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舞龍是屬於舞龍中的一種,是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地,具有獨特的舞龍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海舞龍
- 項目:舞龍
寧海舞龍是屬於舞龍中的一種,是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地,具有獨特的舞龍特色。
寧海舞龍是屬於舞龍中的一種,是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地,具有獨特的舞龍特色。歷史典故寧海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龍文化尤其豐富多彩。體現企地理上,足以龍命名的地名眾多,如西橋村就有“九龍掄珠”景觀,並有關於龍的古老傳說。主要特徵...
舞龍峽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省級風景名勝區夾溪上游,有號稱“浙中大峽谷”,地處尖山鎮樓下宅村,其山脈屬大盤山脈東北分支,河流則為曹娥江水系的夾溪。景區內匯集了潭、瀑、湖、石、山、林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兼具樓下古宅、城裡山大興國遺址等人文資源,奇、秀、險、靜、野特色明顯,資源優越性、...
桃源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龍、舞獅、舞船燈等。風景名勝 潘天壽故居 潘天壽故居位於冠莊村,是國畫大師潘天壽的故居,為晚期浙東風格四合院建築。坐北朝南,硬山頂,由正屋、東廂房、西廂房、門樓組成。1985年、1996年、1999年曾先後三次對潘天壽故居進行維修,並於1997年3月14日成功舉辦“潘天壽誕辰100周年活動”,...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龍的緣起、龍崇拜的文化內涵、龍的傳說、龍的民俗、舞龍的由來、舞龍的發展、南龍和北龍等。圖書目錄 龍的緣起 龍崇拜的文化內涵 龍的傳說 龍的民俗 舞龍的由來 舞龍的發展 南龍和北龍 舞龍的種類 奉化布龍 龍塢五彩龍 杭州臨安水龍 開化草龍 浦江板凳龍 花腰彝舞龍 龍崗舞草龍 寧海舞龍 太倉...
在一九八六年春節“民間文藝大會串”中的梅林陳村農民舞龍隊 一九八二年南喬村獅子隊在寧波地區《四明之春》會淡中獲優秀演出獎 一九八八年文化館創作的群舞《軍花》在寧波市《國防懷》會演中獲演出一等獎、優秀創作獎 文化館辦的繁藝戲訓班演出的《八仙鬧海》一九八九年繁藝戲訓班被寧波市文化局評為民間職業“...
2024年5月10日至12日,長三角龍獅爭霸賽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舉行。南京郵電大學的大學生龍獅團榮獲舞獅傳統一等獎、舞龍競速二等獎,舞龍自選三等獎和體育道德風尚獎。龍獅團隊員自主編排的傳統南獅節目《步步登高》,展示了醒獅克服萬難、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故事。伴隨著一聲聲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醒獅時而...
浙江寧波前童元宵文化旅遊節 浙江寧波前童元宵文化旅遊節是浙江省寧海縣的文化節日。活動起源 前童為一個古鎮,每年元宵節都舉辦浙江寧波前童元宵文化旅遊節。活動內容 開幕式,舞獅、舞龍、抬古亭、鞦韆、劃彩船等傳統民俗活動,煙火晚會,祭祖儀式,觀賞“石泄龍吟”瀑布,閉幕式等。
地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凶,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桿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伙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現代以藤草、榕樹葉等製成,一般龍頭約50公斤。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中秋節(舞火龍)是廣東省省級...
2024年3月11日,老龍頭景區澄海樓前,靠旗迎風飄揚,舞龍隊伍集結。隨著非遺傳承人揮槌擊鼓,“盛世龍騰·山海同慶——2024“二月二”老龍頭全國舞龍大會”正式上演。所獲榮譽 2007年5月8日,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8年11月23日,根據中華人民...
100多年前,大岙村民自發組建了舞龍隊,相傳是為了感謝有求必應的金峨神龍,從此日漸發展壯大。每當逢年過節,舞龍隊過街穿巷進行表演,數十年來從未間斷。2011年,大岙布龍榮獲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大岙龍舞隊曾與號稱“北京龍”的奉化條宅布龍進行技藝比武,結果各有千秋,不分上下。那支隊伍的“龍尾巴”...
西店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高蹺、舞龍等。文物古蹟 綜述 西店鎮有香岩山、閬風橋、宋代摩崖石刻、紫溪洞、皇封廟、鎮東橋等文物古蹟。香岩山 香岩山為南宋名士劉倓(字允叔)歸隱處。築有“閬風吟室”,後改名為“閬風庵”,現存。香岩山之北有建於唐乾元中(758~759年)之明恩寺,1963年,定為縣級文物...
大岙布龍相傳位於鄞、奉交界的大岙村內,具有700多年歷史,先人們常在乾旱年求雨于山里的金峨老龍,且有求必應。於是,村民們就在100多年前自發組建了舞龍隊,以示感恩。到1937年時已有相當演技、規模與聲望,抗日戰爭勝利後則更趨成熟。每當逢年過節,舞龍隊紛紛出鄉,過街穿巷進行表演,數十年來幾乎從未間斷過...
參與人數累計達4000餘人。他積極策劃“長三角龍獅爭霸賽”等活動,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帶隊參加全國青少年舞龍舞獅錦標賽、浙江省龍獅錦標賽等,並多次斬獲一等獎。事跡被央視、新華社等多家媒體持續關注,曾獲寧波好人等榮譽。所獲榮譽 2024年1月,入選2023年第四季度“浙江好人榜”。
2024年2月3日,寧海縣黃壇鎮弘楊村鑼鼓喧天,村裡的十餘個大鼓正在齊齊敲響,歡迎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到來……圍爐煮茶、年貨採購、民俗遊園、吃團圓飯、“我們的村晚”,一系列的活動讓上千名前來的遊客目不暇接,大呼過癮,仿佛又回到了兒時過年的熱鬧氛圍里。鼓舞、越劇、舞龍舞獅……精彩絕倫的節目,讓遊客們...
9%,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85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192人,參加失業保險1990人,參加工傷保險3457人,參加生育保險1086人。交通 橋頭胡街道境內有平安中路等道路過境。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橋頭胡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橋頭胡村得名。民間藝術 橋頭胡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絲弦、舞龍、太極拳、鐘綠葉刻紙等。
表演中,舞龍的人充分運用手(甩、擺、翻)、眼(望、顧、盼)、身(轉、仰、扭)、步(踩、蹲、蹉)四法,全隊配合,簫龍合一。演到“降雨”段式時,8名村姑邊跳歡快的“豐收舞”步,邊將手中盆、桶之水不斷潑向觀眾,稱為“潑龍水”,潑到龍水即為吉利,故而觀燈者紛紛爭著讓村姑潑水,將草龍舞...
舞龍隊伍包括燈籠隊、鼓號隊、火炬隊、花船隊、花挑隊、舞龍隊等,30~40米長威武的巨龍,舞龍隊伍在出發之前,還要舉行一個祭龍的儀式。一般地,舞龍隊伍到了某商鋪的門前,該商鋪主人總要燃起一串長長的鞭炮,以答謝神龍帶來了好運。搖糖球 搖糖球,就是賣糖球的人準備了5根簽子,由l到5標上號,想搖糖球的...
舞龍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活動,而浙江省長興縣的“百葉龍”無疑是舞龍表演中最有特色的之一。百葉龍由17人兩手分持特製的道具表演。開始時,演員手持荷花、荷葉形的道具分開站立,邊唱邊舞,表現蝴蝶飛舞於荷葉、荷花叢之中。片刻後,演員分別將特製的道具翻轉成龍頭與龍尾,其它人以荷花的道具相配合形成龍身,隨即一...
績溪手龍舞是一種大型民間舞蹈表演,由舞龍者手持一“龍”,在手持繡球者的引導下,表演融合武術與舞蹈基本動作。手龍舞有單人舞、兩人對舞、三人合舞三種表現形式,其中,三人合舞又稱“雙龍戲珠”。手龍舞的舞蹈形式較多,有一手舉龍頭,將龍身圍在腰部,龍尾掛在腰旁,另一隻手持龍珠舞動;也有雙手持龍,將龍...
項目包含幼兒籃球操、幼兒排舞表演、幼兒啦啦操、幼兒跆拳道、舞龍、呼啦圈、小蹦床等。幼兒體育有趣味田徑、動感籃球、小小足球、基本體操、積木創意等20個大項,各項表演賽持續至8月。2024年 2024年6月,2024年浙江省幼兒體育大會暨浙江省第十一屆幼兒籃球表演大賽寧波選拔賽在雲甬籃球公園落下帷幕。來自各區(縣、市...
東莞舞的龍是布制的,分龍頭、龍身、龍尾三個部分,用竹篾或鐵絲製紮成形,用白紙漿糊,再縫上薄紗或白布,用顏料在上面勾畫,色彩斑斕,金色者為金龍,白色者為銀龍,統稱錦龍。龍身長一般有十多米,但有的竟長達二三十丈,動輒上百人參加,場面極其壯觀,所以,舞龍一定要天氣好才能舞。舞龍時,由鯉魚,金珠引...
六坊雲龍舞動作套路豐富,形態栩栩如生,更由於該舞一般在晚上表演,舞龍者穿的褲子與龍身顏色相同,遠遠望去,只見雲龍舞動翻騰而不見舞者,效果十分奇特。六坊雲龍舞一般是按照傳統的套路動作進行:第一個動作是雙珠出龍、表示是雲龍要舞出穴洞了,第二個動作是要拜四門,表示雲龍在行見面禮。之後,雲龍開始正式的...
民間表演有舞蹈、曲藝、舞龍、高蹺等;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代代相傳。建國後,民眾文化更加活躍繁榮,有京劇、呂劇、柳腔、茂腔等劇種。近幾年興起的“根藝”已小有名氣,博得中外友人的高度評價。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後,建文化站、廣播站。1959年,組建電影隊,是年,沙子口影劇院落成。 90年代, 村、鎮機關...
漁燈節是從傳統的元宵節中分化出來的一個專屬漁民的節日,是漁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成為漁民宣傳推介漁家文化的一種有效載體。歷史來源 漁燈節是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蓬萊沿海漁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流傳於轄區內十幾個漁村。除了傳統的祭祀活動,在廟前搭台唱戲及鑼鼓、秧歌、舞龍等亦是漁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鮮明...
在磐安縣境內,曹娥江幹流澄潭江的上游部分,稱夾溪。發源於磐安縣尚湖鎮長塢尖公嶺(海拔870米),初稱藤(騰)溪,流經尚湖、萬蒼注入五丈岩水庫,始稱夾溪,然後再經尖山鎮、舞龍峽景區、十八渦景區、水下孔景區、胡宅,匯入新昌縣的石門水庫,在新昌境內稱為澄潭江,境內主流長33千米,流域面積179.1平方...
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是全國各地的一種民俗。調順草龍舞自明代中葉起至清代中期頗為盛行。已經有500多年的文化歷史了,深受百姓們的喜愛,每逢年例節慶,草龍舞都有精彩的表演,給村民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在解放後幾十年里,由於歷史及各種原因一度“棄龍息舞”,調順草龍舞退出人們的視野。發展 2005...
涵江自古以來文化昌盛,名著有唐代《閩中名士錄》、宋代《春秋註解》、明代《露書》、清代《梨園百詠》等。傳統戲劇和民間音樂舞蹈有莆仙戲、十音、八樂、車鼓以及舞龍、舞獅等。地名由來 唐貞觀元年(627年),境內圍海造田,築涵(即水閘)排澇,故稱涵頭(即涵江最早地名)。據明弘治《興化府志》記載: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