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食饌

宮廷食饌

我國風味菜餚之一。自西周時代起,宮中就設有負責王之食飲膳羞的機構與官員,各代名稱不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廷食饌
  • 起源時間:西周時代
  • 文獻記載:《隋書》
  • 類型宮廷風味
這些機構的設立,保證了皇室享樂的需要,由於集中了人力物力,對研究與提高烹飪的技術水平,也起了重大的影響。我國宮廷風味菜,以幾大古都為代表,有南北味之分。南味包括金陵(南京)、益都(成都)、臨安(杭州)、郢都(武漢),北味包括長安(西安)、洛陽、開封、北京、瀋陽。元明以來,宮廷風味菜主要指北京宮廷菜。南、北味的共同點都是華貴珍奇、配菜典式有一定的規格。如周代的“八珍”(見《禮記.內則》),二千年來,雖然具體內容有所變化和擴大,但一直被沿用。《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中所載《大官食法》、《四時御食經》(二書已佚)及隋代謝諷《食經》,皆專談宮廷御膳;唐韋巨源《燒尾宴食單》,宋司膳內人《玉食批》、《武林舊事》所載張俊招待宋高宗的食單、《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所載御宴食單,元代《飲膳正要》,《明史.禮志》所載各種御宴食品和清宮檔案所存御膳食單,均為我國宮廷食饌的重要資料,是烹飪遺產寶庫中珍貴的一部分。宮廷風味菜餚烹飪技藝要求嚴格,食品精緻,仍可借鑑。然其過分程式化,講究排場,浪費也十分嚴重。此外,宮廷食醫在飲食衛生、營養學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