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魯政辦字〔2024〕12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4年1月19日
全文
航空航天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動全省產業向高端邁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服務製造強國、航空航天強國建設,加快推動全省航空航天產業跨越發展,根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山東省“十四五”製造強省建設規劃》及未來產業發展相關政策要求,制定本規劃。規劃期至2030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一、總體要求
(一)規劃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貫徹落實製造強國、航空航天強國、交通強國戰略,以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領軍型企業、標誌性工程為牽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聚力打造全國航空航天產業新高地,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加快建設航空航天強國作出山東貢獻。
——堅持創新引領,前瞻布局。面向產業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統籌推進戰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工程和關鍵技術攻關。堅持超前謀劃、引領示範,培育壯大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打造全國重要的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和科技創新策源地。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向優勢行業和企業聚集。更好發揮政府政策引導和服務保障作用,完善公平競爭機制,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動力活力。
——堅持突出特色,協同高效。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差異化布局、特色化發展通用航空、商業航天、維修製造、關鍵材料研發等產業。聚焦優勢領域,推動率先突破,加強協作互補發展,提升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整體效能。
——堅持項目牽引,場景賦能。突出重大標誌性、引領性項目支撐作用,強化技術、資本、數據等要素保障,培育壯大領軍型企業和標誌性產業鏈。豐富拓展套用場景,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與先進制造、智慧城市、交通物流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
(二)重點方向。圍繞全省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潛力巨大的領域,聚焦運載火箭、衛星製造與套用、通用航空和無人機、航空航天關聯製造四大產業方向,搭建科技創新平台,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速產品套用示範,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發展目標。到2030年,全省航空航天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更高水平的研發、製造、服務、套用體系。
1.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集聚培育一批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實驗室,新建5家以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2.高端製造能力明顯增強。建成東方航天港、衛星星座、國際樞紐機場等一批標誌性工程,力爭全省航空航天重點企業達到300家,打造10個左右特色鮮明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形成5個以上優勢突出的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雁陣形集群。
3.套用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海上常態化、高頻化、航班化發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形成較為完備的衛星組裝製造和火箭製造、發射能力。空天信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布局建成通用機場50個左右,航空運營服務網、低空監視服務網初步建成,通用航空、無人機、衛星數據等新場景套用更加豐富。
到2035年,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布局,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等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躋身航空航天製造強省之列,為推進航空航天強國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布局
堅持全省“一盤棋”,加快航空航天高端產業、優質資源向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集聚,打造濟南空天信息、青島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煙臺商業航天產業核心集聚區,輻射帶動各市特色園區協同發展,形成“三核引領、多點支撐、開放合作”的發展格局。
(一)三核引領。
1.濟南空天信息產業核心集聚區。立足空天信息領域“通信、導航、遙感”全面布局先發優勢,集聚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山東大學、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名校大院和龍頭企業,聚焦信息套用、火箭衛星研製和航空配套等領域,建設國家級空天信息創新高地、套用示範區和航空航天智造產業基地。
2.青島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產業核心集聚區。依託臨空經濟示範區、國家級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聚焦航空整機製造、衛星網際網路、空天信息系統、空天動力裝備等領域,建設國家先進航空發動機技術創新策源地、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產業基地。
3.煙臺商業航天產業核心集聚區。提升東方航天港發射保障能力,發揮衛星關鍵部件、航空航天材料、海工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優勢,聚焦海上發射、星箭研發製造、航天高端配套、衛星數據中心及套用等領域,建設國際領先的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二)多點支撐。突出各市產業特色優勢,加快民用綜合機場體系和數字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協作配套、聯動發展。支持東營市聚焦航空服務鏈、空天高端製造鏈、空天信息套用鏈,打造國家大飛機戰略承載地。支持濱州市建設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全國航空製造和培訓基地。支持濰坊市打造全球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基地,濟寧市打造國家北斗產業化套用示範基地,威海市打造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高地。支持淄博市打造無人機產業融合示範區,日照市打造“通航+”新業態先行區。支持棗莊市、德州市打造航空航天關鍵材料生產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市加快發展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新材料、套用服務等產業,建設航空航天專業化園區、特色小鎮,打造重要承載空間和聯動發展區。
(三)開放合作。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拓展多形式國際合作。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黃河流域航空航天先進省市交流合作,深化與國內外航空航天企業戰略合作。暢通產業創新資源對接渠道,加速匯聚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高端要素,持續提升國家戰略服務保障能力,拓展延伸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空間。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強化航空航天領域實驗室、科研院所、高校等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積極創建國家空天信息技術創新中心,重點開展智慧型衛星柔性製造、空天先進探測材料與載荷等研究和套用。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強省微納衛星、海上航天裝備、航空輪胎技術創新中心,聚力突破微納衛星製造、大型商用客機配套、海上發射公共系統等領域。高水平建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513所、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空天動力結構安全研究所等院所,打造航空航天重點研發機構群。支持重點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2.加快高端人才集聚。推進與省外航空航天領域高水平高校院所共建人才載體平台,積極招引航空航天產業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強化人才工程牽引作用,積極支持航空航天領域引育集聚急需緊缺人才,建立頂尖人才“直通車”機制,實行“一人一案”引才方案,為符合條件的航空航天產業高層次人才發放“山東惠才卡”。依託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建強微電子、空間科學與物理學、海洋與大氣等優勢學科,支持高校增設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製造設計、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等緊需專業。高標準建設空天信息大學,聚力培養空天信息網路、空天信息材料與器件、對地觀測、衛星導航與物聯網等領域高層次人才。支持山東航空學院完善飛行培訓、機電培訓、乘務員培訓、航空展覽體驗中心等功能,打造區域性航空產教融合示範基地。鼓勵高校積極與企業、科研院所共建產業學院、實習實訓基地、人才培訓機構等,打造科教融合協同育人聯合體。支持山航培訓中心建設華東飛行培訓中心,支持東營中國商飛試飛基地開展試飛員、試飛工程師、測試維修工程師等人才培養。
3.推進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支持科研院所、優勢企業主動參與國家嫦娥工程、火星探測、子午工程等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牽頭承擔航空航天領域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推廣“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加大航空航天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實施“北斗星動能”科技示範工程,構建精準、可信、高效的北斗和遙感集成技術體系。高水平建設嶗山實驗室,推動航天優勢技術與海洋科技融合創新。鼓勵企業參與民航安全、衛星網際網路技術標準制定。支持濟鋼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513所、東方藍天鈦金、山東長征火箭等頭部企業發起設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開展5G地空通信技術試驗,建立地面與飛機間通信鏈路,提升5G網路覆蓋空間維度。
4.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布局。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重大科學問題,加快建設、預研、謀劃、儲備航空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航空發動機、先進材料、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關鍵技術提供試驗、研究、驗證綜合平台,打造國際領先的航空航天試驗裝置群。
(二)實施產業體系強鏈工程。
1.布局發展航空製造關鍵環節。
整機製造。提升青島空客H135直升機總裝製造、濟南中航AG50輕型運動類飛機製造、濱奧飛機DA40整機生產、鑽石飛機DA50整機和零配件製造、CH2000教練機製造能力。積極引進通用航空國際主流機型,拓展整機總裝、核心零部件製造及配套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通用航空及直升機製造基地。
無人機製造。鼓勵各市發展植保、物流、消防等行業級無人機總裝製造,打造濟南、青島、淄博、濱州等一批無人機產業集聚區。拓展長航時無人機、無人直升機等領域,延伸無人機導航控制系統、動力系統、高寬頻鏈路系統、電池、任務載荷設備、套用處理軟體等配套產業鏈。支持聊城、菏澤等市布局無人機特色產業。
航空零部件。支持濟南市做精做強雷達罩、天線罩、航空特種合金等優勢製造產業。支持煙臺市建設通航綜合製造基地、緊固及結構件智造基地。推動濰坊、淄博、濟寧、德州、東營、棗莊等市加快突破航空發動機葉片精密鍛造、直升機螺旋槳葉片三維立體編織、發動機跨尺度精密製造與裝配、高精度齒輪傳動裝置、高性能航空線纜等技術,建設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成立大飛機產業鏈供應鏈東營促進中心,支持優勢企業進入中國商飛供應鏈體系。
飛行模擬及地面設備。支持青島市加快國產大飛機等機型飛行模擬訓練設備研發製造,打造航空訓練高端裝備研發製造及航空培訓中心。支持濱州市研發通用航空訓練、飛行體驗模擬器。推動威海市發展飛機牽引設備、飛機輔助動力設備、飛機各類作業平台等地面保障裝備產業,打造國際領先的空港裝備製造基地。
2.壯大發展航天裝備產業。
運載火箭及地面設備製造。依託煙臺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航天高端配套、海工裝備製造能力,強化新型火箭、海上發射支持系統研發。建設濟南液體火箭發動機、動力系統測試平台及製造基地,推動深藍航天液體可回收式火箭實現突破。支持青島、濰坊在液體火箭低溫貯箱、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研發生產領域加快突破。
衛星組網製造。搶抓國家衛星網際網路建設機遇,加速推動衛星星座、通信載荷、地面套用系統等全產業鏈開發。一體化創新布局“通—導—遙”“空—天—地—海—網”,推進齊魯衛星星座、AIRSAT衛星星座等星座組網。建設濟鋼防務衛星總裝基地、青島衛星通信產業基地、泰安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基地。建設國家級微重力時間、水平、載荷等技術實驗平台,發展衛星網際網路用核心器件。
航天零部件。支持濟南市打造空間行波管、高精度壓力感測器等核心產品生產製造鏈。支持煙臺市強化微電子、陶瓷基板、雷射成型等航空航天積體電路研製能力,發展智慧型時鐘和時間服務。支持濟寧市加快發展精密金屬箔電阻器等航天電子元器件產業。支持濰坊市、臨沂市發展航天領域金屬3D列印核心裝備,建設先進增材製造基地。
3.加快發展空天新材料。發揮煙臺、濱州、聊城等市合金材料加工製造優勢,突破發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新材料產業,打造煙臺—濱州航空航天高端鋁材生產基地。支持威海、德州、東營、濟寧、泰安等市圍繞先進複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重點領域,發展商用飛機碳納米管、航空聚氨酯、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芳綸纖維等系列產品,延伸拓展航空航天複合材料產業鏈,打造煙臺—威海新型航材集聚區。支持臨沂市、棗莊市圍繞超薄玻璃陶瓷基板、特種光學玻璃等領域打造矽基新材料研發製造基地。支持青島、威海、東營、臨沂等市做強航空輪胎、航空密封件、三角帶、減震墊等高性能橡膠製品產業。推動德州市加快高端紅外晶體及光功能材料成果轉化,打造高端紅外材料生產基地。
4.做強航空器維修及改裝產業。推進地面固定基地運營商和飛機地面維修中心等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航空維修、改裝基地。加快推進山東太古飛機、翔宇航空等骨幹企業,發展飛機整機維修、部附屬檔案維修和發動機維修等全產業鏈航空維修業務。開展“客改貨”業務,積極引進制造商完成中心或第三方完成中心,發展公務機裝飾業務,拓展運輸飛機翻新業務。鼓勵通用飛機維修企業開展航線維修、定檢和大修資質升級,完善檢測、會展、保險、諮詢等配套服務。支持東營市承擔C919大型客機、ARJ21支線客機試飛工作,預留新機型試飛空間,打造全國重要的專業民機試飛基地。
(三)實施東方航天港引領工程。
1.高標準布局航天港建設。充分發揮省推進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協調機製作用,加強規劃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海上發射保障和航天產業發展新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商業航天產業基地、空天信息產業園,打造國際一流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塑強航天港“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三大核心能力,完善園區、產業配套建設,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套用文旅園區等“一港三區”,創建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生態。
2.強化海上發射服務保障能力。按照“一港兩用”思路,兼顧通商通航能力,構建形成“一站式”海上發射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火箭垂直總裝保障廠房,完善岸基保障能力。推動東方航天港與國內優勢航天企業合作,建設世界首個坐底式火箭發射平台,支持在列及在研大型固體火箭發射、中小型液體火箭發射與回收,提供具備“固液兼容、冷熱兼備”“機動發射+近岸發射”“一次出海、多次發射”、海上回收等領先優勢的商業發射解決方案。建設空天飛行試驗中心,延伸海上發射組團功能。支持海陽港通用泊位建設。
3.強化航天綜合配套能力。提升火箭研製生產、總裝測試及核心配套能力,打造全國領先的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以“東方慧眼”星座為核心,構建空天信息服務能力,建設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產業園,打造集衛星數據存儲、套用、交易、災備於一體的綠色衛星數據套用中心。建設東方航天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發展海上發射觀禮、航天科普研學、海濱休閒觀光等特色航天文旅產業。
(四)實施園區載體集聚工程。
1.打造專業化航空航天產業園區。聚焦航空服務鏈、空天高端製造鏈、空天信息套用鏈等發展重點,打造航空航天領域優勢產業、重點項目集聚地。高水平建設濟南空天信息產業園、青島通用航空產業園、煙臺東方航天港產業園,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空天產業集聚區。支持有條件的市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圍繞航空航天系統模組、零部件研製、新材料生產製造、航空培訓等優勢領域,做強中國商飛東營試飛基地、濱州大高航空高新產業園、濟寧航空航天產業城、濰坊航空航天產業園、日照嵐山通航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支持濟南市圍繞空天信息大學打造特色產業園區。
2.培育壯大航空航天骨幹企業。積極招引航空航天產業“國家隊”、民營領軍企業在山東省設立運營總部、區域總部、研發總部和事業總部。支持企業牽頭組建或參與全國性商業航天聯盟。推動航空航天領軍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火箭衛星總裝製造、大飛機關聯製造、通用飛機整機製造、無人機製造、空天新材料研發能力,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相互配套、大中小型企業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體系。重點扶持航空航天裝備、衛星研製、關鍵零部件、新材料、空天信息套用等領域創新型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發展,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3.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加強與國家部委、央企集團對接,爭取重大牽引性項目在魯投資布局,形成“建設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儲備一批”的格局。支持各市制定航空航天產業招商圖譜,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建立招商項目庫,利用專業園區、孵化器等平台資源優勢,採取“一區多園”“園中園”“區中區”等模式,大力實施“補鏈”招商和“強鏈”招商。強化產業園區綜合服務功能,實施重大項目落地“一企一策”,為項目建設主體提供業務對接、資源導入、投融資等全方位服務,配套完善前端研發、項目評估、信息諮詢等全鏈條保障。
(五)實施開放融合發展工程。
1.拓展航空航天交流合作。加強與國家部委、央企、科研院所合作,服務和承擔更多國家戰略任務。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黃河流域跨省域合作交流,推動與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武漢等國家級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合作,積極融入中國商飛、波音、空客等商用飛機供應鏈。開展國際化戰略對接和多形式國際國內合作,鼓勵外資、民營等資本來魯投資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增強全球範圍資源連結能力。
2.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發展低空經濟,強化通用航空產業內部資源融合發展,統籌全省低空空域使用需求和管理要求,加快推進空域分類劃設、分級管理,提升使用效能。推廣運用5G、北斗導航等自主可控技術手段,編繪省域目視航圖,構建符合通用航空發展需求的低空空域管理體系。打造濟南低空產業示範基地。
(六)實施基礎設施支撐工程。
1.完善空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航空航天創新創業、檢驗檢測、試驗測試等公共平台,完善專業技術服務、成果轉化服務、綜合培訓服務體系。整合省內現有星座資源和需求,統一星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空天數據資源池。完善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加快推進全省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統一,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山東分中心、國家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北斗三號區域短報文通信套用服務平台,形成全天候、高精度、高並發、大容量的省級北斗時空數據綜合服務體系。依託省國土測繪院及自然資源衛星套用技術中心,建立全省遙感影像統采分用工作機制,完善空天地立體化影像獲取體系,豐富遙感影像數據資源,提升快速處理和智慧型解譯能力。推進中國航天環境可靠性試驗與檢測中心、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台先進無機非金屬行業中心、國家碳纖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載體建設。建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威海觀測站。
2.統籌推進全省機場建設。最佳化全省民用機場布局,打造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化運輸機場群。支持青島和濟南機場協同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煙臺機場打造區域航空樞紐,積極培育臨沂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功能,推動新建棗莊、聊城、淄博、濱州機場,遷建威海、濰坊機場,開展德州、泰安機場前期研究工作。打造全省覆蓋、協同高效、服務優質的通用機場群,鼓勵支線運輸機場增設通用航空功能設施,支持日照、濱州機場打造全國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融合發展示範機場。推動通用航空服務覆蓋所有縣級行政區、4A級及以上景區、農產品主產區和主要林區。在無人駕駛航空器研發製造產業集聚區和主要套用場景試驗地區布局建設無人駕駛航空器培訓基地、試驗飛行場地、配送設施等節點,建設東營、青島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實驗基地。
(七)實施套用場景拓展工程。
1.拓展航空航天技術套用。推動衛星套用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促進軟硬體產業體系協同發展,構建跨產業、跨領域產業形態。在國土空間規劃、環境保護、智慧物流、智慧農業、防災減災、水務監測、安全生產、應急通信等領域,優先推廣使用衛星與無人機套用服務和相關數據產品,打造一批空天信息數據資源套用樣板。建設山東省無人機聯動管理服務平台,實現全省無人機聯動組網,為自然資源、農業植保、環境監測等套用場景提供對接服務。鼓勵將北斗產品和服務全面推廣至無人飛行器、地面機器人、水上無人船等領域。打造智慧車聯網綜合服務雲平台,鼓勵汽車企業開展基於衛星技術的智慧型駕駛套用,建設濟南北斗導航信息產業基地。強化數據開放共享,推廣基於衛星數據的共享車輛管理、生命體徵採集、緊急呼救、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精準位置上報等特色套用,提升惠民服務能力。
2.培育航空航天新興消費集聚區。適應消費升級新需求,圍繞研學、旅遊、運動、體驗、短途運輸等領域,豐富拓展航空航天消費新場景。鼓勵開展科普教育、模擬體驗、航模比賽、夏令營等形式多樣的航空航天活動。實施低空經濟培育行動,拓展無人機套用場景,豐富低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利用城市邊緣閒置地、生態公園綠地等適宜區域建設航空飛行營地。逐步建立覆蓋省內有條件的重點景區的低空旅遊航線網路,推廣開展高空跳傘等航空體育活動,支持航空俱樂部發展。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機場積極開展公務機業務。鼓勵航天科普館、空天信息科技館、通航科技館、飛行體驗中心、通航夏令營等科普項目建設。
3.精準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構建天空地海一體化遙感系統,搭建涵蓋衛星平台、航空機載平台地面接收系統等在內的多維多類型立體觀測體系,提升城市數位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發揮高精度衛星、無人機、通用航空等在城市綜合治理、重要設施安全監測、城市車輛監控管理、水域巡檢中的優勢,豐富在城市物流、應急醫療配送、活動安保等行業套用,服務未來社區、智慧園區建設。
4.建立航空應急救援服務體系。支持構建覆蓋全省、空地聯動的航空應急救援網路,組建航空應急救援機隊和應急救援專業人員隊伍,創建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示範省。布局完善災害監測核心基礎站點和常規觀測站點,構建安全風險感知網路。完善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自主可控的應急衛星通信網,開展航空醫療救護、搶險救災、森林防火、空中巡防、維穩處突、物資投送等業務,打造若干省級通用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加強航空應急救援產品研發,建設航空應急救援產業研製基地和通航應急救援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加強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部門銜接協調,合力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落實、扶持政策制定和重大項目招商建設等工作。建立航空航天專家庫,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諮詢和技術支撐。各市、各部門按照本規劃內容,加大對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有效機制。
(二)完善要素資源保障。建立省級航空航天重點項目庫,將優質項目優先列入省級重點項目,強化人才、資金、土地、用能等方面要素保障,持續做好跟蹤服務。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符合條件的航空航天項目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基金支持,充分發揮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探索設立適度規模航空航天領域基金,重點支持火箭衛星、通用航空及無人機製造、北斗導航、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發展。引導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參與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和產品,發展風險投資、天使投資,拓寬航空航天領域重大項目融資渠道。鼓勵保險機構探索發展商業航天發射等相關保險產品。全面落實航空航天領域企業研發、技改、技術裝備進口減免稅、留抵退稅等政策。建立航空航天重大設施設備共享使用制度和優惠政策,推動重大科研設施設備開放共享。
(三)強化督導推進落實。強化本規劃在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中的統領作用,各市、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加強組織管理,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規劃實施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確保重點任務如期完成。積極吸引各類行業協會、企業團體、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營造促進航空航天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