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簡介
少林永化堂,全稱是祖庭
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屬於祖庭少林寺十八個門堂之一,創立於明朝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開山祖師是明朝欽命祖庭少林寺傳曹洞正宗第26代
嗣祖沙門、住持大和尚、因精通禪武醫學而被譽為僧中之傑的
無言正道禪師。
少林永化堂,舊址在
少室山北麓的少溪河南岸,與少溪河北岸的祖庭
少林寺常住院隔河相望;新址在少室山南麓的
少室寺(古名少室庵)東隔壁,與少室山北麓的祖庭
少林寺常住院隔山相望。因此,少林弟子們自古稱它為
少林南院。
少林永化堂,在開堂之初,不但所有的殿堂屋舍都是由明朝皇室周王府出資建造的,而且還有八個法名分別是圓寶、圓會、圓林、圓性、圓壐、圓明、圓亮及圓普的僧人。這八位僧人原本都是明朝皇室王子,後來都放下世俗名利,追隨無言正道禪師,剃度出家為僧,專心修習禪武醫學,並用己所學廣結善緣普度眾生。因此,當地世俗人稱它為周府庵或八王子院。
發展歷程
明朝時期
少林永化堂,在明朝末年,作為明朝的皇家門堂,面對
內憂外患的國家動盪局面,多次奉詔召集其門下的少林禪武醫僧和
少林俗家弟子們組成
少林僧兵,聽從明朝朝廷
宣諭的
保家衛國號令,隨從官軍隊伍出征協同作戰,奮勇參加
東援朝鮮抗擊倭寇、西平寧夏韃靼叛軍、南討播州楊氏叛軍、北伐建州女真叛軍、內剿中原流寇賊匪等威脅明朝存亡的諸多
護國戰爭,很多弟子都因此而喋血疆場
為國捐軀。少林永化堂也由此而贏得了“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和“
天下禪武醫,至尊永化堂”的尊榮。其於當時,真可謂是“
譽滿天下,威震華夏”,故有世人贊曰:“
滿門愛國忠孝,一堂振興中華”。其於此後,便以
愛國忠孝作門風、振興中華作堂志,自古從未改變。
清朝時期
少林永化堂,在清朝初期,化為兩部分。
一部分少林永化堂弟子為了保全防損祖庭少林寺和永化堂的建築,保存延續曹洞正宗法嗣,保護傳承禪武醫學文化遺產,便追隨明朝欽命祖庭少林寺永化堂上傳曹洞正宗第28代嗣祖沙門、住持大和尚彼岸海寬禪師,歸順大清王朝,求得大清朝廷重新欽命彼岸海寬禪師住持祖庭少林寺,留守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專心學佛修禪習武行醫,遠離紅塵萬千紛爭亂事,回歸佛門清淨無染禪心。
另一部分少林永化堂弟子,而堅持不捨
愛國忠孝門風和
振興中華堂志,則堅決反對大清王朝強制頒布推行的作踐漢傳華夏文明的
剃髮令、
易服令、
文字獄,又力圖恢復保留漢傳
華夏文明,便相約在
少室山(俗稱九頂蓮花山)下永化堂上
祭祖盟誓:“以明太祖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大明王朝開國時所倡導的‘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之志為志,以該堂所傳承的入門之拳的拳名——
小洪拳之洪為名稱,共同創立
患難相扶、
遺孤共養、
生死與共、
矢志不渝的
反清復明組織——
洪門。”其後,這部分少林永化堂弟子就化身為
洪門成員,遠離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分散到五湖四海,隱身於社會各界,形成不同的洪門分支,其中較為著名的分支有
漕幫、
紅幫、
天地會、
哥老會、
袍哥會、
三合會、
共濟會及
致公堂等反清復明幫派勢力;同時,他們也將本堂所傳承的
少林禪武醫學、愛國忠孝門風、振興中華堂志等文化精髓帶出寺院,走向民間,傳揚到世界各地,故有“
天下洪門出少林,洪門根在永化堂”之說。清朝末年,洪門作為少林永化堂的化身,面對禍害中華的大清王朝,雖然復明希望已滅,但是“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之志日盛;雖然割捨
少林永化堂二百餘年,但是“
愛國忠孝門風,振興中華堂志”之
初心不變;於是,先後參加了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
辛亥革命、
討袁戰爭、
抗日救亡運動及支持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等
反清、反帝、反侵略、反內戰的諸多
振興中華時事。
民國時期
少林永化堂,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枯木逢春,本堂武僧、祖庭少林寺住持大和尚、登封縣僧會司僧會
釋恆林會同監寺和尚
釋妙興、知客僧
釋貞緒協商積極回響登封縣政府號召,恢復組建
少林僧兵,全力成立
少林寺保衛團,報請得到登封縣政府任命釋恆林擔任團總、釋妙興擔任團副、釋貞緒擔任武術總教頭,率領僧兵,駐防寺院,教習武術,護寺安僧,剿匪安民,官民稱頌。少林永化堂,在民國12年(公元1923年),遭遇本堂武僧釋恆林圓寂,由本堂武僧釋妙興接任祖庭少林寺住持大和尚、登封市僧會司僧會、少林寺保衛團團總並帶領該團脫離祖庭少林寺領導,接受吳佩孚領導的直系軍閥改編,率部參加軍閥混戰,自此以後祖庭少林寺不再擁有僧兵;少林寺保衛團,作為少林永化堂弟子發起組織成立的最後的一支
少林僧兵,雖然其存在時間短暫而猶如曇花一現,但是其所培養的武術人才卻猶如
滿天星斗而永恆燦爛,比較有代表性的武術名家有國民黨的中將
戴笠(戴春風)、共和國的開國上將
許世友和開國中將
錢鈞等。少林永化堂,在民國16年(1927年),遭遇本堂武僧釋妙興在胡憨之戰中陣亡,由本堂武僧釋貞緒接任祖庭少林寺住持大和尚兼任武僧總教頭,繼續培養禪武醫僧,直至公元1955年圓寂,改革開放後聞名遐邇的武僧
釋海燈(少林法名素稔)、
釋素喜都皆出其門下。少林永化堂,在民國17年(公元1928年),遭遇軍閥
石友三帶兵火燒祖庭少林寺,本堂建築也隨之被焚毀,僅留天啟四年(1624年)道公衣缽塔一座,額曰:“欽依少林寺傳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嗣祖沙門、永化堂上本師大和尚無言道公壽寓”,立石弟子是:園會、園善、園林、園性、園鏡、園珍、園明、園亮、園碧等共九人;後人雖然恢復白衣殿一座,但也羅門閉鎖頹廢冷落,又屬於文化遺產保護範圍,故而難以在原址恢復重建
少林永化堂。但是,其作為一個獨立的宗門堂口,在特定歷史時期所形成的獨特的
禪武醫學技藝、愛國忠孝門風、振興中華堂志等少林技藝和
少林精神卻久經劫難而長盛不衰,乃至今日則風靡全球而人人嚮往。
改革開放
少林永化堂,在改革開放後,一方面,留守祖庭
少林寺內在
解放前出家的堅持沒有還俗的本堂
武僧釋素喜、堅持沒有還俗的本堂醫僧
釋德禪,雖然都已
風燭殘年疾病纏身,但是卻仍舊
老驥伏櫪殫精竭慮地為少林
禪武醫學的傳承發展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字資料、培養了很多後繼禪武醫學人才;另一方面,少林永化堂弟子,不但合力籌資在少室山少室寺東隔壁恢復重建了新
少林永化堂,而且還順應時代潮流則依法備案成立了
少林永化堂聯誼會、
少林武術傳承中心、少林禪醫傳承中心等少林禪武醫學傳承機構。當下,
少林永化堂聯誼會、少林武術傳承中心已經被登封市少林武術協會授權為少林武術
段位評審機構,即將在新的歷史時期大放異彩發揮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