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鳳翰隸書游平山堂詩卷

清高鳳翰隸書游平山堂詩卷

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隸書《游平山堂詩》卷,創作於公元1736年。該作品嚴謹流暢,氣韻流動。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平山堂詩卷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隸書
  • 作者:高鳳翰
基本信息,作品介紹,書法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游平山堂詩卷》
【作者】高鳳翰
【書體】隸書
【年代】清代
【類別】書法
【材質】絹本
【收藏機構】南京博物院收藏

作品介紹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高鳳翰隸書書寫的《游平山堂詩卷》。此卷創作於丙辰,即1736年(乾隆三年),該作品縱39.6厘米,橫185.4厘米。此時高鳳翰54歲,正是一位藝術家走向成熟的時期。

書法賞析

隸書上承篆籀,下啟楷行。它既是一種獨立的書體,也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產物。一般來說,隸書的入手並不難,只要經過基本的訓練,它的筆法、結體甚至章法是不難掌握的。但隸書又是很難寫好的一種書體,難就難在寫出自家面目,脫開前人的窠臼,給這種長期用於碑版的書法賦予新的面目以及新的形式。高鳳翰的這卷隸書顯然達到了這樣的高度。
清代書畫家高鳳翰隸書書寫的《游平山堂詩卷》,從用筆上看,這件作品雖然遵循著隸書“蠶頭燕尾”的一般規律,但也有著許多創新之處。在書寫過程中,高鳳翰通過筆畫的起伏,大膽追求變化和動感。如其中的“平”、“成”、“風”、“物”、“夕”等字,線條粗細懸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火”、“飛”、“名”的撇筆和“去”、“露”、“林”、“各”字的捺筆,大膽伸張,形象生動。在結體上,高鳳翰也是細心經營,巧妙安排。如“謌”的“言”旁整齊劃一,有意做等距離排列,右部則上下大小懸殊,極富變化;“去”字的上半部重拙中有飛動之勢,下面的“厶”則用筆圓轉,與上半部形成鮮明的對照;“松”字左部結體穩健,右部則頗為空靈,可謂動靜相間,相映成趣;“賢”字將“臣”、“貝”兩部做上下排列,緊密相連,“又”則大膽落墨,穩住重心,令人不得不驚嘆書家的創造力。在章法上,這件作品不拘一格,富於變化,既疏密有致,又自由灑脫;全篇文字既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

作者簡介

高鳳翰(1683-1762)字西園,亦作西亭,號南村,晚號南阜,山東膠州人。公元1727(雍正五年)以諸生舉賢良,官績溪知縣。公元1737(乾隆二年)以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坐事,被誣結黨,遂遭廢斥。工詩文,擅書畫。書法圓勁生動,敢於突破陳規,自成一格。55歲時右手麻痹,用左手揮灑,筆愈蒼辣,因又號“左生”、“丁巳殘人”。平生嗜集硯,所藏至千餘方,並手琢硯銘。又擅治印,宗秦漢,蒼古樸茂。鄭燮所用書畫印章多出其手。著有《南阜詩鈔》、《硯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