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王拱辰
- 別稱:王拱壽
- 字號:君貺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開封府鹹平
- 出生時間:1012
- 去世時間:1085
- 主要作品:《文集》(已散佚)
- 主要成就:北宋·仁宗、英宗、神宗時期著名詩人。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軼事典故,誠信狀元,慶曆黨爭,
人物生平
北宋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舉進士第一名,登庚午科狀元及第,深得仁宗賞識,賜名拱辰,初官通判懷州,入值集賢院,知制誥。歷監察判官,修起居注慶曆元年。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慶曆二年(1042年)遼使者兩次來宋提出領土要求,遂據理力爭,直斥其非,使遼國未敢輕舉妄動。仁宗道:“非拱辰深練故實,殆難答也。”遷御史中丞,進言罷夏竦、貶滕宗諒,被仁宗採納。有人用鑄佛像名義迷惑眾人,京都之人趨之若鶩,宮廷竟也出錢資助。便奏陳此舉動搖軍心,易引起民怨,仁宗遂下令禁止鑄像。仁宗在邇英閣供置《太玄經》,沉迷占卜,拱辰功仁宗應垂意《六經》,旁采史策。後因反對慶曆新政,抗疏論新法之害,藉故劾逐王益柔、蘇舜欽以傾范仲淹,為公議所薄。仁宗皇祐(1049-1051)初出知鄭州,徒澶、瀛、並三州。皇祐四年(1052年)為學士承旨兼侍讀。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再次拜三司使,出使契丹,受到非常之禮遇。後因事被彈劾,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移知泰州、定州2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知大名府。後兩任三司使,累拜御史中丞,數論事,頗強直。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繼位,遷太子少保。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復以北院使召還。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時,視其為異己,將其貶知應天府。熙寧四年(1071年)判河陽。熙寧八年(1075年)回朝為中太一宮使。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轉南院使,賜金方團帶。接連上疏極言保甲法之弊端,言辭懇切。元豐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加檢校太師,累武汝軍節度使,徙彰德軍節度使。生平事跡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二○·王懿恪公拱辰傳》、《宋史·卷三一八》等有傳。![王拱辰 王拱辰](/img/d/4dd/cGcq5SZjVDMlRmMiBjN5IzNhVDMlRDO0UTMjR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王拱辰 王拱辰](/img/d/4dd/cGcq5SZjVDMlRmMiBjN5IzNhVDMlRDO0UTMjR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北宋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病卒於彰德軍節度使任上,終年73歲。朝廷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懿恪。著有《文集》70卷,今已散佚。
主要成就
律詩選摘
王拱辰律詩聯
氣得岷峨秀,
才推賈馬優。
未承宣室問,(頷聯上)
空有茂陵求。(頷聯下)
玩易窮三聖,(頸聯上)
論書正九疇。(頸聯下)
欲知歆向學,
二子繼弓裘。
——《五律·老蘇先生輓詞》詩聯
累聖千春統,
編年四紀余。
官歸柱史筆,(頷聯上)
經約魯麟書。(頷聯下)
班馬才長矣,(頸聯上)
仁英道偉歟。(頸聯下)
恩招宴東觀,
釃酒荷盈車。
——《五律·史院席上奉和吳相公原韻》詩聯
累聖千年統,
編年四紀余。
官歸柱史筆,(頷聯上)
經約魯鱗書。(頷聯下)
班馬才長矣,(頸聯上)
仁英道偉歟。(頸聯下)
恩召宴東觀,釃酒荷盈車。![王拱辰 王拱辰](/img/7/50b/cGcq5iNhVDNzImZwgzM3YTZ5QWYkNGOmJmY0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王拱辰 王拱辰](/img/7/50b/cGcq5iNhVDNzImZwgzM3YTZ5QWYkNGOmJmY0M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五律·詔修〈仁、英兩朝國史〉史院賜筵即席賦》詩聯
安樂窩中名隱君,
腹藏經笥富多聞。
一廛水竹為生計,(頷聯上)
三徑琴觴混世紛。(頷聯下)
婉畫舊嘗辭幕府,(頸聯上)
少微今已應星文。(頸聯下)
了心便是棲真地,
何必煙霞臥白雲。
——《七律·和堯夫先生安樂窩中好打乖吟》詩聯
行行岐路出塵閒,
從事猶勝執戟間。
景象遍經江左地,(頷聯上)
封疆全得浙中山。(頷聯下)
侯藩暫列談賓位,(頸聯上)
綸閣看隨墨客班。(頸聯下)
到郡莫為經歲計,
詔書非久急徵還。
——《七律·送會稽何從事》詩聯
賀贈王拱辰律詩聯
長樂疏鐘斷,
昆池夕照收,
晚風生似雨,(頷聯上)
仙霧爽如秋。(頷聯下)
鈞曲來深殿,(頸聯上)
宮花出御溝。(頸聯下)
雲天正如畫,
璧月在西樓。
——北宋·宋祁作《五律·和王君貺禁中寓直》* 詩聯
註:* 王君貺為王拱辰之字(下同)。
妙年收賈傅,
白首貴王陽。
志氣文章在,(頷聯上)
功名歲月長。(頷聯下)
遺孫依舊德,(頸聯上)
故吏滿諸方。(頸聯下)
河朔三持節,
斯民定不忘。
——北宋·蘇轍作《五律·王君貺宣徽輓詞三首其一》詩聯
謫墮神仙侶,
飛翔鸞鳳姿。
舊逢黃石老,(頷聯上)
陰許赤松期。(頷聯下)
歷歷僧伽記,(頸聯上)
申申鄧傅詞。(頸聯下)
翻然歸海嶠,
無復世人知。*
——北宋·蘇轍作《五律·王君貺宣徽輓詞三首其二》詩聯
原註:* 公少年過泗州,於僧伽塔中見一老僧,謂公歸視祖墓,有白兔者,君當第一人及第,已而果然。既登科,見張鄧公,為公言:“吾為射洪令,尉捕得一人,疑其行劫,吾覺其非是,釋之,問其所従來,則山中隱者也。以藥遺我曰:‘服紫藥可以終天年而無病。’且約我貴極人臣。今子方且貴,慎毋笞辱道人。”公終身用其言。轍佐公於大名,親見公言之。
從軍在河上,仗鉞喜公來。![王拱辰 王拱辰](/img/3/b2a/cGcq5SZkFjZhJDNkRDNjRmN1IjMhJTOjhjY4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王拱辰 王拱辰](/img/3/b2a/cGcq5SZkFjZhJDNkRDNjRmN1IjMhJTOjhjY4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幕府方閒暇,(頷聯上)
歌鐘得縱陪。(頷聯下)
它年老賓佐,(頸聯上)
過國泣樓台。(頸聯下)
猶有墳碑在,
仍令故客開。*
——北宋·蘇轍作《五律·王君貺宣徽輓詞三首其三》詩聯
原註:* 今樞密安公厚卿,昔與轍同在幕府,公家方求厚卿作墓碑。
嘉佑壬寅歲,
新巢始孱功。
仍分道德里,(頷聯上)
更近帝王宮。(頷聯下)
檻仰端門峻,(頸聯上)
軒迎兩觀雄。(頸聯下)
窗虛響廛澗,(四聯上)
台逈璨伊嵩。(四聯下)
好景尤難得,(五聯上)
昌辰豈易逢。(五聯下)
無才濟天下,(六聯上)
有分樂年豐。(六聯下)
水竹腹心裡,(七聯上)
鶯花淵藪中。(七聯下)
老萊歡不已,(八聯上)
靖節興何窮。(八聯下)
嘯傲陪真侶,(九聯上)
經營賀府公。(九聯下)
丹誠徒自寫,
匪報是恩隆。
——北宋·邵雍作《五言十韻排律·天津新居成謝府尹王君貺尚書》詩聯
純陰十月晚,
勁氣肅群驕。
惟有喬松在,(頷聯上)
長看積雪消。(頷聯下)
生賢稟真性,(頸聯上)
特立冠當朝。(頸聯下)
早歲初成賦,(四聯上)
群雄已失標。(四聯下)
治才精破竹,(五聯上)
廷論壯生飈。(五聯下)
博士皆推賈,(六聯上)
宣皇重試蕭。(六聯下)
周旋窮政體,(七聯上)
出入解心焦。(七聯下)
九列高稱冠,(八聯上)
三台豈足超。(八聯下)
論功歸潁霸,(九聯上)
舉相待虞姚。(九聯下)
驥騁經新臥,(十聯上)
弓強發久秋。(十聯下)
百年時節在,(十一聯上)
四海眾心翹。(十一聯下)
當見飛中使,
齎金賜此朝。
——北宋·蘇轍作《五言十二韻排律·王君貺生日》詩聯
有美佳賓賢主人,
布衣曾共脫京塵。
歡來未覺歲華晚,(頷聯上)
醉後能令秋氣春。(頷聯下)
發譽早同初宦日,(頸聯上)
收功終藉老成身。(頸聯下)
他年此會應圖畫,
傳入誰家屏障新。
——北宋·蘇轍作《七律·次韻王君貺尚書會六同年》詩聯
俊譽由來服搢紳,
更煩餘略霽邊塵。
威留玉帳時無戰,(頷聯上)
班入金華地最親。(頷聯下)
昔看草辭知大筆,(頸聯上)
今榮除館識嘉賓。(頸聯下)
一章求舊人知否,
媮俗都融郢曲春。
——北宋·宋庠作《七律·酬王拱辰侍郎歸闕見贈》詩聯
王拱辰絕句
附錄一:【王拱辰絕句詩】
聖神深意念遐方,前後皆馳諭蜀郎。
從此郵亭為盛事,乘軺相繼有三王。
——《七絕·詩一首》詩
附錄二:【王拱辰絕句詩】
海棠十韻詫芬芳,慚愧梨花冷似霜。
賴有樂天春雨句,寂寥從此亦馨香。
——北宋·晁補之作《七絕·和王拱辰觀梨花二首其一》詩
壓沙寺里萬株芳,一道清流照雪霜。
銀闕森森廣寒曉,仙人玉仗有天香。
——北宋·晁補之作《七絕·和王拱辰觀梨花二首其二》詩
軼事典故
誠信狀元
王拱辰自幼家境貧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無依無靠的母親和四個孩子。王拱辰是長子,於是就和母親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王拱辰孝順母親,生活儉樸,誠實守信,常受鄉里人誇獎。還喜歡讀書,而且非常刻苦,經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來也要翻一翻書。通過多年的努力,十幾歲就已經能寫一手的好文章,於是就參加了鄉試和會試,成績都很優秀。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到京城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皇上認真審閱了每一個考生的考卷,發現王拱辰的文章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沒有人比得上他,於是就把王拱辰定為狀元。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書生都召集到王宮的大殿上,在早朝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們的名單。其他兩個書生都趕緊跪下磕頭謝恩,王拱辰不但沒有謝恩,反而說:“陛下,小生不配當狀元,請您把狀元判給別人。”金殿上的人都議論紛紛,科舉考試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從沒聽說哪個人把到手的狀元往外推,這真是天下奇聞。
皇上聽了也很納悶,就詢問原因。王拱辰說:“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做夢都想中狀元。可是這次考試的題目不久前我剛好做過,所以被選上狀元是僥倖。如果我默不做聲當上了狀元,我就是個不誠實的人。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說過謊話。我不想為了當狀元,就敗壞自己的節操。”皇上聽了,非常受感動,特別賞識王拱辰的誠實,認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於是皇上就說:“此前做過考題,是因為你勤奮,況且從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想法,理應選為狀元。再說,你敢於說真話,能夠誠信做人,這才是一個堂堂狀元應該具有的品質,你的誠實比你的才華更可貴。因此,朕一定要選你做狀元,你就不要推辭了。”就這樣,王拱辰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誠信狀元。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誠信正直的品格和驚人的才華,得到百姓和官員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