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安桑定理

布利安桑(Brainchon)定理是一個射影幾何中的著名定理,其定理內容為:六條邊和一條圓錐曲線相切的六邊形的三條對角線共點,此點被稱為該六邊形的布列安桑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利安桑定理
  • 外文名:Brainchon
  • 提出者:Brainchon
  • 提出時間:1806
  • 套用學科:數學
  • 適用領域範圍:平面幾何
定理定義,定理證明,證明一,證明二,定理推廣,發展簡史,

定理定義

布利安桑定理敘述如下:如果六邊形的邊交替地通過兩個定點P和Q,則連線六邊形的相對的頂點的三條對角線是共點的。
布列安桑(Brainchon)定理是一個射影幾何中的著名定理,它斷言六條邊和一條圓錐曲線相切的六邊形的三條對角線共點,此點稱為該六邊形的布列安桑點(見下圖):
布利安桑定理
[注1] 此處的對角線指主對角線,若六邊形的六個頂點記作 A1, A2, A3, A4, A5, A6,則三條(主)對角線為 A1A4, A2A5, A3A6.

定理證明

證明一

(利用根軸)(定理中圓錐曲線為圓的情況)
證明一證明一
已知:如圖所示,正六邊形ABCDEF外切於一圓。
求證:AD,BE,CF共點。
證明:如圖所示,從外切六邊形的各個切點如圖方向延長,使圖中所有紅色的線段相等。(即若設AB、BC、CD、DE、EF、FA分別切圓於G'、L'、I'、H'、K'、J',則分別延長AB、CB、CD、ED、EF、AF到G、H、I、J、K、L,而且滿足GG'=HH'=II'=JJ'=KK'=LL')分別過G、H為切點作圓O1,I、J為切點作圓O2,K、L為切點作圓O3
由切線長定理易推出GB=BL,HE=KE,所以BE為圓O1和圓O3的根軸
同理可證CF為圓O2和圓O3的根軸,AD為圓O1和圓O2的根軸
根心定理知,三個不在一條直線的三個圓的三條根軸必交於一點,所以AD,BE,CF共點,
得證

證明二

(利用牛頓定理3)(定理中圓錐曲線為圓的情況)
如右圖所示。
--------------------(以下為右圖中的內容)---------------------------------------
已知:如圖所示,六邊形ABCDEF外切於一圓。
證明二證明二
求證:AD、BE、CF交於一點。
證明:設AD、BE交於點O。AB、BC、CD、DE、EF、FA分別切圓於G、H、I、J、K、L。
牛頓定理3知AD、GJ、IL交於點P;BE、GJ、HK交於點Q,CF、HK、IL交於點R。
弦切角定理易得∠BGJ=∠DJG,
作OS//AB交GJ於S,OT//DE交GJ於T,則∠OTS=180°-∠DJG=180°-∠BGJ=∠OST,所以OT=OS,
作OU//CD交PI於U,又因為OT//DE,則OU/ID=PO/PD=OT/DJ(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切線長定理知ID=DJ,所以OU=OT,
作OV//BC交HQ於V,同理可證OV=OS,
所以OU=OT=OS=OV,
因為OU//CI,所以OC被IU分成的兩段之比為OU/CI(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因為OV//CH,所以OC被HV分成的兩段之比為OV/CH(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又因為OU=OV(已證),CI=CH(切線長定理),
所以OU/CI=OV/CH,即IU、OC的交點與HV、OC的交點重合,所以IU、OC、HV共點,
又因為CF、HK、IL共點(已證),所以C、O、F共線,即AD、BE、CF共點,
得證。
--------------------(以上為右圖中的內容)---------------------------------------

定理推廣

此定理是帕斯卡定理對偶形式。用其證明牛頓定理甚易。
布列安桑定理的逆定理亦同樣成立,即如果一個六邊形的三條對角線共點,則它的六條邊和一條圓錐曲線相切。

發展簡史

布列安桑定理由法國數學家 Charles Julien Brianchon (1783–1864) 發現, 按照法語發音,Brianchon 應該譯為“布里昂雄”,現在的數學名詞譯者多不懂法語,誤按英語發音譯為“布列安桑”,此名詞已廣為人知,故從之。
布列安桑定理是射影幾何中的另一個著名定理——帕斯卡(Pascal)定理的對偶定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