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們知道,無論是在自然界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都充滿著矛盾。在
國民經濟這個有機整體中,包含著許多縱橫交錯的矛盾。譬如,生產與需要、積累與
消費、投入與
產出、
資源與分配、收入與支出、進口與出口、調入與調出等等,都是一對對矛盾。這些矛盾的平衡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不平衡才是絕對的。今年,看起來是平衡的,但過了一年,這種現象就被矛盾的鬥爭所打破了,平衡就成為不平衡,統一就成為不統一,這就需作第二年的平衡和統一。這樣,周而復始,推動事物的不斷發展。人們平常說,比例失調就是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衡,就需要進行新的平衡。所以人們說,平衡就是矛盾的暫時的相對的統一。
作用
具體地來講,進行平衡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1、進行平衡分析,可以反映國民經濟運動的總過程,以便及時發現薄弱環節,挖掘經濟潛力。
為了反映國民經濟運動的總過程,需要編制各種各樣的
平衡表。這些平衡表,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關於人力方面的平衡表,第二類是關於物力方面的平衡表,第三類是關於財力方面的平衡表。通過這些平衡表,可以深入研究全社會勞動力資源、社會產品和國家財政收入的分配與使用情況,從而可以及時發現薄弱環節,挖掘經濟潛力。
2、進行平衡分析,可以用來研究國民經濟的主要比例關係和巨觀經濟效果,並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前景進行
預測。
在國民經濟這個有機整體中,存在著各種比例關係。在這些比例關係中,最重要的有:農、輕、重的比例關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工農業生產與能源和交通運輸的比例關係,各物質生產部門內部的比例關係,等等。一般地講,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係安排得恰當,就能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協調、高速度的發展。這樣,就會收到較好的
經濟效果;相反,國民經濟發展就會遲緩,經濟效果自然也就差。
進行平衡分析,可以用來研究國民經濟的主要比例關係,並且對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以上兩點,是從巨觀經濟來講的。從微觀經濟來講,在每一個外貿企業內部,也都存在著一個人力、物力、財力的綜合平衡問題。例如,進出口業務的發展與人員的增長,出口商品的購銷調存,資金的與使用,等等。如果人們不去研究和搞好這些平衡,就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業務活動。進行平衡分析,就可以及時發現業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利於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
4、進行平衡分析,可以利用指標間的數量對等關係,用來推算數字根據矛盾對立統一的規律。
各種經濟現象表現在數量方面,必然是有收有支,收支相等的平衡關係。其基本公式為:
期初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
從上面的公式,人們可以看出,只要掌握了其中任何三個指標,就可以推算出另一指標的數值。例如,××省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根據商品帳的記載,某月月初腳踏車的
庫存為600輛,月內購進750輛,月內出口800輛,則月末腳踏車的庫存量為:
600+750-800=550輛
社會經濟現象間的這種平衡關係是客觀存在的。在這裡,應該指出:數量對等是平衡分析的表現形式,而研究現象之間的比例關係,才是平衡分析的實際內容。統計研究任務之一,就是要正確認識和利用這種平衡關係,並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來推算
統計指標。
主要方法
統計平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編制平衡表和建立平衡關係式。
平衡關係式是用等式表示各相關指標間平衡關係的式子。如,期初庫存+本期入庫=本期出庫+期末庫存,
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平衡分析模型
I=S-(Cv×Q+F)
=P×Q-(Cv×Q+F)
=(P-Cv)Q-F
I—銷售利潤 P—產品銷售價格
F—固定成本總額 Cv—單件變動成本
Q—銷售數量 S—銷售收入
盈虧平衡分析
總成本:C=F+Cv×Q
總收入:S=P×Q
列出盈虧平衡方程:C=S
P×Q=F+Cv×Q
盈虧平衡點:Q=F/(P-Cv)
注意事項
在進行平衡分析時,需要編制各種平衡表。因此,人們可以說,平衡表是進行平衡分析的主要工具。
但是,平衡表上所反映的經濟比例關係,是已經形成的比例關係。在平衡表中,收支兩方的數字都是平衡的。那么,怎樣才能判斷這些比例關係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呢?以及人們在進行平衡分析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一般地講,應注意以下各點:
1、研究比例關係,要有一個進行比較的標準一般說來,衡量比例關係是否適當,要有一個進行比較的標準。
而國家計畫,就是人們進行比較的一個基本標準。大家知道,綜合平衡是
計畫工作的首要任務。綜合平衡,就是要正確安排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即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係,正確安排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係,以及正確安排這些部門內部的比例關係。因此,利用平衡表的實際數字同計畫數字進行對比,就可以暴露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可能出現的某些不平衡現象。經驗數據,是人們進行比較的又一個重要標準。例如,關於積累占
國民收入的比例,有人根據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執行情況,認為在25%左右比較適宜。從統計數字看,過去這些年,凡是積累占國民收入的比例,保持在這個範圍的,經濟發展就比較順當;凡是超過這個範圍,特別是超過很多的時候,經濟上總是出現波折,發生困難。當然,這個比例是否合適,還可以進一步研究探討,但從經驗數據中找出這個比例關係,不失為一個可作比較的標準。其他如農、輕、重的比例,工、農業內部各部分的比例等,也都可以從大數據中求出一個帶有規律性的數字來,這些,都可以作為衡量當前比例關係是否合適的參考。
國外的情況儘管和中國情況不同,但他們的經驗也可以作為人們判斷比例關係是否合適的借鑑。
2、研究比例關係,要抓住主要矛盾。
平衡表中反映出來的
國民經濟比例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在這些比例關係中,有些是主要的,有些是次要的。這時,人們就要抓住這些主要的比例關係來進行研究。因為,國民經濟能否有計畫、按比例地發展,取決於這些主要比例關係是否協調。例如,在中國的現實經濟生活中,
生產資料主要是由重工業生產的,
消費資料主要是由農業和輕工業生產的。因而,兩大部類的比例關係,基本上表現為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係。
農業生產內部的比例,主要是農林牧副漁五業之間以及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之間的比例關係。
工業生產內部,部門繁多,比例關係比較複雜。其中比較重要的比例關係有:重工業和輕工業的比例關係,
原材料、燃料、動力工業和加工工業的比例關係。
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係,集中反映著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生產和基本建設,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等一系列比例關係;反映著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以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關係。它對於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關係,必須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必須隨著生產的發展和過去生產率的提高,使人民生活相應地有所改善,必須有利於農輕重比例的協調發展。在這裡,關鍵的問題是積累率要適當。在積累基金的分配中,生產性積累和非生產積累的比例;在
消費基金中,社會消費基金和個人消費基金的比例要合理。這些問題,都是人們分析積累和消費比例關係時所應著重考慮的。
3、研究比例關係,要從多方面的聯繫中進行分析。
比例關係是否合適,可以從多方面的聯繫對比中進行分析判斷。
從平衡表的指標體系來看,不僅要研究人 、財、物三種因素的各自平衡,而且要把這三種因素結合起來,研究人力、財力、物力之間的適應情況。例如,消費基金的增長是否同消費資料的
供應相適應,積累基金的增長是否同生產資料的供應相適應,勞動力的增長是否同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供應的增長相適應,等等。這些方面,如果不能相互銜接,留有缺口,就必然會破壞比例協調,產生很多問題。
比例關係是否合適,還可以通過其他有關指標的聯繫對比中看出問題。例如,1980年同1952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增長8.1倍,國民收入增長4.2倍,工業固定資產增長26倍,全國人民的平均消費水平提高1倍。從這些數字的對比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人們的經濟建設效益很不理想,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人民付出的過去也不相適當。
從中國基本建設的周期來看,全國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平均建設周期,“四五”時期為10年,“五五”時期延長到13.2年,比“一五”時期的6.5年延長了一倍以上。從這裡可以反映,中國建設的規模過大,超越了生產資料供應的可能,結果使許多基本建設工程的機器設備和建築材料不能得到保證供應,延長了建設周期。
國民經濟比例關係是否協調,還可以從
市場的供應情況、企業的開工、
產品的積壓等多方面反映出來。因此,在進行平衡分析時,應同深入實際並從多方面了解情況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