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攻遼河北之戰

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戰一般指本詞條

後周攻遼河北之戰是五代後周顯德五年至六年(遼應歷八年至九年,958—959年),後周軍北上攻遼,收復後晉朝割讓幽州(今北京)以南河北諸州的作戰。

此役,柴榮率軍速戰速決,收復邊界城邑三州十七縣;而遼畏周軍勢盛,重兵屯於幽州以北,始終未敢出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後周攻遼河北之戰
  • 時間:958—959年
  • 參戰方:周軍、遼
  • 結果:收復邊界城邑三州十七縣
歷史背景,戰役過程,戰役點評,

歷史背景

周世宗柴榮攻南唐之戰後(參見後周攻南唐之戰),即整頓內政,賑濟淮南;浚通汴水,遣將戍邊,作征遼準備。顯德五年四月,命鎮寧節度使張永德赴北邊御遼;五月,成德節度使郭崇率兵攻占束城(今河北河間東北),共同牽制遼軍。遼南京留守蕭思溫率軍會統軍司兵,屯駐滹沱河北岸,欲待後周師老兵疲而擊之。

戰役過程

顯德六年二月,柴榮部署北征;命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扼守定州(今屬河北)西山路,阻擊北漢救援;令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等率軍前出滄州(今屬河北),疏浚水道;自率京師軍繼後北上。四月十五日,韓通自滄州入遼境,修補堤防,開濁水游口,浚治瀛、莫(今河北河間、任邱北鄭州鎮)二州間水道後,柵營於乾寧軍(今河北青縣)南。十七日,柴榮率軍抵乾寧軍,遼寧州刺史王洪舉城降。二十日,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自御龍舟沿流而北,水陸並進。二十三日,遼穆宗耶律璟命蕭思溫為兵馬都總管,率軍阻截後周軍,戰敗。翌日,後周軍經獨流口(今天津靜海北),轉兵逆流西進,至益津關(今河北霸縣),守將終廷輝以城降;繼進,因水路漸隘,巨船行進受阻,柴榮乃令棄船登入,率領數萬大軍奮勇進擊,連下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淤口關(今河北霸縣東信安鎮)及莫、瀛二州,遼瓦橋關守將姚內斌、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暉先後投降,盡復關南(今河北白洋淀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一帶)故地。五月,柴榮欲乘勢繼取幽州,遣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攻占固安(今屬河北),孫行友攻取易州,擒遼易州刺史李在欽。遼穆宗見勢危,急遣使者日馳700里趨晉陽(今山西太原南晉源鎮),調北漢兵襲擾後周邊境,以牽制後周軍,分散其兵勢。柴榮命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率兵出土門(今河北獲鹿西南)迎擊北漢軍。大軍正待令進取幽州時,柴榮身染重病,遂中止進兵,署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義成節度觀察留後陳思讓為關南兵馬都部署,分率所部兵戍守霸州、雄州。

戰役點評

此役,柴榮率軍速戰速決,收復邊界城邑三州十七縣;而遼畏周軍勢盛,重兵屯於幽州以北,始終未敢出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