐華清城
  • 火車站:臨潼站
  • 車牌代碼:陝A5
  • 行政區劃代碼:610115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地熱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環境保護,風景名勝,地方特產,風味小吃,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臨潼區歷史淵源深厚,歷經周、秦、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因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故名臨潼。《臨潼縣誌》說:“祥符改名,以臨、潼二水環縣左右故名臨潼”。臨潼區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應宮名,將唐時的昭應縣改稱臨潼。臨潼之稱是因其城東、西有臨、潼二河圍繞而得名。

建置沿革

元代初將櫟陽併入臨潼後,南北成為一縣,由於在此以前南北分治,為避免混淆,在追述元代以前建置沿革時,採用南北分述方式。
烽火戲諸侯——驪山烽火台烽火戲諸侯——驪山烽火台
宋代以前南北分治
一、渭河南部分
臨潼渭河以南,相傳上古女媧氏繼興於此。
為麗國,為驪戎國,相繼於今臨潼縣城東24里戲水之西設麗城(商)、驪戎城(周)。
秦代,臨潼屬內史。秦始皇曾在芷陽宮附近設芷陽縣(約在今韓峪油王村年),秦王政(秦始皇年)十六年(前231年)在戲水之西設酈邑,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徙3萬家於此,遂改為酈縣。
西漢高祖十年(前197年)於今縣城東18里設新豐縣,並將芷陽改為霸陵縣,均屬京兆尹管轄。
東漢靈帝末年(189年),曾在新豐僑設陰盤縣。
三國曹魏時改霸陵為霸城。
西晉時始分新豐地實設陰盤,屬京兆郡
北周時,霸城、陰盤同時撤銷。
唐代垂拱二年(686年)改新豐為慶山,天授二年(691年)又於零口設鴻門縣(分慶山與渭南縣地年)並設鴻州,轄慶山、渭南、櫟陽、鴻門、高陵五縣,大足元年(701年)鴻門、鴻州並廢,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復慶山為新豐。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於驪山下華清宮北(今縣城處),分新豐、萬年縣地設會昌縣,天寶七年(748年)改會昌為昭應縣,並撤銷新豐併入昭應。
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北宋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改昭應為臨潼。
唐至北宋,臨潼區渭河南部均屬京兆府。
二、渭河以北部分
渭河以北地區,春秋時晉設櫟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奪晉地,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築櫟陽城(其址在今縣城北70里武屯附近),自雍(今鳳翔縣)遷都於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將都遷至鹹陽,改櫟陽為縣。
秦代,櫟陽歸屬內史。
秦漢之際,項羽封司馬欣為塞王,曾以櫟陽為都。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鎮撫關外父老,還歸都櫟陽”(《史記·高帝記》)。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遷都長安,置櫟陽為縣,高祖十年(前197年),劉邦葬父於櫟陽城北,稱其陵為萬年陵,即在櫟陽城中設萬年縣以奉陵寢。
新莽元年(9年)改櫟陽、萬年二縣為師亭、異赤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年(25年)撤銷,復設萬年縣。將原櫟陽併入萬年,城址仍在原櫟陽。
天下第一湯——華清池天下第一湯——華清池
兩漢時期,櫟陽、萬年均歸屬左馮翊
三國曹魏及兩晉均屬京兆郡。
南北朝時又屬左馮翊。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和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先後分萬年地設鄣縣(址在今交口鎮)和廣陽縣(址在今櫟陽鎮)。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銷萬年縣併入廣陽,同時將廣陽縣治移至舊萬年(其址古櫟陽,今武屯)。
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廣陽縣又改為萬年,歸屬京兆郡。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將萬年又改為櫟陽,將縣治遷至今櫟陽鎮處。同時分地設平陵縣,武德二年(619年)改平陵縣為粟邑縣(其址在今康橋鄉粟邑廟年),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撤銷粟邑縣併入櫟陽。這一時期,櫟陽為雍州所轄,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設鴻州後,櫟陽歸屬鴻州,大足元年(701年)鴻州撤銷後,櫟陽改屬華州。
五代時期經北宋至,櫟陽又歸屬京兆府。
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始將櫟陽縣撤銷併入臨潼,櫟陽遂降為鎮。
元代以後南北合一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櫟陽併入臨潼後,臨潼南北成為一縣,屬奉元路所轄。
時期,均屬西安府。
中華民國初年屬於關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臨潼為省直轄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陝西省行政督察區第十區(鹹陽)。
1949年5月,臨潼解放,歸屬渭南軍分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50年進行整編,臨潼歸屬渭南專區,1956年改為省轄,1958年本縣劃歸西安市,1961年復歸渭南專區。
1983年10月1日,歸屬西安市至今。
1997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西安市臨潼區,區政府駐驪山鎮。
青銅之冠——秦始皇陵銅車馬青銅之冠——秦始皇陵銅車馬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臨潼區縣以下的行政區劃,在明、清以前是以鄉、亭、里作為行政單位。《漢書·帝紀》:“成帝鴻嘉元年(前20)以新豐戲鄉為昌陵縣”。在漢代,鄉下設亭。《漢書·公卿百官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臨潼在漢時,曾有鴻門亭、戲亭等設定。
隋、唐以後,鄉下設里,唐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
清乾隆四十一年臨潼縣治圖清乾隆四十一年臨潼縣治圖
明代,臨潼原為四鄉五十五里。“弘治五年,遂並為四十里”。
據清乾隆《臨潼縣誌》所載:清代臨潼縣“共四鄉,四十里,每里十甲共四百甲。”
中華民國初期,行政區劃沿襲清代鄉、里制。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黨政府推行保、甲制以後,臨潼縣將原鄉里改為聯保,設立聯保處進行治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又進行聯並。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黨實行新縣制改革,本縣將聯保制改為鎮保制。全縣共劃為17個鎮,鎮下設保,保下設甲,共為131保,2884甲,1318村(有一村數甲)。
1949年5月,臨潼解放,隨即建立人民政權,行政區劃將民國時期的鎮、保、甲改為區、鄉、村。全縣共17區、131鄉、1320村。
1951年,對區鄉進行了調整,把17個區改編為11個區,區設區公所。區下設鄉,共103鄉,成立鄉政府,鄉以下以自然村為單位,設村長進行管理。全縣共1554村。
1956年—1957年合作化時期,對區、鄉作了新的規劃。1957年,將原11個區縮編為5區,把原103鄉縮編為32個鄉,其中5個鄉為縣直轄鄉,其餘的鄉分屬5個區,鄉下設行政村作為一級行政機構。
臨潼區地圖臨潼區地圖
1958年,掀起公社化運動,臨潼區、鄉聯合組成了六個人民大公社,下設32個管理區,管區下成立生產大隊,大隊下設1779個生產隊。
1961年底,撤銷“大公社”,臨潼劃為4個區,下轄17個公社。連同縣直屬8個公社,共25個公社。公社下設290個大隊,2039個生產隊。1962年,又劃為6個區。32個公社,348個大隊,2537個生產隊。
1966年8月,閻良鎮劃歸西安市,譚家公社移入振興村。臨潼共34個公社,355個大隊,2400個生產隊。
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到1983年,這期間,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變動,1983年下半年到1984年春在全縣範圍內進行了機構改革,取消了公社和生產大隊的形式。1984年4月,正式宣布將公社改為鄉(鎮),設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全縣共設6鎮,1986年又增設櫟陽、斜口2鎮,全縣共8個鎮、25個鄉。共6個居民社區,353個行政村,2553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臨潼區下轄23個街道。臨潼區人民政府駐驪山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115001000
驪山街道
610115002000
秦陵街道
610115003000
新豐街道
610115004000
代王街道
610115005000
斜口街道
610115006000
行者街道
610115007000
零口街道
610115008000
相橋街道
610115009000
雨金街道
610115010000
新市街道
610115011000
徐楊街道
610115012000
西泉街道
610115013000
櫟陽街道
610115014000
馬額街道
610115015000
何寨街道
610115016000
交口街道
610115017000
油槐街道
610115018000
北田街道
610115019000
鐵爐街道
610115020000
任留街道
610115021000
穆寨街道
610115022000
小金街道
610115023000
仁宗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潼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南依驪山,東鄰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滻灞生態區和新築國際港務區,北鄰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介於東經109°05′49″—109°27′50″,北緯34°16′49″—34°44′11″之間,總面積9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臨潼區地貌,按形態來分,山、川、台、塬俱全,屬於構造地貌。就地貌基底構造而言,是渭河中斷陷的一部分,又由於秦嶺東西構造帶和新華夏系(NNE)構造體系在區境內的主導控制作用,所以地貌構造運動不但具有南北階梯狀斷裂的特點,而且還具有東西斷塊隆升和沉降拗陷的特點,因此,除渭河中斷陷盆地外,盆地內又產生了一系列次一級的斷塊與凹陷,形成大小不等、高低差異的隆起和拗陷,從而奠定了現代地貌輪廓基礎,隆起區域發育成黃土丘陵和台塬,凹陷區域成為河谷平原及山前洪積扇裙,由於渭河自西向東經區境中部蜿蜒穿過,驪山橫嶺又屹立於南,故區境內山川台塬俱全。
驪山斷塊低山區地貌
驪山是由南北兩個背斜和中間一個向斜所構成的復背斜,先系太華山西端的一個山嶺,後變成渭河地塹中次一級的地壘。山體海拔高度1千米左右,最高峰仁宗廟1302米。山坡遺存有三級古老剝蝕面(海拔分別為7百米、1千米和1.3千米),老君殿處於最低一級。
黃土塬梁區地貌
黃土塬梁區,原是橫嶺塬的一部分,後因受河道深切及重力等內外營力的作用,而成為塬梁、河溝相間地貌,梁面微向北西傾斜,梁峁寄生其上,地面起伏,形態破碎,高程在海拔800—1000米之間,侵蝕強烈,水土流失嚴重。
多級黃土台塬區地貌
黃土台塬在區境內有三級,從下往上呈階梯狀分布,其成因與渭河斷陷逐級下降發生的斷錯基本一致。
〔一級黃土台塬〕是在二級洪積扇裙的基礎上,經過山區洪流侵蝕、堆積和黃土覆蓋而成,與二級黃土台塬陡坎相接,其高度相差數米至10餘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為扇形緩坡面,主要分布在鐵爐、馬額和姚家村一帶,高程約460—500米。
〔二級黃土台塬〕是在大面積的一級洪積扇裙形成以後,經過流水侵蝕切割和黃土堆積覆蓋而成。地表以明顯的陡坎與三級黃土台塬相接,其高差南小北大(數米至20餘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為一扇形緩坡面,北部現有扇狀弧形陡坡,高程約620—650米。塬面上分布有大致呈東西走向的侵蝕構造凹地。
〔三級黃土台塬〕系黃土台塬中較高地區,當零河、戲河、玉川河未形成固定河道之前,山區洪流衝出山口後,形成大面積的面狀洪流堆積,後經二、三級洪積扇切割遷移及黃土堆積而成為自東南向西北傾斜的緩坡面,高程約600—770米。該處台塬,黃土堆積深厚,由於塬面傾斜,溝壑切割,所以水土流失嚴重。
山前洪積扇裙區地貌山前洪積扇裙區,是在一級黃土台塬形成以後,零河、戲河、玉川河發育到由面流到線流階段形成固定河道,山區洪水一般順河道排走,唯有山前大小峪口暫時性的洪水在山前拗陷區積淤形成的洪積扇,又不斷擴展,相互連線而形成。扇區河溝切割不深,地勢南高北低或北高南低,坡度在4%以上,靠山麓部分為洪積堆,坡度在7—8%以上,扇間地勢較低,形成東西向緩崗或淺凹相間地貌,高程500—650米之間,由於該處地勢傾斜大,土壤質地粗,所以滲透性良好。
渭河及其支流階地區地貌渭河及其支流階地區,在區境內自南而北共有三級,從上往下一級嵌入一級,沿渭河及其支流呈帶狀分布,組成物質具二元結構,因上部為黃土堆積,故又稱黃土覆蓋階地,其中一、二級階地最為發育。
〔一級階地〕渭河南岸較北岸發育,階面平坦連續,寬0.5—20千米,標高360—400米,高出河水面1.5—5米,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是農業生產的最好基地。
〔二階級地〕渭河兩岸均有分布,北岸較南岸發育,階地寬平,寬0.5—10千米,標高345—470米,高出河水面20米左右,高出一級階地5—20米。
〔三級階地〕民眾稱半塬區,高出二級階地20—45米,階面不寬,略有起伏,微向渭河及其支流傾斜,高程400—490米,高出河水面30—90米。
河漫灘及其階地區地貌河漫灘及其階地區,分布在渭河河床兩岸,高出河水面1—2米,標高358—400米,與渭河一級階地斜坡過度,常遭洪水威脅,是不穩定的地段。

氣候特徵

臨潼區位於東亞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向內陸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兼有兩種氣候的特點,屬於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春季暖和,多風,乾燥,回暖早,升溫快;夏季炎熱,日照長,多雨兼伏旱;秋季溫暖,降溫快,多陰雨;冬季寒冷,乾燥,氣溫低而雨雪少。
溫度
臨潼區歷年平均氣溫13.5℃,最熱月是7月,氣溫為26.9℃,最冷月是1月,氣溫為—0.9℃;年較差氣溫27.8℃,年平均最高氣溫19.4℃,年平均最低氣溫8.5℃,年平均日氣溫較差10.9℃;月平均日氣溫,6月份最高,為13.7℃,12月份最低,為9.6℃;年極端最高日氣溫是1966年6月21日的41.9℃,年極端最低日氣溫是1969年2月5日的—17.0℃。
氣壓
臨潼區年平均氣壓973.2毫巴。以冬季氣壓為最高,平均982.5毫巴;夏季最低,平均962.1毫巴;7月是氣壓極端低月,為956.9毫巴,1月是氣壓極端高月,達983.5毫巴。由於春季寒潮次數較多,所以氣壓變化幅度最大。一日中,氣壓也有變化,早晨7—8時後,氣壓開始下降;下午17—18時後氣壓開始回升;最高值出現在7—8時,最低值出現在15—16時。
地溫
春季地溫狀況:根據對臨潼區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6℃、9℃、12℃、14℃地反覆測定,區境初日保證率分別為3月13日、3月24日、4月6日、4月17日。80%保證率的日期分別是3月18日、4月2日、4月16日和4月22日。若依此安排棉花播期,那么,3月18日是區境冷床育苗期,4月2日是增溫劑育苗期,4月16日是直播棉的適播期。
冬季凍土狀況:臨潼區冬季凍土,平均初日為12月2日,最早是11月18日,翌年解凍日期為2月23日,凍土持續日數平均每年51.9天,深度≥10厘米的凍土初日是1月5日,終日是1月21日,最大凍土深度是28厘米,只有32%的年份10厘米凍土大於20天。這種冬季凍土狀況,有利於冬季進行改土工作。

水系水文

臨潼區境內有大小河流10條,均屬渭河水系。其中,境內河流7條,界河1條,入境河1條,過境河1條。南岸有零河、戲河、玉川河、沙河、五里河、臨河、三里河、韓峪河8條河流匯入渭河,北岸有石川河匯入渭水。
渭河
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西南海拔2609米高的鳥鼠同穴山,流經24個縣市於潼關港口入黃河,流域面積134766平方千米。渭河從臨潼區西泉鄉宣孔村入境,向東流經行者鄉至新豐鎮席家村以東,北折流至交口鄉陳家莊,又東折流經何寨鄉,至油槐鄉南趙村入渭南縣境。在境內河道長36.5千米。
零河
發源於藍田縣北嶺北麓韓家嶺,沿臨、渭兩縣交界流入臨潼區零口鄉,經何寨鄉寇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長49.40千米,控制流域面積276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115.3平方千米。
戲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仁宗村,流經仁宗、東嶽、穆寨、土橋、代王、紙李、零口、新豐、何寨等9個鄉鎮,在新豐鎮胡家窯村入渭河,主河道長32.2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15.4平方千米。
玉川河
發源於臨潼區土橋鄉張賈村,流經土橋、代王、新豐等3個鄉鎮,在新豐鎮王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5.5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28.24平方千米。
沙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北陳村,流經仁宗、晏寨、新豐等3個鄉鎮,在新豐鎮三育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2.78千米,控制流域面積34.62平方千米。
五里河
發源於仁宗鄉張坪村,流經驪山鎮,在行者鄉藺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長9.05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3.24平方千米。
臨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仁宗廟西側,流經仁宗鄉,過縣城北行者鄉船王村入渭河,縣城西有潼河,為臨河支流,發源於驪山鎮峰王溝,在縣城北匯入臨河。臨河主河道長15.51千米,控制河流面積19.19平方千米。
三里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張河溝,流經仁宗、斜口、行者、西泉等四個鄉,在西泉鄉王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7.08千米,控制河流面積29.92平方千米。
韓峪河
發源於西安市洪慶鄉老灣吳村,流經臨潼區仁宗、斜口、韓峪、西泉等4個鄉,在西泉鄉魏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8.25千米,控制河流面積35.62平方千米。
石川河
發源於銅川市後烈橋,流經銅川市、耀縣、富平、臨潼等4市縣,在臨潼區新興鄉水北村入境,於交口鄉迎仁村入渭河。境內流長32.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4356.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臨潼區的自然災害,以旱、澇為主,風、雹,蟲災次之,地震為災突如其來;其中,乾旱占自然災害總量的83%,陰雨占9%,暴雨占0.1%,大風占4%,乾熱風占3%,霜凍占0.1%,冰雹占0.8%。

自然資源

地熱資源

驪山北麓東西長達20千米、南北寬為1千米的山前地帶,是一片比較理想的地熱田。這一地熱田蘊藏有富水性好、埋藏淺、醫療價值較高的中溫(40—60℃)熱礦水。經過化驗,按照貯水特徵和水質性質,該地區的熱礦水可分為兩種:一是貯存於結晶岩類構造裂隙中的熱礦水;二是貯存於沉積岩孔隙中的熱礦水。
結晶岩類構造裂隙熱礦水該類型熱礦水分布於西自鐵道部臨潼療養院,東至陳家窯的緊靠山前地帶,長約12千米,含水岩石為太古界片麻岩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崗岩。華清池溫泉就是該類型熱礦水的典型代表。根據動態觀測資料,華清池溫泉水溫年變幅小於0.6℃,水化學類型為中性氯化物硫酸鈉型水,具有醫療價值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如二氧化矽為44毫克/升,氟離子為7.0毫克/升,氡氣為63.5埃曼,均達到醫療用水標準,故又稱為矽水,氟水和放射性氡水。
沉積岩類構造孔隙熱礦水該類型熱礦水主要分布於鐵道部臨潼療養院以西長約6千米、南北寬約2千米的黃土丘陵前緣洪積扇地帶,含水岩石為第三紀砂石、砂礫岩,其結構疏鬆、孔隙較發育。空軍療養院、陸軍療養院熱水井的熱水是該類型熱礦水的代表。按照醫療用水標準,仍可稱為矽水、氟水和弱放射性氡水。水化學類型屬弱鹼性、重碳酸、氯化物、硫酸鈉型水。

礦產資源

據陝西省地質勘探大隊第6分隊勘探資料,臨潼區地下主要儲有錳鐵礦、長石礦等礦藏。
錳鐵礦
主要位於韓峪鄉龔呂村,礦化帶西自山趙村,東至老虎溝峁,分布在長4百米,寬1千米的地區,以褐鐵礦、硬錳礦、針鐵礦、錳鐵方解石為主,方解石軟錳礦次之,還有少量的石英石、石髓、小水晶石等礦。按含礦係數平均品位進行估算:Fe15采場,長50米,寬45米,深25米,含脈率5.6%,礦化比重4.5,地下儲量約有13175噸,屬富鐵礦。Fe4—Fe10采場,長180米,寬65米,深20米,含脈率8.8%,比重4.5,地下儲量約46542.6噸,屬富鐵礦。Fe+MnO平均品位按25.54%計算,金屬量為15251.875噸。
長石礦
主要位於韓峪鄉碾子溝及仁宗鄉馬灣村轄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5',北緯34°20'。長石礦主要成份:SiO2含量65%;Al2O3含量18%;K203:Na20≥3:1,CaO含量0.1%,MgO含量0.1%。
石英脈礦
是製造玻璃的原料之一。主要分布在新開山“代頂廟”一帶,除個別礦段有少量錳質污染以外,多數礦段的石英脈比較純淨,但產狀不一,礦段厚度一般較大,以1米以上的礦段居多,最厚者達3—5米,可以露天開採。
冰洲石、白雲母和高嶺土礦
冰洲石礦主要分布在新開山冷水溝下游一帶,經過勘探,發現已形成寬4—20厘米、長100厘米以上的礦脈,成晶形完好,但透明度較差,故稱之為乳白色方解石,只有少量礦脈中心部分無色透明,是對光具有雙折射特點的冰洲石。白雲母礦和高嶺土礦,主要分布在新開山後山之中,貯量都很少。

植物資源

林木
臨潼區林木有43科55屬168種。
喬木主要有:側柏、中槐、刺槐、華山松、毛白楊、小葉楊、加拿大楊、銀白楊、新疆楊、響葉楊、泡桐、梧桐、白椿、紅椿、臭椿(樗)、旱柳、垂柳、榆、楸、軟棗樹、合歡樹(絨線花樹)、皂莢、桑、青竹等71種。
灌木有:紫穗槐、酸棗刺、迎春等7種。
野草
薺菜、刺薊、蒺藜、灰條菜、貓尾草、三棱草、王不留行、米瓦罐、地丁草、野燕麥、蒿、白茅、野艾、蒲公英、蒼耳、車前、茵陳、遠志、青桿苜蓿、醬水罐、野葡萄、節節草等。

動物資源

獸類
野生獸縣境內野生獸比較少,主要有:狼、黃鼠狼、草兔、狐狸、田鼠、黑線鼠、小家鼠、大家鼠、黑線姬鼠、狗獾、金錢豹、黃鼠、松鼠等。
禽類
主要有:大雁、喜鵲、野鴿、斑鳩、黃鸝、蒼鷹、布穀、燕子、啄木鳥、烏鴉、鷂子、白頭翁、麻雀、紅嘴鴉、杜鵑、貓頭鷹、野鴨子、畫眉、白鷺、鴛鴦、野雞等。
昆蟲
農業益蟲有七星螵蟲、赤眼蜂、甘藍夜蛾擬瘦姬蜂、廣黑點瘦姬蜂、谷癢蟎、菜蚜蠻峰、草蛉。此外,還有:蜜蜂、壁虎、青蛙、蛇、大蟾蜍。
農業害蟲有麥蚜、紅蜘蛛、金針蟲、蠐螬、吸漿蟲、玉米螟、鑽心蟲、蟋蟀、蝗蟲、谷蚜、豆莢螟、豆蚜、棉蚜、棉鈴蟲、盲椿象、紅鈴蟲、地老虎、薊馬、螻蛄、小造橋蟲等。
林業害蟲華北螻蛄、蚱蟬、斑衣蟬、白星花潛金龜甲、梨眼天牛、麻天牛、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褐幽天牛、桃紅頸天牛、霜天蛾、天暮毛蟲、粉白燈蛾、紅腹燈蛾、紅綠燈蛾、槐尺蠖等。
魚類
有甲魚(俗名鱉)、螃蟹、對蝦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常住人口68.99萬人,比上年末淨增加0.81萬人,城鎮化率為34.9%,比上年增長0.2%。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戶籍人口71.72萬人,其中男性36.24萬人,女性35.48萬人,比上年增長0.2%。

政治

區委書記:王浩
常務副區長:王海成
副區長:楊兵
副區長:鄒林
副區長:劉春來
副區長:徐毅
副區長:杜磊
副區長:霍炳男
副區長:鞏雪松
(截至2019年5月)

經濟

綜述

2017年,臨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0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66.67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22.80億元,增長12.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0.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6%。人均生產總值32224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1.9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6%,占比較上年提高0.5%。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臨潼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1.53億元,增長21.0%,其中工業投資28.70億元,增速下降5.4%;民間投資51.50億元,增長12.0%;工業技改投資4.25億元,增長25.3%。區屬城鎮項目投資101.76億元,同比增長23.8%;區屬房地產項目投資22.70億元,同比增長42.5%;臨潼曲江項目投資33.28億元,同比增長33.52%;農戶投資10.29億元,同比下降19%。
財稅收支
2017年,臨潼區財政總收入20.56億元,增長5.8%。
2017年,臨潼區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9億元,同比下降11.8%,總稅收收入18.26億元,增長0.2%。
2017年,臨潼區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67億元,增長5.9%。
人民生活
2017年,臨潼區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

第一產業

2017年,臨潼區糧食產量30.48萬噸,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糧16.56萬噸,下降3.5%;秋糧13.92萬噸,下降4.3%。糧食播種面積95.5萬畝,比上年下降2.7%;油料播種面積0.98萬畝,下降4%;蔬菜播種面積15.7萬畝,增長8.98%。2017年,臨潼區糧食產量30.47萬噸,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糧16.55萬噸,下降3.45%;秋糧13.92萬噸,下降4.26%。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臨潼區工業增加值52.53億元,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6.98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58億元,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51%,比2016年提高0.25%;同比增長41.0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6.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9.6億元,增速5.0%。實現利潤總額9.2億元,增速16.5%。
建築業
2017年,臨潼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4.23億元,增長4.1%。全區資質內建築業在庫29個,比上年增長16%,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1.18億元,增長6.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07億元,增長9.18%;簽訂契約額16.69億元,增長負19.7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臨潼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5.46億元,同比增長20.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40億元,增長2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06億元,下降25.3%。區屬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49億元,占區屬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27.3%;同比333.3%。在區屬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5.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0.2%,金銀珠寶類下降40%,日用品類增長27.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3%,石油及製品類增長43.8%。
對外經濟
2017年,臨潼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02萬美元。
房地產業
2017年,臨潼區房地產開發投資22.70億元,比上年增長42.77%。其中,住宅投資18.54億元,增速26.1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6億元,增速116.67%。房屋施工面積150.33萬平方米,增速61.96%;房屋竣工面積18.83萬平方米,增長15.52%。商品房銷售面積44.70萬平方米,增速151.5%。
旅遊業
2017年,臨潼區旅遊收入191.81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343.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9%;年末貸款餘額298.6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0%。
臨潼風光臨潼風光

交通運輸

公路
西潼高速公路108國道穿臨潼區境而過,到鹹陽國際機場40分鐘。
鐵路
臨潼火車站建於1934年,隸屬西安鐵路局,為三等站。
捷運
西安與臨潼市域軌道交通,起點為西安捷運1號線紡織城站,終點設在臨潼北二環,線路全長23.2千米,總投資約130億元,2017年建成通車試運營。
西安市域快速軌道交通臨潼線,起點為捷運1號線紡織城站,終點設在臨潼秦漢大道。線路全長約25.92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共有普通中學29所,專任教師2740人,在校學生2819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專任教師179人,在校學生2549人;國小145所,專任教師2596人,在校學生38944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共有博物館6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23個。縣級廣播電視台1座。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043人。

環境保護

2017年,臨潼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3%。空氣品質綜合指數6.52%。

風景名勝

臨潼區歷史遺蹟豐富,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省級5處。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鴻門宴”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此。姜寨遺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遺蹟。
臨潼區(臨潼)
秦始皇兵馬俑(AAAAA級)
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臨潼區(臨潼)
華清池(AAAAA級)
華清池,又名華清宮,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華清宮,西距西安30千米,南依驪山,北面渭水,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亘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臨潼區(臨潼)
秦始皇陵(AAAA級)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臨潼區(臨潼)
驪山風景區(AAAA級)
國家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保護區。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2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
驪山自然景觀秀麗,文物勝跡眾多,有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景點。周、秦、漢、唐以來,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上古女媧在這裡“鍊石補天”;西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
臨潼區(臨潼)
西安臨潼博物館
西安臨潼博物館是一所地誌性歷史博物館,位於驪山腳下馳名中外唐華清宮東側百餘米處,建館三十餘年歷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萬餘件,展出面積六百餘平方米,設有五個陳列室,一個歷代石雕碑廊,一個石雕明墓保護室。
唐佛藝術室陳列有國寶級文物十餘件,金棺、銀槨、舍利等珍貴文物。它於1985年5月5日出土於唐代慶山寺遺址,同兵馬俑,銅車馬同被稱為陝西西安近年來三次重大考古發現,隨之出土還有一百餘件佛教文物珍品,釋迦如來佛真身舍利,雕刻細膩的舍利寶帳,形神獨具的唐三彩獅子等。

地方特產

臨潼區(臨潼)
臨潼石榴臨潼三寶之一。臨潼石榴具有悠久的歷史,引進初期,先在京都長安御花園的“上林苑”和驪山的溫泉宮內種植,是供皇子后妃觀賞的。東晉潘岳稱之為“天下之奇樹,九洲之名果”。到了唐代,長安周圍石榴栽種已有相當規模。臨潼在長安以東二十五千米的地方,南依驪山,北跨渭河,自然條件極宜石榴生長,加之長期培育,形成臨潼石榴的優良品種。石榴是陝西一大特產,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
臨潼區(臨潼)
火晶柿子
臨潼三寶之一。臨潼盛產柿子,品種甚多,以火景(晶)最為馳名,它是與臨潼石榴一樣享有盛名的臨潼特產之一。柿果上下近似扁圓形,每個約60克左右,熟後質軟,外皮大紅,當它於深秋成熟後,掛滿枝頭,如火焰一般好看,故名“火景”。又以其果實上有一層依稀可見的白霜,且有光澤如水晶,故名“火晶”,果皮極易剝離,輕輕揭去果皮,果肉轉為朱紅,如蜜一樣的柿汁晶瑩欲滴,咬上一口,可以含化,涼甜爽口,甜而不膩,富鮮潔感。它含糖量高,營養豐富,多汁無核,品質特優。“火景”也有很多醫療效能。
臨潼區(臨潼)
臨潼相棗
臨潼三寶之一。相棗是臨潼果樹栽培歷史悠久的果樹之一,在相橋、康橋、新興、武屯等鄉鎮一帶廣植。有棗樹千餘畝,近2萬餘棵,豐年產量達10萬多千克。相棗以其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馳名。營養豐富,果肉內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同時還含有鈣、磷等礦物質。相棗除供鮮食外,多曬成乾,作為加工糕點等食品的生產原料,如可做粽子、甑糕、甜飯等。又可釀酒做醋。還是重要的中藥材。有健脾、養胃、益血、壯神、降血壓之功能。
臨潼區(臨潼)
臨潼拐棗陝西話說拐棗,學名枳椇。有許多雅號,萬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萬壽果、金鉤子、金鉤梨、梨棗、枸、雞爪梨、雞爪蓮、臭杞子、蓮慶、糾結子等。
果實近球形,無毛,直徑約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果實形態似萬字元“卍”,故稱萬壽果。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霜後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果實入藥,為清涼利尿藥,並能解酒;“拐棗酒”能治風濕症;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築及制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
臨潼區(臨潼)
臨潼韭黃
臨潼韭黃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人們就利用華清池的溫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黃。“至冬移根藏於地屋溝中,蓋上厚乾草,暖而即長,高可尺許,不見風日,其葉嫩黃,謂之韭黃,比常韭易利數倍。(見元王禎著《農書》)驪山腳下溫泉水水溫高達43℃,並含有多種礦物質,菜農冬季利用溫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黃品質優良,莖葉寬大,色澤金黃,質地柔軟,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節上市,供應臨潼、西安市場。據《續修陝西省通志稿》中對“韭”的記載中有:“案此秦地通產,臨潼尤勝,其韭黃晚冬可剪,肥嫩味美,號為特產,乃溫泉之力也。”可知“韭黃”為臨潼特產已是久負盛名了。

風味小吃

臨潼區(臨潼)
桂花醪糟臨潼醪糟“臨潼醪糟”是傳統小吃之一,早在唐代就久負盛名,它是用特製的一種醪糟曲和糯米經加工製作而成。這種醪糟由於利用了溫泉的“礦泉水”,同時選料精細,製作工藝考究,所以在色、味、汁上具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點。觀其色,糟米清亮潔白,燒沸盡浮碗面;品其味,酒、甜淆合,味醇而香濃;驗其汁,營養豐富,含糖分高,滴落桌上即成黏膜狀。如在醪糟煎滾時適時放入適當的桂花,立時會使這醇甜的醪糟帶有濃厚的香味,更加宜人,人們把它叫“桂花醪糟”。臨潼醪糟不僅風味別具,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而且還有多方面的醫療效能。
臨潼區(臨潼)
柿子糊塌
柿子糊塌火景柿子除鮮食外,可做多種食品,這柿子糊塌又是別具風味的一種。有人把“柿子糊塌”誤認為柿子餅。其實不然,柿子餅已如上述,而柿子糊塌卻另有妙處。將火景柿子去皮摘蒂,放入面盆中搗攪成糊,加入麵粉,製成柿子麵糊。用手鏟將麵糊攤入預先特製的手提(用鐵片製成,外凹中凸,邊高約2厘米)內一起入油鍋內炸,當麵糊熟至五成時,便自動脫離手提漂浮。然後翻過再炸,如此數次,待兩面火色均勻時便可食之。臨潼人炸的糊塌最佳,顏色金黃可愛,吃在口中酥脆香甜。
臨潼區(臨潼)
黃桂柿子餅
黃桂柿子餅以臨潼縣火景柿子為主料製做的黃桂柿子餅,是特有的風味細點之一,它的製法是:選色澤鮮紅的軟火景柿子剝皮去蒂倒在麵粉里,攪成稠糊,然後在調和均勻,揉成軟麵團。另取少量麵粉,加入黃桂、玫瑰、青紅絲、豬板油、核桃仁、白糖等揉搓成餡,然後取出一兩左右的麵團托在手中拍平,包入餡料,雙手旋轉封口,成圓球形,放入油鏊烙烤,待底面色變黃時,壓成扁圓形,隨即翻過再加菜子油,烙至火色均勻即熟。這種黃桂柿子餅兩面金黃,餅心綿軟香甜,餡料色彩絢麗,桂花芳香撲鼻。
臨潼區(臨潼)
攪團關中人把作攪團叫做“打攪團”,一口“黑牢鍋”里盛半鍋水,硬木柴大火燒開水,再改用玉米葉子或者麥草燒。打攪團必須用黑牢鍋,須兩三個人協作,一個人燒火,一個人往開水鍋里不住撒玉米面,一個人雙手攥緊丫字形木杈使盡全身力氣不停地在鍋里攪動。攪動需要耐心和氣力,攪得慢,打出的攪團有疙瘩。攪得快,上氣不接下氣。勁要勻勻地使,氣要慢慢地出。攪動的時間越長,打出來的攪團越光越筋越好吃。攪團宜涼吃,也宜加湯熱吃,更宜炒著吃。清油鍋里放進去生薑末子和花椒,再放一把韭菜或者一把大蔥,一小塊一小塊的“金磚”倒進熱鍋里,加上鹽巴,澆上陳醋,幾翻幾攪,即可食用。

榮譽稱號

2008年05月27日,臨潼被國土資源部評為“中國御溫泉之都”
2011年01月,被國際文化旅遊促進會、中國縣域經濟協會、中國旅遊品牌協會聯合授予“中國十佳生態休閒文化旅遊城區”榮譽稱號
2012年4月,被陝西省政府命名為“陝西省旅遊示範縣”
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