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個人作品,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論,逸聞趣事,家族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薛奎生於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他10餘歲時,文章已寫得很好,被鄉里所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他舉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隰州軍事推官。至道三年(997年),薛奎任儀州推官,督州民往鹽州下虎寨運軍糧,途中因大雨連綿,糧食被水浸泡腐爛,不能再食用,於是請轉運使盧之翰停運。盧之翰非常生氣,欲上書彈劾薛奎。薛奎講道理說服了盧之翰,並請免除州民賠償損失,州民由是十分感激薛奎,當地名流也爭相推舉,遂拜大理寺丞、知興化軍莆田縣(今福建莆田)。薛奎在莆田縣又奏請蠲除了由閩越遺留下來的鹹魚、蒲草錢等租稅,為百姓辦了好事。
宋真宗即位,薛奎遷殿中丞、知長水縣,又知興州(今陝西略陽)。興州有鐵監,每年調發300人採鐵鑄錢,但收入不足支付所花費用,百姓以此為苦。薛奎弛山禁,募民任其開採得利,只收鐵租鑄錢,既罷繁役,又成倍地增加了產量,隨後遷太常博士。被御史中丞向敏中舉薦,拜監察御史,召為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四年(1001年)十月,薛奎以宋真宗數宴大臣,以至時有醉者,諫其應勤干政務,簡於燕幸,得到採納。五年二月,他出為陝西轉運使,查證出党項趙德明誣告延州人侵占其屬地黑林平的事實,不久因舉人失當免官。數月後才起用通判陝州。
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薛奎被召還,令安撫遭受蝗、旱災的河北路。十二月改尚書戶部員外郎、淮南轉運使。天禧二年(1018年)二月,薛奎遷江、淮制置發運使,他開暢州河、廢三堰,大大方便了漕運,當年就運送了江南的800萬石糧食到京師,後任者很少能再達到這個數目。薛奎因此進吏部員外郎。
天禧四年(1020年),薛奎被任命為三司戶部副使,五年七月,因與三司使李士衡爭事意見分歧,以戶部郎中、直昭文館知延州。那時趙德明每次派官吏到京師運取撥予的物資時,都要私買宋朝邊界上禁上買賣的重要物品,並藉機隱瞞關稅。薛奎得知詳情後,奏請把党項人所取物資由四川運入關中,再轉致他們,杜絕了上述弊病。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四月,薛奎遷吏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薛奎以嚴為治,處理政事決不延貸,京師為之肅清,因此人皆畏憚,私下起綽號稱之“薛出油”。宋仁宗知道這個綽號詢問薛奎,薛奎回答說知道此事,只是“擊奸安避此!”受到宋仁宗的讚揚。七月,為遼聖宗蕭後生辰使,出使契丹。二年七月遷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上疏論擇人、求治、崇節儉、屏聲色等十數事。三年正月,遼使蕭從順來朝,說宋使至遼者皆可見遼太后,於是請見垂簾聽政的宋真宗章獻劉太后,而朝議不能決。當時薛奎為館伴使,以宋朝大臣也不能見太后面為由說服了蕭從順。由此朝中嫉妒者進讒言誹謗薛奎泄漏了朝中秘密。二月,薛奎罷為集賢院學士、知井州,宋仁宗認為薛奎多次在西部邊境地區作官,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即改知秦州(今甘肅天水)。
秦州為西邊要地,常駐重兵把守,但土地貧瘠,兵費用入不敷出。薛奎上任後力求節儉,教百姓改進耕作方法,搞好商業貿易,開源節流,一年中就積存糧食300萬石,稅收餘存3000萬緡,又核查出州民隱瞞不報的田地數千頃,收繳田租10餘萬石,取得了很大成效。四年三月,薛奎加官樞密直學士、知益州(今四川成都)。秦州百姓及少數族部落數千人列其政績、上書轉運使請留薛奎,宋仁宗降璽書褒諭,不許留任。
薛奎在益州,為政務求寬簡。當時朝廷每年需在成都買布數千萬供給秦、隴等地駐軍,有些官吏乘機隱克私吞,薛奎命民互相作保,州府預付價錢,到期集中轉運,既方便了官民,又堵塞了漏洞。由於薛奎在益州的政績頗多,蜀人比之前尚書張詠。
七年二月,薛奎參知政事,遷給事中,明遭元年(1032年)十一月再遷尚書禮部侍郎。十二月,章獻劉太后謁太廟,欲服皇帝袞服,薛奎力諫不聽。次年三月,章獻劉太后去世,薛奎勸宋仁宗以太后服葬之,又奏請驅逐劉太后內侍下政者羅崇勛等人。這時,宋仁宗親政,劉太后在世時的權臣多被罷免,獨薛奎仍被重用。然而薛奎因得喘疾,多次請辭,宋仁宗詔免其上朝,只照常處理政務,又數辭,才於十一月罷參知政事,為資政殿學士、戶部侍、判尚書都省。
景祐元年(1034年)卒,終年68歲。死後,賜諡號為簡肅,其婿歐陽修為他撰寫了墓志銘。
主要成就
薛奎每作一官,皆可說政績炳然,尤其是開封為京師之地,達官權貴比比皆是,益州為蜀都,物產豐富卻遠離中央,民心易變,“皆世號最難理者”,薛壟先後知此二地,一嚴一寬,治理有方,名震天下,任參知政事時,謀議無所避,遇事不論大小,只要認為不合理,都要糾正,若未合意,即使四家後仍憂慮嘆息,無心飲食。家中人笑其不必如此,他回答說,“吾慚不及古人,而懼後世譏我也!”其使契丹時,深受遼人尊敬,以至每有遼使來宋,必問其訊息,當得知他為參政政事後,謂宋朝得人才。
薛奎非常愛惜人才,曾屢薦後輩,知益州還朝時與范鎮一起出蜀,有人問其在四川的收穫,他推舉范鎮說:“得一偉人,當以文學名世也。”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薛奎薦利州路轉運使、屯田郎中李繹為河北轉運使,明道元年,以太常博士明鎬妙文博學、端重有謀、能斷大事薦為開封府推官。范仲淹,龐籍成名前也都被薛奎推薦過。薛奎又把第三、第五女嫁給王拱辰,第四女嫁給歐陽修。范鎮、明鎬、范仲淹、龐籍、王拱辰,歐陽修等人,後皆為北宋名臣。
個人作品
薛奎一生著文800餘篇,文章氣質純勁如人。其侄編有《薛簡肅公文集》40卷,今不存。歐陽修稱其“平生所為文章四十卷,直而有氣,如其為人”。
人物評價
總評
薛奎性格剛毅篤正,不與人苟合,為政嚴敏清正,善解民疾,注重教化民風,樂於舉薦人才,臨事持重明決,敢發表自己的見解,累宮中外,成著政聲,為北宋一時名臣。
歷代評論
趙禎:先帝嘗以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田況:薛奎參預宰政,頗質厚任真。
歐陽修:①惟簡肅公在真宗時,以材能為名臣;仁宗母后時,以剛毅正直為賢輔。其決大事,定大議,嘉謀讜論,著在國史,而遺風餘烈,至今稱於士大夫。②公之從事,以難為易。參於大政,不撓不牽。屢決大議,有言炳然。公不為相,告病還家。賵賻之榮,尚書是加。公有敏德,焯其行事。公有令名,有司之謚。
司馬光:昔章獻明肅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親用外戚小人,負謗海內。今攝政之際,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純如張知白,剛正如魯宗道,質直如薛奎者,當信用之;猥鄙如馬季良,讒諂如羅崇勛者,當疏遠之,則天下服。
脫脫:章獻太后稱制時,群臣多希合用事,魯宗道、薛奎、蔡齊參預其間,正色孤立,無所回撓。宗道能沮劉氏七廟之議,奎正母后袞冕為非禮,齊從容一言絕女後相踵稱制之患,真所謂以道事君者歟!
逸聞趣事
薛奎曾作《春遊好》詩10首,讚嘆歲豐人樂的益州,自號“薛春遊”。
家族成員
薛奎子薛直儒,早卒,從子薛仲儒為嗣。有五個女兒,第三、第五女嫁給王拱辰,第四女嫁與歐陽修為妻。
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傳第四十五》
薛奎,字宿藝,絳州正平人。父化光,善數術,嘗以平晉策乾太宗行在,召見不用,罷歸。適奎始生,撫其首曰:“是子必至公輔。”奎舉進士,為州第一,乃推與里人王嚴,而處嚴下。進士及第,為隰州軍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盜殺寺奴取財去,博者適至,血偶涴衣,邏卒捕送州,考訊誣伏。奎獨疑之,白州緩其獄,後果得殺人者。徙儀州推官,嘗部丁夫運糧至鹽州,會久雨,粟麥漬腐,奎白轉運盧之翰,請縱民還州而償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轉餉,今幸兵食有餘,安用此陳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改大理寺丞、知莆田縣。請蠲南閩時稅鹹魚、蒲草錢。
遷殿中丞、知長水縣,徙知永州。州有錢監,歲調兵三百人採鐵,而歲入不償費。奎奏聽民自采,而所輸輒倍之。遷太常博士。向敏中薦為殿中侍御史,出為陝西轉運使。趙德明言延州蕃落侵其地黑林平,下詔按驗。奎閱郡籍,德明嘗假道黑林平,移文錄示之,德明遂伏。未幾,坐失舉免。數月,起通判陝州,改尚書戶部員外郎、淮南轉運副使,遷江、淮制置發運使。疏漕河、廢三堰以便餉運,進吏部員外郎。父喪,奪哀,擢三司戶部副使。與使李士衡爭論事,改戶部郎中、直昭文館、知延州。
趙元昊每遣吏至京師請奉予,吏因市禁物,隱關算為奸利,奎廉得狀,請留蜀道縑帛於關中,轉致給之。遷吏部,擢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為政嚴敏,擊斷無所貸,帝益加重。使契丹,還,遷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上疏論擇人、求治、崇節儉、屏聲色,凡十數事。章獻太后稱制,契丹使蕭從順請見太后,且言南使至契丹者皆見太后,而契丹使來乃不得見。奎時館伴,折之曰:“皇太后垂簾聽政,雖本朝群臣,亦未嘗見也。”從順乃已。或讒雲奎漏禁中語,改授集賢院學士、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經費常不足,奎務為儉約,教民水耕,謹商算。歲中積粟三百萬,征算餘三千萬,核民隱田數千頃,得芻粟十餘萬。加樞密直學士、知益州。秦民與夷落數千人列奎治狀,請留,璽書褒諭,不許。成都民婦訟其子不孝,詰之,乃曰:“貧無以為養。”奎出俸錢與之,戒曰:“若復失養,吾不貸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嘗夜燕,有戍卒殺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殺之,坐客莫有知者。臨事持重明決,多此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