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傾

左傾

左傾是指政治上追求進步、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而帶引號的“左”傾,則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所以,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以區別於真正的左傾。“左”傾思想表現為急於求成,主觀地誇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在革命和建設中採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一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傾
  • 外文名:Left-leaning
  • 類別:思想
  • 定義:政治上追求進步
後果,錯誤,內容,特點,左右,一般定義,歷史定義,政治定義,

後果

錯誤

三次“左傾”錯誤:瞿秋白的盲動主義(1927年11月-1928年4月),李立三的冒險主義(1930年6月—9月),王明的教條主義(1931年1月—遵義會議前)。
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珍視今天。尤其是在我們再次回首中國共產黨史的時候,發現我們黨這一路走來,真的走了太多的彎路。
幼年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道路上左右搖擺不定;成年後的中共又在新中國建設上左右搖擺不定,不禁令世人唏噓:如果歷史可以重寫,如果我們這一路一直筆直前進,那中國將發展到何種程度?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歷史沒有假設,也沒有如果,更不可能重來。所以我們就應更加珍視歷史的經驗教訓和深遠影響。 對於"左"傾錯誤,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第一,由於它對中國革命造成的巨大傷害,給中國共產黨人心中造成了嚴重的陰影。以至於對左右傾問題過於敏感,談虎色變。在建國後,還掀起了一場令中國人民永遠難以忘記的運動。
第二,教條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錯誤從那以後便遺留下來,雖然黨內後來進行了多次整風運動,但效果並不為外人所知。
第三,經過這幾次嚴重錯誤的中國共產黨人,痛定思痛,開始認真的分析研究馬克思主義,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諸多問題進行思考。是中國共產黨人思想的一個轉折,從盲目跟從共產國際蘇聯到自力更生獨立進行革命。才有了後來的毛澤東思想,才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最後,通過這幾次事件,使我們黨開始客觀的評價蘇聯,評價史達林(雖然正式書面顯示是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係》,但我認為從此時開始,黨內從思想上已經產生了變化,由盲從變得更加理性)。為90年代,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際,沒有出現更大規模的變革作出了早期重要的思想積澱。 綜上所述,在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歷程中,曾歷經坎坷,左傾、右傾錯誤不斷出現,給中國革命和建設帶來巨大的損失,總結經驗,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如鄧小平所說,“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中國革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更應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內容

“左”傾思想或者急於求成,主觀地誇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在革命和建設中採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一切。
左傾
這種“左”傾思想如果形成為系統完整的路線並在實踐中執行,便成為“左”傾機會主義或叫“左”傾冒險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出現過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1931~1934年,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在黨內統治長達4年之久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理論上、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表現得最為充分和完備,影響最深,危害最大。在社會主義時期,1957~1976年在“階級鬥爭為綱”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過程中發生的錯誤行為,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了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左”傾和右傾一樣都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因此既反對右,也反對“左”。

特點

人們習慣用“左”或“右”來區分政治上派別或者政黨。這種習慣來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當時在法國,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是特權等級,包括教士和貴族,他們不納稅,享有高官厚祿。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和城市平民,他們創造財富,但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經濟上受盤剝,要納稅。1789年5月,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區的凡爾賽宮召開了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會議。國王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第三等級則希望限制王權,實行改革。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絕大多數支持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右邊;第三等級的代表反對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左邊。從那以後,國民會議召開時,主張民主、自由的激進派坐在左邊,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邊,無形中形成左右兩派。19世紀,歐洲國家的議會也以議長坐椅為界,分左右兩派就坐。這樣,政治上激進或革命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動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右派”或“右翼”。現代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政黨或團體,由於歷史原因,有自稱或被稱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紀法國政治舞台上還出現一些沒有固定政治見解,隨機應變的政黨或政客,被稱為“機會主義”。後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了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思潮、路線。其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稱“左”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採取盲動主義以及關門主義等;另一種稱右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為了眼前暫時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企圖引導無產階級去適應資產階級政黨的私利。這兩種表現形式,都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為特徵,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左”傾機會主義(有時也簡稱“左”的),從實質上說,是形“左”而實右的。實事求是地說歷史上“左派”曾經是起過進步作用的,而“左”傾機會主義卻一點進步作用也沒有。所以,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寫“左”傾機會主義,都在“左”字上加引號,就是告訴人們,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進、冒進、盲動的意義。至於“右”,不會引發歧義,所以沒有必要加“引號”。
什麼是左?什麼是右?在國際上,一切進步的、革命的、代表了社會廣大中下層民眾利益的個人、組織、團體、思想等,被稱為左;一切保守的、孤立的、代表了大資產階級和大金融家利益的,或者不惜損害其他民族利益以求本民族發展的個人、組織、團體、思想等,被稱為右。
30年代的中共及其革命力量明顯處於劣勢,與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力量相比懸殊很大,硬碰硬不是等於雞蛋和石頭碰嗎?可當時執行王明路線的博古、李德,不顧這種實際,面對國民黨百萬軍隊的圍剿,硬要人數、裝備等明顯不如對方的紅軍“禦敵於國門之外”、全面出擊,硬打硬拼,紅軍付出沉重的代價後,不得不放棄千辛萬苦建立的根據地,走上了萬里長征之路。所以,王明的“左”傾路線是不顧實際情況,不研究鬥爭策略和技巧,盲目照抄照搬蘇聯的一套,逞一時之勇,實是“不可為而為之”。其特點是冒險、激進、不能審時度事,靈活機動,巧遇應變。
解放後的反右派擴大化和“反右傾”及文革都是階級鬥爭擴大化的表現。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誌著我國已消滅了剝削階級,階級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怎么會一下子冒出那多的資產階級呢?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錯誤地估計了國際國內形勢,因此在全國如此大規模的“整人”實是“不該為而為之”。此錯誤的特點是嚴重違背客觀現實,行為過火過激,造成危害。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在生產建設方面過激過火、違反客觀規律的行為,也是屬於“不可為而為之”的“左”傾錯誤。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左派曾一度以革命的姿態出現,給人以右是落後,左是進步的錯覺,但實際上中共的左傾危害最大、時間也最長,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左”傾加一個雙引號,以此說明“左”並不是真正的革命,我們更應提防“左”傾錯誤。中共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中發展、成熟的。

左右

一般定義

左:政治上屬於革命的、進步的,如左派、左翼;
右:政治上屬於保守的、反動的,如右派、右翼。
用左、右來區分政治派別,始於法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在表決一項議題時,不同觀點的人分坐左、右兩邊,坐在左邊的持激進的、革命的態度,而右邊的則持反對的態度。
後來,約定俗成,左右成了表示區分政治立場、觀點、態度的概念。
但是,“左傾”有時是褒義的,表示思想上有革命的傾向;有時是貶義的,表示思想太左,脫離實際,如“左傾機會主義”。
為什麼有時左要加引號即“左”呢?
如“‘左’地錯誤”,就是這個意思,看起來很激進、很革命,但是,用這種“左”地思想指導實踐,不但達不到預期目地,甚至會造成嚴重損失。如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建國後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也是“左”的錯誤。
左傾是激進冒險主義、機會主義,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機會主義最初出現時的表現是左傾,機會主義包括左傾機會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左傾機會主義又是左傾冒險主義右傾機會主義又是右傾投降主義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歷史定義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像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的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用“左”或“右”來區別派別的習慣來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當時的國民公會裡山嶽派在左,吉倫特派在右。山嶽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

政治定義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認識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當時的實際,就是正確的;如果超越了當時的客觀實際,做了條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傾盲動(冒險)主義;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投降)主義。
在戰爭年代,黨內"左傾"容易走向關門主義,"右傾"容易導致投降主義,因此要反對"左傾"、"右傾",但主要是反"左傾"(反"左左為右")的冒進性。
在和平時期,黨內"左傾"容易走向空想主義,"右傾"容易導致妥協主義,因此還要反對"左傾"、"右傾",但主要是反"右傾"(反"左右為中")的保守性。其實,"左"與"右"的區別由來已久。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偉大的哲學家老子就說過:"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以責於人"。
左與右完全就是西方話語體系的辭彙,在20世紀初隨著馬列理論傳入中國而開始被中國知識分子所使用。簡單地說,左就是要革命、主張平等、維護下層民眾的利益;右就是保守、主張自由、維護精英集團的利益。但是,左與右的劃分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政治上評價左與右和學術研究一定要嚴格區別。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的左右劃分標準以對共產黨的態度來劃線,親共的是左派,反共的是右派,共產黨的 左右劃分標準以對國民黨的態度來劃線,主張奪取革命領導權的是左派,比如張國燾,主張擁護國民黨領導國民革命的是右派,比如陳獨秀(一般如此,披露出來的資料證明陳獨秀的右傾是受到共產國際的影響)。其實從總體來看,整箇中共都是左派。
1927年國共分家後,按照中共傳統黨史的劃分,以毛澤東為標準來劃分左右,中共蘇維埃革命後期王明博古犯了左的錯誤,王明在抗戰初期又犯了右的錯誤。對於建國以後,一般以1957年反右鬥爭為界,以後毛澤東在左地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發動極左地文革。
需要注意地是,以上皆是當下政治宣傳地一套說法,然而我們怎么進行學術研究就是另一回事,比如陳獨秀右傾的說法基本被推翻了,以湖南農民運動為代表的共產黨鬥爭其實是存在左的傾向的。另外,對毛澤東發動文革的評價也發生了巨大的分歧。
從根源上講,"左"傾和右傾都是主客觀相分離,認識和實踐相脫離。
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悲觀消極會產生右傾思想。
反之,片面誇大主觀能動性,不顧客觀實際情況一味蠻幹,會產生"左"的傾向。
從影響和後果上講,不論"左"傾和右傾,都對革命和經濟建設產生了很大的危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大革命時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面對國民黨右派一列的破壞國共合作的行為一味地妥協退讓,甚至面對敵人的屠殺,還壓制工農革命運動,最終葬送了國民革命。在土地革命時期,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造成了根據地大批紅軍指戰員的犧牲以及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被迫長征,幾乎葬送了革命前途,幸虧黨中央及時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從而挽救了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