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輪拳法

少林古輪拳法

又稱古輪禪武。

古輪拳法是優秀的傳統武學,它以禪學對生命的體悟為核心思想,是將傳統的少林武學與古輪拳法多代傳人的習武、修行及生活體悟有機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集修心強身、養生益壽、格鬥搏擊於一體的功法體系。

實踐證明,其修習要求符合人體生理、心理需求,能有效提升習練者的身、心、氣的健康水平,進而提升習練者的生命力和智慧水平,是一種符合科學規律的生命實踐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輪拳法,少林古輪拳法,古輪禪武
  • 外文名:Shaolin Wugulun Kung fu 
  • 創始人:吳古輪
  • 功法:古輪拳法
  • 發源地:中國河南
  • 類別:少林內家拳
  • 現傳承人:吳南方
由來,淵源,傳承,中興大師吳山林(1875-1970),承先啟後吳天有、吳有德,報國護法吳木升(1930—2013),現今傳人,拳法特點,拳法內容,重要價值,存續狀況,

由來

“古輪拳法”屬於少林內家拳法,拳名以清朝末年少林寺有明確記載的最後一個打出少林山門還俗的武僧吳古輪而命名,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余。
吳古輪吳古輪
少林以武修禪,以武見性,以武實修踐行而體悟生命及宇宙的真實。少林僧人將般若性空精神貫徹到少林功夫中,體悟生命規律,用此規律明悟禪理,通過禪理將修禪者的生活和思維注入武術當中,完善武術,使之更貼近於生命本質,再以此參禪,達到禪武合一的不二法門。

淵源

拳法傳承拳法傳承
少林古輪拳法源於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五代傳人吳古輪
吳古輪生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於民國三年(1914年),享年83歲。本名吳古輪,因地方口音,後被人誤解為吳軲輪或吳軲轆。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家少林寺,師從少林禪武名家湛謨大師,得賜法號寂勤。據已故高僧釋德禪大師介紹,吳古輪曾被少林寺內送雅號“白虎星”,以贊他功夫高超,身若猛虎。
雍正四年(1726年)頒布禁武令後,清廷對少林寺習武一直採取高壓政策,少林僧眾的習武被迫轉入地下。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的《西來堂志善碑》記載的少林寺僧人“晝習經典,夜演武略”的碑文就是寺僧練武由公開轉成秘密習練的真實寫照。
白衣殿壁畫白衣殿壁畫
道光八年(1828年),滿清大員麟慶代河南巡撫楊海梁祭祀中嶽,慕名欲觀少林絕技,寺主推脫不過,無奈安排為之演練,後來的少林白衣殿北壁壁畫即為當時場景再現。此壁畫是麟慶觀看演武多年後,少林寺眾高僧擔憂少林寺在當時動盪的時局中遭受破壞,為給後人留下拳譜,令吳古輪與其師叔湛舉(少林寺武僧總教頭)帶領寺僧再現當時場景,並由吳古輪之徒、偃師畫師吳閣繪製。明面上是記錄演武這一事件的普通壁畫,暗中卻隱藏了如少林六合對練等多種拳法,後人稱此為“少林寺白衣殿校拳圖(捶譜圖)”。畫中央白膚推掌之人正是吳古輪,旁邊年長者為湛舉,台上的官員即麟慶。
演武后,寺院眾僧擔心因此而給少林招來禍患,於是安排參加演武的主要武僧分散隱蔽到少林寺各下院中去。其中禪武修為最高的海發、湛謨師徒隱居在石溝寺。至今石溝寺中海發、湛謨於道光十年(1830年)立的《重修石溝寺碑記》尚存。湛謨在此一直暗下功夫,為練好少林絕技心意把,十二年睡一條禪凳,最終得入化境。
石溝寺碑文石溝寺碑文
吳古輪在少林寺出家,後隨師父湛謨在石溝寺習武參禪多年。吳古輪心性敦敏而天資過人,但一直不得習練少林無上禪功心意把的機緣,無法之下只得自行偷學三年。直至突有一日湛謨將他叫至面前,令其演練所學,吳古輪方知三年所謂偷學,師父心中早如明鏡,看似不知,實為對其之考校。幸其不負師父苦心,以三年之功而更勝習練十年之弟子。其師湛謨謂之“資質可嘉、恆心可喜”,遂悉心傳授心意把絕學。後返回少林寺得師叔湛舉盡心培養多年,吳古輪心身氣皆入化境,終成少林禪武絕學集大成者和永化堂第十五代傳人,深得少林無上禪武絕學“心意把”之真髓。迄今當地民間皆說吳古輪不但“雙鐵肘夾石成粉”,亦可再現其師湛謨當年“運輕功過河不濕鞋”的絕技,世人贊稱其“吳鐵肘”、“三片瓦”(足踏三片飛瓦即可過河)。
所謂“夾石成粉”、“過河不濕鞋”等,以今人看來不乏傳說成分,但據實而論,也並非不可能之事。對於真正的武學大家而言,這是周身之勁相合,心、意、氣、力高度凝聚貫通的結果。對於此類看似超乎常人認知的武學功力,著名拳師薛顛曾言:“言以離奇,實習則明”。
“據調查,道光時在石溝寺練武的海發、湛謨一系武僧,後來成為少林寺武功的重要傳人。海法、湛謨之後的湛舉、寂勤(吳古輪)、吳山林(吳古輪之子)、貞俊、德根等乃少林寺近現代重要的少林武功傳人。現在寺院及登封、偃師、鞏義一帶社會上所傳的許多功法,都是海法、湛謨一系門人傳下來的”(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少林功夫》第一章“少林功夫發展史”)。
“清道光年間,楊樹廟村的吳軲轆出家少林寺,成為著名的武僧,其弟子到建國後仍在縣南坡一代傳藝”(見《偃師縣誌》卷二十六“體育”)。
因時局愈發動盪,為保存少林文化精髓,吳古輪奉師命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打出少林寺山門還俗,將少林瑰寶藏於民間。按照少林傳統宗法,凡學過心意把的僧人,為證明自己已經相對全面地繼承掌握少林禪武絕學,須經歷“打出山門”的考核,唯有通過者才真正有資格離開少林寺而於世間傳授少林武學。在保存少林絕學使命的促使下,吳古輪成為了少林寺歷史上最後一個打出山門的僧人。至今,吳古輪的後人仍牢記先祖當年離寺前恩師湛謨的囑託:“不要顯山露水,恃武逞強。要細雨濕衣,閒花落地,平和處世,順其自然,不失其所,普濟眾生,三寶相續,振興少林。”

傳承

吳古輪還俗後,先居唐莊,娶歐氏為妻。其間吳古輪為掌握少林絕學心意把的還俗武僧的訊息不脛而走,常有人登門,或拜會切磋,或欲拜師學藝,或欲偷盜甚至強搶想像中的心意把秘本,數次欲置吳古輪及其家人於死地,雖終被吳古輪以高深的功夫和大智慧一次次化解。但也因此,其妻歐氏於1879年辭世。同年,吳古輪帶著一女三子返回老家偃師找地隱居。到偃師市柏峪村後(僅距少林寺一山之隔),吳古輪從喬家購置一間小院,安家落戶。其子孫亦於此處世代傳承古輪拳法。
吳古輪僻居一隅,教拳耕種為生,教子傳功,演武參禪。通過勞作不斷朔本追源,將少林武學來自於生活的本源研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以大智大慧對傳統進行改良,使之與當時之社會情況相適應,令後人可以通過生活的點滴修行少林禪武絕學,實可謂開創了新的修行體系,稱之為古輪拳法的開山祖師,是實至名歸的。

中興大師吳山林(1875-1970)

吳山林是吳古輪的次子,古輪拳法第二代掌門人。吳山林自幼聰穎過人,又溫和謙遜,尤為適合修習禪學與武學相合一體的古輪拳法,實乃天賜之傳人。吳山林自小便跟隨父親吳古輪耕讀習武參禪,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功,深得其中真諦,得續古輪正宗。吳山林不但精熟諸多絕技,將古輪拳法修入化境,更是據德依仁,武軀善心,助人無數。
古輪拳法第二代掌門人吳山林古輪拳法第二代掌門人吳山林
古輪拳法的第一位世間傳人正是吳山林。他的生活承載著世間的真實:負擔著養家持家之重擔,照顧著天生疾患的弟弟吳雙林,更是在大哥去世後承擔了撫養大哥一雙兒女的重擔。儘管現實給了吳山林重重壓力,但他深知古輪拳法之傳承不失,於少林、於世間是何等重要。是以,吳山林一日不曾懈怠,利用生活中的一切來修行古輪拳法,體悟生命。常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這種“苦、勞、亂”所帶來的困難和長年的修行讓吳山林“動心”而“忍性”,在生活中學會了“人忙身動而心不亂”,恰應了“無所住而金剛不動”的壁觀之境界。是真正的俗身佛心,使根在少林的古輪拳法升華成了人間佛法。
時任國家體委運動司武術處處級調研員後來的中國武術協會副秘書長的李天驥為挖掘整理中國武術,曾拜訪過吳山林,見其以88歲高齡演練心意把後,當場稱讚吳山林“功臻化境”。後李天驥在書中記錄了此事:“1963年,作者實地觀察了少林老僧人吳山林所練‘心意把’”(見《武當絕技秘本珍本彙編》第三章“形意拳”)。
據吳山林之子吳有德與吳山林之女吳倫英在世時講述:許世友將軍在少林寺習武時曾拜訪過吳山林向其求學,參加革命後不但給吳山林寫信數次,還曾托人捎送過銀元。
1928年少林寺被焚,一切毀之殆盡,值此少林禪武文化險險斷滅的危難時刻,吳山林應少林寺當家和尚貞緒之邀到少林寺傳授禪武絕學,培養了釋德根、釋德禪、釋行章等四十餘名武僧,為少林禪武的延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為當世公認的大宗師。
吳山林功德碑吳山林功德碑
據《登封市志》記載:“在少林寺被焚後,鑒於少林武術奄奄一息的狀況,當家武僧貞緒與素典、德禪等謀重振少林武術,並邀請著名還俗武僧寂勤次子吳山林大師,訓練少林武僧,培養了德根、行章等四十餘名武僧,同時還在由少林寺創辦的少林中學中開設少林武術課,廣傳武術……貞緒、德根等武僧的演武、傳武活動維繫了民國時期少林武術的傳承”(見《登封市志》卷五“少林武術”)。
後逢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亂頻發,少林僧眾星散,繼續在少林寺還法之事只得暫時作罷。解放後,雖然國家對少林功夫重視度越來越高,但當時有心習武之人卻僅是喜好武技和技擊傷人之術,無人真心於以武修禪的正宗大道,令古輪拳法這種真正的禪武絕技在吳家之外無人可傳,更不用說無上禪功心意把了。
少林監院貞俊在病重期間,含淚對吳山林講:“師叔啊,咱家這寶貝現在是萬石難買,千萬不要輕傳啊!”。故此,吳山林的後人皆隱而不出,多以農耕為生,不顯山不露水地在家族中傳承著古輪拳法,等待著一個能真正認知禪武合一文化的時代的到來。
雖是如此,但吳山林一直擁有一顆禪者之心,常樂自在,在1970年,以95歲高齡無疾仙逝。吳山林用其一生所經所歷,告訴後人:功夫全在生活中,修行不外世間事。後世之人無論在家出家、高下貧富,若是有心,亦可修成無上禪功心意把,令古老的絕學再現輝煌。

承先啟後吳天有、吳有德

吳天有,為吳山林的長子,也是其第一位衣缽傳人。對其父所傳的功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青年時期便耕種教拳於鄉鄰,壯年時期更是練拳授徒不輟,倡導授徒以德為先,拳法運用於生活中。實在地踐行著生活無處不是拳的修行原則,將身心的調整與功夫的提高緊密相連。
吳天有1931年隨父吳山林到少林寺傳拳。1937年應登封縣和中嶽廟之邀在中嶽廟創辦國術館,傳授道士古輪拳法。至1941年中嶽廟遭日軍飛機轟炸後,吳天有赴鞏義組建抗日救國會,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為當地抗戰做出了卓越貢獻。1944年前後,吳天有於芝田、滎陽一帶率領大刀隊在日軍層層阻撓下成功突圍,於此戰中心臟附近中槍受傷,險些失了性命。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吳天有令得其真傳的次子吳木升參軍奔赴前線,再續報國之志。使人惋惜的是,在吳木升離家的一個多月後,吳天有舊傷復發,不幸逝世。
少林古輪拳法
吳山林次子吳有德,是吳山林中年後悉心栽培的又一位衣缽傳人。吳有德曾於1976年受新安縣中隊邀請,前往縣公安局傳授古輪拳法。且,吳山林晚年的弟子門徒,多由吳有德代師授藝。其教導弟子眾多,包括吳木升、吳根生、喬黑寶、張慶賀等。在古輪拳法現今的傳承人吳南方小時候,吳有德便手把手親自指導其練功,為其講解拳法要領、實用功法,使吳南方十八歲之前便掌握了古輪拳法的諸多拳械套路,並能熟練背誦拳法要訣,為吳南方以後的修行道路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樹立了正確的前進方向。
少林古輪拳法

報國護法吳木升(1930—2013)

第四代傳承人吳木升,少林古輪拳法第四代傳人,生於1930年,卒於2013年。自幼學武,系統掌握了古輪拳法的精髓。青年從軍,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任排長,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獲軍功章眾多。戰爭結束後,朝鮮當局因欣賞吳木升一身的古輪拳法絕技而欲挽留其定居朝鮮,許以諸多優厚條件。但,吳木升始終不忘傳承古輪拳法之重任,拒絕朝方邀請,返回家中,隨吳有德再學絕技。吳木升凝心參悟古輪禪拳,終生不曾婚育,提出“站樁以靜為要,練拳以緩為貴,用拳以疾為法,三者以心為始終,謂得法也”。中年收三弟吳根升之子吳南方為衣缽傳人,盡心培養,傳其法脈。
第四代傳承人吳木升第四代傳承人吳木升

現今傳人

俠之大者吳南方(1962年至今)
吳南方,古輪拳法第五代掌門人,少林古輪拳法研究會會長,河南偃師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少林禪武醫專修學院院長,古輪禪院創立者。是當世最為全面、系統繼承古輪拳法之人,也是當世真正掌握原傳心意把之人。
少林古輪拳法
1962年,吳南方出生。吳山林大師其時88歲高齡,對曾孫格外疼愛。吳南方幼年時,被抱去與曾祖同榻。年歲稍長,便整日被吳山林大師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吳山林感知世事,讓次子吳有德親自教授吳南方功夫。長輩們更不時帶他去看少林寺白衣殿壁畫,睹高祖之雄姿,聽高祖之傳奇。耳濡目染之下,吳南方從小就自覺樹立了繼承吳家絕學的志向。
吳南方先後隨祖父吳有德、伯父吳木升、表叔喬黑保習古輪拳法,後又師從師父張慶賀修禪習武二十餘載。1995年,皈依佛門,禮少林寺主持、名譽方丈釋素喜大和尚為師,得賜法號釋德方。
吳南方一生都在收集散落在民間各處的古輪拳法“碎片”,踏遍了偃師及周邊的山山水水,無論是一位曾跟隨吳家先祖學過幾個月的老拳師,還是一幅可能記錄古輪文化的壁畫,都能讓他翻山越嶺,一次又一次的探訪。這種年復一年的堅持,本就是功夫在生活中的修行。終使得吳南方將吳家所傳的古輪拳法悉數吸收,成為集吳家各時代武學精華於一身的“武庫”。
古輪拳法掌門人吳南方古輪拳法掌門人吳南方
吳南方謙虛內斂,自稱只是古輪拳法的普通修習者。他繼承了曾祖父吳山林大師的智慧和心性,行拳如行禪,於生活中處處留心、世事洞明,結合當今時代特徵、社會特點、世人需求,使古輪拳法成為一種能夠完善身心、提高生命健康水平的生活方式。這是真正造福社會的殊勝功德。所以說,學習古輪拳法,要有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的精神,要有二祖慧可斷臂求法的決心,要有六祖慧能生活的智慧,以無上武學在生活的“戰場”中一次次戰勝自己,升華生命,明悟自性。
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吳南方自1988年開始傳授弟子,期間應邀前往少林寺教拳7年有餘。自2007年開始,吳南方相繼成立了古輪拳法培訓基地、少林禪武醫專修學院。
古輪拳法祖庭古輪禪院古輪拳法祖庭古輪禪院
吳南方說:“如此優秀的中國文化,不應是哪一派哪一家的,而應是整箇中華民族的。還法,應還給國家,還給社會。我最重要使命是整理和傳承吳家世代相傳的古輪文化,使之能更好地為世人所知、所學、所用”。為此,他於2013年正式建成古輪拳法祖庭---古輪禪院,重開禪武修行之門。在依古法教授有緣有心之人學習古輪文化的同時,發揚少林古輪拳法,以此禪武修行之法為世人鋪就一條“智慧明心,自然見性”的大道。
古輪拳法,實為少林禪武絕學之精髓,其源於少林,發展於吳家,是禪宗之根本,世家之心血。

拳法特點

1、古輪拳法以少林禪學為根本,以武術為修禪的實踐方法,在武術的身心氣合一的習練中體悟生命,從而明心見性。
2、古輪拳法是以少林武學為基石,在廣泛吸收民間武術精華及中國各家文化精粹的基礎上,經由五代傳人一百四十多年的入世修行,結合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而形成的。
少林古輪拳法
3、古輪拳法將遵循生命本質規律的動作招式組合成養生、修心、強身、技擊的習練套路體系,使習練者的行、住、坐、臥皆能符合自然之道,從而在修心、正行的過程中實現強身、祛病、延壽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提升人的生命力、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相關生命質量。
4、古輪拳法的套路體系是以少林寺的絕學“無上禪功心意把”為核心構建的,以禪學貫穿養氣、鍊氣、用氣的三大階段,將自內而外的修行與自外而內的修行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從有法到無法的升華,達到一舉一動無處不是拳、無處不是禪的自然合一之境。
5、古輪拳法以丹田為運動核心,形松神聚,氣歸丹田,神氣內斂,腰腹肩胯手足渾然一體,丹田一動周身相隨。從而陰陽合一,保持連綿不斷(絕)之勢,令內氣始終充盈、流暢,實現滋養五臟,強化筋骨,提升生命力的作用。古輪拳法有慢練即養生,快練則技擊的特點。在實戰中攻防一體,一法多變,滾入滾出,防守嚴密,攻擊迅猛。
少林古輪拳法
6、古輪拳法在習練中要求形松神聚。周身放鬆則氣歸丹田,神氣內斂,筋骨收縮則氣出丹田。神聚於眉尖一線,氣運在腰囊一條,使氣聚丹田,氣貫周身。正所謂軟如棉花,硬如鐵的自然功夫。這種方法正是對人的生命本源——腎氣的補充和強化。同時,完全體現了古輪拳法中節不空,拳架渾厚,力大無比的特徵。
7、古輪拳法要求周身一致、內外合一,以上領下穩、上三下七為基本,秉持上虛下實的原則,令清氣得以升、濁氣得以降,既無氣滯之憂又令下盤穩固、重心不失,也如此方能使手臂靈活。且能使習練者輕靈自如、起落難分、身法迅捷、步法靈活多變。實現“交手不見形”的技擊水平。

拳法內容

古輪拳法的基本內容包括:古輪拳法養生理論、古輪拳法養生套路、古輪拳法套路、古輪拳法器械套路、古輪拳法對練、古輪拳法內養功、古輪拳法療病方法、古輪拳法訓練方法、古輪拳法擂台戰術等。
少林古輪拳法
其中養生套路有古傳八段錦、易筋經、金剛氣功、龍行氣功、虎行氣功等;古輪拳法套路有五步盤根、大小洪拳、通臂拳、心意羅漢拳、羅漢護身錘、羅漢十八手等;器械套路有眉齊棍、緊那羅王棍、流星刀、達摩劍、雙拐、虎頭鉤、二十一名槍、青龍大刀等,古輪拳法對練套路有五合對練、開手六合拳、三人對打拳、對練六合桿、槍對槍、單刀破雙槍、大刀穿桿、草鐮進搶、雙拐破刀等。
少林古輪拳法

重要價值

1、文化價值:古輪拳法是少林禪武合一文化的真實體現,是中國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完整的體系體現著中國武術文化身心兼修的精髓。
2、歷史價值:古輪拳法延續著400多年前少林永化堂禪武合一文化的傳承,完善地保存著傳統的修行方法和文化,是流傳至今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3、學術價值:古輪拳法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不可多得的集養生修心、實戰技擊為一體的實物資料,其歷史和傳承凝聚著武術的變遷和發展。
4、實用價值:古輪拳法通過禪武合一的修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生命力、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從而完善“人”這個社會主體在生活、學習及各行業工作中的綜合能力。同時,古輪拳法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及歷代修習者的智慧結晶,可促成當今社會形成高品質的社會文化。

存續狀況

古輪拳法在歷史上屬於家族式單傳的體系,承其真傳者甚少。同時,由於古輪拳法不僅是極其高深的武學體系,更是充滿智慧的文化,真正掌握者寥寥無幾。加之外來文化的衝擊、社會節奏的變快、快餐文化的盛行,在浮躁中很少人願意靜下心來學習一門可踐行的中國傳統文化。這使得禪學與武學兼修的古輪拳法在傳承和發展中遇到了較大的困境。因此,保護、傳承和光大古輪拳法成為了當務之急、當世之需。
少林古輪拳法
為了保護和傳承這自古密傳的瑰寶,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綻放,自1988年至今,吳南方教授的學員逾千人,學員遍及大中華區及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諸多國家和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