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舞(六坊雲龍舞)

龍舞(六坊雲龍舞)

龍舞(六坊雲龍舞),流傳於廣東省中山市古鎮鎮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種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清代開始,古鎮村民從新會荷塘龍舞中吸取靈感,結合本村的民風民俗,創作出甚具特色的六坊雲龍舞。六坊雲龍按照龍的形狀、比例和尺寸,用竹篾扎作而成。每年春節過後的正月廿十左右,六坊村就會舉行“游神”活動,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壯年從村中祠堂里請出雲龍,入夜時分點燃蠟燭鑽進龍身,使雲龍通體光亮,然後由幡旗、燈籠開路,由龍珠引領,伴隨雲彩、鯉魚等扎作道具,從六坊村出發,沿著鄰近的村莊巡遊,連續巡遊三晚。

2008年11月21日,六坊雲龍入選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16日,龍舞(六坊雲龍舞)入選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擴展項目)。2011年5月23日,龍舞(六坊雲龍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Ⅲ-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舞(六坊雲龍舞)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廣東省中山市
  • 非遺編號:Ⅲ-4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舞蹈流程,動作套路,製品器具,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在古鎮鎮北帝廟前有一古石碑,碑文記載:“廟古已創建蘭溪口,朱碑碣則自萬曆丙子歲迄道光在戊戌歲—龍堂之氣象,人瞻桑而生恭。”這段文字,寫的是在明代開始當地建有北帝廟,居民舉著桑枝迎候雲龍前來巡遊的情景。
龍舞(六坊雲龍舞)
六坊雲龍舞
從清代開始,古鎮村民從新會荷塘龍舞中吸取靈感,結合本村的民風民俗,創作出甚具特色的六坊雲龍舞。
1922年,當地還成立了“中山古鎮雲龍同樂社”,後發展成為“中山欖鎮古海雲龍同樂社”,專門組織雲龍出巡等事宜。
“文革”時期,六坊雲龍舞受到了災難性的打擊。當時反派人士認為,六坊雲龍舞是封建迷信活動,不僅派紅衛兵沒收了廟宇里的神像,而且將六坊雲龍舞所有表演用的道具全部收繳並且燒毀。
改革開放後,文化活動在中國全國重新展開,農忙結束後,六坊村村民便提議舞雲龍,於是六坊雲龍舞重新開始流傳。

舞蹈特色

舞蹈流程

每年春節過後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會舉行“游神”活動,村里近二百名青壯年男性從村中祠堂里請出雲龍,於入夜時分點燃蠟燭鑽進龍身,使雲龍通體光亮,然後由持幡旗、燈籠者開路,由舞龍珠者引領,在持雲彩、鯉魚等道具的舞者護持下,從村中出發,沿著鄰近的村莊連續巡遊,巡遊活動要持續三晚。

動作套路

六坊雲龍舞動作套路豐富,形態栩栩如生,更由於該舞一般在晚上表演,舞龍者穿的褲子與龍身顏色相同,遠遠望去,只見雲龍舞動翻騰而不見舞者,效果十分奇特。
六坊雲龍舞一般是按照傳統的套路動作進行:第一個動作是雙珠出龍、表示是雲龍要舞出穴洞了,第二個動作是要拜四門,表示雲龍在行見面禮。之後,雲龍開始正式的舞蹈,動作包括有走“之”字、雙飛蝴蝶、跳龍脊、團龍、走龍雲、尋龍珠、舔龍柱、走梅花陣、雙團龍、再舔龍脊,做完這一整套動作之後,雲龍開始要穿龍肚,表示龍要入洞了,最後一個舞蹈動作是拜四門,表示經過一番表演之後,雲龍向觀眾致謝。雲龍的舞蹈是在八音班的現場伴奏下進行表演的,八音班的道具以鑼鼓鈸為主要道具。

製品器具

雲龍的舞蹈主要道具分為:扎作龍珠、扎作雲龍、扎作雲彩、扎作鯉魚、旗幡、頭牌鑼鼓鈸等。
1、龍珠:是引導整條雲龍舞蹈的指揮捧,是六坊村當地老藝人運用物理學原理,利用竹篾紗紙和鐵線等原材製作而成,龍珠的直徑為35厘米左右。
2、雲龍:按50多米的尺寸,先用竹篾紮成23個龍卡、每個龍卡約有2.3米長。紮好之後,再用紗布扎作,然後用手工繪上銀色的鱗片。
3、雲彩:雲彩按照天上的浮雲形狀色彩,一般高50厘米、寬80厘米,用紗紙紮作,然後用蔚藍色的顏扎描上雲彩的形狀紮好雲,一般一條雲龍出巡要有扎6塊雲彩。
4、鯉魚:用篾子紮成兩條長60厘米、寬25厘米、內籠直徑20厘米長的鯉魚形狀,再用白布作皮,然後繪畫成鯉魚的金黃色。一般有4條。
5、頭牌:用紅色絲絨布繡上“古鎮雲龍同樂會”,一般做成1.2米高、0.8米寬。
6、幡旗:用白布做成一面三角形的旗,邊長分別為1.5×3×3.35厘米。上書“中山古鎮雲龍”的字樣,另外,還有其他小一些的幡旗作裝飾用。
7、伴奏樂器
主要是鑼鼓鈸。
(1)鑼:用黃銅做成(雙面),直徑約15厘米;
(2)鼓:用橡木做成,直徑約50厘米、高30厘米;
(3)鈸:用黃銅做成,直徑40厘米。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變革,當地年輕一代對傳統六坊雲龍舞缺乏學習熱情,六坊雲龍舞的傳承已處於瀕危狀態。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鎮六坊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具有悠久歷史的六坊雲龍,變得處於瀕危狀態,年青一代對於傳統的六坊雲龍的扎作、舞蹈及相關的儀式等不甚了解,也缺乏必要的學習熱情,六坊雲龍面臨失傳。

傳承人物

傳承譜系
姓名
性別
出生年份
文化程度
傳承方式
學藝時間
居住地
陳社成
1862年
不詳
師承
不詳
中山古鎮(已故)
陳華亮
1902年
私塾三年
家族傳承
1925年
中山古鎮(已故)
陳長毛
1933年
國小
家族傳承
1948年
中山古鎮
侯長毛
1935年
國小
師傳
1945年
中山古鎮
蔡沾權
1934年
國小
師傳
1946年
中山古鎮
鄧澤權
1934年
國小
師傳
1946年
中山古鎮
傳承人物
蔡沾權,男,1934年5月生,漢族,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舞(六坊雲龍舞)代表性傳承人,序號04-1548,申報地區廣東省中山市。
鄧勝洪,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舞(六坊雲龍舞)代表性傳承人,序號05-2198,申報地區廣東省中山市。

保護措施

2012年8月10日,古鎮六坊村活動中心被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坊雲龍舞傳承基地”牌匾。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山市古鎮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綜合文化站、檔案館)獲得龍舞(六坊雲龍舞)保護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龍舞(六坊雲龍舞)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中山市古鎮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中山市古鎮鎮檔案館)。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六坊雲龍舞分別到香港參加慶祝英皇銀禧大典表演和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演出。
衍生產品
2015年8月16日,第一本以中山為題材的線裝書郵冊《中山非遺》在2015南國書香節暨第七屆中山書展首發,六坊雲龍舞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