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徽院
- 成立時間:唐後期
- 包含:有南、北二院
- 套用:郊祀、朝會
官署名。唐後期設定,有南、北二院,以宦官充宣徽使與副使,無固定職掌。五代及北宋沿置,南院使與北院使改用檢校官充任,或兼領節度及兩使留後,如闕,以樞密...
南京宣徽院,古代官署名稱。遼朝置。南面官,設於南京。掌御前祗應等事。置宣徽使、知南京宣徽院事、副使等職。 ...
同知宣徽院事 官名。遼、金,元宜徽院佐官。遼諸宣徽院皆設,低於宣徽副使。金在左、右宣徽使之下,秩正四品。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二員,元成宗大德...
同簽宣徽院事 官名。金朝宣徽院置,正五品,位同知宜徽院事下。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復置二人,正四品,位簽宣徽院事下。 ...
官署名。唐朝後期宣徽院分南、北兩院,各設廳事,各置使一員,以中官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宋朝用以安置罷政之勛舊大臣,與北院通掌總領內諸司及三班...
官署名。唐朝後期宣徽院分南、北兩院,各設廳事,各置使一人,以宦官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宋朝用以安置罷政之勛舊大臣,與南院通掌總領內諸司及三班內...
官名。唐朝後期宣徽南院置,一人,武宗會昌七年(847)宦官劉遵禮曾由北院使改任南院使。五代迄宋,改用士人,或以檢校為之,或領節度及兩使留後,闕,則樞密副...
官名。唐憲宗元和(806—820)中置,以宦官充任,漸為宣徽院長官,總領內諸司使及三班內侍名籍,掌其遷補、郊祀、朝會、宴享供帳,檢視內外進奉名物。五代迄...
官名。唐朝後期宣徽北院置,一員,武宗會昌六年(846)宦官劉遵禮 曾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為宣徽北院長官,或以檢校官為之,或領節度及兩使留後,常用以...
工藝特色宣徽酒坊銀酒注子,1977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魚化寨南二府莊,是當地農民平整土地時發現的。形同今日的瓷茶壺,高26厘米,小口,高領,凸肩,肥腹,平底,...
上都尚醞局,官署名。設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秩從五品,隸宣徽院。職掌、置官同“大都尚醞局”。 ...
主要為農民生活服務,在稅收上可由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酌予減免稅照顧。原屬殿中省閒廄使管轄,後改屬宣徽院,由宦官主管。 [1] ...
宋官署名。 北宋前期特有的人事管理機構,其職事繼承於宣徽院。...... 宋官署名。 北宋前期特有的人事管理機構,其職事繼承於宣徽院。中文名 三班院 時間 太平...
使、太常少卿、東上閣門使、衛尉卿、權簽宣徽院事、左諫議大夫、權中書省樞密院事、樞密院事、給事中、禮部侍郎、彰信軍節度使、權簽中書省樞密院事、左宣徽...
世祖皇上忽必烈駐蹕在燕京的近郊。開始製造祭祀太廟的祭器、禮服。任命佛教僧人八合思巴為帝師,授予他玉印,統管佛教事務,設立仙音院,又改為玉宸院,羅致樂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