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呂劇院(山東省呂劇團)

山東省呂劇院

山東省呂劇團一般指本詞條

山東省呂劇院是中國八大紅旗院團之一,以表演中國八大地方劇種之一的呂劇為主,有近七十年歷史。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山東省地方戲曲研究室,1953年正式成立山東省呂劇團,1990年改團建院。劇院自成立以來出現了郎鹹芬李岱江、林建華等一大批藝術家,湧現出了《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等著名劇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呂劇院
  • 外文名:The Shandong Opera Theatre
  • 原名:山東省呂劇團
  • 成立時間:1950年
  • 著名藝術家郎鹹芬、林建華、李岱江
  • 劇目:《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等
  • 地位:全國八大紅旗院團之一
歷史變遷,劇院名人,老藝術家,作曲編劇,青年藝術家,演出劇目,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後,呂劇劇種簡介,建院至今獲獎實錄,

歷史變遷

1950年,山東省地方戲曲研究室成立,駐濟南市經二路緯三路,這一時期演出了呂劇傳統戲《小姑賢》、《井台會》、《王定保借當》等,林建華、李漁等主演。
庵堂認母庵堂認母
1952年6月改為山東省人民劇團。
1953年改為山東省歌劇團,同年11月改為山東省呂劇團,這一時期改編了新《李二嫂改嫁》,新排演了《借年》、《龍鳳面》等劇目,郎鹹芬李岱江、林建華、王俊英、劉艷芳等主演。
1972年山東省呂劇團遷入歷下區文化東路。
1985年山東省呂劇團遷至解放路29號,此後編排了《畫龍點睛》、《醉青天》、《石龍灣》等劇目,高靜李萍董家嶺李肖江等主演。
1990年改建為山東省呂劇院,此後編排了《補天》、《百姓書記》、《回家》等劇目,焦黎蓋勇呂淑娥等主演。
藍橋會藍橋會

劇院名人

老藝術家

呂劇院自建院以來,湧現出在全國享有盛譽的藝術家郎鹹芬、林建華、李岱江,以及王俊英、楊瑞卿、李公綽、錢玉玲、常蘭、劉艷芳、沈濤等著名演員。

作曲編劇

擁有尚之四劉梅村等老一代名導演和張斌李漁、蘇智、武韜等著名作曲家,及何偉等舞美設計家。新時期,劇作家趙福朋、導演王世元、陳貽道、孫傑、作曲家欒勝利等,他們作品多次榮獲全國和省級大獎。

青年藝術家

同時劇院也造就了一批卓有才華的中青年演員,如梅花獎獲得者高靜、中國戲劇節表演獎獲得者李萍、中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優秀主角獎”獲得者董家嶺焦黎文宗哲、馬林。“優秀配角獎”獲得者李肖江胡靜華、常兆玉、郭愛琴、黃繼森、李紅、朱廣友等,劇院擁有頗具實力的樂隊、舞美隊,他們正在以新的姿態在新世紀創造更輝煌的業績。
管得好管得好

演出劇目

改革開放前

劇院排演各類劇目五百餘出,建團初期現代戲《李二嫂改嫁》曾風靡全國,在第二屆華東地區戲曲會演中榮獲演出、劇本、導演、音樂、表演等多項大獎,成為全國演出現代戲的“八大紅旗院團”之一。代表劇目:《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牆頭記》、《龍鳳面》、《玩會跳船》、《借年》、《蔡文姬》《借親》等,幾十年來,久演不衰。其中《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借年》、《兩隴地》、《半邊天》《管得好》等劇目被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得到廣泛的好評。
劇院曾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1959年郭沫若同志看過劇院演出的《借親》後,當場揮毫題詩——“東風送暖百花香,開滿芙渠韻滿塘。一片清芬無限意,大明湖畔柳絲長。”對呂劇大加褒獎。
劇院長期活躍在工廠、農村、部隊等基層,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1990年赴香港演出載譽而歸,曾出訪過英國、俄羅斯、台灣等地,接待過來自澳大利亞、日本、冰島、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朋友,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做出貢獻。
演員奔赴前線演員奔赴前線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以來,呂劇又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先後推出新編歷史劇《畫龍點睛》、傳統戲《莊戶皇帝》、《醉青天》,現代戲《山高水長》、《軍嫂》、《石龍灣》、《苦菜花》、《書記大姐》、《大地軍魂》、《補天》等優秀劇目,尤其是大型現代呂劇《補天》一經上演便在全國迅速走紅,榮獲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大型現代戲《石龍灣》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第三屆“文華新劇目獎”、 “文華編劇獎”、 “文華音樂創作獎” 、文華表演獎,該劇還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大型現代戲《苦菜花》獲文化部頒發的第八屆“文華大獎”、 “文華劇作獎”、 “文華音樂創作獎”,著名表演藝術家郎鹹芬扮演的主要角色母親,獲“文華表演獎”。《苦菜花》劇本還榮獲1998年度“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 “優秀演出獎”、“優秀編劇獎”、 “導演獎”、“作曲獎”、“舞美設計獎”、“優秀表演獎”、“表演獎”。該劇在第六屆全國藝術節上榮獲演出金獎。

呂劇劇種簡介

呂劇是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它是由山東琴書發展而成的劇種。琴書是流傳於老黃河下游一帶(河南、江蘇、安徽、山東)的一種說唱藝術,稱山東琴書。山東琴書的曲調多系民間小調,俗令小曲,旋律優美,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琴書演唱都是兩人以上對口說唱,邊唱邊演奏樂器。並在說唱的故事裡擔當角色,民眾稱它為“坐腔揚琴”。這種形式保留至今約二百多年的歷史。
本世紀初,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時家村藝人時殿元,把原先坐唱的劇目《王小趕腳》用民間“跑驢”形式演成小戲受到民眾歡迎。演出範圍日益擴大,在膠東、魯北一帶擴展開來,劇目也越演越多。民間藝人由唱琴書發展成了演小戲,民眾稱之為“琴戲”,也稱“化妝揚琴”。每逢春節、集市、廟會,藝人們便搭班演出。最早的流動小戲班來自山東廣饒、博興。隨著濟南商業的發展,化妝揚琴進入了濟南。之所以叫呂劇,說法不一。 因其主要伴奏樂器墜琴演奏時上下捋弦幅度較大,故稱其捋戲;還有的說因其首演《王小趕腳》,劇中有跑驢的情節,故眾人稱其為驢戲;再有種說法是因其前身為琴書,琴書演員多為夫妻同台,演出劇目又多是表現夫妻鬥嘴、男女定情之類的“兩口子戲”兩口為呂,故稱呂劇。
呂劇唱腔具有說唱音樂的風格。曲調質樸、優美、靈活。基本曲調有板腔體 的“四平”、“二板”、“反調四平”及“鋪地錦”、“娃娃調”等數十種曲牌。其表演樸實、自然,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呂劇劇目多取材民間生活,以生動活潑的民眾語彙為劇種台詞,先天具備表現現實生活題材的優勢。

建院至今獲獎實錄

1954年9月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參演劇目《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當》、《小姑賢》;展演劇目《井台會》。
《李二嫂改嫁》榮獲優秀演出獎,劇本一等獎,音樂改革一等獎、導演一等獎、舞美設計一等獎。
演員郎鹹芬王俊英分別榮獎表演一等獎。
楊瑞卿、韓武、李筱玲、武韜榮獲表演三等獎。
王定保借當》榮獲演出獎,
演員錢玉玲榮獲表演二等獎,
沈濤、常蘭、李公綽榮獲表演三等獎。
《小姑賢》榮獎演出獎,
演員林建華榮獲表演二等獎,李岱江榮獲表演三等獎。
獲獎年月:1954年11月
1956年省第二屆戲曲會演《迎春曲》榮獲一等演出獎。
林建華榮獲表演一等獎,李岱江榮獲表演二等獎。
1957年長春電影廠拍攝的《李二嫂改嫁》戲曲片,被評為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頒獎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197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姊妹易嫁》榮獲創作一等獎、演出二等獎。
《借年》榮獲創作三等獎、演出二等獎。
1980年省直青年演員會演中高靜、房玉梅、馬曉琳、鄧淑麗、鮑少華、趙東波、胡宗龍、榮獲表演二等獎。
高寧、李紅、黃繼森、張傳根、左偉、米有餘榮獲表演三等獎
《李二嫂改嫁》榮獲演出獎
伴奏員:耿佃文、孫世泉榮獲獨奏二等獎
李岱江、劉艷芬、楊瑞卿、郎鹹芬、王俊英、錢玉玲、張立鑫榮 獲輔導獎
1982年省戲劇月演出《孿生姐妹》高靜、文宗哲榮獲表演獎
《嬰翠》榮獲劇本改編獎
王世元 、趙福朋榮獲優秀導演獎
欒勝利榮獲優秀音樂設計獎
賀偉、吳立成榮獲優秀舞美設計獎
翟仲來榮獲燈光設計獎
戴文秀化妝優秀設計獎
趙玲服裝設計獎
樂隊榮獲優秀伴奏獎
鄧淑麗榮獲優秀表演獎
米有餘、於慶昌榮獲表演獎
1984年省戲劇月演出《香蒲》
欒勝利榮獲作曲獎
王書銘榮獲布景製作獎
李岱江鄧淑麗榮獎表演獎
樂隊榮獲優秀伴奏獎
1985年省呂劇青年演員比賽
高靜獲一等獎 高寧獲二等獎
鄧淑麗獲一等獎 馬曉琳獲二等獎
李肖江獲二等獎 李萍獲二等獎
房玉梅獲二等獎 王媛媛獲二等獎
三等獎:董家嶺 趙東波 米有餘 李軍 黃繼森 郭愛琴
《李二嫂改嫁》、《嬰翠》獲優秀演出獎
1986年山東省第二屆戲劇演出月
畫龍點睛》獲優秀演出獎
王世元、錢玉玲獲優秀導演獎
欒勝利獲優秀作曲獎
董家嶺 獲優秀表演獎
李肖江獲優秀表演獎
於慶昌獲表演獎
王媛媛獲表演獎
裴永寬獲最佳配角獎
於少飛、高振遠獲舞美設計獎
趙玲獲優秀服裝設計獎
代文秀獲優秀化妝造型獎
此劇曾獲文化部、中國劇協頒發優秀劇本獎
1987年全國呂劇中青年演員錦秀川杯廣播大獎賽
吳萍獲優秀演員獎
董家嶺 獲優秀演員獎
1989年在山東省第二屆藝術節《山高水長》
孫永猛、趙福朋、王希永獲劇本二等獎
陳貽道、孫傑獲導演二等獎
欒勝利獲作曲一等獎
劉元聲、高振遠獲舞美設計二等獎
郎鹹芬獲演員一等獎
吳萍、馬曉琳獲演員二等獎
李慶友、董家嶺獲演員三等獎
省呂劇院樂隊獲優秀伴奏集體獎
1989年6月郎鹹芬演唱灌制的呂劇《李二嫂改嫁》唱片,
盒帶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
1990年省直藝術團體青年演出比賽
李萍獲表演一等獎
董家嶺獲表演一等獎
張建業獲表演一等獎
李肖江獲表演二等獎
劉風雪獲表演二等獎
孫錦琳獲表演二等獎
李燕獲表演二等獎
文宗哲獲表演三等獎
馬曉琳獲表演三等獎
杜慶凱獲表演三等獎
張青獲表演三等獎
孫世泉獲演奏三等獎
1992年創作的《石龍灣》榮獲山東省優秀演出劇目獎
劇目《石龍灣》劇目《石龍灣》
孫傑獲導演獎。
欒勝利獲作曲獎
高靜、李肖江、劉風雪獲表演獎
1992年《石龍灣》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獲第三屆文華獎“文華新劇目獎”
李應該、吳華寧獲“文華編劇獎”
欒勝利獲“文華作曲獎”
高靜獲“文華表演獎”
1995年第五屆山東省藝術節
《軍嫂》獲優秀演出獎
趙福朋獲編劇一等獎。
孫傑獲導演一等獎。
欒勝利獲作曲一等獎。
梁益強、高振源或舞美設計一等獎。
李萍獲表演一等獎。
同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特別獎。
1996年山東省呂劇會演中
苦菜花》獲劇目一等獎
翟劍萍、孟令河、徐世起獲編劇一等獎
王世元、孫傑、陳貽道獲導演一等獎
欒勝利、丁博民獲編曲、配器一等獎
梁益強、高振遠獲舞台美術一等獎
郎鹹芬獲最佳演員獎
李萍獲表演一等獎
文宗哲獲表演二等獎
高靜獲表演二等獎
焦黎獲表演二等獎
譚連華獲表演二等獎
董家嶺獲表演二等獎
呂淑娥獲表演二等獎
張建業獲表演三等獎
1996年10月山東省呂劇會演中
《紅花椒、綠山崗》獲劇目二等獎
張彭、王其德、趙福朋獲編劇二等獎
陳貽道獲導演二等獎
欒勝利獲編曲、配器二等獎
寇斌獲舞台美術二等獎
高靜獲表演一等獎
文宗哲獲表演一等獎
吳萍獲表演二等獎
常兆玉獲表演二等獎
王媛媛獲表演二等獎
朱廣友獲表演三等獎
付煥濤獲表演三等獎
馬曉琳獲表演三等獎
1997年山東省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賽
董家嶺、焦黎 李燕獲金獎
杜慶凱獲銀獎、宋慧玲獲銅獎
1998年7月《苦菜花》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獎“文華新劇目獎”
翟劍萍、孟令河、徐世起獲文華劇作獎
欒勝利、丁博民獲文華音樂創作獎
郎鹹芬獲文華表演獎
1999年8月《苦菜花》參加中國第六屆戲劇節
獲首屆中國曹禺戲劇獎(紅牆杯)優秀劇目獎
翟劍萍、孟令河、徐世起獲優秀編劇獎
王世元、孫傑、陳貽道獲導演獎
欒勝利、丁博民獲音樂獎
梁益強、高振遠獲舞美獎
郎鹹芬獲優秀表演獎
高靜、李萍獲表演獎
1999年電視連續劇《苦菜花》榮獲戲曲電視“飛天獎”三等獎
2000年10月《苦菜花》參加南京中國第六屆藝術節該劇獲金獎,同年獲“文華大獎”
2001年6月第七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
《書記大姐》獲劇目一等獎
趙福朋獲編劇二等獎
欒勝利、張玉珍、梁士俊、車培琛獲作曲一等獎
魏鳳海、張書波獲燈光設計獎
李萍獲一等獎
文宗哲獲二等獎
焦黎獲二等獎
譚連華獲二等獎
李肖江獲二等獎
2001年6月第七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
《莊戶皇帝》獲劇目二等獎
趙福朋獲編劇二等獎
呂淑娥獲一等獎
朱廣友獲一等獎
付煥濤獲一等獎
2001年4月全省戲曲青年演員會演
張建業獲一等獎
李燕獲一等獎
杜慶凱獲一等獎
呂淑娥獲二等獎
姜建國獲二等獎
閆虹獲二等獎
孔令文獲二等獎
蓋勇獲二等獎
魏琳獲二等獎
2001年11月高靜獲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2年7月全國戲曲精品折子戲評比展演暨
‘芙蓉王’杯青年戲曲演員大賽
我院參演的折子戲《玩會跳船》蓋勇同志獲三等獎
2003年9月中國戲曲紅梅獎山東賽區選拔賽
榮獲一等獎:
姜建國、李燕、魏琳、許志江、王全壽、閆虹、蓋勇、
孔令文、孫學鳳榮獲二等獎:
劉愛群、張青、姚潔、徐麗、查濤、楊柳、張娜、
李婷婷、張鷹、楊曉梅榮獎三等獎:
李莎、王江富、劉冬冬、彭小潔、姜佩佩、劉麗娜、王月、鄒璐、王祥入、衛蔚、王瑛、彭莉媛、李帥、張雪妮、吳建軍、邵晶、李艷紅
2003年12月首屆“中國戲曲演唱大賽紅梅獎”(鄭州)
李燕榮獎金獎 姜建國榮獲銀獎
2004年4月中國戲曲現代戲優秀保留劇目展演(常州)
《李二嫂改嫁》榮獲“突出貢獻獎”
郎鹹芬榮獎“個人突出貢獻獎”
《補天》榮獲“優秀演出獎”
高靜、馬曉琳在《李二嫂改嫁》演出中獲“優秀主角獎”
黃繼森、朱廣友、李紅、胡靜華、郭愛琴在《李二嫂改嫁》中獲“優秀配角獎”
焦黎、高靜、文宗哲、董家嶺在《補天》演出中
獲“優秀主角獎”
常兆玉、李燕、孔令文、李肖江在《補天》演出中獲
“優秀配角獎”
2004年7月全省呂劇中青年演員比賽
杜慶凱、孔令文、張建業、李燕、孫學鳳、李肖江、
胡靜華榮獲一等獎。
張青、衛蔚、呂淑娥、姚潔、許志江、付煥濤、查濤、
邵晶、楊曉梅榮獲二等獎。
王瑛、王祥入、李莎、劉麗娜、姜建國、南棟、蓋勇、扈文亮、彭莉媛、譚連華榮獲三等獎。
2004年9月中國戲曲紅梅獎(北京)
孫學鳳《搬窯》獲表演銀獎,張青《情勾》獲表演銀獎。
林光輝《洪湖人民心愿》獲二胡獨奏銀獎,曲偉華《天山風情》獲二胡獨奏銀獎。
2004年10月第八屆山東文化藝術節
呂劇《補天》榮獲藝術大獎
劉桂成獲編劇一等獎
盧昂獲導演一等獎
欒勝利獲作曲(音樂設計)一等獎
徐海珊、梁益強獲舞美設計一等獎
朱光武、魏風海獲燈光設計一等獎
張寧獲服裝設計獎
劉志明、鄭秀麗獲化妝設計獎
樂隊獲伴奏獎
演員高靜、焦黎、董家玲、文宗哲榮獲表演一等獎
馬曉琳、常兆玉、李肖江、李燕、孔令文、胡靜華
榮獲表演二等獎
呂劇《醉青天》獲演出獎
劉桂成獲編劇一等獎
梁士俊獲作曲(音樂設計)二等獎
盧緒峰、張書波獲燈光設計二等獎
演員:許志江、付煥濤獲表演一等獎
王全壽、張青獲表演二等獎
杜慶凱、姜建國獲表演三等獎
2005年1月
《補天》榮獲中國十大演出盛事“優秀獎”榜首
2005年11月
《補天》榮獲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十大精品劇目實現了山東入選精品工程零的突破
2006年12月
《畫龍點睛》榮獲全國地方戲會演演出一等獎。
2007年9月
林光輝 孔令文榮獲中國戲曲“紅梅金華”
楊曉梅 榮獲中國戲曲“紅梅花”
中國戲曲紅梅獎山東賽區選拔賽
中國戲曲紅梅獎山東賽區選拔賽
董穎新 傅煥濤 魏琳 姜建國 閆虹 蓋勇 張青、榮獲一等獎
孫學鳳、王全壽、查濤、韋蔚、李莎、楊柳、榮獲二等獎
姚潔、徐麗、李婷婷、張鷹、姜佩佩、王月、李帥、張麗
張雪妮、邵晶、榮獎三等獎
2007年11月
《畫龍點睛》榮獲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文華新劇目獎”
孫悅遐榮獲“文華編劇獎”
欒勝利榮獲“文華作曲獎”
董家嶺 龔魯陽榮獲“文華表演獎”
劉風雪榮獲“觀眾最喜愛的演員獎”
2007年11月
焦黎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13年
呂淑娥獲第二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百姓書記》獲文華大獎
傅煥濤獲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2015年
《回家》獲中國戲曲學會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