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工業企業人才培訓規劃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抓好行政管理人才、企業經營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市場開拓能力、競爭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技能”、“廣泛開展以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創業活動”等人才強區戰略部署,推進我區新型工業化進程,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工業又好又的快發展,努力實現全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工業企業人才培訓規劃
  • 地理位置:寧夏
一、我區工業企業人才培訓現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是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構築了企業人才結構的主體,是推動企業發展與創新的主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企業人才培訓工作,把工業企業人才引進、挖掘及培育培養培訓,作為工業經濟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不斷加強。目前,全區初步形成了政府專項培訓、技師學院重點培訓、社會力量委託培訓和企業自主培訓的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的培訓格局,同時創業培訓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培訓機構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區現有工業部門的培訓基地、行業協會、民辦非企業和大中專院校等開展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的機構18個,五年來累計培訓12000人次。2007年,全區專門從事工業企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15個,新建寧夏化工技師學院等6所技師學院。――專業培訓基地主渠道作用效果明顯。依託寧夏經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五年來通過開展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企業工商管理培訓、危化品企業登記人員培訓、中小企業銀河培訓、企業內訓等工作,共舉辦各種培訓班91期、累計培訓學員8286人次,占培訓總量的69.1%。其中,培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7000人次,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管理人員總量的38.9%,為促進我區工業企業改革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契機,在全區中小企業中組織實施銀河培訓工程,四年來為中小企業累計培訓人員3500人,涉及中小企業1750個,占全部中小企業的38.5%。――工業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呈現出可喜的局面。五年來累計培訓工業企業包括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在內的技能人才近9萬人;重點形成了以化工工藝、化工設備與機械、機械製造、機電加工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計算機套用技術、化學製藥、焊接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為主的快速發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改進、設備更新需要,為企業擴大產能、提升效能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由單一計畫培養設計向企業需求“訂單”形式轉變, 通過校企合作,與職業院校簽訂就業協定,為98%以上的企業培養了合格的技能人才。——創業培訓穩步、紮實地開展,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YBC)全面啟動。2007年,全區創業培訓穩步、紮實開展,全年共培訓4818人,其中創業意識培訓2920人,創業能力培訓1898人。同時寧夏創業促進會和YBC寧夏辦公室相繼成立,到目前為止,YBC寧夏辦公室已招募創業導師40人,募集啟動資金500萬元,提供諮詢服務600人次。寧夏創業促進會和YBC寧夏辦公室工作的全面啟動,為我區創業培訓工作探索出一條新思路。我區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培訓工作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差距。一是工業企業人才培訓巨觀調控機構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對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與引導,政府對企業培訓投入不足。二是企業培訓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發育緩慢,培訓服務、培訓管理比較分散,高水平的培訓機構較少;培訓基地建設嚴重滯後,少數社會培訓機構提供的企業培訓服務僅局限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層面,以講代培的現象十分突出。三是現有培訓機構的作用發揮不充分。目前完全市場化運作的培訓模式,我區僅有的一家工業管理人才培訓機構,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61.1%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沒有得到培訓;現有的企業技能人才培訓機構,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而嚴重滯後。據統計,現有的技能人才只占工業企業總人數的24%。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培訓的覆蓋面很小,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培訓缺口很大, 61.5%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培養得不到培訓。四是自主創業人群、創業素質、創業氛圍、創業培訓服務平台等明顯薄弱。二、我區工業企業人才培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機遇: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工業企業人才培訓工作。出台了《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關於加強和改進全區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自治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寧夏“十一五”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寧夏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自治區技能人才培養十一五規劃》、《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意見》,並即將出台《關於開展全民創業行動的意見》。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為我區工業企業人才培訓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二是我區工業快速發展為開展培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必須堅定不移的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隨著自治區工業強區戰略綱要的實施,到2012年,預計全部工業企業將達到7450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0個,工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全區工業增加值達到750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預計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員49.5萬人。其中,經營管理人員達到2.97萬人,年均遞增6.5%,五年淨增8000人;技能人才12萬餘人,其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太陽山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工業園區需技能人才5萬人。隨著工業企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長,為工業人才培訓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三是企業對人才培訓需求不斷增長。據寧夏調查總隊對羊絨企業人力資源情況的調查顯示,95%的企業對生產技術人才有需求願望,其中:65%的企業急需生產技術人才,95%的企業對管理人才有需求願望,其中:41%的企業急需管理人才。有關分析表明,在未來15至20年,我國要發展成製造業大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占到工人總數的30%左右。而“十五”期間我區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員中高級工只占總人數的4%,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任重道遠。四是創業培訓成為企業培訓的一個新熱點。“堅持個人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就業。大力發展就業培訓機構,增加培訓投入,提高培訓實效。建立就業服務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出台鼓勵創業的辦法,設立創業援助基金,大力支持帶頭創業和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是我區促進與發展就業工作的主要任務。從去年底開始,我區已啟動了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YBC)項目。同時,自治區政府全面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必將為創業培訓提供新熱點。挑戰:應當看到,我區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培訓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與現有企業人才培訓條件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培訓規模、水平與東南沿海地區、周邊省區相比有很大差距;現有培訓基地的設施、師資隊伍等狀況亟待加強與完善,企業人才培訓任務十分繁重而艱巨。三、今後五年工業企業人才培訓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堅持“人才強區戰略”,強化“人才強企”意識,以服務我區工業發展全局為主線,以培養現代化、專業化、國際化、創新性、實用性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為目標,以組織實施一系列培訓工程為抓手,全面提升我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勞動者就業和創業技能的改善,為實現新型工業化,推動我區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二)主要目標1、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目標。到2012年,全區預計培訓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2.5萬人,年平均培訓規模保持在5000人左右。其中,培訓領導班子成員2500人,年平均培訓500人;全區30戶重點工業骨幹企業、30戶非公骨幹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普遍輪訓一次。2、工業企業技能人才培訓目標。到2012年,化工類技能人才在校生達到5000人規模,形成以煤化工、精細化工、冶金化工、生物化工專業為主,機電、冶金為輔的專業設定。基本填補寧夏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對我區化工類人才的需求缺口。五年內將現有的22個專業增加到26個,骨幹專業基本覆蓋寧夏化工產業,到2012年,計畫實現各類培訓達到10000人,函授教育高起專、專升本在校生要達1500人。3、青年創業培訓目標。圍繞自治區“四個一”創業行動目標,到2012年,寧夏創業促進會和YBC寧夏辦公室,計畫完成青年創業培訓10000人以上;其中造就小老闆200人以上;帶動新增就業5000人以上。4、培訓體系建設目標。到2012年,依託寧夏經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寧夏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寧夏化工技師學院、寧夏創業促進會等機構,建立比較完整的寧夏工業企業人才培訓體系。(三)工作重點1、按照中央和自治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結合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要求,開展中小企業政策法規培訓工程和管理知識更新培訓工程。2、圍繞自治區30戶非公有制骨幹企業和5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開展百名企業家培養工程。3、圍繞自治區重點工業園區建設,開展園區中小企業建設培訓工程。4、結合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節能減排重點企業的經驗與做法,開展節能減排示範培訓工程。5、配合寧東煤化工基地等自治區大型化工企業建設,面向全區石化行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職工再教育。6、2009年前,組建和擴建化工工藝、機電技術為主的實訓基地群,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培訓教學需求。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營造工業企業人才培訓的良好氛圍。組織領導、機制建設是培訓工作的前提。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要把工業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納入工業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中。自治區經委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國資委加強對全區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領導,形成協調、高效的人才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人才培訓工作中的問題,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建立統一高效的工業企業人才培訓機制,完善保障機制,構建新聞輿論宣傳網路,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   (二)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培訓機制。加大對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青年創業培訓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儘快形成政府投入、企業投入、社會投入等多元化人才培訓投入機制。自治區財政按照每年培訓費用總量的20%予以補助。企業要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的比例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經費列入年度成本預算,並做到依法合理使用。(三)統籌培訓資源,完善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堅持“歸口調控、統分結合、機制靈活”的原則,統籌相關培訓資源,使政府主管部門組織培訓基地實施重點培訓、各地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側重當地企業需求培訓、行業協會立足所在行業企業培訓、社會培訓機構調節市場需求培訓等形成合力。支持寧夏經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寧夏化工技師學院等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技能人才培訓主要基地的建設,儘快改善辦學條件,發揮培訓示範效應,同時強化寧夏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寧夏企業聯合會、寧夏創業促進會的企業培訓協調功能。(四)積極創新培訓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積極推廣網路培訓、遠程教育,降低培訓成本,緩解工學矛盾。堅持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相結合、專題培訓與系統進修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務訓練相結合,增加案例教學比重,加大研究式、體驗式、模擬式教學力度,切實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積極探索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方式方法,以“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原則,構建校企共贏的長效機制。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職業崗位標準,以企業用人標準為主要依據,構建人才培養計畫和課程體系,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將學生的學習與工作融為一體。在制定規範、統一流程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學分制和彈性學制,以利於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五)健全中小企業培訓體系,提高非公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一是要不斷完善人才開發體系,著力提高中小企業業主和經理人員的素質,培育“職業經理人”群體;二是要建立培訓機構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交流聯繫機制,請專家來寧舉辦講座或開展諮詢活動,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訓,開闊企業發展思路,更新管理觀念;三是定期組織優秀企業家赴外省、國外考察吸取先進企業發展經驗,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水平;四是每年從中小企業扶持資金中劃出一部分,專門用於非公企業的培訓。各市縣也要列出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管理人員、技能人才的培訓,每年至少培訓2000人。(六)有針對性的拓展技能人才培訓步伐,繼續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加強教學管理,使教學管理科學化、規範化,走結合專業辦產業,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經營)、服務一體化的辦學模式。根據寧夏今後五年重點發展化工行業的需求,計畫在今後五年內新開二甲醚工藝與機械、甲醇工藝與機械、精細化工等專業。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評估體系,建立分析、評價、反饋制度,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認真組織有關專家分析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動態,立足化工,面向社會,根據專業設定標準、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制訂有關專業改革方案,不斷總結教改經驗,提高辦學水平。(七)有效推進創業培訓工作,全面推進青年創業計畫項目。自治區經委成立創業培訓指導小組,每年召開一次創業培訓工作會議,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推動創業培訓工作。積極利用工商、金融、稅收、財政等對創業與就業服務方面的扶持政策,通過大力引導社會捐助支持創業培訓事業發展等手段,全力推進創業培訓工作;要把實地調查研究貫穿於創業培訓工作始終,同時努力做到創業培訓不失富有時代性和創新性,找準創業培訓的切入點,堅持創業培訓內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有效實現創業培訓貼近我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趨勢,把創業培訓與挖掘、培育和發揮地方優勢緊密結合起來,使創業培訓真正成為造就一批年輕企業家,培育千萬個小老闆有效途徑。(八)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活動,引導企業開展自主培訓。創建學習型企業是培訓工作的有益補充。創建學習型企業對於推進企業自主培訓,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和諧企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通過認真總結、宣傳典型企業的創建經驗,擴大創建工作示範企業和先進企業的示範效應,促進經驗共享;舉辦各類專題研討班、專題報告會,組織專家深入企業開展諮詢服務,及時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推進學習型組織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學習型企業創建工作。力爭到2012年,全區開展創建工作的企業達到100家,形成良好的創建氛圍,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