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劉氏是宛平大族,劉筈的遠祖劉怦,曾任唐朝
盧龍節度使,後晉
天福元年(936年),
石敬瑭將幽、薊十六州割讓給
遼國,劉氏成為遼國臣民,劉氏六代在遼國為官,相繼擔任過宰相。劉筈的祖父劉霄,官至遼中京(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以西約15公里)留守。劉筈的父親
劉彥宗在遼末擔任燕京留守判官。劉筈在幼年時就憑藉
恩蔭在禮儀司閣門當值,但他沒有上任,而是去求學。遼末徵兵,劉筈被徵調入軍,遼兵接連戰敗,皇帝身邊有人陸續逃散,劉筈被選為扈從,授左承制。
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金軍攻陷遼中京,遼帝西逃。四月,金軍攻陷遼西京,遼帝逃奔郟山。遼國秦晉國王
耶律淳在燕京被
耶律大石、
李處溫等人擁立為帝,不久病死,其妻蕭德妃稱制,改年號為德興,任命劉彥宗為簽書樞密院事,劉筈被賜進士及第,授官尚書左司員外郎,在閣門任職。
隨父降金
天輔七年(1123年)正月,
完顏阿骨打親率金軍圍抵燕京,遼國大臣
左企弓、劉彥宗等人奉表降金,劉筈跟隨父兄出城投降,被任為尚書省左司郎中,後出任殿中少監之職。八月,完顏阿骨打駕崩,南宋、西夏都派遣使節來弔唁,在接待兩國使者的過程中,所有的儀式都是由劉筈安排的。後升為衛尉少卿,授予西上閣門使之職,但仍在元帥府做事。元帥府的規定製度、官吏任免以及發向四方的號令大多聽從劉筈的謀劃建議。
天會二年(1124年),劉筈升為
太常少卿、東上閣門使。天會三年(1125年),劉筈隨
完顏宗翰伐宋,參加了圍攻太原的戰事,升任
衛尉卿,權簽宣徽院事。
天會四年(1126年),劉筈任
左諫議大夫之職。同年秋季,金兵再次南下攻,劉筈再次隨軍出征,任權中書省樞密院事。天會六年(1128年),劉彥宗去世,劉筈歸鄉守孝。天會七年(1129年),劉筈受詔復職,任樞密院事,加封給事中。後改任禮部侍郎。天會十年(1132年),劉筈改彰信軍節度使,權簽中書省樞密院事。
天眷二年(1139年),劉筈改任左宣徽使,
金熙宗巡視燕地,劉筈在皇帝出巡的車駕儀仗方面提出很多建議。
出使南宋
皇統元年(1141年),金宋議和,南宋向金稱臣,金國同意冊封
趙構為帝(金國以前不承認趙構的帝位,一直以康王相稱)。皇統二年(1142年),劉筈以代理中書侍郎的官職出任江南封冊使,到江南冊封趙構。
劉筈到了臨安之後,發現宋人在宋主住所匾額上題有“行宮”二字。劉筈說:“宋主還沒有接受大金的冊封詔命,還不是皇帝,卻把這裡命名為行宮,這是不對的。”要求撤除匾額而後才舉行冊封禮儀。宋朝官員驚嘆不已,佩服他有見識。宋朝官員不想摘下匾額,就用豐厚的禮物賄賂他,獻給他三十餘萬金珠,但劉筈拒不收禮,堅持要求摘下匾額。宋朝官員都感嘆地說:“金國有人才啊。”
位列宰相
皇統六年(1146年),劉筈升任行台尚書右丞相兼判左宣徽使事,留在京師任職。河南原在偽齊統治之下,金國廢除偽齊直接統治河南後,發現偽齊任命的官員出身雜亂不一,品行良莠不齊,就想整頓官吏。劉筈表示:劉豫一直在和南宋作戰,所有事情只求實效,所以任用官吏沒有一定之規,有的人不是科舉出身卻成為封疆大吏,有的人不會騎馬射箭卻手握重兵。現在我們收回河南不久,人心還沒有安定,主要是要安定人心,不要輕易變更,引得節外生枝。
皇統九年(1149年)八月,劉筈晉為
司空,九月,任平章政事,封為吳國公,仍兼任行台尚書右丞相。
同年十二月九日,
完顏亮弒殺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
天德,劉筈進封滕王。天德二年(1150年),劉筈任尚書省右丞相兼中書令,進封為鄭王。不久,劉筈因病請求解職,改任燕京留守。過了幾個月,劉筈又請求告老歸鄉。完顏亮認為劉筈當初是善於迎合
悼平皇后裴滿氏(金熙宗之妻)的意願而位至宰相,心裡很鄙視劉筈,就下詔不許劉筈告老還鄉,但免去了他的宰相之職。此舉令劉筈即羞愧又恐懼,羞懼成疾。
主要成就
劉筈早期供職元帥府,隨軍征戰,帥府大政多出於其手。皇統六年(1146年),劉筈入京師任職後,尤其擔任宰相之後,開始注意對內保持穩定,避免動亂,對外與鄰國修好,避免戰事,以便國內百姓休養生息。
有人請求整頓偽齊留在河南的官吏時,因為河南直接由金國統治時間不久,劉筈怕引起不必要的動亂而予以拒絕,這有助於穩定河南官吏的人心,有助於迅速鞏固金國在河南地區的直接統治。
皇統元年(1141年),南宋向金稱臣,雙方達成紹興和議,停止戰爭。後來金國在陝西的將領請求在金宋邊境修建城池以防備宋軍,劉筈也沒有答應,一方面避免勞民傷財,讓百姓心生怨恨,一方面避免引起宋軍的誤會,引發不必要的軍事衝突。
皇統六年(1146年),金熙宗為了維持與西夏的和平局面,將河外三州也就是黃河以西的德威城、西安州、定邊軍三個小州割讓給西夏,當時,有數千名在西夏的陝西人願意歸附金國,諸將要求讓西夏歸還這數千人口,劉筈沒有答應,維護了雙方已經達成的協定,貫徹了皇帝的主張,最終金對西夏建立了封貢關係,雙方維持了八十餘年的和平局面。
人物評價
《金史》:“大國有人焉。”
親屬成員
遠祖:劉怦,曾任唐盧龍節度使。
祖父:劉霄,曾任遼中京留守。
父親:劉彥宗,曾任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
弟弟:劉萼,貞元元年(1153年),任
參知政事,正隆六年(1161年),隨完顏亮伐宋,後封為任國公。大定十二年(1172年)十二月,因貪墨下獄,被削官一階,免職回鄉,後在家中去世。
兒子:
劉仲誨,皇統九年(1149年),賜
進士及第,後任太子詹事、吏部尚書、太子少師兼
御史中丞。大定十九年(1179年),去世。
侄子:劉仲詢,劉萼之子。
史籍記載
《金史·卷七十八·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