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廣州中山大學內建築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山堂———原為廣州中山大學的建築物,1922年9月興建,4年後完工。“平山”之名源於愛國港商馮平山先生。馮平山(1860年—1931年),名朝安,字昆炎,號平山,廣東新會縣會城鎮渡灣街高第里人。馮氏自小跟隨叔父往泰國經商,從學徒、採購做起,逐漸發達,生意涉及航運、銀行等。清末,馮被封為中憲大夫光祿寺署正(屬六品官職)。1925年,又獲港英政府頒贈“太平紳士”榮銜。
馮平山一生重公義,輕私財,待人以誠,社會推崇。他曾支助粵港兩地慈善公益事業,如廣州方便醫院、香港東華醫院等。當得知西方國家重視教育,他深感本地教育之落後,全力倡辦學校,如民國初年的香港漢文中學、新會平山貧兒義塾、平山國小等。1922年,馮平山捐資興建廣州高等師範學校附屬高小校舍,並捐資1.5萬元作為獎勵優等生的基金。校舍1926年落成,學校將新建的禮堂命名為平山堂。平山堂興建之時,中山大學尚未成立。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高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創辦廣東大學。1926年7月,廣東大學改名中山大學。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曾在平山堂的小禮堂作《農工政策》的演講。平山堂作為中大教師宿舍,梁實秋朱師轍羅香林陳望道吳宓王力楊樹達岑仲勉商承祚、王起、劉節等,曾在這裡工作和居住。1946年1月30日,為聲援“一二·一”昆明學生的愛國民主行動,2000多名中大學生在平山堂集中後上街遊行。1949年11月2日,人民政府接管中大,也是在平山堂開的大會。
平山堂一直服務教育事業,除廣州高等師範學校和中大外,中山大學附中(1936.9—1952.8),後來是華師附中(1952.9—1956.8)。華師附中搬入石牌後,平山堂成了華附廣州分校。之後又經歷了廣東科學技術學院附中(1961.3—1962.6)、華師附中廣州分校(1962.7—1963)、廣東省實驗學校(1963—1968)、廣州市第六十中學(1968—1978)和今天的廣東實驗中學。1990年,省實改造校園,平山堂的大部分被拆除,成了新的教學樓及室內運動場,現仍有一部分建築“健在”。畫家曹贊自小住在舊中大大院內的西堂,兒時經常到平山堂附近玩耍,憑著舊時的記憶和老照片以及平山堂的剩餘部分,創作了這張油畫(見右圖),以喚起後人,對馮平山先生的敬意以及各時期校友對校園生活的回憶。
平山堂 - 曹贊(油畫)平山堂 - 曹贊(油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