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

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是為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制定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
  • 定義: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制定的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把我省打造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強省,制定本規劃。
一、基礎環境
(一)發展基礎。近年來,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步伐持續加快,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一批龍頭企業和領軍人才不斷成長,一批產業集群正在孕育形成,但整體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和發達省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很多領域處於起步或追趕狀態。
1.產業規模穩步壯大,但產業技術亟待升級,高端供給有待提高。我省新材料產業門類比較齊全,在國家劃分的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6大類新材料中均有分布,聚氨酯、高性能有機氟、有機矽、先進陶瓷、特種玻璃、高性能玻璃纖維、高性能鋁合金、石墨烯等領域技術水平較高,已形成較好產業規模優勢。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達到166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76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但以初加工產品為主的供給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不足,終端產品、名牌產品、高端產品比例不高,部分新材料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產業鏈條普遍較短,上中下游產業協作配套能力不強。
2.集聚化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但定位不清晰、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仍較突出。通過不斷調整和引導,我省新材料已經形成一定的區域特色。濟南樹脂複合材料、碳化矽半導體材料,青島石墨烯材料、橡膠材料,淄博高性能氟矽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煙臺有色貴金屬新材料、聚氨酯、稀土功能材料,濟寧生物基聚醯胺、石墨烯材料,泰安高性能玻璃纖維,威海碳纖維、生物醫用材料,萊蕪特種合金及粉末冶金材料,聊城聚碳酸酯材料等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已建成省級以上新材料產業園區2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7家。但新材料園區主導產業不突出,低水平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資金、資源優勢,不利於產業的集聚發展。
3.創新取得新突破,但支撐體系不健全等制約瓶頸仍較多。產學研創新體系進一步推進,新材料國家實驗室、國家質檢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科研院所實力顯著提升,在重大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中的促進作用日益突出。現有院士工作站1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7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50餘家。但總體來看,我省新材料產業領域內的創新主體主要為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科研院所技術創新與企業需求、地方產業發展之間的匹配度較低,可產業化的有效科研成果供給不足,企業發展後勁乏力。同時,人才資源總量缺乏和標準、檢測、評價、計量等支撐體系不健全問題依然是制約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專欄1 新材料的定義與範圍
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傳統材料改進後性能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根據材料的物理化學屬性、功能結構特徵和未來發展趨勢,一般將新材料分為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6大門類。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根據新材料發展的階段,提出了三大重點發展方向,分別是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1)先進基礎材料是指具有優異性能、量大面廣且“一材多用”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紡織等基礎材料中的高端材料,對國民經濟、國防軍工建設起著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2)關鍵戰略材料大多具有技術工藝複雜、軍民共用特徵,主要包括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一代光電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先進功能陶瓷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是實現戰略新興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3)前沿新材料具有多學科交叉、創新性和顛覆性較強的特徵,主要包括石墨烯、3D列印材料、超高溫材料、新興功能材料等,是搶占未來新材料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關鍵所在。
(二)面臨形勢。新材料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誌。當前,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複合化、多功能、智慧型化趨勢明顯,開發與套用聯繫更加緊密,更加重視與生態環境及資源的協調發展。
從國際看,已開發國家紛紛制定出台相應的研究開發計畫,竭力搶占新材料技術和產業的制高點。美國提出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光電子材料、微電子材料、耐極端環境材料及半導體材料等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歐盟的戰略目標是保持在航空航天材料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德國把新材料列為9大重點發展領域之首,將納米技術作為科研創新的戰略重點;日本視新材料技術為科技發展的生命線,陸續制定了“納米材料計畫”“21世紀之光計畫”等。從國內看,新材料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在研發、產業化及推廣套用等方面的實力顯著增強,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最佳化新材料產業化及套用環境,推進新材料融入高端製造供應鏈,初步實現我國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性轉變。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紛紛在新材料領域進行重點布局,出台了相關扶持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從省內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另一方面,我省傳統產業規模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加劇,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材料的精深加工率和集成器件的轉化率,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和競爭優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補短板、強優勢、促提升的總體思路,高端定位、對標一流,以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重大裝備、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以突破新材料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為重點,以人才、項目、企業、園區、質量標準為支撐,大力實施人才智力培育、項目創新示範、領軍企業培育、特色集群壯大、質量標準提升等五大專項工程,全面提升我省新材料產業競爭力,為加快推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總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高端一流。定位國內領先、世界一流,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集中快速投入,率先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形成高端引領的市場競爭優勢。
——堅持市場導向。以滿足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政府服務功能,重視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和推廣套用,打通新材料“供”與“需”不平衡的瓶頸,提升高端供給能力。
——堅持集聚發展。支持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引領、先行示範,發揮各自資源稟賦特點,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和同質化競爭。
——堅持綠色低碳。強化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重視新材料研發、生產和使用全過程環境友好性、安全性,以園區化、基地化、專業化、循環化為導向,提高資源利用率,進一步降低污染,促進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安全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新材料創新資源,加強省內外、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併購、引資、引智等方式,提升新材料設計、研發、製造和套用水平,打造開放、共享、共贏的發展新模式。
(三)發展目標。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對全省工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1.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全省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萬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規模保持全國前三,力爭位次前移。重點新材料細分行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占60%以上,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占20%以上。
2.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院士工作站達到2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0家,培育引進高端人才1000名。智慧財產權創造與運用能力明顯提升,創新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新材料產業高端研發力量和水平顯著增強。
3.產業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區域新材料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比重由2017年的19%提高至28%,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打造10個左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全省形成一批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聚集帶。
4.骨幹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自主品牌響、市場競爭力強、綜合效益好的骨幹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的企業50家,100億元以上的15家,千億元以上的2—3家。
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萬億元,創新力、競爭力和帶動力顯著增強,成為我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
三、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前沿新材料。前沿新材料是引領新材料技術發展方向、催生新興產業的孵化器,是實現我省新材料跨越式發展、搶占制高點的突破口。未來五年,我省要將石墨烯、3D列印材料、超高溫材料、新興功能材料等作為前沿新材料的發展重點,力求實現新的突破。其中,對我省具有一定優勢的石墨烯等先進碳材料,要著力提升研發水平,開發中高端產品,加快產業化進程,拓展市場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做大做強;對具有一定基礎但發展水平不高的3D列印材料等,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以龍頭企業為引領,深化產學研合作,提升技術和產品水平,提高競爭力;對尚處空白或起步階段的新興功能材料、超高溫材料等,要盯緊國內外發展趨勢,積極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頂尖技術,形成若干高水平、標誌性前沿新材料企業和產品,打造新材料產業新亮點、新優勢。
石墨烯。重點發展石墨烯粉體、石墨烯薄膜等規模化製備技術,實現對石墨烯層數、尺寸等關鍵參數的有效控制,提高石墨烯基礎材料的產業規模和產品穩定性;加強石墨烯儲能材料、防護塗料、複合材料等開發,促進其在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防腐塗料、導電油墨、導熱散熱器件、輪胎、紡織品、高端環境處理材料、石墨烯潤滑油等產品中的套用,拉長石墨烯產業鏈,壯大產業集聚區。
3D列印材料。重點發展能夠引領增材製造技術大規模套用的高速鋼、模具鋼、不鏽鋼、高品質鈦合金、高溫合金、鋁合金、銅合金等特種合金球形粉末低成本製備技術,研製3D列印專用光敏樹脂、高分子粉末與絲材等高性能專用材料及成型技術,拓展3D列印技術在醫學診斷、快速製造、精密鑄造等領域的套用,加快增材製造產業發展。
超高溫材料。重點發展超高溫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實現硼化物、矽化物、碳化物等新材料的技術突破,占領超高溫陶瓷材料領域的制高點。瞄準航空航天領域及高速高密度動力部件製造業,重點發展鈦基、鎳基等高溫合金、高熵合金,促進軍民融合發展。開發燃氣輪機和航空發動機用高溫合金葉片,完善高溫合金技術體系,打造新的增長點。
新興功能材料。重點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智慧型仿生材料、智慧型感測材料、超材料、液態金屬、新型低溫超導及低成本高溫超導材料、耐極端環境材料等新興功能材料,加快高精尖技術引進和產業化,實現智慧型超導材料產業突破。
專欄2 前沿新材料重點建設內容
石墨烯。建設濟南中英石墨烯產業園、生物質石墨烯項目,青島國家級石墨烯套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石墨烯產品研發製造公共服務平台,濟寧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材料項目等。
3D列印材料。建設青島3D列印創新產業園,支持高性能合金粉末、高分子粉末等3D列印材料相關項目。
超高溫材料。建設濟南硼化鋯和硼化鉿超高溫材料、耐熱高強鋁合金材料,淄博碳化鋯材料,煙臺矽化鉬材料,萊蕪超高溫硼化物材料等相關項目。
新興功能材料。支持先進半導體單晶等相關項目建設,支持新興功能材料相關企業的研發、中試和產業化項目。
(二)關鍵戰略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工業建設的瓶頸。對我省具有優勢的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要進一步拓寬套用領域,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山東新材料品牌,壯大競爭優勢;對有一定基礎但技術水平不高、工藝裝備滯後的新型顯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輕合金材料等,要加快突破技術關和市場關,勇於追趕第一方陣;對尚處在起步階段的先進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鈦合金與特種鋁合金等,要快速推進由設計、研發、引進到生產、套用的發展進程,縮短差距,突破瓶頸,實現產業化規模套用。
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低成本碳纖維、高強高模及功能玻璃纖維、芳綸、聚醯亞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氧化鋁纖維、氮化硼纖維、玄武岩纖維、碳化矽陶瓷纖維等材料;加快纖維及複合材料的智慧型、綠色生產製造技術和耐高溫熱塑性複合材料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拓寬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在工業裝備、高壓氣瓶、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風力發電、海洋和體育休閒領域的套用。
生物醫用材料。重點發展殼聚糖、聚乳酸、聚羥基脂肪酸酯、聚碸、醫用有機矽等材料,支持臨床套用研究和產品開發。圍繞矯形外科和植入體,重點開發可承載骨誘導修復材料、可吸收骨固定產品等;圍繞口腔種植修復,重點開發高生物相容性的口腔種植修復體;圍繞新型心腦血管植介入,重點開發新一代全降解血管支架、人造血管等產品;圍繞中樞神經修復與再生,重點開發可促進脊髓、腦神經等中樞神經修復與再生的材料和產品。推動全降解修復生物複合支架、可吸收組織修復材料、醫用導管、醫用敷料等臨床醫用產品產業化進程。
稀土功能材料。重點發展以釹鐵硼永磁和新型高豐度稀土永磁材料為代表的高性能永磁材料、工業脫硝和汽車尾氣淨化處理等領域用稀土催化材料、非晶合金、新型稀土螢光粉、高性能儲氫材料等。開發高純稀土分離技術,提高產品等級。擴大稀土永磁材料套用領域,提高鈰鋯複合氧化物儲氧能力和使用壽命,加快高性能儲氫材料產業化步伐,提高新型稀土螢光粉的性能指標,形成區域優勢。
新一代光電信息材料。重點發展寬禁帶半導體碳化矽單晶襯底材料及功率器件、氮化鎵晶體、電子信息陶瓷與元器件、積體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高純金屬及合金濺射靶材、高性能單晶銅鍵合引線、覆銅板、增材製造用雷射晶體、大尺寸金剛石單晶材料、金剛石/銅高導熱複合材料、高導熱電子封裝材料、半導體封裝材料、電磁禁止膜、大尺寸非線性光學晶體、射線探測用晶體材料、特種光纖預製棒等產品,提升先進半導體材料、新型顯示材料、高端光電子與微電子材料等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水平。
新能源材料。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用高端正負極及隔膜材料、電解液等,縮小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加大氫燃料電池材料、特種功能氟碳材料、高能量電池用銅箔、高效太陽光譜選擇吸收塗層等材料的研發力度,提升磷酸鐵鋰、三元正極、高能量密度矽碳負極、電池級碳酸鋰、納米碳酸錳、新能源動力電池殼體及鐵鎳基耐蝕合金等材料產業化水平。
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重點發展能源裝備用、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核電主設備用特種合金材料,石化用耐熱耐蝕合金材料,軍工及海工裝備用高功率密度耐熱高強鋁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用高強高導鋁合金、高強高彈銅合金、高性能鎂合金、鈦合金材料,海工裝備用耐腐蝕鈦、銅合金等。積極開發海工與核能用特種焊接材料,發展高端裝備用高強耐蝕鋁合金厚板及蒙皮薄板、超高強高韌鋁合金車身板材、導電型材、特種性能鋁合金及其複合材料等。研發大型產品特種加工工藝及裝備,突破高端特種合金材料純淨化和組織均勻性控制、質量穩定性等技術瓶頸。
先進功能陶瓷材料。重點發展超薄液晶玻璃基板用陶瓷材料、高純超細氧化鋁粉體及透明陶瓷、碳化矽防彈陶瓷、碳化矽蜂窩陶瓷、高純氮化矽粉體、高純氮化鋁粉體、特種陶瓷及複合材料、太陽能瓷磚等功能型或複合型陶瓷產品,提高高溫煙氣和污水處理陶瓷膜材料的製備水平及規模。以國際先進水平為標桿,突破材料設計、批量製備、製備技術集成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專欄3 關鍵戰略材料重點建設內容
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建設濟南新材料產業園,濟寧新材料產業園、綠色尼龍產業基地,泰安玻璃纖維、萬噸芳綸產業園,威海碳纖維產業園、碳纖維創新中心,齊河碳纖維製品開發及套用產業化基地,濱州對位芳綸紙及下游複合材料項目等。
生物醫用材料。建設濟南生物質纖維非織造智慧型製造項目,青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泰安殼聚糖產業基地,威海國家級醫用高分子材料及製品產業基地等。
稀土功能材料。打造淄博、煙臺等稀土功能材料產業基地,推動國產高端產品在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性能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套用。
新一代光電信息材料。建設濟南碳化矽、雷射顯示用材料與器件等半導體產業和光電子產業基地、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項目,依託青島微電子產業園發展顯示、雷射器、毫米波、電力載波通信等專用晶片,建設棗莊高性能軟磁鐵氧體磁芯項目和高性能鍵合引線項目、煙臺特色高端液晶材料產業園、濟寧氮化鎵大功率特殊半導體技術生產項目、德州積體電路用大尺寸矽片產業基地等。新能源材料。建設濟南“中國氫谷”及核電材料、核壓力容器基地,棗莊鋰膜材料生產基地,濰坊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泰安鋰電新材料產業基地等。
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建設淄博鋁鈦金屬材料,煙臺核電裝備用特種合金、貴金屬新材料,泰安高端金屬結構和熔覆材料、強磁材料,威海鎂合金,臨沂新型軟磁材料及電子元器件,德州航空航天新材料,濱州特種輕質合金,菏澤鎂合金等產業基地。
先進功能陶瓷材料。建設淄博熱等靜壓氮化矽軸承球產業化項目、高溫煙氣和水處理陶瓷膜產業化項目,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功能陶瓷新材料產業園,濰坊多元化高性能工程陶瓷基地,臨沂高性能碳化矽陶瓷項目、超純二氧化矽智慧型產業化項目,德州機動車尾氣淨化用超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產業化項目等。
(三)先進基礎材料。先進基礎材料的技術工藝、生產規模及套用水平是衡量工業基礎的重要標誌,是我省新材料建成萬億級產業的基礎支撐。對我省有發展優勢的航空航天鋁材、先進化工材料等,要進一步提升技術檔次和市場拓展能力,保持行業領先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對有一定基礎、發展水平不高的聚酯纖維、高性能軌道交通用鋼等,實行專項引領和全面扶持,促進發展提升,儘早達到優勢產業水平;對尚存短板的輕合金晶種材料、超強功能纖維等,要鼓勵企業對標國際、定位高端、敢於投入,發揮後發優勢,勇於爭先領跑,形成新的增長點。
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重點發展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高強耐熱鋁合金材料、特種有色晶種材料、新型鋁合金複合材料等。開發高強鑄造鋁合金汽車零部件、高強高導銅合金、耐蝕銅合金管材、高純壓延銅箔等。開發高性能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等有色金屬粉末冶金材料。開發高性能鑄造鎂合金及高強韌變形鎂合金及製備技術、低成本鎂合金及加工技術,推進鎂合金在汽車零部件、軌道列車、電子等領域的套用。
先進紡織材料。重點發展再生聚酯纖維、原液著色纖維、導電纖維、石墨烯改性纖維、阻燃纖維等功能纖維產品。加快甲殼素纖維、海藻纖維、麻漿纖維、聚乳酸纖維,阻燃、高濕模量再生纖維素纖維等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質纖維產業化進程。加強調溫、導電等功能纖維及其智慧型紡織品一體化開發。突破綠色製漿及漿纖一體化產業化技術、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專用漿製備及“溶解—紡絲—溶劑回收”的產業化關鍵技術。
先進化工材料。重點發展有機氟、有機矽、聚氨酯、高吸水性樹脂材料、聚碳酸酯、烯丙基類樹脂、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特種工程塑膠、特種橡膠、電子化學品及封裝材料、高端綠色助劑、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聚烯烴專用料、海工裝備用聚脲系列防腐塗料、海水淡化用特種膜等化工新材料,推進產業化進程,形成特色園區。開發高性能潤滑油脂、環保型水性塗料、農藥中間體等量大面廣精細化產品,深入對接下游細分需求市場,不斷鞏固提升相關領域的領先優勢。
先進鋼鐵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海工鋼、超高強韌汽車用鋼、高性能軌道交通用鋼、超級鐵素體不鏽鋼、高氮奧氏體不鏽鋼、超級雙相鋼、先進裝配式建築用鋼等鋼鐵新材料。提高金屬粉末的制粉水平和能力,開發新型粉末冶金零部件製備技術,提高汽車結構件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比率,扭轉鋼材精深加工產業規模不夠、競爭力不強的局面。
專欄4 先進基礎材料重點建設內容
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圍繞航空航天、高鐵、軍工等領域,加快先進有色金屬材料核心技術與關鍵產品研發,支持日照稀有金屬高科技產業園、濱州輕質高強新材料循環經濟示範園等相關高端項目建設。
先進紡織材料。建設濟南石墨烯改性纖維項目,濰坊新型纖維智慧型織造材料基地、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和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智慧型製造項目,濟寧生物基聚酯醯胺項目,泰安新型生態有機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項目等。
先進化工材料。建設聚碳酸酯、烯烴、芳烴、綠色增塑劑醇、聚甲醛、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等。
先進鋼鐵材料。建設高性能海工鋼、超高強韌汽車用鋼、高性能軌道交通用鋼、高品質家電系列用鋼、永磁鐵氧體、高端不鏽鋼等項目和生態產業園。
四、實施路徑
按照建設新材料產業強省的目標定位,聚焦聚力人才、企業、項目、園區等關鍵要素,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堅持政府引導、行業協同、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智庫支持,組織實施好五大專項工程,推動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新材料人才智力培育工程。採取政府引導、企業激勵等舉措,既引進“高精尖缺”境外人才,又注重培養本土專業人才,打造千人新材料高端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在創新能力提升中的核心作用。
搭建人才培養平台。按照聚集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的原則,依託重點骨幹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產業聯盟、協會等,推進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創新中心、公共實訓基地等創新平台建設。
抓好人才隊伍培養。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新材料優勢產業,依託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研發中心和知名企業,實施新材料高端人才培養計畫,每年選派一批中青年技術骨幹進行培訓、交流和觀摩學習,加快人才隊伍成長。
加快人才匯聚速度。支持企業開發利用國際國內人才資源,完善更加開放靈活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依託知名企業和重點項目,採取項目聘用、技術入股等形式,大力引進一批高端新材料專業人才,形成特色新材料開發團隊。依託“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和“外專雙百計畫”等重大引才工程,遴選引進一批亟需的新材料高層次人才;鼓勵符合條件的海外新材料專業人才申報國家人才計畫,引導高層次新材料專業人才加速向企業集聚。支持有實力、有條件的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到已開發國家建立研發基地、開放實驗室、科技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等,引進使用離岸創新人才。
(二)新材料項目創新示範工程。在基礎條件好、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效果明顯的重點領域,支持培育30個左右在國內同行業居領先水平的新材料研發套用項目,促進全省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
推進自主創新示範。聚焦前沿新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先進基礎材料三大領域,以行業骨幹企業為主體,瞄準本行業關鍵技術,以國際、國內技術領先,打破國外壟斷、替代進口為目標,開展自主創新試點項目建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在新材料行業具備話語權的單項冠軍企業。
推進協同創新示範。鼓勵新材料企業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上游研發機構及下游套用企業,針對行業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建立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協同創新的政策機制,建設新材料套用示範線,提高專用生產裝備自主保障能力,推進新材料全產業鏈協同創新。
推進創新平台建設示範。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努力完善新材料創新鏈條薄弱環節,在新材料產業聚集區打造若干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大數據與雲計算理論設計平台、新材料測試評價平台等創新載體,滿足新材料產業發展需求,為新材料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遴選推薦、組織實施、驗收評估等提供第三方服務和決策支撐。
(三)新材料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圍繞聚氨酯、碳纖維、航空航天鋁材、殼聚糖、碳化矽、海藻纖維、高吸收性樹脂等我省新材料優勢領域,大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領軍企業,聚焦專業細分領域創新提高,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
建立領軍企業庫。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發展潛力好的新材料骨幹企業,建立新材料領軍企業庫。對入庫企業在研發平台建設、重大技術攻關套用、高端人才引進培育、創新政策落實、產學研合作、智慧財產權管理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服務。
發布年度新材料領軍企業50強。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入庫企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情況,發布年度新材料50強領軍企業名單,樹立標桿,營造氛圍,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推薦領軍企業申報國家和省重點項目。支持領軍企業申報國家重大專項、技術改造、省產業轉型升級等各類政策支持項目。鼓勵和引導領軍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戰略性基礎設施、戰略性主導產業、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
支持領軍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市場為導向開展聯合重組,打造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鼓勵領軍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聯合、爭取國家重大項目布局等方式,加快縱向延伸、橫向聯合、跨越發展。
專欄5 新材料領軍企業重點領域和方向
聚氨酯:發揮我省現有MDI產業鏈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集聚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碳纖維:建設以威海為龍頭的世界級軍民兩用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基地,加快領軍企業培育壯大,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碳化矽半導體材料:建設以濟南、德州等為主的碳化矽半導體材料供應基地,形成1—2家“獨角獸”企業。
高吸收性樹脂:以我省高吸收性樹脂骨幹企業為依託,發揮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標準的引領作用,建設全球領軍企業。
航空航天鋁材:以我省航空航天鋁材骨幹企業為支撐,擴大產銷量及認證範圍,加速培育壯大領軍企業。
質子交換膜:以我省骨幹企業為支撐,推動質子交換膜材料在新興功能產品、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進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殼聚糖纖維:以我省殼聚糖纖維骨幹企業為依託、以高端醫療產業為引領、以高檔醫藥衛生產業為支撐,打造千億級殼聚糖產業鏈。
海藻纖維:以青島海藻纖維材料產業化基地為引領,鼓勵骨幹企業開發天然高阻燃、天然抗菌的海藻纖維,建成萬噸級高強度海藻纖維生產線。
高檔納米級鈦酸鋇:以淄博、東營等骨幹企業為依託,加快實現高檔納米級鈦酸鋇功能陶瓷材料在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現代高科技行業細分領域的規模化套用,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領軍企業。
長鏈二元酸:以濟寧新材料產業園為依託,提升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產品在塑膠、塗料、生物醫藥領域的套用規模與範圍,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四)新材料特色集群壯大工程。依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整體布局,推動新材料產業協調發展、錯位發展,構建競爭有序的新材料產業整體格局。堅持“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提升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引領區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推動優質資源向聚集區集聚,做大總量、提高質量,以點帶面輻射全省,發揮示範聚集效應。
石墨烯特色產業集群。以青島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依託,以國家火炬石墨烯及先進碳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山東省石墨烯示範基地等一批石墨烯產業先行區和示範區為載體,建立區域合作、地區聯動、協同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石墨烯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鼓勵支持研發機構與石墨烯生產套用企業聯合承擔研發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突破製備、套用和產業化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設高水平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著力打造青島、濟寧等國家級石墨烯技術研發及產業套用創新示範基地,形成核心引領、集聚發展的開創性局面。
碳化矽半導體產業和光電子產業集群。以濟南、德州等為中心,重點發展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晶體、智慧型製造用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外延材料和納米級鈮酸鋰單晶薄膜材料等光電子材料,完善器件製造與終端套用環節,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碳化矽半導體產業和光電子產業集群。
高端金屬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依託煙臺、濱州、聊城3大鋁產業聚集區,加快形成“能源—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鋁材精深加工”產業鏈。瞄準汽車、航空航天、消費電子、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中高端鋁型材產品供給,打造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鋁產業集聚區和創新高地。加快鋼鐵產能向日—臨沿海先進鋼鐵製造產業基地和萊—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轉移,重點發展高端精品鋼、特鋼和不鏽鋼,拉長鋼鐵產業鏈,提升產品品質,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鋼鐵產業集群。
氟矽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以省內高校在有機矽材料、有機氟材料領域的學科優勢和國家首個含氟功能膜材料重點實驗室為依託,以重點企業為支撐,發展有機矽新材料上游產業基地,完善從螢石初加工到功能膜材料產業鏈條,打造淄博氟、矽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帶動濰坊矽酮膠產業集群、有機矽助劑和有機矽醫療製品等中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推動軍用有機矽材料技術民用化,大力推進有機矽材料在高鐵、核電、船舶等領域中的關鍵材料國產化替代及新套用探索,打造上下游協同發展的有機矽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
高性能碳纖維特色產業集群。以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為依託,以威海碳纖維產業園為載體,搭建產學研創新平台,增強碳纖維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家級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完善從碳纖維、織物、預浸料到複合材料製品的生產、檢測、回收產業鏈條,實現碳纖維產業產值從百億元到千億元的升級跨越,建成品種豐富、質量高端、技術領先的高性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集群。
高端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以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發揮我省聚氨酯、聚碳酸酯、高性能樹脂等化工新材料現有優勢,重點在企業核心技術和市場開發上實現突破。支持煙臺建設世界級化工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區,魯西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等國家級高端石化產業園區,推進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建設,形成全國領先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集聚區。
稀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淄博、煙臺、濟寧等市稀土企業大力提高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套用器件產業化水平,突破新型軟磁複合材料產業化技術瓶頸,鼓勵擴大新型磁性複合材料的套用領域,構建“先進磁性材料—電機及電力電子器件—智慧型機器人套用”的產業化體系,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突出抓好以上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的基礎上,支持各市圍繞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陶瓷等有基礎、有潛力、有特色、市場容量大的新材料領域,建成一批新材料產業聚集區。
(五)新材料質量標準提升工程。充分發揮質量、標準、認證、品牌培育等對新材料發展的促進作用,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全面提高新材料產業競爭能力。
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落實國家新材料標準領航行動計畫,積極推動我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提高新材料領域“山東標準”水平。重點提升關鍵材料的環境適應性、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等共性質量指標的檢驗檢測能力,加強國家海洋設備中心、國家再製造質檢中心、國家銅鋁(有色金屬)質檢中心、國家碳纖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提升新材料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和水平。
完善認證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大認證推廣力度,鼓勵更多新材料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和發展需要,開展自願性認證活動。推動新材料領域開展“泰山品質”認證,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及綠色產品認證,提升新材料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檔次。
推動質量技術創新。積極對接國家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台,積極融入國家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發平台。組織開展新材料行業工藝最佳化行動,提升關鍵工藝過程控制水平。組織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攻關,推廣採用先進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支持新材料企業提高質量線上監測、線上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
加強品牌高端化培育。優先支持培育品牌企業爭創中國工業大獎、中國質量獎。積極鼓勵新材料企業申報省長質量獎、山東名牌產品。支持新材料重點企業對標國際標桿,樹立一批質量標桿和品牌,引領企業品牌高端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創新支持力度。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一系列財政政策,強化財政體制引導,突出財政扶持重點,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利用各級各類財政資金,加大投入、集中攻關、合力突破,支持首投世界級領先前沿新材料項目和技術。落實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及企業研發投入後補助等財稅優惠政策。發揮省新材料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通過引導基金注資和市場化募集,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完善新材料首批次套用保險補償機制,降低下游用戶使用風險,促進新材料市場培育。
(二)加快重點領域新材料推廣套用。緊緊圍繞打造萬億級新材料產業和滿足國民經濟及重大工程需求,選擇一批產業發展急需、市場潛力較大且發展水平較好的新材料,編制發布推薦套用目錄。組織新材料產用對接會,發揮“好品山東”、山東工業雲創新服務平台等作用,搭建新材料產業供需對接平台,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優勢互補與協同合作。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切實抓好大企業建鏈,關鍵配套項目補鏈,產業集群延鏈,最終實現產業強鏈。推進新材料裝備生產企業與材料生產企業聯合攻關,突破關鍵工藝與專用裝備制約,加快新材料技術成果產業化和規模化套用,提高新材料的供應保障能力。
(三)推進新材料軍民融合發展。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軍用新材料研製與生產,鼓勵優勢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加強軍民共用材料研究,推進軍用關鍵材料進口替代行動,提升軍用關鍵材料技術水平和產業能力。發揮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駐魯軍工單位的技術優勢,推動軍用技術向民用的轉化。向具備資質企業提供武器裝備對新材料的需求信息,向軍工用戶推薦民口單位新材料產品,推動新材料領域軍民資源共享。
(四)深化新材料對外交流合作。加強國際新材料創新合作和政策法規等信息引導,支持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新材料產業人才團隊、技術資本、標準專利、管理經驗交流合作。支持省內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大型國際新材料科技合作計畫,鼓勵國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省設立新材料研發中心和新材料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加強與新材料產業發達省市的園區、企業交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特色,形成戰略發展同盟,實現地區錯位、協同發展。
(五)加強新材料服務能力建設。加強新材料行業管理服務隊伍建設,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新材料行業監測分析,及時發布新材料產業政策信息,引導、促進新材料產業規範、有序發展。協調推進重點新材料領域建立以資本為紐帶、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共同參與的產業聯盟。培育發展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發揮新材料產業協會作用,開展新材料技術、諮詢、融資、信息、檢測、標準等服務。建立新材料產業發展智庫,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搭建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動智庫研究與政府決策、企業發展良性互動。
(六)強化新材料發展統籌協調。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成立省新材料產業協調推進工作專班,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統籌,加強新材料產業政策、發展規劃與科技、財稅、金融、商貿等政策協調配合,強化各部門專項資金和重大項目的溝通銜接,推動解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建立新材料產業發展推進評價機制,對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規劃落實、項目實施、政策執行、工作推進等情況進行調度、評估和修正。
各市要把發展新材料產業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本地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舉措和要求落到實處。各部門要圍繞自身職能,抓好規劃相關工作的落實。對規劃落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研究提出解決辦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