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徽南院
- 性質:官署名
- 朝代:唐朝
- 職責:掌南院御前祗應之事
官署名。唐朝後期宣徽院分南、北兩院,各設廳事,各置使一員,以中官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宋朝用以安置罷政之勛舊大臣,與北院通掌總領內諸司及三班...
他認為曹彬清介廉謹,授任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曹彬入宮朝見趙匡胤,謝絕說:“征西將士都被治罪,我單獨受到賞賜,恐怕不能以示勸勉。”趙匡胤說:“你立...
司馬光、范祖禹極力舉薦馮京為樞密使,馮京以老為由辭卻,哲宗乃以之為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師之職致仕。紹聖元年(1094年),馮京因病去世,...
尋以宣徽南院使判應天府,府壁壘不完,盜至卒無以御,承祐始城南關,浚沙、濉、盟三河。徙亳州。諫官言承祐祐在應天府給糧不以次,且擅留糧綱,批宣頭,不...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決定再次進軍北漢,並採取攻城阻援的作戰指導,其部署是: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率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等...
同年四月,詔夏竦為宣徽南院使兼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等使,判永興軍,韓琦、范仲淹為副使。新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命部將任福統軍迎擊元昊的西夏軍。...
李處耘(920年―966年),字正元,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市)人,五代到北宋時期將領。歷任客省使、樞密承旨、右衛將軍、羽林大將軍、宣徽北院使、行營兵馬都監、揚州...
” [3] 宋仁宗祭祀明堂,改命張堯佐為戶部侍郎,不久又任命他為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賜他的兩個兒子進士出身。 [4] 包拯等又...
復告老。上重之,以為宣徽南院使,判陳州,公辭至於五,猶不從。拜宣徽使,復留為宮使朝朔望。逾年,請益堅,七年三月,以宣徽使太子少師致仕南郊,諶以恩進。封...
范延光(?~940年),字子環,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市)人。五代時期後唐、後晉時期將領。跟隨後唐明宗抵抗後梁,拜工部尚書,遷宣徽南院使,率軍平定朱守殷之亂,授...
庚寅,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分命節度使河陽崔彥進、彰德李漢瓊、彰信劉遇、桂州觀察使曹翰,副以衛府將直,四面進討。侍衛馬軍都虞候米信、...
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輔佐即位。但是,左神策護軍中尉宦官王宗實發動宮廷政變,殺掉李滋,迎立李漼為皇帝,大臣們無可奈何,只好承認了既定的事實。此時唐朝政治衰敗,...
孟漢瓊(?~934年),後唐時期宦官大臣。本是鎮州王鎔節度使旗下小豎。秉性通黠,善於交構,初侍李嗣源。後唐明宗即位,授諸司使,累遷宣徽南院使。服事秦王李從榮,...
扈彥珂(公元886年~公元960年),五代時將領。雁門(今山西代縣)幼事王建立。劉知遠在太原建後漢,擢為宣徽南院使,復授鎮國軍節度使。河中李守貞等據城叛,郭威用...
後晉出帝即位後,安從進之亂平定,朝廷想要借焦繼勛的威名彈壓山南東道,於是調他為襄陽防禦使。一年多後,入朝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又接連任宣徽北院使、宣徽南院...
以王顯為宣徽南院使,德超為宣徽北院使,併兼樞密副使。德超譖曹彬事成,期得樞密使,乃為副使;又柴禹錫與德超官同,先授,班在其上。故德超視事月余,稱...
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為他送行。當時儂智高回師重新占據邕州,狄青聯合孫沔、...
宣徽南院使檢校太尉判大名府王拱辰,年七十一。大中大夫提舉崇福宮張問,年七十。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提舉崇福宮張燾,年七十,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
周世宗柴榮打破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在得到南唐淮北之地,毅然麾師北上,直指...甲子,詔以北鄙未復,將幸滄州,命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扞西山路,以宣徽南院使吳廷...
柴榮南征,以居潤為副留守;南征還,復命居潤判開封府。昝居潤和趙匡胤同事柴榮,情感甚洽。顯德四年(957年),為宣徽北院使。恭帝即位,加封檢校太傅。宋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