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

左派

在近現代政治中,左派是指社會中維護社會中下層利益,支持改變舊的不合理社會秩序,創造更為平等的財富和基本權利分配的群體。

“左派”這一名詞源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制憲會議中第三等級的代表坐在左側,支持共和制、大眾政治運動和世俗化。

1848年的六月革命,第一國際的組織者視自己為法國大革命左派的後繼者,左派的概念逐漸形成。“左派”在歐洲適用於一些革命運動的推動者,特別是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也可用來稱呼社會民主主義者。在當代政治話語中,“左派”通常是指社會自由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派
  • 外文名:Leftist
  • 起源:法國大革命時期
  • 與右派區別:政治觀點上的完全對立
  • 套用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詞語來源,產生原因,區別,左右派,左右傾,左右翼,評論,教材指導,

詞語來源

政治話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89年的制憲會議上辯論時,第三階層的代表恰好坐在會議主持人的左邊,而第一、二階層的代表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於是,人們習慣上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
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從這一含義中引申為右派即資產階級,左派即無產階級。

產生原因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在制憲議會上,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族的議員與處於第三等級的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廣大農民的議員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同年9月的制憲議會會議上,第一、二等級的議員大都坐在議會右邊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級的議員占據了左邊的席位。這個頗具戲劇性的歷史場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語言中,在辭彙中便出現了左派與右派這一對政治概念。
這就產生了在政治上區分左右的第一層含義,左派是指站在地位比較低的階級一邊的人,右派是指站在地位比較高的階級一邊的人。當今社會封建貴族階級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社會上主要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中間是小資產階級。所以當前的左派主要是支持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利益的人,右派則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左派與右派的劃分是相對的,封建時代資產階級還沒有成勢,所以是包含在左派一邊的,但是今天他們已經財大氣粗占據了社會的統治地位,所以通常被歸入右派陣營;小資產階級在革命隊伍內部習慣性地要用自私自利的思想與無產階級發生衝突,則又會成為革命隊伍內部的右派。

區別

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中,左派和左傾不是一回事。左派與右派是政治觀點上的完全對立,互為敵人。左傾和右傾是左派思想即社會資本主義立場上的認識的偏差;左翼和右翼是右派思想即自由資本主義立場上認識的偏差。兩者都是指同一政治立場上認識和做法的偏差。

左右派

左派是指走社會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右派是指走自由資本主義道路的人。是政治觀點上完全對立的兩個派別。

左右傾

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這裡的“左”是指左派內部的左傾,右指的是左派內部的右傾。左傾和右傾是同一政治立場上對現實情況認識的錯誤造成的。左傾指過於激進的做法,右傾是過於落後保守的做法。左右傾都是社會主義道路的阻礙,都是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應避免的。例如,我國社會主義進程中曾有過的“大躍進”,就是左傾思想引起的,導致發展落後的做法。對於左傾和右傾,不是要打倒,因為只是思想認知上的錯誤,只要糾正就可以了。

左右翼

左翼、右翼一般指資產階級內部的兩種思想,是右派詞典中的概念。左翼、右翼都是右派。資產階級與客觀上為資產階級服務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內部,有些人或政黨強調社會公平和社會福利,提倡革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其政策主張客觀上能夠給工人階級帶來實惠,能夠緩和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一般稱這些人為資產階級左翼(或曰右派中的左翼),這樣的政黨如社會民主黨為資產階級的左翼政。而有些人或政黨強調自然競爭,以競爭促進社會發展,削減社會福利,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堅持頑固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資產階級右翼。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指的就是資本主義左翼和右翼。

評論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也就是謀求進步的左派內部,會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主張超越實際情況進行變革的,我們叫做“左”傾。無論“左”傾“右”傾,都是站在進步一邊,屬於革命隊伍內部的認識問題,都屬於左派,是認識上產生了偏差。但是超越了實際強求的所謂進步不能算是真正的進步,甚至可能是形左而實右的,所以這種極左,通常要加上引號。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既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像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永世長存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去掉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資產階級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極端的資產階級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資產階級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資產階級的左右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一起靠攏,也就是極端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冒進、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關於極左
所謂極左,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自由的底限”。為獲得無差別的公正,而取消絕大部分的自由,為取消絕大部分的自由,必須建立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機器,將人民的一切活動處於國家的控制之下。
為什麼說極左制度是偽公平?
極左的目的是為獲得經濟上無差別的公正,但由於每個人能力、背景各不相同,要壓制每個人的個性尋求公正,就必須實行極權。這樣儘管每個人在經濟上基本平等,但極權會造成權力的不平等。位高權重的,呼風喚雨,無所不為。地位卑賤的,連性命都無法保障。在權力傾軋中被淘汰下來的,往往境遇悲慘。

教材指導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提到左派、右派、左傾、右傾等幾個政治名詞。這幾個政治名詞富有極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於當代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詞。
但是,“左”不同於左傾,20世紀初,列寧和史達林開始用左傾和右傾的概念來分別指無產階級內部的盲動激進派和保守派。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比較薄弱,盲動激進派常給剛剛萌芽的無產階級革命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說盲動激進派對革命是有害的、錯誤的。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以區別於真正的左傾。當時的右傾即保守派延緩革命進程,同社會上的反動右派勢力一樣會給革命帶來明顯的損失,因此右字不加引號。到20世紀20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強大,無論是盲動激進派還是頑固保守派,都會給革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於是使用“左”傾機會主義與右傾機會主義來劃分無產階級內部的政治路線錯誤。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墜入空想和盲動。可以說“左”是對左的形上學的極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實際上拋棄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現實性,片面強化了革命的冒進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鬥爭,實行冒進主義,這種思想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左”派。如中國歷史上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給中國革命和黨造成嚴重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