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過程
法國社會黨由1902年3月由
饒勒斯領導的獨立社會黨聯盟、布魯斯領導的社會主義工人聯合會(
可能派)、阿列曼領導的革命社會主義工人黨等合併而成。當時名為“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20年12月在
圖爾代表大會上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
法國共產黨。1936年社會黨參與創建的反法西斯的
人民陣線在大選中獲勝,社會黨領袖
布魯姆出任政府總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黨一度瓦解。1943年重建,參加了反法西斯的
抵抗運動。第四共和國時期始終參加聯合政府,對法國的國有化和
歐洲共同體的發展起過推動作用。1959年起在野,組織日趨分裂,黨員減少。1965年與激進社會黨等幾個黨派合組為民主和社會主義左翼聯盟。1968年聯盟破裂。1969年組成新社會黨。1971年6月與
密特朗參與創建的“共和體制協定會”合併,稱現名,密特朗任第一書記。1972年與法共結為左翼聯盟。70年代後期,共產黨退出左翼聯盟。1981年5月,密特朗當選總統;6月成為議會多數派,獲得總理職位。1986年3月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後仍為議會第一大黨,但失去議會多數派地位和總理職位。1988年6月議會改選後,再次組閣執政。1993年在議會大選中失去多數派地位。1995年5月,
保衛共和聯盟等右翼政黨推舉的候選人
席哈克擊敗社會黨候選人,當選
法國總統。該黨對內強調團結,執行溫和、求實政策。對外反對
種族主義,主張建設強大的歐洲,推動
世界多極化進程,在1991年全國代表大會上公開提出干涉他國內政的所謂“
人道主義干涉義務”和以是否“民主化”作為發展
國際關係的主張。
政治主張
法國社會黨主張
工人階級政黨不受一種學說的局限,社會變革可以通過改良來實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受
社會沙文主義影響,領導人參加政府。1920年都爾代表大會上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
法國共產黨。1935年7月,與法共、激進社會黨等組成反法西斯人民陣線,並在1936年大選中獲勝,建立以
萊昂·布魯姆為總理的人民陣線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黨員參加抵抗運動。1945年到1959年始終參加執政。1959年後組織漸趨分裂,黨員人數減少。1965年與另外幾個黨派組成民主與社會主義左翼聯盟,競選總統失利。1969年7月,與其他幾個社會主義派別合併為新的法國社會黨。1971年與密特朗領導的“共和體制協定會”合併,稱現名,密特朗任第一書記。1972年與法共等簽訂《共同施政綱領》,結成左翼聯盟,1978年左翼聯盟破裂。1981年5月大選獲勝,成為主要
執政黨,密特朗當選為總統。至今,該黨已執政11年。執政以來,擴大國有化範圍,提高
勞動人民福利,實行
地方分權,取得一定成效。它奉行民主社會主義,對內主張
多黨制,擴大地方民選機構權力,實行
混合經濟;對外謀求歐洲聯合,加強同
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1991年12月特別代表大會確定了今後的戰略是反擊極
右派、抨擊右派、聯合左派。黨的
決策機關是代表大會,每年舉行一次。
領導機關是指導委員會、執行局和全國
書記處。現任第一書記為
讓·克里斯托夫·岡巴德利斯。有黨員20多萬。出版《團結》周刊和《社會主義新論語》。
迅速發展
戰後初期,社會黨(時稱“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力量和影響迅速發展。在1945年舉行的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議會選舉中贏得23%的選票,黨員人數由20萬增至35萬,成為僅次於法共的左翼第二大黨。與此同時,社會黨多次組閣,並在多屆聯合政府中同法共進行合作。1946年8月,社會黨舉行代表大會,
居伊·摩勒當選為黨的總書記。1947年1月,成立社會黨人
拉馬迪埃為總理的政府。由於冷戰形勢的影響和法國政局的向右轉,拉馬迪埃政府於5月將法共排除出政府。此舉標誌著社會黨贊成
北大西洋公約,支持
馬歇爾計畫,開始在第四共和國時期推行一條既反對
法蘭西人民聯盟,又反對法共的“第三種力量”路線。
力量衰弱
50年代,社會黨的力量和影響趨於下降。1957年5月,摩勒政府因
蘇伊士運河戰爭而被迫下台。1958年
戴高樂將軍重返權力中樞和成立
第五共和國以後,社會黨就長期處於反對黨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時任“共和體制協定會”主席、尚未參加社會黨的密特朗,此時成為堅定的
反對派,抨擊戴高樂實行個人專政,並提出建設“法國式的社會主義”的主張。在1965年總統選舉中,密特朗與戴高樂對壘,獲得了45%左右的選票,一舉成為左翼代表人物。1968年5月風暴中,社會黨支持大學生運動和工人罷工,參與挑起政治危機。密特朗曾參加反
蓬皮杜政府的
遊行示威,聲稱“政權空缺”,建議成立以激進黨人孟戴斯·弗朗斯為首的
臨時政府,並由他自己出面競選總統,結果是徒勞一場。1969年舉行總統選舉,社會黨領導人加斯東·德費爾參加競選,僅獲得5%的選票,表明社會黨面臨著衰落的危機。
黨的崛起
70年代,社會黨通過“
左翼聯盟”實現了黨的崛起。1972年6月,密特朗同以馬歇為首的法共簽訂了《共同施政綱領》,正式結成了“左翼聯盟”。共同綱領明確指出,共社兩黨要開闢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此後,社會黨舉行多次代表大會,強調社會黨是一個“革命的黨”,實行“階級陣線”和“同
資本主義決裂”,提出通過民主道路奪取政權的目標。1977年“左翼聯盟”破裂後,社會黨在1978年立法選舉中獲得22%以上的
選票,首次超過了法共,成為左翼第一大黨。1981年1月,社會黨召開
特別代表大會,通過了密特朗競選總統的110條綱領,若斯潘當選為黨的第一書記。
首次執政
1981年5月,
弗朗索瓦·密特朗參加總統選舉,以51.76%的多數選票當選為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四位總統,成為第一位入主
愛麗舍宮的社會黨籍的
法國總統。5月10日晚,當宣布密特朗當選總統的訊息時,10萬人冒著傾盆大雨,匯集在巴黎
巴士底廣場,慶祝這個世紀性勝利。作為社會黨的標記,玫瑰潮席捲了
法蘭西,給西歐和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連任總統 1981年至1995年期間,密特朗連續擔任兩屆總統,創下了執政14年的
歷史記錄。在第一次總統7年任期中,1981年6月法共參加了以
皮埃爾·莫魯瓦為總理的內閣,直至1984年因反對社會黨緊縮政策而退出。此後,
洛朗·法比尤斯接替莫魯瓦出任
法國總理。1986年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右翼政黨
保衛共和聯盟和
法國民主聯盟獲勝,
雅克·席哈克出任總理,第五共和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
左右共治”(左翼總統密特朗和右翼總理席哈克“共治”)局面。1988年,密特朗戰勝席哈克,以54%的多數蟬聯總統。在密特朗第二個7年總統任期中,社會黨人羅卡爾、克勒松和貝雷戈瓦先後擔任總理,與此同時,莫魯瓦和法比尤斯先後擔任黨的第一書記。1993年國民議會選舉,右翼政黨獲勝,
保衛共和聯盟推舉的
愛德華·巴拉迪爾擔任政府總理,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二次“左右共治”,直至1995年總統選舉,
席哈克當選為總統時為止。總之,密特朗執政的14年,給第五共和國歷史打下了深重的社會黨印記,使社會黨在
蘇東劇變的衝擊下,仍然保持了左翼第一大黨的地位。
歷史慘敗
席哈克執政以來的10年間,社會黨發生了一些
戲劇性的變化。在1997年提前國的民議會選舉,社會黨由於同法共實行“多元化左翼”戰略,而意外地獲勝,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三次“
左右共治”(右翼總統席哈克同社會黨總理
利昂內爾·若斯潘“共治”)。但是,經過五年的“共處”,社會黨逐漸地疏遠了廣大中下層勞動民眾,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在2002年總統和議會選舉中遭慘敗,尤其是若斯潘在
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落後於
極右翼政黨
國民陣線候選人
讓-瑪麗·勒龐。於是,法國政局就變成了右翼的一統天下。
社會黨在2017年的兩大選舉中遭受 “大洗牌”式清洗,上屆國民議會中279席只保住29席。
宣言檔案
公民們!
社會制度的極度混亂,各社會主義黨派之間的鬥爭,攫取殖民地的渴望,
帝國主義的陰謀和暴行,一些人的掠奪政策和另一些人的野心,以上種種近十年來在整個歐洲造成了長期的緊張局勢,造成了爆發戰爭的與日俱增的危險。
由於
奧匈帝國的挑釁性的外交活動方式,戰爭危險突然更加擴大。不論奧匈帝國對
塞爾維亞的不滿情緒有多么強烈,也不論
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過火行為有多么嚴重,根據我們
奧地利同志的公開聲明來看,奧地利本來是能夠獲得必要的保證,而無鬚髮出威脅性的粗暴的通牒,從而立即造成爆發最可恨和最可怕的戰爭的危險的。
世界各國的
無產者都起來反對隨時可能使歐洲陷入空前未有的災難的暴力政策和粗暴行動。他們聲明,他們厭惡戰爭,並且希望制止戰爭。法國的社會黨人和工人號召全國人民對維護和平的事業給以全力支持。他們知道,危急的時刻
法國政府是在明顯而真誠地關心防止和減輕發生衝突的危險。他們只要求政府採取措施,爭取協商和調停的方法來解決衝突。塞爾維亞已經準備接受奧地利所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因而協商和調停是易於進行的。他們要求政府說服法國的盟國
俄國,使它不要以保護斯拉夫人的利益作為進行侵略的藉口。因此,法國社會黨人的意志是和德國社會黨人的意志完全一致的;德國的社會黨人正在要求德國政府影響德國的盟國
奧地利,使它降低自己的要求。
公民們,我們號召你們儘可能多地召開民眾大會,並在這些大會上始終不渝地表明這種維護和平的強烈的堅持不變的意志。正是為了用巨大的力量和團結統一來表明歐洲
無產階級保衛和平的共同願望,為了保證這方面的大規模行動的步調一致,國際在
布魯塞爾舉行會議。作為國際的成員,我們將跟國際一道,用全部力量與威脅和平的醜惡罪行進行鬥爭。有可能出現這種罪行——這種情況本身就是整個現行制度的恥辱和罪過。
打倒戰爭!社會共和國萬歲!國際社會主義萬歲!
鮑加爾德、勃列麥、
勃拉克、卡
米林那、
康培爾-莫萊爾、多姆阿、杜勃雷爾、杜科·德·拉·蓋里、
熱拉爾、格蘭瓦列、格魯塞、
蓋得、蓋里艾斯、愛爾威、饒勒斯、馬里埃、彼得龍、
普阿松、列諾德爾、
羅蘭、羅里得、桑巴、瓦爾揚、
尤里。
1914年7月28日於巴黎
政策調整
在第一書記奧朗德領導下,社會党進行反思和
政策調整,在2003年5月
第戎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左翼
改良主義”的新主張,此後在2004年的
地方選舉和
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黨的力量和影響有了一定的回升。
移民計畫
1.制定新的移民政策的先決條件是承認移民的事實。移民應當有組織地進行,以便對大家都有益。我們建議制定配額移民制,預測我們社會的需求和接待能力。這些配額將根據法國每年可以接待的移民人數為基礎加以確定,涉及的是與法國有歷史、經濟和
政治關係的國家,如
馬格里布、
法語國家組織、某些
東歐國家以及歐盟成員國或非成員國。
配額確定
2.配額將由
移民潮分析預測小組確定。預測小組將定期公布一份確定準備接待的移民人數報告。這個小組將與勞資雙方、有關各部和行政機構聯繫,與移民協會和機構聯繫。最後,將由政府在
部長會議上批准將要頒發的居留證數量。
新管理機構
3.成立一個新的管理機構:移民接待和安置機構(2E2I)。移民配額一旦確定後,新的移民政策將由這個新的管理機構監管實行。
提交申請
4.要求移民法國的外國人須向設在他們國家的移民接待和安置機構分支機構遞交申請。每個國家將擁有一定數量的入境和居留人數配額。申請人的材料將按先後順序審理。因此申請人最好等待,而不要冒做非法移民的危險。
事先準備
5.申請獲批者將在入境法國前一個季度里為移民做準備。準備期里,有關方面將給他們進行起碼的語言培訓,並提供有關法國和接待地區的信息。職業預培訓將在有關企業或職業工會的負責下進行,並使用有關企業或職業工會的
資金來源。
6.申請獲準者將獲得一份衛生、學校和家庭跟蹤手冊,以便在抵達法國前做好準備。這份手冊將為法國本土的移民接待和安置機構跟蹤了解他們的發展情況。
新政策與新法律
7.對待新移民的政策旨在便於他們更快地在法國社會裡實現經濟和文化融入。目標是使在法國居住10年以上的外國人獲得法國籍。
8.有新政策便有新法律。數十年來累積的法律文本和
通函將全部取消,代之以統一法律。目標是結束
雙重國籍身份以及不符合法國民法,特別是民法有關婚姻和子女規章的做法。
9.新移民法將提出統一居留證原則,設立3種居留證。第1種是10年有效、可自動延續的紅色居留證。新移民一抵法國,就可獲頒此證,並獲準立即可以工作。
居留證政策
10.第2種是5年有效的藍色居留證。這類居留證將涉及因各種原因需要經常往返於原籍國和法國之間的人。該證允許持證外國人居留並有6個月的工作許可,這個期限可以累積或不可累積。這種居留證的頒發對象是季工、
企業主、商人、研究員等。它不允許持證者永久或經常在法國居留。
11.第3種是白色的學生居留證,有效期為5年,不可延續,準許工作,專門發給外國
留學生。
12.根據共和傳統,將舉辦若干具有
象徵意義的活動,標誌法國與移民的新關係:舉行全國移民日。建立
移民博物館。教授移民史。
13.新移民應在獲頒居留證(紅色)時宣誓遵守共和國法律,遵守
政教分離、男女平等法律。
14.任何移民政策的有效性都是建立在歐洲和諧的基礎之上的。歐洲將變為
共同發展的重要夥伴。
15.我們的移民管理政策應反映這種現實,構成共同發展政策的基礎之一。而共同發展的基石是法國和夥伴國的新關係。
社會作用
隨著俄國
十月革命的勝利,法國社會黨的
內部矛盾加劇。1920年12月25日,社會黨召開了
圖爾代表大會,在參加第三國際的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分裂成社會黨和
法國共產黨。換言之,以加香為首的多數派(約14萬黨員)支持無條件地加入第三國際,成立了法國共產黨(共產國際法國支部),弗羅薩爾當選為法共總書記。以保羅·福爾和萊昂·勃魯姆為首的
少數派(不到5萬黨員)則繼續保持“
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名稱,由福爾擔任黨的總書記。
社會黨在20年代,又獲得了發展。由於1929年發生的
經濟危機及其在法國引起的
社會矛盾和
法西斯戰爭危險,社會黨在30年代前期同法共實行了接近和聯合。1936年4月,社會黨、法共和
激進黨以反法西斯
人民陣線的名義進行聯合競選,取得了重大勝利。6月5日成立了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勃魯姆出任
法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黨總理。儘管人民陣線從1936年至1938年只執政兩年,但它卻有效地推動了法國人民的反
法西斯主義鬥爭,確保了共和制度的繼續存在,為勞動民眾爭取了基本權利,因此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和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納粹德國於1940年6月侵占了法國。社會黨在抵抗鬥爭問題上發生了分裂,以勃魯姆為首的一部分社會黨議員反對賣國的貝當政府,另外半數社會黨議員卻支持授予貝當全權。在抵抗運動時期,勃魯姆被德國監禁,以達尼埃爾·梅耶為首的社會黨領導人參加了武裝抗德鬥爭。1943年5月,社會黨同法共、抵抗運動和工會組織一道,參加了以
戴高樂為首的、由
讓·穆蘭在本土建立的
全國抵抗委員會。1944年6月,當盟軍在法國登入和戴高樂號召解放法國時,社會黨也參加了最後的鬥爭。
黨員構成
法國社會黨的黨員近20萬,多為
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
黨的屬性
法國社會黨是比較左傾的政黨,黨員多為
資產階級,維護
私有制,本質上是一個資產階級政黨。
興衰啟示
法國社會黨的百年興衰就像潮起潮落一樣,表明法國社會黨是法國和
西歐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給人以一些有益的啟示。
首先,社會黨的歷史是一部湧現出像
饒勒斯、勃魯姆、
密特朗這樣傑出的黨的領袖人物,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探索法國
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社會黨成立初期,自稱是工人階級政黨,它主要受到
空想社會主義、
激進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在理論上積極倡導
多元主義。饒勒斯主張把馬克思的觀點和
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同法國的現實相結合,把馬克思的
唯物主義和空想的
唯心主義、把
科學社會主義和
蒲魯東主義調和起來。1971年社會黨重建後,密特朗繼承老黨的理論和傳統,同時根據戰後法國
社會結構的變化,強調社會黨是一個“民眾性的黨”和“人民的黨”,也是一個“工人階級的黨”,主張實行自由、民主、
人道主義、人的解放和自治管理的社會主義。80年代,密特朗執政時,社會黨主張實行寬容、公正、進步和團結的價值觀,並以國有化、
權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為三大理論支柱。90年代,若斯潘實行了“左翼
現實主義”,並在其執政後期提出了以“調節資本主義”為綱的“
現代社會主義”,主張建立一個更加公正、人道和民主的社會,其“要
市場經濟,不要市場社會”的論斷,引起了世人的重視和讚賞。密特朗14年執政和若斯潘政府5年“共處”的實踐,大大地豐富了社會黨的執政經驗。
其次,社會黨的歷史是一部同
資本主義制度進行鬥爭,爭取民主自由和社會進步的歷史。社會黨歷來主張把
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和人權的思想同法國的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對
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改造。例如,在30年代人民陣線時期,勃魯姆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積極調整
勞資關係,為其他
社會改革提供較穩定的
社會秩序;提高
人民民眾的
社會福利待遇,改善
勞動條件實施40小時
工作周、15天帶薪
年假的法案;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改組
法蘭西銀行;對軍火、
飛機製造業等重要企業實行國有化等。在80年代,莫魯瓦政府在“
社會公正”、“分享
勞動成果”等口號下,實行了社會改革和福利措施,其中包括提高低工資,增加家庭補助,提高最低
養老金和對殘疾人的補助,縮短工時,實行每周39小時工作周,每年5周
帶薪休假,降低退休年齡等。可以說,20世紀法國社會取得的民主進步成果是與社會黨的鬥爭分不開的。
第三,社
會黨的歷史是一部同法共進行鬥爭和合作,黨的力量和影響由衰到盛的歷史。從1920年圖爾代表大會以來,社會黨同法共前後實行過五次合作:1936年人民陣線時期,社共兩黨實行過合作(但法共不參政);1940年至1944年
二戰時期,兩黨共同進行過反納粹德國的抵抗運動;二戰後初期,社會黨同法共、人民共和運動三黨成立過聯合政府;1981年至1984年期間,法共參政三年,但因反對緊縮政策而退出莫魯瓦政府;1997年至2002年期間,法共實行“共產主義變革”,參加以社會黨人若斯潘為首的左翼聯合政府,長達5年之久。其結果是,在20世紀後半葉,社會黨的力量和影響由衰到盛,使法國政局出現了“社(會黨)強共(產黨)弱”的局面。歷史表明,社會黨之所以能夠興盛,成為與右翼政黨抗衡的左翼第一大黨,主要是因為在70年代重建後,能抓住“光榮的三十年”(1945年至1975年期間,
法國經濟獲得重大發展,並實現了工業化)所提供的機遇,順應法國
社會經濟結構和
階級結構巨變的歷史趨勢,依靠“左翼聯盟”和聯合中間階級的戰略,來壯大黨的階級基礎和民眾基礎。這一興盛與法共長期思想僵化,固守原有的傳統工人階級隊伍,不能代表廣大左翼選民和中間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因而先後在密特朗執政和
蘇東劇變之後不斷走向衰落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歷任領導
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71年6月-1981年1月
皮埃爾·莫魯瓦(Pierre Mauroy):1988年5月-1992年1月
米歇爾·羅卡爾(Michel Rocard) :1993年10月-1994年6月
亨利·埃瑪紐埃利(Henri Emmanuelli):1994年6月-1995年10月
利昂內爾·若斯潘(Lionel Jospin):1995年10月-1997年11月
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1997年11月-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