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交通運輸業的若干意見

2009年4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9〕48號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交通運輸業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引導重點企業健全成長機制、加速推進重點企業升級、積極最佳化運輸企業發展環境、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切實加強組織指導6部分25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交通運輸業的若干意見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09〕48號
  • 印發時間:2009年4月15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交通運輸業的若干意見
皖政〔2009〕48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為生產服務,又為民生服務。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對於完善綜合運輸體系,改善地方投資環境,提升整體服務能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方便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等,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我省交通運輸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運輸能力顯著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日益增強。但是,目前我省交通運輸業還存在著組織化程度低、服務水平不高、行業比較優勢發揮不夠等問題。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我省交通運輸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等檔案精神,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放寬準入、擴大開放、政策扶持,培育壯大一批運輸骨幹企業,提升交通運輸業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障。
(二)總體目標。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互聯互通和無縫對接為重點,著力推進“建設一體化、運輸一體化、城鄉交通一體化、區域交通一體化”,逐步使我省交通運輸實現立體化、網路化、信息化、智慧型化。
到2012年,培育100家左右主業突出、市場影響力強的大型骨幹交通運輸企業(以下簡稱重點企業),努力形成以重點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為補充的集群發展格局,推進交通運輸業實現運輸安全高效、服務文明誠信、節能減排主導、技術裝備先進、市場規範有序、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
二、引導重點企業健全成長機制
(三)科學確定企業發展戰略。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2年公布一次全省交通運輸業重點企業的名單,積極引導重點企業根據國家和省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總體部署,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行業發展實際,認真研究制訂本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發展規劃要進行充分論證,體現前瞻、合理和可行的原則,科學確定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要以趕超國內同行業先進企業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穩步推進企業發展。
(四)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重點企業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深化企業改革,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積極推進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推進企業國有產權改革。國有及國有控股的重點企業,要以股份制改革為方向,以增資擴股為主要形式,在3年內完成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進一步引導大型國有運輸企業對省內相關資源進行最佳化整合,不斷提升資源的利用開發率,不斷壯大資產規模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運輸企業,採取改組、改制、兼併、重組、租賃、承包、職工持股、掛牌出售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和經營機制創新。
(六)加快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送出去、引進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多種形式,引進企業高級管理人才,提高企業家隊伍的職業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用3年左右的時間,對重點企業的負責人進行輪訓,培育一批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管理人才隊伍。
三、加速推進重點企業升級
(七)加快企業技術進步。支持重點企業按照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節能化、清潔化要求,淘汰技術落後、高耗低效的運輸裝備,加快運輸裝備技術更新。鐵路運輸要向客運快速化、貨運重載化方向發展,在客運專線和既有提速幹線上實現動車組密集運行,在煤運通道和主要幹線上投入使用大功率貨運機車;貨運車輛要向重型化、廂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積極發展廂式運輸、甩掛運輸和汽車列車;貨運船舶要向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積極發展江海直達運輸船舶、貨櫃運輸船舶;客運裝備要向舒適化、安全化方向發展。通過加快更新步伐,使運輸裝備達到技術先進、高效低耗的要求,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強運輸服務產品競爭力。
(八)發展現代物流業。省發展改革、商務、交通運輸管理等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8號)儘快制定物流業發展規劃,完善管理辦法,積極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鼓勵重點公路、鐵路、機場、港口、聯運、郵政企業按照市場機制整合資源,提升運輸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由單一的運輸承運人向現代物流經營人轉換,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大力推動聯運業發展,重點發展多式聯運,扶持、引導聯運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重點物流企業要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支撐,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實現經營管理方式的轉變。鼓勵大型工商企業實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剝離內部物流業務,獨資或與物流企業合資成立獨立的物流公司。加快航空物流發展,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新機場航空物流園區、保稅區。通過企業資源整合、業務流程再造、物流信息系統提升等途徑,加快形成一批具備大型倉儲、幹線運輸、連鎖配送、供應鏈管理、綜合服務等不同特色,網路覆蓋全國的物流企業。
(九)拓展運輸服務功能。著力構建由快速客運、幹線客運、農村客運、旅遊客運、出租客運、租賃客運等多層次客運網路體系。鼓勵重點企業積極發展新興客運服務形式,提升客運服務品質,向社會提供高品質、多層次的客運服務。充分利用鐵路客運專線、高速公路網等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城市間直達班車客運,逐步實現合肥與周邊中心城市形成1至2小時的交通圈;以高檔客車和信息技術為依託,開發高檔商務旅行客運服務品牌;推廣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運營模式。進一步加快航空運輸市場發展,多開航線、加密航班、多增運力,大力幫助和引導航空公司在合肥、黃山等機場新設飛機過夜基地或分(子)公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訂票、班次信息公告、旅途通信、氣象、道路通阻、多媒體娛樂等方面提高便捷的服務。
(十)培育新興服務產品。鼓勵重點企業構建行包快遞聯盟,開展小件快遞運輸。鼓勵發展汽車租賃、城市配送、定線旅遊客運、農副產品物流加工和配送等新型運輸服務形式,發展連鎖化、網路化、品牌化等現代維修經營形式,滿足社會對交通運輸的多樣化需求,進一步拓展運輸企業服務領域。
四、積極最佳化運輸企業發展環境
(十一)繼續完善運輸政策法規體系。繼續加大民航、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法規的貫徹力度,加快配套規章、辦法的制訂,健全交通運輸法規體系。加強運輸產業政策研究,適時修訂相關政策,完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十二)合理配置各種運輸方式布局。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要以高速公路、航線航班和快速鐵路為主,構築綜合交通運輸網主骨架,暢通省內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和主要港口等運輸樞紐的連線,調整最佳化公鐵水空等各類交通網路的規模、容量,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快速中轉、無縫銜接和零換乘。
(十三)加快運輸站場和郵政樞紐建設。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等運輸站場和郵政樞紐是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其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做好客貨運輸站場、物流結點的布局規劃,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提高基礎設施使用效率和服務能力。最佳化運輸網路布局,構建合肥國家區域物流中心,並鼓勵其他設區的市結合自身產業結構特點以及所處區位和地理優勢,構建不同類型的區域物流中心。充分發揮水路運輸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最佳化港口結構,整合港口資源和功能,加快以長江黃金水道為重點的內河水運建設,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和效率。
(十四)引導市場資源向重點企業集中。完善合肥、蕪湖、蚌埠、安慶、阜陽、六安、黃山等7個國家公路樞紐和合肥機場航空樞紐布局規劃。在實施規劃項目中,根據行業發展方向,對重點企業予以傾斜安排,並注入一定的政府引導資金。鼓勵重點企業加快推進公司化改造,對道路客運企業實行公司化經營的客運班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車輛投放、發班密度上給予充分的自主權。建立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工商企業的大宗貨源公開招投標制度,促進公平競爭。
(十五)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最佳化運輸組織結構,大力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網路化運輸,提高運輸組織效率,逐步實現貨運的無縫銜接和客運的零換乘。大力建設城際客運鐵路、快捷公共客運系統,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軌道交通;鼓勵發展貨櫃多式聯運;完善道路營運客車等級評定製度和貨運汽車推薦車型制度,推廣套用先進成熟的節能和新能源車輛船舶,限制淘汰高耗老舊運輸車輛、船舶。
(十六)構建交通運輸企業服務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定期發布運輸經濟運行情況和客貨運輸市場信息。建立交通運輸全行業統計制度,重點企業網上直報制度。構建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提高交通運輸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加快客運聯網售票系統推廣套用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各省轄市要積極設立合肥或黃山機場城市綜合服務航站樓,並開通至合肥或黃山機場的航空旅客直達班車,為旅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加快運輸站場體制改革,培育大型汽車客運站務管理公司,對原隸屬於旅客運輸企業的一、二級汽車客運站,逐步實行站務經營與客運經營分離,提高客運站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承運人提供公平高效的服務。推進網上黃金水道建設,逐步實現水陸物流信息共享。
(十七)完善應急運輸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保障應急預案,形成信息暢通、反應迅速、能力充裕、保障有力的應急運輸保障體系。研究建立應急運輸補償機制,設立應急運輸補償專項資金,全面提高應急運輸保障能力。依託重點企業,建立應急保障隊伍和緊急運輸能力儲備機制。在應急保障運輸中,優先選用重點企業車輛作為應急運力儲備。
(十八)規範交通運輸市場秩序。按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要求,進一步開放交通運輸市場,打破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取消限制外地道路運輸經營者的行政壁壘和制度規定,支持、鼓勵符合資質條件的道路運輸企業異地設定經營網點,支持汽車客運企業異地申請客運班線和參加經營權招投標。建立健全運輸經營者經營業績和服務質量評價制度。規範貨運配載市場,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建立有形貨運交易市場,鼓勵貨運配載業戶進場(站)經營,加強監督管理,規範經營行為,鼓勵誠信經營的網路化貨運代理企業優先發展。加強運輸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保護合法經營。
(十九)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鼓勵組建行業協會,積極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服務品牌整合,服務產品技術創新的研究、交流和推廣,以及對優勢企業的市場宣傳和推介等方面的作用。
五、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
(二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促進交通運輸業的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服務業引導資金扶持範圍。加大對運輸業的資金投入,重點用於運輸站場、物流園區、郵政樞紐、農村客運、運輸信息化、運輸安全管理和應急運輸保障建設。加大對航線航班和航空運力引入以及航空運輸市場開發培育的資金支持與引導。
(二十一)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要建立適合交通運輸企業特點的授信管理體制,在授信額度、利率等方面給予重點交通運輸企業適當優惠,並建立高效的授信審批程式。支持重點企業利用債券、股票、債務融資工具(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以及其他證券化融資工具,通過金融市場實現多元化融資。制定運輸企業上市規劃和辦法,積極推薦具備條件的企業實現上市。鼓勵各類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對發展前景好的交通運輸企業開展業務。鼓勵行業協會創辦行業的投資擔保機構,加大行業的融資力度。
(二十二)提高企業用地保障水平。優先保障重點企業的項目用地,重點企業年初提出用地計畫申請,凡具備用地報批條件的項目,由所在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在年度計畫中優先安排;符合獨立選址條件,且納入省“861”重點項目的,由省國土資源部門從獨立選址用地計畫中給予安排。鼓勵各級政府通過建設用地置換等方式,加快公共運輸運輸基礎設施建設。
(二十三)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鼓勵、扶持交通運輸企業引進、套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對交通運輸企業研究開發、套用信息及網路技術,提高企業科技管理水平,納入所在市科技專項資金的扶持範圍。大力扶持創建省域或行業門戶信息網站的研發,省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可申請安徽省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二十四)完善價格政策。重點企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價格,執行與工業基本同價,並按照價格管理許可權,逐步調整到位。
六、切實加強組織指導
(二十五)建立交通運輸業發展協調機制。在省政府統一領導下,建立由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牽頭的省交通運輸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協調交通運輸業發展中的有關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信息產業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物價局、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交通廳,承辦聯席會議的具體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