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場壓力機制
- 外文名:Market pressure mechanism
- 對象:市場主體
- 作用:制約機制
競爭機制,生產競爭機制,分配競爭機制,交換競爭機制,消費競爭機制,風險機制,政府風險機制,企業風險機制,家庭風險機制,供求機制,
競爭機制
競爭機制表現為由競爭而產生的商品價值變化,與市場活動主體經濟利益之間的有機聯繫和制約作用。競爭機制體現競爭規律的要求,競爭規律是通過競爭機制發揮具體調節作用的。研究競爭機制,可以從縱的方面著手,即從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上考察,以區別不同社會市場競爭機制的差異性與特點;也可以從橫的方面著手,即從一定歷史階段市場經濟的不同運動環節上考察,以全面認識、整體把握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這裡擬從橫向上分析競爭機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整個運動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作為市場經濟運動規律的競爭,必然貫穿於這四個環節之中,並相應形成四個有機制約關係:生產競爭機制,分配競爭機制,交換競爭機制和消費競爭機制,它們的有機統一,便構成了橫向上的競爭機制整體。
生產競爭機制
商品的內在矛盾決定了商品自價值形成開始就孕育、發展著競爭。競爭在生產領域即價值形成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確立了價值的質和量兩方面的最初規定。從質的方面來說,生產者的競爭,證明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
從量的方面來說,生產者的競爭,使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為社會唯一認可的衡量價值的內在尺度,排除了生產者尤其是個別勞動時間消耗多的生產者企圖以個別勞動時間為價值內在尺度的打算,使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並使生產者所得的經濟利益以生產中形成的價值量為基礎。
分配競爭機制
分配競爭機制表現為由競爭而產生的商品價值分割與生產者經濟利益之間的有機制約關係。
競爭在分配領域即價值分割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確定了價值分配的對象和比例。
其二,生產者的競爭,形成了活勞動創造新價值的統一計量標準,也形成了物化勞動轉移舊價值的統一計量標準,進而確定了生產資料的價值補償部分與新生產的價值部分在商品價值中的數量比例,確定了全部商品價值中所包含的新價值總和。同時,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導致等量投入趨向取得等量新價值,也就是說,生產者投入多少生產要素,就會相應地按比例獲取多少新價值,實行等量分割。
交換競爭機制
第一,以最佳化產品結構為起點,推進企業結構最佳化,迫使落後產品和落後企業在社會生產中比重趨向下降,相應提高先進產品和先進企業在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從而最佳化產業結構。
第三,有利於加強巨觀調控。交換競爭引起的價格波動,將給國家反饋巨觀調控的信息,國家可以根據這一信息,運用經濟槓桿或行政、法律手段,引導生產者改變投資方向,促使短缺產品較快增加,過剩產品較快減少,從而推動總供給與總需求達到動態平衡。
消費競爭機制
消費競爭機制表現為由競爭而產生的商品價值消失與人們經濟利益之間的有機聯繫和制約作用。從橫向角度考察,它是競爭機制整體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在消費領域即價值消失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競爭機體內在機制。以往人們對競爭問題的考察,除了對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的競爭順便帶到幾筆之外,幾乎全部集中在交換過程的競爭上,很少有筆墨涉及消費領域的競爭。
消費競爭機制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確定商品價值的載體。商品價值是人類勞動的凝結,但並不是所有勞動都能凝結成價值。商品價值存在於一定物品形式中,它必須藉助使用價值的較量才能表現出來。一個物品,在加工、儲藏、運輸和保管過程的任何一個階段,只要稍稍疏忽,就有可能成為廢品,失去使用價值。商品一旦失去使用價值成為毫無用處的東西,沒有人可以消費,它就將在消費競爭中擱淺。
商品無法進入消費領域而被人們所拋棄,那么以往在它身上花去的勞動也白白浪費了,再也不能形成價值。有些商品儘管它們的內質和外貌沒有任何損壞,其內含的勞動量沒有因商品變殘成次而減少,但隨著人們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或消費行為的改變,它們已經難以適應人們當前的消費需求、或是花色過時,或是式樣陳舊,或是功能不全,或是品種、規格不對路,它們也將被消費競爭拒之門外,難以投入人們的消費懷抱,失去體現價值的機會。
同時,進入消費領域的商品,在消費競爭的作用下,人們邊消費邊檢驗,比較它們的使用價值,這不僅可以進一步確定商品的平整、光潔、色澤等外在質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準確鑑別它們的功用、性能、耐磨損和耐腐蝕程度等內在質量,並迅速產生反饋信號,與其他市場機制一起形成同類商品的質量差價,使具有平均質量水平的商品恰好能全部實現其內含的價值。可見,消費競爭機制使商品價值的存在以適需對路的使用價值為載體,而且這種載體必須具有社會平均質量。
消費競爭機制與其他競爭機制一樣,是市場機體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市場機制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調節社會生產比例的作用,最終都得通過消費競爭機制來實現。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消費競爭機制的有效運行,市場機體諸內在機制的功能就很難充分發揮出來。消費競爭機制可以從許多方面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其中主要是:
第一,提高消費品質量,改進消費品花色品種。
第三,克服消費滯後,避免消費遭受不正常抑制。
第四,防止超前消費,消除過高過熱的消費現象。
保證消費競爭機制積極作用的發揮,需要一系列經濟條件。其中關鍵是消除我國經濟生活中各種壟斷現象,建立開放、完整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最佳化市場結構,完善市場參數,健全市場規則,規範市場行為,把舊體制下形成的外控約束型消費全面轉變為與新體制相適應的自願主導型消費,使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權、監督權、申訴權和索賠權,能夠真正“自主消費”。
生產競爭機制、分配競爭機制、交換競爭機制和消費競爭機制,分別反映了因競爭而產生的商品價值生產、分割、實現和消失與人們經濟利益之間的有機聯繫。它們互為條件,相輔相成,有機地統一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整體。它們在調節經濟活動時,不是獨立存在,不是孤立地發生作用的,而是在產生自身作用力的同時又與其他競爭機制的作用力銜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鏈式關係。在完整而健全的市場體系中,生產競爭機制、分配競爭機制、交換競爭機制和消費競爭機制的變動信號,能夠互為因果,順暢傳遞,及時反饋。它們既能發揮自身機制的功能,又能反映別的競爭機制的作用要求。
風險機制
市場經濟運行複雜多變,參數無窮,各種影響、決定和制約要素的客觀自然狀態往往無法控制,甚至完全不能確定,連出現的機率也難以預測。這使市場參與者既面臨發財致富的機會,又面臨虧損破產的風險。市場經濟中的風險機制,表現為市場主體追求利益的行為與面臨風險之間的有機聯繫。一般說來,利益(機會)與風險是成正比例的,市場主體可能獲得的利益越大,其可能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風險機制體現風險規律的要求,風險規律是通過風險機制對市場主體行為發揮調節作用的。
政府風險機制
在我國,政府在經濟領域擁有強大的干預力。政府參與和干預經濟活動的主要方法是,制定和實施經濟計畫,推行經濟政策,頒布經濟法規,加強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檢查監督,有時也直接從事一些生產經營活動。各級政府幹部參與經濟活動所承擔的風險,主要取決於政治法律制度和民意對政績的評價。在高度集中的傳統體制下,考核和提升幹部的主要標準是年資和政治表現,各級幹部很少需要負擔由作出經濟決策而帶來的政治經濟風險,一些由於嚴重官僚主義和瞎指揮造成國家財富巨額損失和浪費的人仍然照樣可以當官,政府風險機制嚴重扭曲。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必須徹底改變政府風險機制扭曲狀況。今後,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徹底實行政企分開的同時,改革現行幹部選拔、任免和管理制度,建立起一整套考核、檢查、監督幹部行為的規章和法規,形成一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能夠有效約束幹部非正當行為的政府風險機制,使各級幹部依據地位高低和責任大小,承擔相應等級的政治經濟風險,讓他們由以往對上級負責轉向對既定法規和崗位職責負責,從而提高決策水平和行政效率,根絕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的流弊。
企業風險機制
企業獲取贏利與承擔風險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叫作企業風險機制。
企業的生產、經營、投資、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和制度創新等活動,既可能取得贏利,也可能出現虧損甚至破產。在風險機制的壓力作用下,企業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免遭破產,必然會改善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注重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一旦競爭失敗,也能及時撤退,將資金和投資品轉向別的較合適的領域。在高度集中的舊體制下,經濟主體的行為與其所承擔的責任和獲取的利益脫節,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出現虧損時,用不著擔心將引起破產倒閉的危險,因為國家會通過減免稅收、增加補貼等辦法對企業的虧損給予補償,甚至會將負債企業到期應付款項一筆勾銷。這樣,風險機制對企業沒有任何約束作用。
沒有健全的企業風險機制,是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後,要切實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產權制度創新工作,政府部門要下決心消除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必要干預,真正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為形成合理的企業風險機制奠定基礎。同時,要切實執行破產法,對超出破產界限的虧損企業實行破產處理,通過拍賣、兼併等形式重新組合其存留資產,確保風險機制能夠對企業活動施加調節力,推動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和資源最佳化配置,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家庭風險機制
它通常指家庭成員取得收入與承擔風險之間的有機聯繫。家庭為社會造就勞動者,為社會提供勞動力,同時又消費社會產品。在商品生產和市場交換的條件下,勞動者個人既可能找到工作為家庭帶來收入,也可能失去工作使家庭喪失收入。家庭風險主要表現為失業風險。
改革實踐表明,沒有失業等家庭風險機制的約束,是很難端正和理順職工個人的經濟行為的。為了順利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必須徹底改革勞動就業制度,建立勞動力供給的競爭秩序和競爭體制,使失業成為制約勞動者行為的正常風險機制。
同時,抓緊建立職工失業保障制度,爭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社會統一保障機構及其遍布各地的分支機構,通過保險、稅收渠道和失業保障基金的股權收益等形成失業保險基金,以便讓失業職工在重新就業之前,能夠領取一定量的生活補助金或救濟款,並通過職業介紹、培訓等途徑幫助勞動者獲得真正的就業權利,讓他們能夠在風險與機會對稱的條件下,憑著自己的努力替家庭取得更多的收入。
供求機制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供求成了經濟決策分析的重要因素。供求機制表現為,供求雙方數量對比變化與經濟當事人利益變化之間的有機制約關係。供求機制體現供求規律的要求,供求規律必須通過供求機制,才能對市場主體發揮具體調節作用。供求機制與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一樣,存在於所有不同類型的市場中,它們不是單獨發揮作用,而是融入各類具體市場的信號機制,共同對市場主體形成壓力,調節其行為。儘管供求機制一般都與市場信號結合起來,並通過市場信號發生調節作用,但就其本身來說,如果撇去市場信號,它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壓力作用也是仍然存在的。
供求機制可以從多方面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它的基本功能有兩個:
調節市場價值的形成過程
市場價值是在供求機制調節下形成的,這大體有三種情況:
第三,如果供給超過通常的供給,或者需求小於通常的需求,供求相抵尚有很大剩餘,供求機制將可能迫使市場價值暫時取決於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價值。在供給短缺而需求過旺的條件下,供求機制將會促使生產者增加供給,也會促使消費者減少需求。
在供給過剩而需求不足的條件下,供求機制將會迫使生產者壓縮生產,也會誘使消費者擴大需求。供求機制總是力圖使供求雙方數量對比趨向平衡,所以,第二、三兩種情況下形成的市場價值只是特殊的暫時現象,它們一般都會朝第一種情況發展。市場價值一旦形成,供求機制又會以它為基礎調節市場價格,即調節市場價格與市場價值的偏離,同時,市場價值也會調節供求關係,從而使自己成為拉平市場價格的中心。
調節生產者與消費者
(1)當生產者願意繼續提供給市場的貨物數量,較大幅度地超過消費者願意繼續從市場上購買的貨物數量時,由於生產者之間激烈的銷售競爭,紛紛削價出賣,會對價格形成下跌的壓力,迫使生產和交易成本較高的生產者退出市場,縮減市場供給數量。或者,隨著價格下跌,一方面,較低的價格帶來新的購買者;另一方面,每次價格的降低可以誘使該物品的每一個消費者購買更多的數量,從而使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走向供求一致的均衡市場。
(2)當消費者願意繼續購買的某種物品數量,較大幅度地超過生產者願意繼續供應的該物品數量時,由於消費者之間激烈的購買競爭,紛紛抬價搶購,會對價格造成上漲的壓力,迫使手持現金短缺或購買力不足的消費者不得不離開市場,減少市場需求數量。或者,隨著價格升高,一方面,較高的價格帶來新的生產者;另一方面,每次價格的上漲可以誘使該物品的每一個生產者生產更多的數量,從而使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逐步朝供求相等的均衡市場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