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全稱“三皇寨嵩山禪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三皇寨,是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法門修行道場,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動場所的重要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嵩山禪院
  • 外文名:Songshan Buddhist Academy
  • 地點: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三皇寨
  • 現任住持釋德建
禪院簡介,禪武醫研究院,禪武醫文化傳承,發展歷史,禪院文化,嵩山內養功法,嵩山禪院廟會,交通路線,

禪院簡介

“嵩山禪院”全稱“三皇寨嵩山禪院”或“嵩山三皇寨禪院”,亦稱:三皇寨禪院、三皇廟、三皇寺、三皇寨等。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三皇寨,是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法門修行的道場,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動場所的重要部分。如圖1所示
嵩山禪院
圖1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1994年,少林寺僧人釋德建遵受恩師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復三皇寨禪院即將倒塌的殿堂。1994年--2005年間進行第一次復建,2005年開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動工歷時18載,前後總工期歷經二十餘年,於2013年6月1日落成。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三皇寨嵩山禪院為魏、唐風格的現代建築群,禪院主體建築以三皇殿為中軸線,包括山門、客堂、瑞相館、禪塔、鐘鼓樓、文殊殿、觀音殿、普賢殿、無量聖殿、一乘堂、達摩堂、洗心地等建築及嵩山禪武醫研究院。
嵩山禪院由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堂眾、少林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釋德建(號合一)”住持。嵩山禪院是少林寺南園永化堂傳承法門,肩負著弘揚少林禪宗宗風的重任,以及弘揚少林禪武醫文化。禪武醫也是行意禪、生活禪,讓人活的更有價值、有意義。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歷史悠久,在上古時期就有天皇(伏羲氏,主氣)、地皇(軒轅氏即黃帝,也有記載是女媧,主德)、人皇(神農氏,主生)三位先聖在此修行,故此也被稱為三皇寨禪院。
嵩山三皇寨禪院,原有道院兩處,有三皇殿、盤古洞、觀音殿等30多間,碑碣多通。廟院始建於何時無從查考。從現存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初八辛生社《重修三皇寨記》碑,鹹豐八年(1858年)三月住持僧制來《重修三皇殿記》碑和民國7年(1918年)六月清涼寺住持延樂和本山住持等《重修盤古洞記》碑,可知清至民國年間,多次重修並金妝神像。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詩云:
嵩山天下奧,少室險奇特,
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而如今又有大德高僧釋德建大和尚在此參禪悟道,渡化眾生,傳承少林傳統文化禪武醫,重修破舊的三皇寨禪院,更顯得三皇寨地傑人靈,也正應了古人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禪武醫研究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成立於二零零五年,是省級研究機構。研究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之巔的三皇寨嵩山禪院。
研究院院長由嵩山禪院住持、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堂眾、少林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釋德建(號合一)”擔任。
嵩山禪武醫研究院:其宗旨是以少林寺文化精髓為內涵,以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為基礎,以雄厚的學術研究力量為依託,發掘、傳承、弘揚少林寺禪武醫傳統文化。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

禪武醫文化傳承

嵩山禪院
少林禪武醫十五代傳人吳古輪大師
禪武醫是少林文化核心,隨著少林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釋德建禪師來到三皇寨嵩山禪院住持,三皇寨嵩山禪院也就成了少林禪武醫文化的基地。
有詩云: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
人生三寶精氣神,天地人和萬物寧。
嵩山佛寶禪武醫,安心強體濟世功;
佛在自心不在天,正道直行彼岸明。
下面帶領大家簡要的了解一下少林禪武醫文化
“禪武醫”是少林寺三寶,是歷代少林高僧所追求的無上法門,是少林寺數代傳人心血釀成,是人類的文化遺產。正所謂:“無禪則無少林,禪不通則武不達,武不達則醫不明,禪通、武達、醫理明;以禪修心,以武養生,以醫調病”。通過習武可以參禪;通過參禪能更好的修武;而武功達到了一定境界又可以反觀自我,知道經絡與人體臟腑的關係是怎樣的,自然能夠更好的了解進而精通醫理;醫理精通了又可以調節身心、造福眾生,也自然能夠更好的參禪入武。所以說“禪武醫”三者是不可分的整體。
有詩云:
禪為修身本,武為強身技,
醫乃濟世術,三寶源合一。
少林寺歷代出現很多集“禪武醫”於一身的大德高僧,但隨著歷史的變化,以及清朝政府對少林寺的壓制和1928年的火燒少林寺還有10年文革破四舊,使得少林寺遭受了滅頂之災,少林文化真正傳承下來的東西並不多,很多都是表象化的。真正繼承少林傳統文化精髓的大師已是寥寥無幾。所以“禪武醫”已是幾代單傳,所以發揚它、保護它才更為重要!
少林禪武醫開山宗師是明朝的“無言正道”法師。壁畫中的吳軲輪大師正是明朝少林寺南園永化堂創始人“無言正道”之後的第十五代禪武醫傳承人。吳軲輪大師是清末為保育少林寺文化根垣不失傳,防止清朝迫害,其師父“湛謨”雙眼含淚命令吳軲輪打出少林寺山門隱居民間傳藝,並告訴吳軲輪,“你帶走的是少林寺文化的根,有朝一日條件成熟一定要把這文化還回少林寺”。吳軲輪是少林寺絕學禪武醫、心意把、擂台戰術、一代傳人(法號寂勤)。法師五歲出家,在少林寺四十年。練得輕功藉助三塊瓦片過河而不濕鞋、吼聲使人肝膽裂、雙臂可夾石成粉。圖右側人物湛舉是吳軲輪的師叔。吳軲輪打出少林寺山門隱居民間以後將一身絕學傳給第十六代弟子“吳山林”。
對此壁畫簡要說明:
此一面牆壁壁畫是清朝晚期繪在少林寺白衣殿牆壁上的壁畫,演練者是當時以少林寺高僧"湛舉"、“寂勤(俗名:吳古輪)”為首的眾僧人。記錄的故事是根據“吳古輪”的師父“湛謨”回憶道光八年(1828年)滿清大員麟慶來少林寺參觀校拳的故事。由湛謨回憶,湛舉、寂勤對手效仿當年的場景。
嵩山禪院
嵩山禪院壁畫
少林寺在清朝以前經常受朝廷調遣應徵出戰,積累了大量的武術實戰經驗。
在宋朝有個高僧“福居禪師”他當時邀請十八家武林高手切磋演武三年,結合以前的少林武術取長補短並寫了少林拳譜。拳譜要求少林拳曲而非曲,直而非直。身以滾而起、手以滾而出、滾出滾入、周身粘滾。“七扭八疙瘤”。架子小巧,肘不離肋、手不離胸。拳打臥牛之地、不受場地約束。起為橫、落者順。展身起,束身落。起如舉鼎,落如分磚。“起如舉鼎提口氣,發嗯聲落如分磚”。練功的時候用鼻子呼吸,不開口,因為口開氣泄(同現在的表演不同),少林拳譜云:緊閉牙關口莫開,口開氣泄力何來。須分存氣常充腹,貫通筋骨壯形骸。練功結束可發聲助威排除悶氣。要求進步低、退步高、反身顧前後、側身宜顧左右、收如伏貓捕鼠、縱如放箭、去俯仰之弊。要求:明三節、齊四梢、閉五行、六合如一、周身一家等特點。使得少林拳法非常實用和有相當的養生功效。
下表簡列出呂主任總結傳統少林武術與現代少林武術的七大差異處:
-
傳統少林武術
現代少林武術
(1) 修禪健身功能
-
(2) 動作速度
(3) 拳腳曲直
(4) 身體和出拳
(5) 動作幅度
(6) 招式
(7) 協調性
(摘自《少林禪武醫──正論篇》第151-155頁)
自元朝“福裕禪師”排列少林寺七十代譜系,之後少林寺也就成為了子孫寺院,以曹洞宗為宗風。
少林寺清朝時期有門頭25個,其中最大的門頭就是永化堂,俗稱南園(南院),也就是少林寺的嫡系傳承以及禪武醫的傳承,另一個比較大的門頭就是西來堂,俗稱西園(西院)。
因為清朝不允許少林寺練武,對少林寺僧眾施以高壓,由清末到文革時期少林寺不斷受到壓制及毀滅,少林寺的武術及文化,一度面臨毀亡失傳的命運。依清代張恩明《重建慈雲庵碑》記載「法堂草長,宗徒兩散」,可想像當時少林寺敗落的情況。
到了清朝晚期,少林寺只有南園永化堂禪武醫一系的傳承比較完整,其他門頭基本失傳。
嵩山禪院
清朝留下來的匾“慧心妙術”歷史的見證
而少林寺南園永化堂正是少林寺嫡系傳承。永化堂創始人是明朝的“無言正道”。“無言正道”大師被登封縣令及寺院僧眾推舉為少林寺住持。明代萬曆二十年,道公受皇封為欽命少林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少林寺住持。當時正道大師有八位王子隨他出家,分別為圓寶、圓會、圓林、圓性、圓壐、圓明、圓亮及圓普。當中以圓會及圓寶兩支傳承最廣。而隨這八大弟子到少林寺的還有太醫、御醫、賢仕才子及武功高強者。這些大德薈萃在少林寺,漸漸形成了少林寺的禪武醫文化及修行方法。道公住持少林寺三十一年,重修寺院,整頓寺風,提倡禪學,他不但是少林寺住持,還是當時北方禪宗的首領,被稱譽為“僧中之傑”。在道公任住持期間,少林禪學、武學、醫學得到空前的發展,也是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發展最輝煌的時刻。而少林寺永化堂的傳承由明初-直傳承到清末,持續興盛發展。
道光八年三月(1828年),滿清大員麟慶代巡撫楊海梁祭祀中嶽,二十五日走馬少林寺,慕名觀看“少林校拳”。因朝廷嚴禁演武,寺院住持恐因武僧們表演“少林拳法”而獲加害,少林遭難,遂命參加演武的海發、湛謨及徒子徒孫等數人隱匿少林寺下院石溝寺。謨公秘密習武,暗下功夫。十二年睡一條板凳,夜間與徒弟寂勤苦攻硬練“心意把”,勢勢上身,招招化神。同時注重禪醫並修。白天行醫救民,有求必應,活人無數,飲譽鄉里。至今在石溝寺上年紀的村民中還流傳著湛謨、寂勤等武僧在寺院窯洞裡習武的傳奇故事。就在少林武術受到清廷空前壓制幾乎斷裂的歷史表象背後,少林禪武醫傳統文化,依然極其頑強,悄無聲息的傳承延續著,現存有清代同治時舉人史兆祥於光緒二十年(1895年)贈送給湛謨大師的“慧心妙術”匾額,這足以證明了湛謨大和尚是當時那一特殊歷史階段少林寺唯一‘能捶善把’、集禪武醫於一身的大和尚。
嵩山禪院
中國嵩山少林寺禪武醫第16代傳人吳山林大師
寂勤(俗名:吳古輪)(1831清朝道光十一年-1914年),少室山陰偃師市佛光鄉楊樹廟人,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五代傳人,精通少林心意把、擂台戰術。
5歲出家少林寺下院石溝寺,拜湛謨門下,苦心習武,16歲就學完了拳、刀、槍、劍、棍、鏟、鉤、叉、草鐮、九節鞭、流星錘等十八般武藝。特別是草鐮、九節鞭技法超群,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隨師夜間在窯洞裡秘練少林上乘武功,白天行醫鄉里,舍藥救民。一天,寂勤向師父提出學習無上禪功“心意把”時,師父鄭重地說:“學習捶把首先需悟透禪武醫三者緊密相連、融為一體的微妙滲潤關係;還要具備十年以上的功夫根基。必須要素食、獨身為僧。還要掌握精通醫術、參悟行意禪方可相授。做這一派掌門人注定要付出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辛,因為這關係著少林的命脈,不管環境多么惡劣,都必須把它傳承下去。”寂勤說:“師父,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將少林寺這些家底保存和延續下去。”謨公感見寂勤心誠專一、吃苦耐勞、心無雜念、聰慧過人、敦厚老實,遂將禪武醫絕學和“心意把”等無上禪功全部傳給了他。古輪公的點穴秘功,能“指彈斷枝,插處成洞”,尤其是雙鐵肘“夾石成粉”、“過河不濕鞋”,這些精絕技藝一直被後人傳頌。古輪公在少林寺四十年。練得輕功藉助三塊瓦片過河而不濕鞋、吼聲使人肝膽裂、雙臂可夾石成粉。
由於義軍紛起,清廷禁武愈嚴,為了躲避清廷迫害,保育少林禪武醫文化不失傳,所以吳古輪領受師命,按照寺規打出少林寺山門,還俗山野隱居,把少林瑰寶暫隱民間,等待機緣歸還少林。臨行前恩師慎囑:“不要顯山露水,恃武逞強。要細雨濕衣,閒花落地,平和處世,順其自然,不失其所,普濟眾生,三寶相續,振興少林。”因此,寂勤大和尚就成了集禪武醫於一身的少林絕學的第一代宗師和唯一傳承者。寂勤大師將一身絕技傳與其子吳山林,經過三代努力,終於把少林絕學禪武醫、心意把、擂台戰術傳回少林寺,傳給釋德建禪師(少林寺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
吳山林,寂勤(吳古輪)次子(1875-1970),自幼聰穎過人,溫柔和遜,頗受鄰里喜愛。七歲讀私塾,隨父耕讀習拳,形影不離,從不懈怠,言傳身教,晨昏苦練,深得拳法真諦。居住山區,地薄民貧,遵訓守本,務農為業,和睦鄉里,至誠待人,據德依仁,武軀善心,田有患求,棄鋤就醫,寒暑晝夜,有邀既往,遠近來診,門庭若市,悉心診治,手到病除。鄉里稱譽:“推拿神手”。實為山區的罕見良醫。遵先父“要把絕學還給少林寺”的遺命,中年應寺住持貞緒之邀,回少林寺傳授拳套三年,培養了一批武術人才。現在的傳統套路大部分都是當年大師所傳。
大師惜念三寶絕學來之不易,珍懷一生。但上乘禪功“心意把”要具備很多條件才能傳授,因為當時戰亂年間,寺院僧眾修為參差不齊、魚龍混雜,且寺僧多已年高,沒有找到適合繼承少林禪武醫的人選。故此大師在少林寺傳藝三年便遺憾地離開少林寺,繼續等待機緣,尋覓傳人。吳山林大師自幼秉承父志,成為古輪公第二代傳人。
大師晚年將一身絕學傳給行性法師。
吳山林大師碑文
眾善奉行
夫賞善者帝王之權,揚善者君子之心,是以人有善行無不極力褒揚而口碑流香,今據所知唯我。
恩師山林,軲輪(譯:清同治八年贏出山門,還俗僧寂勤)公之子也,公元一八七五年誕生於偃師縣佛光鄉柏峪村楊樹廟,昆三行二,幼聰穎超人溫柔和遜,頗受鄰間愛慕。七歲讀私塾隨父耕讀習拳,從不懈怠,晨昏苦練,深得拳法真諦。遵訓守本,務農為業,從不以武謀生。教子諄諄,誨徒不倦,和睦鄉鄰,信義世友,竭津扶貧,至誠待人,據德依仁,武軀善心,武為醫用,點氣按摩,田有患求,棄鋤就醫,不分寒暑晝夜,有邀即往,遠近來診,門庭若市,悉心診治,手到病除,世流佳傳:推拿神手。實為缺醫少藥的山區罕見良醫。珍藝一生,惜念拳法續來不易,常敘:明末至清屢遭妬滅,清帝禁令習武,明習惹禍,道光年間,海發、湛謨師徒躲住小廟石溝禪寺,暗下功夫。謨公十二年睡一條禪橙,苦攻硬練,勢勢上身,招招化神。捶把世存已稀,唯恐失傳,淚囑寂勤,刻苦練功,萬不可惰。謨下勤公為最。一九二八年,石友三火焚少林後,能捶善把的數恩師為僅存者。應寺監院貞緒、
之邀,率長子天友赴寺重振武技。業授貞緒、德禪德根、行章等四十餘人。但憂那代多已年高,恐不相續,尤慮其有怠而無功,學而不力,習不在心,罔得其法者,面臨隆替。五十年代,年邁耄耋不忖衰老,壯志重萌,又嚴授其次子有德,外孫喬黑保,並令身授我等年青一代,終無息懷,七零年二月初四日囑余現今捶把罕有無二,萬石難買,要持練莫輟,莫忘這是少林根垣,十九會咱去寺內交差,誰料老人素健無疾,十八日卒然與世長辭。當今少林武術遍及華夏,其巨績實屬恩師承繼之功。迄今春秋二十五周,吾蒙恩育,朝夕緬懷,茲有吾徒少林寺僧德建念師功德無量,倡提解囊,樹石永志,寄芬芳於後世以斯萬年。
門下弟子:張慶賀拜撰
偃師縣佛光中學:喬二虎參撰
少林釋子:德建敬立
鐵筆喬
歲次乙亥年二月十八日吉辰
在1928年軍閥石友山夜間縱火燒少林寺,大火著數十天,殿宇、歷史文獻、佛學經典化為灰燼,少林寺遭受滅頂之災。少林寺裡面能捶善把者已經沒有。少林寺遭焚毀後,少林僧人亦四散,少林寺進一步衰落。
儘管局動盪使寺院衰落,但還俗隱居的吳古輪卻不忘保存少林絕學,於是後來將少林醫學、武學及絕學「心意把」悉數傳予俗子吳山林。吳山林幼承庭訓,潛心於禪武醫,得續少林功法精髓,並謹記父命有機會將所學還給少林寺。
所以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禪武醫傳人“吳山林”大師應少林寺“貞緒”的邀請,回少林寺教授少林武功。這段歷史也記載於釋永信所著的《少林功夫》內:(第142頁)。及後,吳山林大師教授貞緒、德禪、德根等數十人。但因當時戰亂年代,少林寺裡面魚龍混雜,很多徒弟品德不良,非修行人。少林寺內找不到適合傳授「心意把」的人,吳山林在少林寺教了三年便離開了。吳山林大師晚年把一身絕技傳給“張慶賀(行性法師)”,張慶賀跟隨吳山林20年,吳山林把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的精髓全部傳授給張慶賀。他並告訴張慶賀將來要把所學的少林絕學送回少林寺。於是,張慶賀(行性法師)到少林寺拜德禪老和尚為師,落髮為僧,賜法名行性。行性法師修為高深,武功高強,能夠把少林絕學心意把推演出八百多把,爐火純青、隨心所欲、收放自如。但是,因為行性法師收徒的條件十分嚴格(他曾說過要學習禪武醫必須有端正的品德,堅強的毅力及悟性高),所以一直沒有收徒。直至他遇上少年的丁洪本,而且作了長時間的觀察,之後感到他心性正直,及有羅漢的骨格,於是1988年收了他為義子,並傳授少林禪武醫絕學。
嵩山禪院
得到考證的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傳承譜系公示
釋德建禪師(俗名:丁洪本)十幾歲在東北參加武術班,16歲正式拜師學藝,先後拜多名老師學藝,學習武功和醫術。1982年來到了登封少林寺。1988年拜少林寺行性法師為師,跟隨行性法師15個春秋,全面繼承了少林禪武醫文化,成為少林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承人。1993年,行性法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鬥爭,於是離開少林寺隱居民間。丁洪本於1990年禮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和尚為師,賜法名德建,1992年農曆四月初八,在白馬寺受持三壇大戒,成為少林寺僧人。素喜老和尚深知少林傳統文化因時局動盪而面臨失傳,為了保存少林絕學,於1994年,命德建禪師到三皇寨隱居,潛心修練張慶賀傳給他的禪武醫學,希望他把絕學練到身上。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場所遭到極嚴重的破壞,宗教活動被打壓。僧人強迫還俗,一切宗教行為都不能進行。少林寺也和其他寺院一樣,一切活動被迫停止。整個寺院破落凋零,殘垣斷壁,少林寺更加衰落。依釋永信及阿德所著《少林功夫》一書所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這時少林寺只剩下13個年老僧人,少林功夫更是命若懸絲……」
為了專心修練,把禪武醫化為本身,德建禪師曾隱居多年,直至近幾年,在政府和相關人士的支持下,弘揚少林禪武醫絕學,服務社會,成立了嵩山禪武醫研究院,並舉行研討會和各種交流活動
2001年秋,張慶賀認為隨他十三載的弟子德建已把少林禪武醫學練到爐火純青,於是決定把法脈傳承給他,希望藉此將少林絕學回歸少林寺。張慶賀於是特意請來當時少林寺老住持及名譽方丈素喜老和尚舉行法脈傳承儀式。張慶賀將1999年寫好的法脈傳承書交予素喜老和尚,代表他將少林絕學交回少林寺。素喜老和尚欣喜他的得意弟子德建為保存少林寺絕學所作的努力,而且學有所成,親手把傳承交給德建,確認他為吳古輪第四代傳人。而從正道禪師始創永化堂至今,德建禪師為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當時的見證還有少林寺首座印松法師及登封市宗教局秘書習中科先生。
註:上圖傳續依據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所編少林寺永化堂祖譜(無言道公一系法嗣)、道光十年(1830年)海發及湛謨所立《重修石溝寺碑記》、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史兆祥所書“慧心妙術”匾。寂勤之下據吳山林大師及張慶賀(行性法師)所述。又,從二代“園會”到五代“超然”用的是“正道”禪師所定的“園、通、行、超”字輩。從第六代“同禧”開始用“福裕禪師”所定的七十字輩。
其傳承是“正道→園會→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貴→祖雙→清泰→靜典→真傳→如祥→海發(法)→湛謨→寂勤→吳山林→張慶賀(行性)→釋德建”。
2004年行性法師辭世,而2006年素喜老和尚圓寂。雖然兩位師父先後離世,德建禪師仍努力將少林禪武醫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而在社會各界人士及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於2005年4月成立。並於2007年在香港成立中國嵩山少林禪武醫慈善基金會嵩山少林禪武醫基金會
近幾年,德建禪師亦全力在三皇寨禪院打造禪武醫研究基地,建造瀕臨倒塌的三皇寨嵩山禪院,復修和建設了眾多殿堂,提供療養、練功和修行的場所。
繼三皇寨禪院無量聖殿落成及開光後,嵩山禪武醫研究院、三皇寨嵩山禪院建設也於2013年6月1日竣工。
德建禪師承繼行性法師的寶貴醫學,根據其所傳授的醫理,配製了一系列的中藥,還整理了數十種臨床驗方,診治了無數患疑難雜症的病者。
在完成傳承的同時,為了弘揚禪武醫文化,造福社會。德建禪師繼續宣傳少林禪武醫的活動,先後拍攝了二十多套電視專題紀錄片,又與多位文人學者編寫了《嵩山訪禪記─禪宗祖庭少林寺禪武醫探秘》、《嵩山論劍》、《少林禪武醫—正論篇》、《和諧身心—德建禪師談少林禪武醫》、《少林禪武醫精要》、《少林禪武醫》、《禪武醫學》、《禪武醫心法》、《嵩岳虹光》、《少林禪武醫專刊》等書籍
自明代無言正道創立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傳至當今的德建禪師,已是十八代了。當中經歷多番風雨,少林寺失而復得永化堂禪武醫學。德建禪師繼承歷代祖師爺的遺志,希望不但將少林絕學在少林寺傳承,還要將少林禪武醫文化無私地奉獻社會,讓人們可以透過修禪以正品德,積善行,練武以強身健體,習醫養生濟世。
釋德建禪師與嵩山禪院緣起
由於嵩山禪院歷史悠久,年久失修,釋德建禪師到三皇寨看到禪院的古道場很多已經接近坍塌或者屋裡積水,就發心要修復這座古道場,並代領弟子逐步小範圍修復。故此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於1994年命令當時跟隨少林禪武醫第十七代傳人張慶賀學習少林禪武醫的得意弟子釋德建, 到在一千多米高的嵩山上面三皇寨修復殘垣斷壁的佛殿及禪堂,及籌建禪武醫研究院,並進行苦行生活,把繼承的少林禪武醫、少林絕技“心意把”、“擂台戰術”通過多年的修行化到身上並弘揚。
一個承諾就是一個使命,釋德建禪師從此從此在三皇寨修習少林禪武醫,並把破舊不堪的禪院修復,二十幾年來他一直默默的努力。
委託書
三皇寨是少林寺佛教活動場所的重要部分,今有少林寺管委會主任素喜大和尚遣其徒德建法師到三皇寨協助永月、永蓮,由德建籌資修復即將倒塌的佛祖殿、三皇殿、達摩殿、禪堂,並籌建禪武醫研究院建築物,以弘揚少林寺禪武醫文化。 特此委託
嵩山禪院
少林寺委託釋德建禪師住持修建破舊嵩山禪院
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  1994年1月1日

發展歷史

曾經的嵩山禪院殘垣斷壁
經過釋德建禪師前後二十餘年兩次大型修復,嵩山禪院逐步,變成了一個全新的佛教道場。
嵩山禪院建築過程
嵩山禪院於2013年6月1日正式落成,這座北魏建築風格的禪院,在釋德建禪師的住持下,進行了兩次大型修復,正式大型動工十八載,算上小型修建,前後歷時二十多載。
三皇寨嵩山禪院的建築大部分都是人工打造成長條的石磚,再一磚一磚用人工搬運,用人手堆砌,每一磚都是由苦心、耐心、禪心築成。建築三皇寨禪院一磚一瓦集百人之力,千人之心。
1、嵩山禪院建築初期的材料,都是德建師父和他的弟子以及廣大香客、居士發心幫忙,所有物料都是從山下人工搬運到山上,大家齊動手,共努力,為嵩山禪院這座道場添磚加瓦。
嵩山禪院
人工背運物料
嵩山禪院
所有的物料都是大家從山下背運到山上
嵩山禪院
所有的物料都是大家從山下背運到山上
2、早年間禪院的吃水都是靠天下雨吃水,建築期間水不夠用都是靠人力從後山數公里外的三孔橋背水,禪院的很多殿宇都是人力背水建築而成。先是滿足生活用水的前提下,然後是用來建築。冬天缺水的時候,吃水不方便就到外面收集雪水。
嵩山禪院
背水
嵩山禪院
背水
3、禪院的每一塊石頭,都是匠人們一點一點雕琢而成,最小的一塊石板也需要集二三十人之力去扛,一天就能扛幾塊。
嵩山禪院
數十人齊心協力拉石頭
4、建造殿宇的一塊大石頭一噸多到兩噸重,從山門處拉到三皇殿,數十工人一天只能拉上來一塊大石頭。
嵩山禪院
抬石頭
禪院的功德碑記錄了上千家善士之心。眾多善良的人們籌資建造。
如今的嵩山禪院
在釋德建禪師的住持下,2013年6月1日,經過前後二十多年的艱辛打造,嵩山禪院終於落成,煥然一新,成為弘揚少林禪武醫文化的重要道場,也是弘揚佛教文化的重要道場,更是人類精神回歸的家園,世間佛國神聖樂土。嵩山禪院修建正式大型動工歷時18載,前後總工期歷經二十餘年。
一個承諾、一個師命、萬般重擔和責任,德建禪師從此在三皇寨修行二十多載,並把破舊不堪的禪院修復成以禪宗少林禪武醫為主旨的修行道場。
試問,人生有幾個20年?德建禪師也由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僧人變成了一個年過半百的中年大和尚,其間歷經數不清的風雨、磨難……
古人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時德建禪師手無分文,但禪師的修行卻引來十方信眾、大德,大家齊努力,用一顆佛心、用一雙勤勞的手,終於不負師命,打造了一所全新的佛教道場!!!

禪院文化

嵩山內養功法是少林文化的核心,三皇寨嵩山禪院是嵩山內養功和少林禪武醫的基地。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壓力的加大,一些人的身體提前老化,甚至英年早逝。日前我國佛教文化界的高僧、俗家弟子和來自保健、中醫、氣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在京共同呼籲,養生保健要從現在做起,從年輕開始,變“被動保健”為“主動保健”。具有“動靜結合”、“功藥合一”、“身心雙治”特點的少林養生文化已經引起各界的關注。
我國禪宗祖師一直善於運用禪修來治療人的身心疾病,而少林歷代高僧則在吸納各家長處的基礎上,總結、完善了禪定治病的原理和法門。禪修可有效改變現代人所謂的“亞健康”狀態,與目前社會上流行的或從國外引進的“靜默療養”等各種與禪有關的養生法門相比,少林“醫禪”養生文化的“內壯自強”的保健方式,符合未來養生向“潛能激活”的高端發展趨勢,符合國際上備受推崇的主動保健潮流,提出了全新的養生理念。
一直以來,養生保健方式分為補養、排毒、調理等幾大類,但這些養生保健方式仍有種種局限,往往不能有效激活人體自身的健康潛能,甚至反而造成人體對外在因素越來越強的依賴,自身完整的免疫系統功能反而有所退化。流傳千百年之久的少林養生文化恰恰可激發人體的潛能,有望改變社會上長期以來人們被動保健的方式,引發現代養生方式的巨大變革。
禪武醫少林三寶,是少林寺歷代高僧的心血和智慧結晶,由於歷史原因,幾代單傳,險些失傳。如今釋德建禪師身體力行,打造道場,弘揚瀕臨失傳的少林寶貴文化遺產重新發光,造福社會,真可謂國事興,佛事興,民眾之大幸也。
德建禪師說,他非常慶幸自己能在這樣一個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在少林寺內傳承少林的禪武醫精華。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每當他遇到疑難和因惑時,他就會憶起先輩祖師們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他告誡自己,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要把它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
嵩山禪院
釋德建禪師展示少林內養功法

嵩山內養功法

介紹
嵩山內養功法是少林文化的核心,嵩山禪院是嵩山內養功和少林禪武醫的基地。嵩山內養功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少林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流傳至今珍貴的文化遺產,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嵩山內養功是研究嵩山豐厚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嵩山內養功還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是融合修心、健身、養生於一體的獨特功法。
嵩山內養功功效價值
嵩山內養功內容豐富,其禪修就是在禪定狀態下探究氣血運行的規律,並經過理氣、行氣、調息、吐納等使真氣在周身運行,直達神經末梢髮際,從而達到使氣血暢通、身心通達。此外通過禪修還可以平息怒氣、滯氣使心神安定、心平氣和。健身術包括練心、練意、練氣、練力等,不僅可以使四肢得到鍛鍊、筋骨得以強健,而且還可以通筋活絡、增強人體機能,使人的身體達到健康。
禪醫包括養生、醫療、保健等,其方法是通過修心實現心理健康,通過食料、通竅、用藥、健身術等打通氣脈、竅道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嵩山內養功的奇異功效,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嵩山內養功法是內養功的一種方法,就是把修身養性的禪學、強身健體的健身術、以及祛病延年的醫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大腦靜、髒府動的目的。它對神經、循環、內臟保健、尤其是對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活動都有很好的調整作用。具有獨特功效的修身、健身、養生、祛病的傳統功法。
嵩山內養功法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嵩山文化的精髓,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嵩山禪武醫傳統功法作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一項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傳統功法不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也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並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項目。
嵩山內養功法來歷傳承
嵩山內養功誕生於嵩山少林寺,有著極深厚的自然和社會基礎。嵩山地處天地之中,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嵩山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發祥地,嵩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燦爛的文化,使得嵩山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策源地,而嵩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是成就舉世聞名的嵩山內養功的基石。
嵩山內養功法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由於是秘不外傳的功法,其法多是師徒相傳,而且被列為密不外傳之技,所以歷史上基本都是單傳,傳承者人數甚少。再者由於嵩山內養功比較高深,所以真正掌握嵩山內養功者亦是寥若晨星。嵩山內養功創立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四百餘年,創始人為少林寺永化堂無言正道禪師。
嵩山禪院
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傳統
註:圖傳續依據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所編少林寺永化堂祖譜(無言道公一系法嗣)、道光十年(1830年)海發及湛謨所立《重修石溝寺碑記》、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史兆祥所書“慧心妙術”匾。寂勤之下據吳山林大師及張慶賀(行性法師)所述。又,從二代“園會”到五代“超然”用的是“正道”禪師所定的“園、通、行、超”字輩。從第六代“同禧”開始用“福裕禪師”所定的七十字輩。
其傳承是“正道→園會→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貴→祖雙→清泰→靜典→真傳→如祥→海發(法)→湛謨→寂勤→吳山林→張慶賀(行性)→釋德建”。
是為第十八代,目前釋德建禪師作為嵩山內養功的繼承者,完整傳承著嵩山內養功傳統功法,為了更好的保護嵩山內養功,釋德建禪師於2005年組織創建了以研究和繼承內養功文化為核心的“嵩山禪武醫研究院”,於2007年、2009年、2013年分別召開了嵩山少林禪武醫及內養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並出版禪武醫及內養功書籍十餘部。為進一步光大少林禪武醫內養功文化,還將籌建“嵩山內養功傳播中心”、嵩山內養功博物館,從而使得古老的嵩山內養功傳統功法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贊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保護
嵩山內養功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發揮的奇特的功效,證明了其獨特的價值。因此,保護、傳承和光大嵩山內養功是當務之急。

嵩山禪院廟會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成了三皇寨的廟會。每到廟會期間,方圓數百里的百姓香客都會上山到三皇寨嵩山禪院朝拜天皇、地皇、人皇。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三皇寨也因此而得名。
廟會時每天都有數百上千的人上山,要負責這么多人免費膳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時也成了三皇寨嵩山禪院最繁忙的日子。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三皇寨上的廟會與其他地方的廟會有很大不同,這裡沒有商品交易活動,人們匯集到這裡,除了精神上的寄託得到滿足以外,更多的是休閒娛樂。
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會用大半天的時間爬到山上,為的只是和老朋友們一年一度的聚會,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存在,同時吃上一兩頓齋飯,向心目中的神靈許下自己的心愿,祈禱來年的平平安安。

交通路線

到達登封直接坐車到三皇寨上山就可以,大約需要四十分鐘的徒步爬山,可以到達嵩山禪院。
三皇寨景區是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嵩山風景名勝區和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嵩山風景名勝區內一個以山嶽自然風光為主的景區,位於嵩山少室山西麓,距登封市區15公里,北與少林寺景區接連交壁,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景觀豐富,是參觀遊覽的好去處。
三皇寨是一處懸掛於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主峰海拔1512米。整個景區山體陡滑,山頂平寬。具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北恆之奇、南衡之秀等特點,險勝華岳、難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泰山,尚有5平方公里的山頂原始森林絕少有人涉足。以峰奇、路險、石怪、景秀聞名天下。春夏綠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嚴冬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我國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觀。
三皇寨屬於嵩山少室山系,少室山又名“季室山”,東距太室山約10千米。據說,夏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生態自然環境、地質地貌獨具一格。以峰奇、路險、石怪、景秀而著稱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詩云:嵩山天下奧,少室險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景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景觀豐富,森林環境優美,主要人文景觀有蓮花寺、清微宮、安陽宮、嵩山三皇寨禪院(三皇寺)(三皇廟)、盤古洞、玉皇廟、三皇宮、安陽宮、清涼寺、少室闋等。自然景觀雄奇壯麗,有486級好漢坡石階、龍脊峽、猴子觀雲海、老虎石、龍頭、龍尾、駱駝石、象門關、一線天、飛來石、吊橋、三仙石、石林、千佛迎賓、長500餘米的“三皇棧道”懸空棧道、長50餘米的“連天索橋”、少室晴雪、少室落日、猴子觀天、雲峰虎嘯等40餘處,是登山健身,休閒觀光,探險尋幽的著名旅遊勝地。
三皇寨林木茂盛,品類繁多;地質類型齊全,岩齡古老,構型奇特,發育完整,裸露良好,在有限的範圍內能看到太古、遠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年代的多種地貌,被地質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人們為了紀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帶開天闢地之功而命名三皇寨,踏遍嵩山的寺廟宮觀,唯有這裡敬奉的神靈游離於三教之外,以人祖為宗,虔誠奉祀。曾有對聯稱:“跳出紅塵三界外,人注白雲一洞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