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觀

宮觀

宮觀,即道觀,是各類道教建築的總稱。它是道教徒們修煉、傳道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以及生活的場所,多位於名山大川附近以及大城市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觀
  • 別稱:道觀
  • 類型:道教建築
  • 用途:舉行宗教儀式以及生活
詞語,道教建築,歷史沿革,派別區劃,典型代表,宮觀關係,

詞語

【詞目】宮觀
【拼音】gōng guàn
【釋義】
(1) [amusement palace]∶離宮別館。為帝王遊樂休息的處所
宮觀
乃令鹹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史記·秦始皇本紀
(2) [Taoist temple]∶道教的廟宇
浮光動宮觀,遠思盈川坻。——唐· 劉禹錫《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太平寺……祈雨詩》
【詳細解釋】
1.供帝王遊憩的宮館。《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乃令鹹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史記·孝武本紀》:“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史記·封禪書》:“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後漢書·耿秉傳》:“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秉常領禁兵宿衛左右。” 唐 高適 《古大梁行》:“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還擇日詣諸宮行謝》:“第三日畢,即游幸別宮觀或大臣私第。” 明 何景明 《昔游篇》詩:“帝京宮觀一如昔,盤龍曲鳳青雲間。”
2.祠廟。《史記·封禪書》:“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歲乃可致也。’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3.道教的廟宇。唐 劉禹錫《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天平寺詣九龍祠祈雨二十》:“浮光動宮觀,遠思盈川坻。”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城內外諸宮觀》:“在城宮觀,則以太乙、萬壽為首。”《水滸傳》第一回:“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明·顧炎武《復庵記》:“太華之山…不稅於官,不隸於宮觀之籍。”
4.官名。宮觀使的省稱。宋宮觀本為崇奉道教而設,大中祥符五年玉清昭應宮建成,始置宮觀使,由前任宰相或現任宰相充任。此外還有提點、主管、判官、都監等官,皆為安排閒散官員而設,無實職。見《文獻通考·職官十四》。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承平日,甚重宮觀。”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孫莘老不甚言事》:“孫莘老為御史中丞,不甚言事,以疾辭位得宮觀。”《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王權及汜既敗軍,乃先罷權為在外宮觀。”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宋宮觀不必往其處供職》:“神宗置宮觀之職,取漢祠祝釐之義,所以優賢逸老。”

道教建築

歷史沿革

最早的道觀被稱作“靜室”,其結構就是一間或者數間茅屋,設在道民家。張道陵在創立道教前,便率領弟子們在靜室中修行。道教創立後,他設立了二十八個“治”。這些治也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建築,設在道師家。根據天師道的規定,除了三會日信徒(道民)需要到治參與宗教活動,平時是分別在不同場所進行宗教活動的。
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廬”、“靖”、“館”、“觀”等代替了治的名稱,其規模和數量也大大增加。這時的“廬”、“靖”還只是祭祀神靈的場所,不作為生活場所。而“館”、“觀”的出現,則產生了很大變化。它們既是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道士生活的場所;經濟來源不再像以往向信徒收取費用,而是通過各種賞賜和施捨來供養,一些道觀甚至擁有很多的地產
唐朝時,道教受到皇帝的尊崇,因而修建了非常多的道觀。當時全國有將近一千九百座道觀。其中規模巨大、或者由皇家興建的,被稱為“宮”。道教建築在此時發展到了其頂峰時期,後來此類建築便被統稱為“宮觀”。
明代,全國依然修建了不少宮觀。清代以後,隨著道教的衰落,道教建築的發展開始逐漸趨緩。

派別區劃

道教的宮觀有兩種性質:一是子孫廟,二是叢林廟。

典型代表

子孫廟
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廟產可以繼承,有專屬的門派。其他門派的道友可以暫時居住,且不能插手廟務。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孫廟。
叢林廟
不允許收徒,廟產不能繼承,屬於天下所有道眾共同所有。叢林廟一般不分門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腳、民間道士除外)都有權利居住、管理廟務。一般,無論年齡、性別、出家時間,凡是可以居住在裡面的道人,都有權被選舉被最高領導人。長期在叢林廟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給安排有職務,為其他道人服務。叢林廟分工明確,俗稱“三都五主十八頭”,分管講經、化緣、安全、齋醮、人員安置、自養、做飯等等事宜。一般,新出家的弟子先在子孫廟學習這些知識,三年後得到冠巾,經師父允許後,才可以去叢林廟掛單居住,深入學習。學習後,再歸來。
另外,門派不是以出家在哪個廟決定的。而是由度師的法裔決定的,度師根據派系授予派名。而後,無論去哪裡,都是這個派,也可以住子孫廟,也可以住叢林廟,只要適合。一般,新出家所居住的廟就是自己度師的廟,但是不是絕對,是通常而言。有了度師以後,遇到更好的道士,可以再拜“先生”,法裔就不需要改了。黃帝學道,曾拜了七十二個“先生”。度師只有一個,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因為表示你勤奮、好學。
形制
唐以後的道觀一般都是呈現坐北朝南、東西對稱的格局。在南北中軸線上修建有山門、中庭、殿堂和寢殿等建築,作為主體。而兩邊和後部還修有廊廡、旁房和花園、水池等。各種內部庭院多採用四合院形式。
大多數道觀內,都修建了數量不等的多座殿堂,以供奉各路道教神仙。主要的殿堂有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重陽殿、七真殿以及藥王殿、關聖殿、靈官殿等。
道觀的首領一般稱作監院,其下還設有都管、都講、都廚等職務。而方丈則是一種榮譽性的頭銜,由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擔任。
全真道的道觀,稱作“十方叢林”。這類道觀的組織比較嚴密,其各種房屋、土地和財物都屬於道教界公有。目前中國少部分的道觀都屬於這一種。一般全真道宮觀以“半子孫半叢林”。很少一部分為 “子孫廟”。
正一道的道觀,被叫做“子孫廟”,由廟主總領一切。包括廟宇在內的所有財物,都是廟主的私人財產,並且可以繼承。
國內名觀
中國現存著名的宮觀大都為時興建或者重修的,其中還有不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大邑鶴鳴山,為張天師創建道教的地點,道教發源地。現屬於全真道。
青島嶗山太清宮,嶗山腳下背山臨海,是最早的嶗山道教祖庭,現屬於全真道
鹿邑太清宮,坐落於老子故里。在唐代時,被奉為皇家祖廟。現屬於全真道
終南山樓觀台,為老子向尹喜傳道之所,相傳始建於周代。
龍虎山天師府,為歷代張天師居所和正一道的總部。
青城山常道觀,又稱“天師洞”,是張道陵修道之所。現屬於全真道。
北京白雲觀丘處機在此長住且葬於此,是全真道總部和三大祖庭之一。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北京大高玄殿,位於北京故宮西北角,是明、清兩朝的皇家道觀。
泰山岱廟,位於山東泰安城區。現屬於全真道。
嵩山中嶽廟,因為臨近宋代首都開封,而受到歷代北宋皇帝的尊崇。
天津天后宮,三大媽祖祖廟之一。現屬於全真道。
芮城永樂宮,以其精美的壁畫而聞名天下。
解州關帝廟,位於關羽的家鄉——山西運城,是普天下關帝廟的祖廟。
瀋陽太清宮,現屬於全真道。
蘇州玄妙觀,觀內三清殿為今已罕見的宋代古建築。
武漢長春宮,祭祀丘處機,故名“長春”。
武當山太和宮,是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主體。
成都青羊宮,傳說是老子的出生地。現宮觀為清代所修,屬於全真道。
昆明太和宮,以擁有銅鑄的“金殿”而聞名。現存建築主要為吳三桂所修。
西安八仙宮,相傳是呂洞賓修仙得道之處。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避難時曾來此居住。現屬於全真道。
貴州獨山觀,為黔南道教第一叢林,現為全真道。

宮觀關係

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養性、內丹、外丹等等。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修道,無非是求“清靜無為”、“離境坐忘”,都需要安靜,不受外界干擾。大部分道教徒為了避開嘈雜的城市,紛紛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修道。所以雖然城市中也有道觀,但大部分道觀也同佛寺一樣位於安靜、空曠、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與世俗繁華隔絕,極力營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修道者在這樣的環境清修,返璞歸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純為綠色食品,時間長了,自然集天地靈氣於自身,成就仙風道骨益壽延年。同時優美的環境對於尋訪名道的病人而言也大有裨益。山上空氣清新,住所幽靜,正適合病人靜養。聽風聲鳥鳴,看日升日落,參拜神仙,觀摩法術,心病一除,身體自然恢復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