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皖政辦〔2007〕42號印發《關於加快奶牛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明確奶牛業跨越式發展目標、大力發展規模化飼養、千方百計提高奶牛質量、加強飼草基地建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8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奶牛業發展的意見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皖政辦〔2007〕42號
- 印發時間:2007年6月29日
基本信息
意見
為滿足乳品加工企業迅速增長的奶源需求,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實施奶牛業跨越式發展計畫,加快我省奶牛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奶牛業跨越式發展目標
按照統一規劃、集中布局的總體要求,近三年內,以合肥、馬鞍山、淮南市為奶牛業發展的核心區,滁州、六安、蚌埠、淮北、亳州、蕪湖市為示範區,阜陽、宿州、巢湖市為輻射帶動區,併兼顧其他地區,實現全省奶牛業的跨越式發展。到2010年,全省奶牛數量由2006年的5.2萬頭增加到20萬頭,力爭25萬頭,牛奶產量由2006年的12.8萬噸增加到80萬噸,力爭100萬噸,基本滿足乳品加工企業的奶源需求。
二、大力發展規模化飼養
各地要將規模化飼養小區、飼養場(所)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大力發展150頭以上的規模奶牛場、托牛所和300頭以上的奶牛飼養小區,全省規模化飼養比重由目前的60%提高到2010年的80%以上。按照標準化飼養、科學化管理和機械化擠奶的要求,加快奶牛飼養小區建設,實行科學設計、規範建設、集中擠奶,在規模較大區域設立中心奶站。鼓勵在飼養小區、飼養場(所)內充分利用牛糞、墊料等廢棄物,發展循環經濟。堅持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相統一,採取有效措施,全面有效控制奶牛業面源污染。
三、千方百計提高奶牛質量
大力支持通過國內、外引進迅速擴大高產奶牛群體。積極購買高產、優質奶牛凍精,積極利用胚胎移植、性別控制等高新技術增加後備奶牛。充分利用我省黃牛資源,開展雜交優勢利用,逐步推廣乳肉兼用型牛。開展奶牛強制免疫和疫病檢測,省級動物防疫部門組織市縣每年對結核桿菌病和布氏桿菌病進行定期檢測,對“兩病”呈陽性反應和口蹄疫病牛堅決予以撲殺,並給予補助,確保奶牛活體質量和牛奶品質安全。
四、加強飼草基地建設
按照1頭奶牛1.5畝的標準規劃飼草用地,大力開發坡地、荒地、灘涂地、林隙地、農閒田種草養牛。全面推廣高產、優質牧草品種和多種種植模式,強化技術指導及病蟲害防治。充分利用我省大量秸稈資源,推廣秸稈青貯、微貯、氨化和軟化加工等技術。鼓勵開展土地流轉,引導專業化生產,發展規模種草。到2010年,建設飼草基地40個,面積20萬畝。
五、積極開展招商引資
各級政府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奶牛業發展的重點工作,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緊緊抓住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地區養殖業大轉移的機遇,利用我省區位優勢,大力宣傳、推介我省養殖業發展潛力和優惠政策。鼓勵省外奶牛養殖企業採取合資、合作、獨資、寄養、收購、兼併、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參與省內企業嫁接、改造和重組。大力引進奶牛飼養和繁殖技術人才,為實施奶牛業跨越式發展計畫提供人才保障。各有關部門要轉變職能,在項目審批、土地供應、銀行貸款、產業對接等方面簡化手續,積極支持,努力實現奶牛業招商引資工作的新突破。
六、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
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在奶牛集中區域鼓勵和引導發展中介組織,建立飼養主體——中介組織——加工企業的聯接機制,通過中介組織提高飼養主體組織化程度。積極倡導中介組織開展飼料供應、牧草種植、疫病防治、繁殖配種、技術培訓、鮮奶銷售、信息發布特別是價格信息等服務,建立和完善奶牛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機制。
成立專家委員會或專家組。省和奶牛發展核心區以及示範區分別成立專家委員會和專家組,負責對新建飼養小區、飼養場(所)進行指導,對引進、購進或遷入牛群進行鑑定和評估,對牧草品種和面積進行核定。所作鑑定、評估、核定結論,需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本級人民政府確認。
建立信息和培訓體系。建立奶牛信息數據收集和處理系統,健全標識,強化管理,發布國內外奶業信息。將奶牛養殖培訓列入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在奶牛集中區域建立培訓和示範基地,承擔奶牛飼養、疫病防治、配種等技術培訓任務,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省級財政每年從農業產業化資金中安排專項支持奶牛業發展,重點對規模飼養和新增加的良種奶牛給予適當補貼。對存欄能力150頭以上的新建奶牛場,300頭以上的新建標準化飼養小區、托牛所,省級分別給予10萬和15萬元補貼,對集中飼養區域建設的中心奶站給予適當補貼,對新建(擴建)存欄能力500頭以上的標準化飼養小區、飼養場(所),除享受以上補貼外,優先申報沼氣工程。對從省外購進或遷入、符合標準的奶牛,凡集中飼養30頭以上的,省級給予每頭1000元補貼。對從國外引進的高產奶牛,省級給予每頭1500元補貼。購置秸稈加工、牧草收割(切割、打捆)、草料飼餵、擠奶設備、儲奶設備等機械可享受農機補貼政策。各市、縣要積極安排資金,大力支持奶牛業跨越式發展。省級扶貧、農業綜合開發、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等資金要積極支持奶牛業發展。
省級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貸款貼息。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結合服務“三農”,創新貸款方式,積極開展奶牛業抵押貸款。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抵押成年奶牛價值60%左右規模放貸,並在小額貸款額度上給予上限支持,在貸款時限上給予放寬。鼓勵擔保公司開展擔保養牛,鼓勵保險公司開展奶牛保險,鼓勵中介組織聯保貸款養牛。乳品加工企業要積極為飼養主體提供擔保服務,進行資本聯接,增強飼養主體抵禦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飼養奶牛用地及相應建設的牛舍及附屬設施等按農業用地管理。村(組)自辦或與其他企業聯辦乳品加工、鮮奶貯存等使用本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可依法辦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手續。各地在省下達的土地利用計畫指標內,要優先安排乳品加工企業用地,並在國有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支持奶牛業發展。各地因出讓乳品加工用地而獲得的國有土地出讓收益,應優先用於奶牛業發展。奶牛飼養環節用電執行農業用電價格。對符合綠色通道相關規定的、整車運送鮮奶和活牛的皖籍車輛,通過開放式收費站點免徵通行費,通過國家“五縱兩橫”綠色通道網路中我省境內的高速公路,減免30%通行費。
八、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省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副省長召集,省農業、發展改革、財政、國土、金融等部門參加,負責研究解決奶牛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核心區和示範區所在市要成立由政府、加工企業、中介組織和飼養主體組成的協調小組,負責奶牛業和乳品加工業發展的綜合協調,確保飼養、加工環節都能獲得合理利潤。要建立考核獎勵制度,對組織領導有力、工作業績突出、環境治理達標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物價、工商、質監部門要堅決打擊坑害飼養主體,壓級、壓價和隨意變更收奶標準等行為。省農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儘快制定奶牛業政策性補貼實施方案。