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呂劇

作為一個地方小劇種,在全國本沒有多大的文化影響力

翻一翻改革開放以前的資料,你會發現,基本上都是這樣介紹的:山東省廣饒縣牛莊,由時殿元(1863年-1948年)、譚明倫、薛金田等人創辦。濱州市的博興縣辦起了小戲節,而且還由官方出面把一個地名改為呂藝鎮。
  濱州呂劇
濱州呂劇濱州呂劇

現今的東營區牛莊鎮,在東營市成立以前歸屬山東省惠民地區廣饒縣管轄,所以,如今的濱州(市)不能等同於原來的惠民(地區),如今的惠民(縣)也不能等同於原來的惠民(地區)。此外,博興的演唱班子還是時殿元的“共和班”在廣饒、博興、張店、昌樂、濰縣和膠東諸縣演唱之後逐漸興起的勢力,按順序應在時殿元之後才對。因此,
作為一個地方小劇種,在全國本沒有多大的文化影響力,然而如同孫武故里本在廣饒,而濱州的惠民縣卻辦起了孫子文化節,濱州的博興縣卻以呂劇發源地的名義辦起了小戲節。博興是呂劇的發祥地,呂劇在這裡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伴隨著以《李二嫂改嫁》、《小姑賢》、《借年》等為代表的新劇目在全國範圍的廣泛流傳,呂劇在這片土地上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人人都哼唱上幾句。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其他文化形式的不斷出現,特別是廣播電視網路等傳媒載體的蓬勃發展,人們對文化的汲取呈現多元化、多渠道的特點。受此影響,濱州市呂劇團、濱州市京劇團幾乎同時陷入了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